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山法宝鬘论讲记▪P57

  ..续本文上一页就是要成办后世的离苦得乐这一大事。

  所要精进的,不是今世无有意义的琐事,而是成办来世离苦得乐的大事。

  因此要考虑有利于后世,就不能关心今生的利益。要想真正做到对现世漠不关心,必须了达今生的一切琐事都是无常、无实质的本性。

  已经了知今生的一切所作所为没有一点儿实义,对来世的解脱和安乐就会非常重视。没有观察时,精进怎么会与无常有这么大的联系?如果没有观修无常,就会对今生非常重视,自然也就不会对来世的解脱与安乐产生精进心。

  因此,所谓的无常,在修行的初中后三个阶段都非常重要,《大圆满前行》中引用博朵瓦格西的一段话说:“如果想专心修行一法,无常最为重要。倘若修行死亡无常,首先可以作为进入佛法之因,中间可作为勤修善法之缘,最后作为证悟诸法等性之助伴。倘若修行无常,最初可作为断除此生绳索之因,中间可作为舍弃贪诸轮回之缘,最后可作为趣入涅槃圣道的助伴。又最初可作为生起信心之因,中间可作为精进之缘,最后可作为生起智慧的助伴。如果观修无常,并且能在相续中真正生起的人,起初可成为求法之因,中间可作为修法之缘,最后作为证悟法性的助伴。倘若修行无常,并且能在相续中生起无常观,则初始可作为擐甲精进之因,中间可作为加行精进之缘,最终可成为无退精进的助伴。”

  作为修行人不要对今生的名声地位过于执著,在短暂的一生当中,应该为来世的解脱努力,如果谁的无常观比较好,他的精进、智慧、信心、出离心也就很容易生起来。现在世间上的人根本不知道所谓的身体、生活、钱财都是非常短暂的一种虚假现象,唯一在滚滚红尘中忙忙碌碌,看到他们的一张张脸孔,真的觉得非常可怜。

  毅力也是如此,仅仅为了成就自我了生脱死的果位,而不顾生身性命的小毅力,

  毅力非常重要,如果有了毅力,没有饮食衣物无所谓、房子倒下去也无所谓;假设没有坚定求法的毅力,即使房子没有倒下去,对自己的修法也没有什么用处。

  或者由珍宝菩提心所引发成办伟大的利他事业而舍弃身命也在所不惜的大毅力,无论是大毅力还是小毅力都必须来源于修无常观。

  为了自己了生脱死而精进只是一种小毅力,以菩提心引发、舍弃自己的一切也在所不惜,这才是大毅力。不论大毅力还是小毅力,它的来源都是无常观。

  对于修持善法不具备吃苦的毅力,只是一味地散乱于今生琐事中的人,拖延修法,懈怠懒惰。

  如果无常修得不好,就不会具备吃苦的毅力,这样一来,整天散乱在无意义的琐事当中,不仅不会精进反而会拖延修法。

  所以说,毫不耽搁、如救头燃火般勇猛的精进心也必须通过忆念无常而发起。

  有些人特别精进,就好像头上着火会马上去扑灭一样毫不耽搁,这就是观修无常的作用。具有无常观的人,时时刻刻都会想:不管发生任何事,都不应该中断修行,不然死亡很快就会到来,以后再也不一定有机会修行了。

  现在既然有机会闻思修行,大家就一定要加倍珍惜,一定要努力修行,如果总是说:“明年再听法吧,明年再修行吧……”你说是这样说,但明年到底还有没有这种机会谁也不敢保证,因此一定要观无常。

  智慧也依赖于无常观,智慧所要了达的内容就是善恶取舍,所谓的取舍善恶实际上就是三门不违越包括佛制戒在内的一切戒律,不违戒律也依赖于细致思维进而再三修持业因果,而非常重视今生的人不可能细致入微地思维业因果的道理。

  我们应该学会取舍因果、善恶,包括居士戒以上都不违犯。

  现在有些人,本来不愿意做坏事,但是不做坏事就拿不到工资,这样的话,他宁可拿工资也不愿意放弃做坏事。这就是不懂得取舍善恶的结果,而导致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就是无常法修得不好,如果无常法修得很好,无论如何都不会做坏事的。

  伟大的善知识博朵瓦曾在讲经时着重强调地说:“你们要好好观修无常,到时就像现在喝茶比较容易、不喝茶感到困难一样,修无常法以后舍弃今生、成办后世自然不难。”

  最初观修无常时可能很困难,经常想不起来或者根本见不到万法无常的本质,但是如此不间断地观想,到一定时候,无常观会自然而然在脑海中显现:奔波忙碌的人群是无常的、房屋住处是无常的、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是无常的、虚空中的白云是无常的,甚至金刚道友的心情和行为也是无常的。一天当中一直都会处于无常的状态当中。

  想要出家修行的人,如果无常观比较好,就会马上出家、马上修行,但现在很多人说:“等我老了以后再修行,等儿子结了婚我再出家……”他们根本没有想一想:等老了的时候、儿子结婚的时候,你到底还在不在这个人世间?他说:“我肯定会活很长时间的,八十岁、九十岁也不会死……”不一定吧,死主阎罗来的时候,他肯定不会对你手下留情的。

  就像博朵瓦格西所说,喝茶很容易不喝茶很困难,到了一定程度,观无常非常容易,在哪儿都可以观。所谓的无常法,表面看来只是个初入门的法要,其实这一法门非常非常深,噶当派、格鲁派、宁玛派等各大教派都如是重视无常法的原因就是这样的,希望大家在现在分发“无常法的如意宝”的时候,每个人都应该得到一份,如果没有得到实在太可惜了。

