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旅途脚印▪P28

  ..续本文上一页十八日  

  2002年7月27日  

  翱  翔

  稍微具有一些见解的人都应明白,无论是起心动念还是安住之时,无论是高谈阔论还是止语之时,平时行住坐卧等行为,酸甜苦辣等感受,一经详细观察,均为幻现,毫无实义。并最终了知内外一切幻象与法界智慧无二之等性。

  证达心之本面的修行人,现见贪嗔等烦恼融入觉性如水融入水中一般,就不会为烦恼所牵引,如同解开捆缚身体绳索的囚犯,因自由而获得大安乐。

  

  可惜世上的人们不明此理,攥住贪嗔的绳索紧紧不放,从而饱受痛苦的煎熬。

  针对这些过患,无垢光尊者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教言:“时而观察自他身行为,见似舞者显现无实义;时而观察口中所言语,闻似谷声显现无说义;时而观察心现之苦乐,知觉性幻显现实相义;时而观察动念之本面,了知自逝显现法身义;时而观察无动之心性,见无散收显现究竟义;时而观察无寻之直定,见无所作显现心安乐。”

  

  宁玛巴前辈大德的言教如同璀璨之杲日,为我们驱散无明迷雾,指点了一条通往大自在王国的阳关大道。如果我们能按此行持,一定能认识痛苦之实相,彻见心性之光明,迅速加入持明者的行列,使稚嫩的智悲双翼早日丰满,与大鹏金翅鸟一样遨游于法界澄净的天空,径直飞往普贤王如来之清净刹土。

  这些如意宝每天守候在我们身旁,我们是否已经察觉并加以利用了呢?

  壬午年六月十九日  

  2002年7月28日  

  老  尼

  目光穿过接待室的窗户,看见在长长队伍的尽头,有一位藏族老觉姆,正在虔诚地顶礼。她身穿污秽不堪的僧装,脖子上是一堆结满了污垢的金刚结、像章,布满老茧的左手拿着挂满绳结的念珠,斑白的头发与灰尘夹杂在一起,让人找寻不到其本来的颜色。沟壑纵横的脸如同理不清的网互相纠结着,不知是昨天还是今天早上残存的糌粑面还附着在嘴唇上,随着不停念诵的振动而纷纷下落。脚上的袜子已经穿孔,露出长着黑长趾甲的脚趾头,一双乌黑的鞋子无力地散在一旁。只有蠕动着的粉红舌头与眼中的红血丝是身上仅存的亮点。

  看见我向她微笑示意,她咧嘴一笑,露出黑黄的牙齿,一瘸一拐地走上前来。

  她用含混而沙哑的声音告诉我说:她来自青海班玛,丈夫早已过世,辛苦抚养成人的四个儿子都对她十分厌弃。走投无路的她来到学院已经三年,在这个和睦的大家庭里,不用再看人白眼、受人冷落,在上师的加持下,生活十分快乐。

  我问她:你的儿子对你不好,你记恨他们吗?她平静地回答说:那都是前世的果报,没有什么值得埋怨的。只有祈祷佛菩萨、祈祷上师,忏悔自己的业障。学院有这么多成就者,就是现在死去,也不用害怕了,我一定会被加持往生极乐刹土的。

  听了她的回答,我也被她那种毋庸置疑的信心所感染,在她肮脏的外表下面,有着一颗多么珍贵的如意宝啊!能够从心底里以微笑来面对生活,能够对三宝、对上师具有如此坚定不移的信心,远远胜过了那些冠冕堂皇的口头见解;胜过了年轻气盛的争论答辩;更胜过了世间那些穿着考究的豪门贵族。

  刚好别人送给我几个热气腾腾的馒头,我全部转送给她。她一边接过馒头,一边忙不迭地说道:“卡卓(谢谢)!卡卓!”

  看着一边念着观音心咒,一边摇着转经筒踽踽远去的背影,我深深地为她祝福,同时也希望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拥有一个真正幸福的晚年。

  壬午年六月二十日  

  2002年7月29日  

  

  

  无  悔

  说起嘎秋喇嘛,在学院可谓名闻遐迩。法王如意宝曾在其座前接受过灌顶,他也曾到学院为全学院的僧众传过持明者果及顿哲的伏藏品,并为法王撰写了长久住世祈请文,该祈请文至今仍被全学院的僧众所传唱。

  他年轻时第一次去朝拜大昭寺,在觉卧像前叩拜时,同行的伙伴亲见自觉卧佛心间发出一道灿烂的光芒进入他的心间,使他当场昏厥过去。当他苏醒时,当下证悟了法界自然本智。从此,他便将一生的精力都用于修行。

  文革期间,他示现腿部残疾,得以逃避蹲监狱的厄运。并长期以辟谷方式修行,在冰冻三尺的严寒季节,他的帐篷内却生长着夏日的青草。每当造反派揪斗他时,他就事先发愿,我今天要为度化一切众生而修忍辱;当造反派对他拳打脚踢时,他也不生一丝记恨,安住于无缘当中;批斗完毕,他便将一切功德回向给以批斗他的人为主的一切众生。

  浩劫结束后,他的残疾奇迹般地不治而愈。尽管面临着外界的种种诱惑,他却从不沾染追

  

  求名利的世间八法,一直潜心修行,直至2000年2月27日下午6点30分示现圆寂。

  

  在他圆寂前的25日上午9点,他对身边的弟子索华等讲道:“我从小到现在,做过一些世间法,也修了一些佛法。追求过一些名声,既处过卑地,也居过高位。现在死到临头,一切都没有用处,只有以自他相换法迎接死亡。希望你们能虔诚祈祷浊世的怙主莲花生大师。取舍因果如同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你们应善加护持。总之,要修一个临死不后悔的法,死时不需要更多的语言,精心地陈设供品吧!”然后,一直在莲师前祈祷,直至27日示现圆寂。

  荼毗之时,他的身体显得异常年轻,很多人亲见他为白色的金刚萨埵像,因此都对他生起了无比的信心。

  像这样将一生都贡献于佛法的老修行人不胜枚举,无论他们面临何等外境,始终无怨无悔、修行不辍,最终于本来清净的无边大乐当中自在地离去。同为修行人,当我们面对死亡的时候,回忆自己的一生,是否也能做到无怨无悔呢?

