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时候,可能所谓的修行境界已经烟消云散了。
如果最初时相续中生起了无常观,那么修行就不会退转,否则,一切修法都将退回原位。假设心中生起了稳固的无常信念,那么菩提心与空性正见等一切功德必将如堆积一般地增长。”
对于无常非常重视的人,他的修行也会越来越稳固。但有些人表面上说:“我的功德很大,修行境界非常不错。”他确实没有说妄语,可是遇到困难和违缘的时候,这种修行境界可能不会牢固的。
夏哦瓦格西也亲口说过:“到我面前来印证的人,如果他心中对无常的修法已有深深的体验,那说明他对诸法的本性了悟得极为深刻;
这是很好的办法,因为很多人的修行从说话当中也可以看得出来,如果真正在内心对无常有了很深的认识,口头上也会经常说:“一切都没有什么意义,还是应该精进修法。”当然,只是口头上说一些觉受、证相,内心对无常根本不重视,已经成了一种口头禅,没有什么意义。
倘若谈论些修空性的觉受,那证明他只是停留在口头禅的水平上。有些不懂得无常法的小僧人转经时说脚痛,他们这么说也是情有可原的。”
藏人有句俗话:悠闲自在的时候是修行人的形象,遭遇痛苦违缘的时候与世间俗人没有差别。作为修行人,应该知道一切法都是无常的,遭遇违缘是很正常的。因此,对于不懂无常法的人在转经时说脚痛,夏哦瓦格西用讽刺的口吻说:“这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他无常观得不好,对于痛苦、劳累特别执著,口头上当然也会如此宣说。
一般无常观得好的话,苦是正常现象、累也是正常现象,不会特别在意的;心情不好、生活遇到挫折也是正常现象,对所有的一切都会坦然面对,但无常观得不好的话,痛苦也是情有可原的。因此,无常观修得不好,搞世间八法也是情有可原的。
具有远见的人,非常清楚今生的一切幻象都不重要,只有来世的解脱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一心一意地为来世积累足够的资粮。就像善良的母亲担心秋天如果将食物吃完,到春天就很难找到,因此,积累许多食物以备不时之需。
诚如这些大德所说,没有打好无常观的基础,一切修法就如同冰上建造房屋一样不会牢固,终将毁于一旦。
如果没有观修无常这一基础,那不论给自己的修法加封何种名号都是不可能牢固的。
同样的道理,如果一开始就急不可耐地修空性及生圆次第等法门,自认为境界也比较稳固。
有些人既不修人身难得也不修寿命无常,一开始就修无上大圆满、风脉明点,而且还自认为修行境界非常不错,产生了一种无法自已的满足感。
诸如一切法无实的觉受、自己原是天尊的觉受以及持风的觉受似乎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然而,由于尚未看破世间而导致一直跟随今生的琐事转,整天忙碌不休,致使对修法的兴趣越来越淡薄,与世俗之人同流合污,从而将全部精力都投放在追求现世的利乐上。
他虽然认为自己修空性的境界非常不错,或者认为自己与本尊无二无别的觉受已经生起来了……但是由于没有修好无常,始终忙碌即生当中的世间琐事,经常与世间人同流合污,到最后,对于正法的兴趣越来越淡泊,精力也就全部放在追求今世的利益上了。
修行人与非修行人有很大差别,真正的修行人特别重视来世,有位领导问我:“你们佛教徒为什么对今生不重视,却那么重视来世?”当时我对他开玩笑:“你为什么不重视今天的事情,却特别重视一辈子的事情?”他说:“今天一会儿就过去了,今天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这辈子努力的。”我对他说:“一样的道理,今生短暂的人生并不重要,来世乃至来世的来世才是值得重视的。”
因此,真正对无常生起信心时,再也不愿意接触世间人,一切的所言所行都会放在来世的解脱上,这就是修行人与非修行人之间的差别。
最初看破红尘、舍弃俗世的人,一切修法就像在牢不可破的地基上造起建筑物一样,一切成果都不会毁灭。
我们的修行应该善始善终,但为什么很多人的修行不究竟、不圆满呢?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观好无常,如果无常观得好,他根本不愿意接触世间人,根本不会放弃自己的修行。
还有人将修法当成一种阶梯看待,他认为:通过这样的修法,一定要在短暂的时间当中获得成就。这种想法非常不合理,真正的修行应该是活到老修到老,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地修行,否则根本不会了解正法的真正含义。
由于一开始就没想为现世的好处,如此所做的善法必定都是为了后世的利益,因而极为稳妥,又是疾速之道,并且修道也不困难。
就如前文所说,无常观修得好或者坏,在修法的快慢、是否会遭遇违缘、是否究竟圆满等方面也会产生很大差别。
这几个问题比较关键,大家一定要分析清楚。
相续中生起了无常的观念,则菩提心及空性等功德必然会像堆积物品一样在相续中不断增长。因此,首先修无常观非常重要。
