..續本文上一頁卻未修無偏清淨心,終會成爲地獄的因,您知道嗎?
6.口中時常念叨這是魔法時代,自己行持著濁世的惡劣行徑,即使當地國法森嚴,因果也不能改變,您知道嗎?
7.有人說一切皆爲空性,從而輕視因果。輪涅雖空,緣起顯現卻真切不虛,您知道嗎?
8.在沒有證得等淨無二境界之前,若以密法爲借口,輕易違越戒律,自己極易墜入深淵,您知道嗎?
9.自己尚未證悟境界,卻肆意享用信財、亡財。在閻羅殿裏,就必將會用自己的血肉償還,您知道嗎?
10.可憐的人死後,濁世毫無境界的修行人整日籌劃著超度儀式,這樣的超度實爲毀壞自他的象征,真正的超度是需要具足智慧和方便的,您知道嗎?
11.有人口口聲聲地宣稱:我現在已皈依佛法,並自認爲超勝他人。但是,在傲慢的鐵球上,是不可能萌生功德果實的,您知道嗎?
12.我們是具相上師攝受的道友,輪回中所感受的痛苦快樂,必須在自己所了悟的境界中平等行持對待,您知道嗎?
13.以上所說的問題並非觀察別人過失的眼睛,而是照見自己善惡的鏡子,您知道嗎?”
壬午年四月叁十日
2002年6月10日
靜 住
如今科學領域的迅猛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人們在盡情享受現代化所賜予的各種方便的同時,卻從未抽出一絲閑暇,思考如何讓自己如狂象般飛馳的心得以休憩。人們的希求越來越高,總是爲永不滿足的欲望而奔波于仕途經濟。許許多多的修行人,也爲外境所轉,爲了自我安慰、自我陶醉,整日忙于一些毫無意義的散亂之事。
作爲修行人,應甘于寂寞,遠離喧嘩場所,調柔叁門,時常安住一處。
記得阿底峽尊者曾說:“如今五濁之惡世,非爲裝模作樣時,乃爲策勵精進時;非爲尋求
高位時,乃爲置于卑位時;非爲攝受眷仆時,乃爲依止靜處時;非爲調化弟子時,乃爲調服自心時;非爲隨持詞句時,乃爲思維意義時;非爲到處遊逛時,乃爲安住一處時。”意爲在五濁猖獗之今日,那些自心尚未調服,僅僅背誦了一些事相名詞,根本沒有理解其深刻含義,爲了尋求高位,卻裝模作樣,打著度化衆生的旗號,到處遊逛、攝受弟子、眷仆的行爲必須舍棄。
《楞嚴經》指出:“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恒河沙。”我們不應做這樣的邪師,而應當如噶當派前輩大德一樣不依外緣,依止靜處,策勵精進,自視低微,反複思維佛法的深刻含義,一心一意調服自心。只有這樣,才能使正法真正融入自相續。
在許多人樂于棲身的城市,到處充滿了蠱惑的能量。若沒有修持到一定境界,就應到曠野無人之境,“身體恒時應有心,床榻恒時應有身”,直至證得真如境界。如果身爲一名修行人,卻樂于在人山人海的大城市中毫無意義地閑逛,那就完蛋了!
壬午年五月初一
2002年6月11日
尊 者
上師如意寶晉美彭措法王,在成都363醫院內科13床住院已一個多月了。今天,來自錫金的多竹欽仁波切前來看望上師。
仁波切未到之前,上師特意囑咐,一定要給仁波切安排法座。
不一會兒,在一位侍者的陪同下,八十多歲的仁波切步履蹒跚地走了進來。他婉辭了爲他預備的法座,只坐在一張小凳子上,便與上師拉開了家常。他首先祈禱上師長久住世,又談到了印度、中國的佛教發展狀況。天南地北、教內教外,談話的主題不斷翻新,他們卻始終興趣盎然,不見疲憊之相。
上師問仁波切從國外回來帶了多少侍者,仁波切回答說:“一個也沒帶,我單獨一人回來的。”“那太簡單了,一路上誰照顧您呢?”“走時有人送,到了有人接,人多太麻煩,別看我年紀不輕,照顧自己還是足夠了。”看到這位藏地公認的大德如此不講排場,與一些沒有修證,卻侍者眷屬如雲的所謂“成就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兩位偉大的精神導師進行了傾心的交談,並發願住世度衆。離開時,仁波切爲我們一一加持,然後由我陪同他回到了蜀都大廈賓館26層的房間,裏面已經有很多來自各地的眷屬在恭候他。
即將分手時,他特意入定片刻並囑咐我,爲祈禱上師長久住世,消除上師弟子們的違緣障礙,應念“十八羅漢祈請文”一萬遍、“獅面佛母心咒”一億遍、“無垢忏悔續”十萬遍。我將他的話牢牢地記了下來,希望與道友們共同努力,爲上師及各位成就者長久住世,消除各種違緣障礙而認真祈禱。
壬午年五月初二
2002年6月12日
忍 辱
今天在一家星級賓館看到了一幕令人難忘的情景。一位顧客暴跳如雷、怒發沖冠,硬硬的拳頭幾乎揮到了女服務員的身上,但女服務員卻始終保持著職業性的微笑,令我欽佩不已。