  同时,他对有关业因果、轮回的过患、菩提心以及空性的法理也作了简明扼要的开示。后来,夏哦刚瓦尊者对普穹瓦格西讲述这些内容时,普穹瓦立即摘帽深有感慨地说:“奇哉,我们觉沃的法实在太殊胜了。”

  觉沃是指博朵瓦格西。觉沃也有尊者的意思,拉萨一带对比较尊重的人经常称为觉沃。

  又再次重复。格西之所以高度重视口中连连赞叹说“我们觉沃的法殊胜”,主要是由于无常观是一切佛法的根本或源泉,必不可少的缘故。

  有些人虽然已经出了家,但对家里各种各样的事情一直放不下,这就是无常观得不好。有些人不论别人怎么劝:“你现在应该好好修行,到寂静地方去闻思。”但是他无论如何都不想离开,就要呆在大城市里。

  我们中的有些人心里一直认为无常的修法是对法理一概不懂的初学者所修的低劣法门,自己只需稍微观修后弃之一旁即可。

  我们当中的有些人,一讲到无常法就连听都不想听,法本更是不会看,一直说:“《大圆满前行》里讲过了,怎么一直讲这个呢?”这些人确实听过无常法,字面意思可能也懂,但是,真正懂得无常内涵的人又有几个呢?

  一部分上师与僧人聚集一处进行研讨时,所谈的问题多数是针对空性、密宗观修本尊的修法、密咒念诵的方式等高级的法门而展开讨论的。

  这些人所讨论的全部是中观自续派与应成派之间的关系,或者观修本尊时的颜色怎样,“吽”字、“啊”字如何观修,密咒怎么念诵……

  其实,对无常法也可以这样辩论,比如智慧的因为什么是无常?为什么无常是生起证悟的助伴?我传法这么多年了,没听到一个人说:“你可不可以给我传一个无常法?”这说明你们对无常法根本不重视。

  这也是因为他们对于下面浅显的正道次第相续中还尚未生起之前,无论如何修上面高深的密宗道法相续中也无法生起证相即由浅入深的修道次第这一道理未懂得所导致的。

  很多人密宗修行不成功、中观见解不知道,就是因为无常法没有修好,如果无常法修得很好,根本不会导致这种后果。

  真假闭关者

  有些修行人从来未曾依止一位如理通达道之次第的善知识,自作主张地闭关,其实,他们只不过是想依靠这种修行方式得到“这位是好修行人,这位是好上师”的赞誉等名闻利养而已。

  对于他们的目的,大家其实都很清楚。

  这类人经常住在自己的屋子里,谁也不接触,有一天出来时,连《入行论》、《大圆满前行》都看不懂,这就是假修行人。噶当派非常反对这样的盲修瞎练,法王如意宝也要求大家一定要闻思,如果没有闻思的基础就想到其他地方去闭关的话,上师是一律不开许的。

  他们的身体虽然在房子里闭关,可是心里却全是现世的伏怨护亲的贪嗔以及散乱外境等漫无边际的纷飞妄念。

  他们的身体确实是在屋子里面,门口上也贴着字条,上面写着“闭关”,但在他的内心当中,执著伏怨护亲的分别妄念却此起彼伏,根本无法闭关。

  到了下午太阳落山时,一边叮叮当当地摇起手鼓、铃铛,一边宣布说:“瑜伽修行者现在出关了。”

  藏地有这种情况,他们经常白天闭关,下午出关一会儿,然后再闭关。

  事实上,你这个瑜伽行者在没有摇晃手鼓铃铛之前就早已出关了,并且随着分别妄念已经到汉地、印度以及父母亲友所在的故乡游览了许多次,摇晃手鼓铃铛也是除了内心散乱之外再没有其他的出关了。

  根本不用摇晃手鼓,其实你早已经出关了,因为你正在屋子里的时候,心里一直想着到汉地去化一点儿缘,然后到印度、拉萨等圣地去朝拜,甚至你的内心早已经神游到了这些圣地,根本没有在屋子里好好闭关。

  真正应该关上的分别念没有闭关,那身体闭不闭关又有什么太大意义呢?

  这样的闭关修行人目的就是为了在人前炫耀而已,实际对自心无有任何益处。

  如果是真正的瑜伽行者作闭关,可以说是断绝了内外一切来往的闭关,断绝外界的来往也就是说必须做到远离亲友、眷属、熟人、施主等,这是外闭关,

  《窍诀宝藏论》中讲到了外、内、密、上、中、下六种闭关 。

  断绝内心的来往即必须做到远离不好的起心动念。

  所谓的内闭关,是指断除有关贪嗔痴的一切想法。

  如果不断绝与外界的亲友、熟人、施主等相互往来,就无法断除内在分别妄念的往来。而断除外界的一切往来,就要去一个听不到他们的名字、看不见他们的身体的地方居住,如此一来,内在分别杂念的往返也就会自然中断。

  没有外界的嘈杂繁乱,内心也就很容易平静下来。

  札嘎仁波切对城市和寺院里的闭关不太赞叹,当然,如果你的境界已经达到了如同日月一样可以任意遨游的时候,安住在哪儿都是可以的,在这之前,还是应该到一个寂静的地方精…

《山法宝鬘论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旅途脚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