  壬午年六月二十一日 

  2002年7月30日  

  法  喜

  今天,学院的四众弟子个个欣喜若狂,法王如意宝自去年夏天示现身体欠安至今,停止了一年的传法恢复了。这不仅意味着大家可以共沾法喜,也意味着他老人家的身体已经略有好转。

  法王如意宝为大家传讲的是《贤愚经》。他告诉大家,他从十几岁开始即以讲经说法度日,至今已几十年了,若讲密法或五部大论,即使现在眼睛不好,单靠以前的基础,讲起来也是轻而易举。但于此五浊兴盛、物欲横流的恶世,前后世、因果不虚、轮回痛苦等概念,不仅仅在世间人心里,而且在很多佛教徒心里,都已丧失了它的警戒性。人们不顾因果、持颠倒行,早已忘却等待自己的茫茫后世。为了警醒弟子,放弃恶行,让大家对因果不虚再次生起强烈的信心,讲解《贤愚经》,实在是势在必行、意义重大。希望大家不要将经中的故事当成神话,那些都是佛的金刚语,具有甚深的涵义。对于调服自相续的烦恼,并自利利人,具有不可思议的作用。

  

  我在这次讲解中,担任同步翻译。听到上师的声音,过去的美好时光仿佛又穿越时空回到了身边,很多人脸上都淌着晶莹的泪珠,我

  

  

  

  

  

  

  都好几次有哽咽的感觉。大家实在太需要佛法甘露的滋润了,沉浸于法喜当中,怎能让人不喜极而泣呢?

  壬午年六月二十二日 

  2002年7月31日  

  注  意

  一位出家人的房屋被焚毁,居住无着,十分可怜。我万不得已从用于僧众医药的扶贫款中支出了1000元钱,补助她用于修缮房屋。当时因为救急,没来得及细想,事后却想起堪布根华在《入行论讲义》中引用的一宗公案:

  几个印度小孩在街上玩耍,一位具备各种丑相、脚踵朝前的饿鬼来到面前,小孩十分恐惧,饿鬼说:“我以前是那烂陀寺的堪布,名叫加秋,因在僧众经堂里未脱鞋,而感得今生脚踵朝前。又因将僧财中的一碗米送与别人,而转生为饿鬼。”

  记得当时法王如意宝讲到此时,特别规定我们入经堂不得穿鞋,可能考虑到处理僧众财产的人不多,没有特意嘱咐。

  

  《贤愚经》也云:“獭利咤营事比丘,以自在故,用僧祗物花果饮食,送与白衣,受此花报,于此命终,堕大地狱。”僧众的财产实在是严厉的对境,如果处理不当,会招致无穷后患。

  记得阿底峡尊者在与克什米尔班智达会晤之后,不以为然地说道:克什米尔班智达在教理方面的确是出类拔萃、名不虚传,但在因果取舍方面却很潦草。可见尊者对因果的重视程度。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没有私心,而随意安排僧众财产,殊不知有意无意之间会造下多少恶业?

  难怪学院一位学识渊博的堪布曾谨慎地说道:“我到其他寺院,只管讲经,不管财产,否则会很麻烦。”

  天理昭彰、因果不虚,我们还是应当慎重取舍因果。

  壬午年六月二十三日 

  2002年8月1日  

  乐  悲

  一位居士打电话说:“堪布,我最近一直感觉情绪低落,十分悲观,我想换一个好点的环境,可能对我的情绪会有所帮助的。”

  听了他的话,我想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为自己的两个儿子分别起名乐观和悲观,乐观和悲观从小在同一个环境中长大,却分别拥有两种不同的情绪。乐观不论遭遇何种艰难都十分快乐,悲观即使一帆风顺也时刻心绪沉重。父亲因自己为儿子起名的不公而自责,为了补偿悲观,他将乐观放在了一堆牛粪当中,而将悲观放在了一堆珍宝玩具当中。

  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去观察自己的两个儿子,乐观出人意料地在牛粪中玩得十分开心,他告诉父亲:“既然您让我在这里,牛粪中一定有什么宝贝,我正在想办法把它找出来。”令父亲大失所望的是,可怜的悲观却伤心地坐在一堆珍宝中,很多玩具因为他的愤懑而被摔坏。

  父亲终于明白了,想扭转人的情绪,依靠外境是于事无补的,要从悲观转为乐观,只有调整自己的内心。

  世间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叔本华曾说:“人生幸福的事情很少,痛苦的事情却很多。”如果我们不能正视这些痛苦,将之转为道用,而一味地责怨外境,妄想通过改变外境而改变自己的心态,简直是痴人说梦。

  

  哲学家爱默生也说过:“生活的乐趣取决于生活者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作或地点。…

《旅途脚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中论讲记 上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