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山法宝鬘论讲记▪P75

  ..续本文上一页时,我未完事对谁说?

  世间上的人们根本没有空闲修法,他们经常会说:“我现在很忙,等我老了、退休以后再修吧!我对家里的人一定要负责任。”可是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你即使说“现在很忙,可不可以过几天再死”又有什么用呢?任何人都帮不了你,因此,趁着现在有空闲,应该马上精进修持。

  世间的琐事永远都不会完成的,就像水中的波纹一样,一直会持续不断地出现,不可能让你有休息的时候。历代的高僧大德都说:“修行的时候应该自己做主,不要问任何人。”华智仁波切也说:“修法时不必询问父亲、不必询问母亲,应该自己做主。”米拉日巴等很多高僧大德都是这样,自己能修行的时候就要赶快修行,不然死亡来临的时候,即使很多事情没有完成也是必须离开的,任何人都没有办法。

  现今轻视修佛法,注重世间之琐事,

  今生后世交界处,除善法外未见利。

  修持善法非常主要,除善法以外没有任何有利益的事情。世间法和佛法相比较时,佛法是最为重要的,这是生生世世的一件大事,而世间法只是百年之内的事情,即使努力成办也没有任何利益。

  但是现在的人们非常愚痴,根本不明白这个道理,整天忙忙碌碌地希求世间法,真是非常可怜!

  若有财物称富翁,有财无法世间人,

  将受饿鬼饥渴苦,若富尔时当享用。

  世间的人们都将具足大财富的人称为富翁,然而这些只有财富没有佛法的人是很可怜的,因为他们来世只能转生到饿鬼当中感受痛苦,这时任何财富都没有用处。

  世间上的财富只是一种暂时的假象,只有修行人才是真正的富翁,他们积累的是生生世世的大财富,是任何时间都可以尽情享用的宝贵财富。

  无财有法修行人,今生被称穷乞丐,

  来世多数生善趣,善法富足方有利。

  没有世间财富却具有殊胜佛法的修行人,今生当中被人们称为穷乞丐。而实际上,大多数的修行人都会转生到善趣,感受无量无边的安乐,享用无量无边的大福报。

  很多修行人的生活确实很困难,即使一般世间人的财富都不具足,但是我们应该考虑到生生世世的利益,具有长远目光的人就会知道,依靠暂时的贫穷可以成就生生世世的安乐,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举动。

  说离现世之亲友,不得和谐之友伴,

  以善法调心相续,圣者僧众成其友。

  我们当中有些人说:“现在爸爸、妈妈、哥哥、姐姐都不在我身边,我非常的孤独,非常的痛苦。”其实你根本不用伤心,如果以善法调伏自相续,具有殊胜加持的圣者僧众都会成为你的朋友,高僧大德们的法本就是自己最好的友伴。

  世间上的朋友唯一造作恶业,散乱放逸,而圣者僧众的一言一行都是行持善法,经常接触什么人,自己也就会变成那样的人,所以应该与殊胜的友伴在一起。有些刚来的人,如果特别想念亲人朋友,就应该从道理上思维:世间上的亲戚朋友始终让自己学习恶劣行为,而住山的圣者们希求的都是解脱的安乐,因此应该抛弃世间亲友,追随具有殊胜加持的圣者。

  一般来说,孤独、寂寞、痛苦对修行人来说都是一种障碍,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安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每天开开心心地闻思修行,偶尔再唱几首道歌,修行的生活还是非常快乐的。

  从不念及自死亡,口口声声大胆说,

  帮他亡人作超度,不久自己亦离世。

  有些上师自己根本不忆念死亡无常,却口口声声地给某某人超度、帮某某人念经,他自己没有想一想:自己在不久的将来就会离开人世,应该为自己的后世积累一些资粮。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往生法》的最后写到:自己尚未超度,就要去超度其他的亡灵,这种行为非常不合理。因此,见到他人的尸体根本无动于衷,就说明自己的无常修得非常不好,这样给别人超度也不一定起作用。

  今生事成称能人,若降敌匪称英雄,

  随意造罪称智者,颠倒是非红尘事,

  世间人认为,能够成办世间圆满之事的人就是能人,能够降伏土匪敌人的人就是英雄,随心所欲造作诸多罪业的人称为智者,这真是一个是非颠倒的红尘浊世。

  若加观察如儿戏,今生受用虽圆满,

  无自由弃他人享,不善恶业毁灭因,

  造罪怎能算能人?

  如果详详细细地加以观察就会发现,世间的一切所作所为,其实与儿童的游戏没有差别;今生的一切受用虽然非常圆满,却根本无有自由享用的权力,早晚有一天会全部舍弃,最终成为别人的受用物,而你在追逐希求这些受用物的时候,唯一造作的就是不善业,成为毁坏今生来世之因,如此造作罪业的人,怎么能称之为能人?这些世间人真是非常的愚痴。

  外敌土匪父母性,心无怜悯利刃刺,

  恩将仇报开狱门,怎能步入英雄列?

  外界的土匪怨敌无始以来都曾做过自己的父母,然而你心中对他们没有一丝一毫的悲愍之心,反而用锋利的武器刺杀他们,像你这种恩将仇报的人,已经为自己打开了通往地狱的大门,又怎么能步入英雄的行列当中呢?

  从事农商养家人,聚集信财养亲友,

  称世佛法同进行,积罪怎能算智者?

  你经常务农经商,依此养活自己的家人,或者聚集信财亡财养活自己的亲友,并且将之美其名曰:“世间法、出世间法两手抓!”这唯一是在积累堕落恶趣的罪业,又怎么能称得上是智者呢?