在六度中最難守持的即是忍辱,作爲佛教徒時時熏習的也是要對一切衆生修習安忍,佛經雲:“持戒及修定,安忍爲主因,一切諸善法,因安忍增長。”然而,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佛教徒卻比不上這位服務員。世間的服務員爲了前途和飯碗可以將忍辱修到如此地步,作爲大乘佛子,爲了自他的究竟安樂,卻爲什麼在修持忍辱方面反而不如一位服務員呢?這不能不令我生大慚愧。
從理論上我們都知道,衆生因各自業力而感受苦樂,遭遇嗔恨對境,應歸咎于往昔之惡業,而不應抱怨外境。無垢光尊者曾講:“衆生感受各自之業力,爲了父母等親友、眷屬不應生嗔,甚至爲了堪布、阿阇黎、上師、叁寶等也不應嗔恨他衆,如果有受害的宿債,是無法避免的,如果沒有宿債,則不會受害。並且,僅由他人的贊毀,也不能造成重大利害。”
對于打罵我們的人,我們不應像世間人一樣視其爲冤家,而應將彼視爲善知識,世間的人不明因果,但依眼前是非,而爲恩怨友敵。這位服務員能將安忍修到如此境界,實在難能可貴,將來也一定能感受安忍所帶來的樂果。
佛經雲:“安忍能斷除,一切諸惡根,亦名能斷除,責難诤訟者。”若能在菩提心的攝持下修持安忍,將打罵視爲消除宿債的良方,就一定能徹底根除惡根,得到究竟安樂。
壬午年五月初叁
2002年6月13日
加 持
和很多人一樣,我比較執著于加持品,也有幾件十分珍愛的寶貝時常帶在身上,如果不是十分親密的好友,絕不輕易示人。
有人認爲這種執著大可不必,萬法皆如夢幻泡影,何爲如此塵勞牽絆?的確,從究竟實相來說,一切皆爲平等清淨,但從緣起顯現而言,加持品的力量也是不可思議的。
記得90年在不丹拜見頂果欽則仁波切,當時天氣異常悶熱。仁波切雖然赤裸著上身,卻帶著嘎烏盒和一些加持品,顯得特別引人注目。他將嘎烏盒示于我們,並告訴我們在這只嘎烏盒裏裝著的文殊菩薩像,就是當年麥彭仁波切造論時,時常放光融入尊者心間的文殊像,說完就用嘎烏盒爲我們一一加持,使在場的人和我都感到無上榮幸。
法王如意寶也是一樣,他那裝滿寶物的嘎烏盒總是不離身,即使在沐浴時暫時取下,沐浴完畢也會立即帶上。另外,像黑帽噶舉派的那只著名的黑帽,也成爲萬人敬仰的無價之寶。連不著相的禅宗也有一件祖師傳下的法衣。
既然這些成就者們都要向我們示現加持品的珍貴,可見加持品的不可思議緣起力,絕非我們普通凡夫所能了達。
佛陀在示現涅槃時,也爲我們留下了佛像、
舍利等加持品,令我們頂禮供奉。許多佛經中也有將加持品、佛像、佛經帶于身上,邪魔外道不能侵害的記載。所以,在沒有證得等淨無二境界之前,千萬不要輕視加持品的力量。
壬午年五月初四
2002年6月14日
面 條
今天與一位十分投緣的朋友一起聊天,從佛法到人生,從分前別後到大江南北,可謂包羅萬象、無所不談。不知不覺,午飯的時間到了,服務員送來了面條。一看湯色,便令人垂涎欲滴,一品味道,更令人叫絕。世人說:“酒逢知己千杯少。”沒想到,遇到好朋友,連面條也變得可口起來。心的力量真是不可思議。
記得在我幾歲時,一次父親帶我去爐霍,途經真都小鎮,在鎮上一間破爛不堪的小面館,吃了一碗面。哎呀!實在是太好吃了!
如今幾十年過去了,在那以後,我品嘗了許多人們所公認的世間美味,卻再也品不到那碗面的滋味了。其實我也清楚,一碗小鎮上的面,不可能有什麼與衆不同的味道。一切皆由心情所致。當時也許是因爲難得出門,興致很高,或者是因爲在那個年代實在沒有什麼美味可嘗。同小時候的那碗面一樣,今天的這碗面,也會成爲我終身難忘的記憶。
記得古代的一位皇帝,在流亡途中,偶爾嘗得一種豆腐,感覺如天界甘露。流亡完畢回到皇宮,令禦廚仿製,卻怎麼也做不出當時的美味。僅僅因爲對豆腐美味的強烈貪執,便促使他令衆多廚師平白蒙冤、身首異處。如果那位皇帝知道境由心造的道理,也不至于屠殺無辜了。然而,世間又有幾人能明白此理呢?
壬午年五月初五
2002年6月15日
血 施
站在窗口,望著往來的人流,看著他們忙碌的身影,不禁思緒紛纭。
一陣“嗡嗡”的聲音打斷了我的思緒。一只花白的蚊子落在了我的手臂上,原來是你這個家夥!
只見它伸出吸管,插入了我的手臂。我一邊念著觀音心咒,希望它能早日解脫,一邊欣賞它吸血的憨態。可能是怕一不留神丟失了這份難得的食物,它始終目不斜視並紋絲不動。不一會兒,細細的肚子變得滾圓。它滿意地抽出吸管,可能是吃得太多的緣故吧,笨重的它飛飛停停,在我身上駐留了好幾次,才顫顫巍巍地離開了,空氣中又響起了“嗡嗡”的聲音,與剛才不同的是,歡樂的成分更重了。沒想到,心情快樂的時候,連蚊子也能奏出美妙的音樂。
我趕緊將釋迦牟尼佛在因地布施血肉時所誦的偈子背誦出來以作回向:“此福願獲遍知果,摧毀…
《旅途腳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