有些人说:“上师加持我一定不要退失菩提心。”上师的加持确实很重要,但关键还是看你自己,释迦牟尼佛说:业力的牵引不是谁的手可以改变的。
同样,看破世间的境界也是很高,因为这种看破尘世的境界完全是由相续中真实不虚地生起了无常观而来的。
看破世间与无常观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如果无常观得好,对世间法根本不会感兴趣。就连世间人在评价某位修行人时也会说:“这位修行人修行很好,你看他对世间上的事情一点儿都没有兴趣;那位修行人的修行可能不太好,对世间上的事事物物特别关心。”这种评价也是非常符合道理的。
正如夏哦瓦格西所说的,无常法深入到正法的内涵,因此是非常高深的法门,口头上所说的空性和生圆次第等高见并没有真正深入到正法的内涵,因而并不算深奥。
如果认识到无常,也就真正认识了万法真正的本体,所以说,无常是非常深奥的法。
当然众生的根基各不相同,针对所有众生说“无常法是最高深的法门”也不行,但就大多数人而言,无常确实是深入正法内涵的修行法要。
所谓的是否深入到了佛法的内涵也是就能否对治烦恼这一点而言的。观修无常、放下今世是对治贪心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而烦恼中最严重的莫过于痴心,与愚痴相依为命的眷属就是贪欲。如果将欲望放下了,那显然已经进入到佛法的最深层次了。未曾修无常观,仅仅在形式上装作修持生圆次第等正见,那是无法压伏对今生欲妙的强烈贪执的,无论再怎样观修,也逃不出世间八法的掌心,相续中一点一滴的善妙证相也不会生起,从这一点来说,当然未深入佛法的本质。
很多人来到学院就是为了获得真正的解脱,希望深入佛法真正的本质,这样的话,就应该安心地修持无常法,了知最甚深的修法就是无常观。
抛弃今世平时精进实修无常的人,可避免修法过程中出现违缘。
如果对今世看得很淡,修行过程中就不会出现任何违缘,即使出现违缘也不会对自己有所危害。
所谓修法的违缘无非是指外在的恶友以及内在的纷飞妄念。
所有的违缘都可以包括在外在的恶友和内在的纷飞妄念当中。
外在的恶友当然就是父母亲友施主等有可能成为自己修行障碍的人们。
这里将父母亲友称为修行的违缘,确实如此,很多人在这种对境前行为非常不如法,而且对治的能力也是非常微弱。
受到他们的控制而使自己的修行掺杂世间八法,得不到清净修法的机会。尽管遭受重重的阻挠,但是通过观修无常、放下今世、了知亲戚朋友的过患,从而摆脱他们的束缚,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此他们造违缘也害不了自己。
如果无常观得非常好,假设有人给你写信、打电话:“你的父母病了,快点回来……”这时你会非常坦然地面对:“我回去也没有什么用,我又不是药师佛。”
确实,有些人把自己当成救护车一样,一听说自己的父母病了马上就要回去,这不是修行人的行为。乔美仁波切的《山法》中说:所有众生都是自己的父母,从慈悲的角度应该同等对待,而今生的父母是路过某处时聚合在一起的,虽然有一种暂时的感情,但也不应该过分执著。
因此,应该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好好地观修无常,应该想到:如果听了亲友的话回去,万一回不来怎么办?还是应该在寂静处好好地修法。
内有的纷飞妄念也就是世间八法的繁杂念头。毅然决然斩断外在的父母、亲友以及施主等的牵连,将世间八法的妄念转为道用,远离恶缘,因而就不会出现世间八法杂念纷纷的情况了,内在的违缘也就害不到自己了。
远离了恶友,依靠他们生起的世间八法的纷飞妄念也就很容易断除。也就是说,首先断除外在的违缘,随之断除内在的违缘也就轻而易举了,而观修无常法是断除内外一切违缘的最好方法,因此应该着重观修无常。
如果从不忆念无常也舍不下今世而观修生圆次第见解的话,内外违缘就会接连不断地搅扰自己,无论如何,都将身不由己地坠入重重障碍的围困之中,不能自拔。
这时,即使想自拔也是毫无办法。
遇到违缘时经常做不到“违缘转为道用”,这就是修行人最大的困难和问题。所以平时经常观修无常,对包括身体在内的任何法都不应贪执,这样的修行才会成功。
看破红尘、抛下今生之人的修行是能够自始至终圆满的。因为修行不能究竟之缘就是内外两种障碍。这两种障碍均可依靠修无常观来制服。
很多修行人,分别妄念出现时不能对治,于是为了世间八法跑到城市当中,导致自己的修行半途而废;有些人听了亲戚朋友的话到城市里去,最后自己的修行变得非常不清净,戒律也已经失毁了。
修行速得究竟的因即是精进,如云:“一切功德随精进。”
有些人特别懒惰,早上九、十点还在梦乡当中,这样的人不要说修行上获得成功,就连世间上的事业也不会成功的,因此在各种各样的违缘面前应该坚强起来,精进修法。
遇到违缘是正常现象,尤其末法时代违缘是非常多的。在违缘面前不能太虚弱了,乔美仁波切《山法》中讲到一个比喻,老马的背后有伤痕时,乌鸦也会害它。同样道理…
《山法宝鬘论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