  居于静处每一日,三门精勤行善法,

  若说今死亦无悔,乃真能人然罕见。

  真正的能人居住在寂静的地方,每天六时当中唯一行持善法,他的身心无时无刻不在闻思修行,即使今天死亡也不会后悔,但是这样的人实在是非常罕见。

  确实是这样的,现在真正住在寂静地方,即使死去也不后悔的人能有多少?很多人死的时候都会后悔:“我造了很多恶业,死的时候也没来得及忏悔,怎么办呢?”这样的人非常可怜,这不是真正的能人。真正的能人就是从小行持善法,即使未能从小行持善法,但从遇到佛法的时候起,就始终精进行持善法,到死也不会有任何后悔的,可是如今时代,这样的修行人真是非常罕见。

  烦恼怨敌兴起时,挥舞悲心安忍刃,

  若能摈除烦恼敌,乃真英雄然罕见。

  烦恼怨敌兴盛的时候,拿起大悲心与安忍的武器遣除烦恼的敌人,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拿着石头或者棍棒,打得别人头破血流,这不算是真英雄,而且这也不是修行人的所为。真正的修行人,在烦恼生起时应该拿起悲心和安忍的武器,根除自相续中所有烦恼的敌人,这就是真正的英雄,但现如今,这样的英雄也是非常罕见。

  身不放逸依静处,语不放逸唱悲歌,

  意不放逸修慈悲,乃真智者然罕见。

  真正的智者,身体不放逸,经常安住在寂静地方;语言不放逸,经常高唱证悟的道歌;心不放逸,对轮回生起厌离心,对众生生起大悲心。然而这样的智者现在也是非常罕见。

  我们这里的很多修行人,身体确实没有放逸,一直住在寂静地方;语言也没有放逸,但是唱的是寒冷的道歌、饥饿的悲歌,不过,这些为了正法苦行的道歌还是很动听的……

  相续谨护腰带松,正念知惭衣服落,

  堕罪原形暴露出,破戒裸奔切莫为。

  真正的修行必须守护清净的戒律,但是现在的有些修行人,原本谨慎守护自相续的不放逸的腰带已经松开,正知正念也消失得无影无踪;知惭有愧的衣裳早已脱落,相续中的所有堕罪也已经原形毕露,就这样依靠破戒的裸体奔波在人们面前。这种行为非常不庄严,劝告诸位修行人切莫作出这样的行为。

  顶需唯一上师饰,心间佩悲嘎喔盒,

  六度项链长悬垂,若带此饰最美丽。

  我们应该经常在头顶观想上师,以此作为唯一的装饰;心中应该经常修持大悲菩提心,把它作为嘎乌盒一样佩带,时刻不离;行为主要以六度为主,如同项链一般长长地悬垂于胸前,这样的修行人是最为美丽庄严的。

  现在的有些人,头上的顶饰是以众生皮毛做成的帽子,脖子上的项链是玛瑙珊瑚,心间虽然带了个嘎乌盒,里面装的却是贪嗔痴,这些根本不是修行人。尤其女众,最好不要带一些项链首饰,这些都是在家人的装饰,如果你实在想带的话,就带上六度的项链,出家人对于世俗的装饰品一定要舍弃,顶多带一个嘎乌盒,不然你和在家人也就没有什么两样了。

  身虽佩带珠宝饰,然心烦恼浊水染,

  冒出八法之臭气,诸佛菩萨谴责处。

  身上虽然佩带着各种各样的珊瑚玛瑙等珠宝作为装饰,心里却一直被烦恼的污浊之水染污,如此一来,世间八法的臭气也就会不断涌现,这种人,是诸佛菩萨极力谴责的对境。

  世间的珠宝等对修行人来说不是很庄严的,一定要舍弃。

  住所故乡毒树上,相续贪嗔叶繁茂,

  恶业花开果累累,若享斩断解脱命。

  自己所住的故乡的毒树上,生长着繁茂的贪嗔痴的枝叶,恶业的花朵也已经争相盛开,毒树的上面虽然结下了累累硕果,然而一旦享用,必定会断送自己解脱的慧命,因此,千万不要住在自己的家乡。

  故意服用毒物者,无智慧人住家乡,

  忆念死亡劝己者,住于法藏寂静山。

  人和人还是有一定差别,没有智慧的人经常住在家乡,或者经常会跑回家,而修行比较好的人、经常忆念死亡的人,一定会劝诫自己:寂静处是一切功德的来源,因此应该住在具有一切法藏的寂静山林中。

  行者岩洞妙宫殿,成为世人应礼处,

  彼者美名传十方,依此可辨贤劣者。

  经常住在山石岩洞等殊妙的自然宫殿中的修行人,是世人恭敬顶礼的对境,他的美名早已传遍十方。

  依靠这种方式可以辨别哪些是好修行人,哪些是坏修行人。因此我们应该发愿:生生世世住在殊胜善妙、具有一切功德的寂静处。

  故乡住宅人所砌,静处岩窟天然成,

  舒心悦意若相比,世间房屋终塌毁,

  谁人见之亦哀叹,修行人之修行房,

  世人礼绕生信境。

  此处的偈文,既对前文所讲的道理作了总结,又讲了一些未曾讲到的窍诀,大家还是应该细心体会。

  这里说,故乡的住宅都是人所砌成的,寂静处的岩洞则是天然形成的,此二者在舒心悦意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别。世间上的房屋,在经过一、两个时代之后,最终必定会倒塌…

《山法宝鬘论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旅途脚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