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爱与慈悲的故事▪P4

  ..续本文上一页生命表现出由衷的关爱。我们讲「爱」很容易谈,因为只要某人一谈起恋爱,他必定很认真,只是这种爱有副作用,容易造成痛苦与伤害,我们所讲的是究竟的爱,没有副作用的,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动机呢?一种纯粹利他,不为自己,不给人压力,不要求回馈的。佛教的教育是要引导众生走入一种完美的生命模式,对大众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记得当初我念文化大学的时候,最尊敬的人是我们的创办人——张其昀博士,我打从内心尊敬他。我那时候的私生活糟透了,赌博,同居,打麻将,嗑药,整天干这些事情,也没人告诉我这是不对的,老师也不知道我们私底下在干什么,爸妈也不知道。虽然如此,我每天喜欢跑到院长办公室去,看他一个人埋在书堆里,写写写,一个月写一张,所谓全神教的思想,接近儒家的思想。每个月周会的时候,院长上台一直念,底下都在讲话,没人听他的,他还是照念。那时候我内心很景仰他,心想,以后老了也要跟他一样,所有的研究就是要让学生得到生命的智慧,虽然那时候天天玩,但总算种了一点善根。

   各位,你现在的心灵基因是什么,将来就会生出什么样的小孩,这道理必须明白。我爸爸常说:「奇怪,我生意做那么大,赚这么多钱,怎么生出你们这些儿子不做生意?没人想接我的公司。」爸爸在高雄开了一家安荣企业公司,我们家兄弟都叫黄荣什么,黄荣什么,他说「安荣」就是安你们这四个荣。你们一个做董事长,一个做总经理,钱都给你们存好了,就是没人要接,都跑开了,他内心很不能接受。有一天我跟爸爸说:「爸爸!其实你内心痛苦我也知道,赚这么多钱,就为了给这些儿子,所以生下我们四个小孩讨厌做生意。」我讲这个是希望大家多培养清净的善根,做生意很苦,也很虚伪,一个成功的生意人处处要防着别人,防着被骗,表面上是成功的生意人,但潜意识里很讨厌做生意,潜意识里很喜欢过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我们兄弟都差不多到了三十三岁就不工作了,四个都一样。我老弟现在还在晃,大哥也在晃。我跟爸爸说,不要怪我们,因为你也是三十几岁就不做事了,整天闲着没事干,好在有祖先留下一点家产,有一点福报可以用。我算是幸运的,三十五岁出家,在「大爱」的世界中找到「生命的真谛」。

   我们今天要谈的重点是,当你想把爱的力量展现出来,用到别人身上的时候,首先必须空掉自己的心,没有自我,没有自私,对方才能接受你的看法。佛教所说的「空」是干净的意思,不污染的意思,什么都圆满了,干干净净的。「空」也代表对真相的了解,没有对立分别。有了相当程度的空观以后,虽然尚未证得空性,但慢慢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

   有时候我很喜欢叫人家看天空,各位不妨也练习练习,天空看久了以后,只会看见内心深处的宽阔,因为你抓不到虚空,但随处可以容身。现代人最大的问题是「有住」,看见喜欢的东西,总以为抓得住,忘了看自己的心,甚至忘了自己是谁,所以我喜欢看天空。其次,我很喜欢看海,海一望无际,所以我以前很喜欢钓鱼,一面看海,一面听海浪的声音,有没有鱼上钩都无所谓,那时候很清楚自己的念头,各位不妨也试试。我以前到过缅甸闭关,也到韩国闭关,躲在地底下,上面只有一个桶子,底下好深,一点光线都没有,那时候修七天的短期闭关,没有一点亮度,没有一点声音,只有一件事情可以做——让你的心活着,其他统统看不见。那时候很清楚知道自己的心在干什么?

   我们现代人的心很忙,即使坐下来也想看电视,一百多个频道还不够,不知道自己在忙,也从来不认识自己。我有一个朋友已经闭关五年了,还没有死,还在里面,五年没见到光,没听见声音,该吃饭的时候吃饭,目的就是想把自己的心提升到非常清明的阶段。希望各位将来也有机会修行,不能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也没有机会让自己的心灵提升。可能你的职位、金钱已经提升了,年纪也提升了,但心灵还停留在非常原始的层次,知道意思吗?这是个重点,一定要抓到。一切事物存在的目的,都是为了让我们看清楚这一念心。佛教经典跟我们说,世界是心造成的,你创造了自己的一切,包括外表,声音,智慧,全是自己的心造成的。曾经有两个人去看医生,医生宣布其中一个得了癌症,最慢二十一天,必死无疑,二十一天之后医生说,不好意思,我拿错报告,结果得癌症的病人没事,没得癌症的病人已经死了!从这一个实例我们可以知道,原来一切事情的重点在我们的心,你可以把癌细胞用心变成正常的细胞。就算大限已到,该舍报了,也是快乐舍报,来世还有一个快乐的生命,无所畏惧。

   在嘉义,有位教授跟我谈一个问题,他说现在教书实在没意思,学生根本不听课,互相熬时间而已。我跟教授说,你讲这话不负责任喔!如果我也讲这个话,那我这一些学生怎么办?所以各位一定要培养深刻的思考,找到内心的支撑点,是什么?「生命的快乐」。想一想到底什么可以让我快乐?是现在追求的这个吗?或是人云亦云,别人做什么,我也跟着做什么,如果是这样,那你是活在一个迷失的世界中,而不是踏实的内心世界。活在迷失的世界中,看起来五彩缤纷,但其实充满不安,冷漠,怀疑。人际间最可怕的一件事情,就是人与人之间失去信任,如果两个人结了婚,彼此又不信任,那是很可怕的。老公今晚出去吃饭,不晓得跟谁在一起?你又不能抗议。

   以前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有一个老师告诉我们,要把你的朋友分成ABC三种。一种是你可以完全信任的,画A,例如爸爸妈妈;B呢?是一个善人,可以跟他做好朋友;C呢?可能要离他远一点。但其实这种分类方式不太好,因为我们会开始去想,哪一个是A?哪一个是B?如果想不通就去掷筊,或合一合八字再来结婚。自从认识佛法之后我才知道,原来这观念错了,行不通,其实每一个都是A,这人再坏也是A,为什么?因为人人本性是圆满的,没有一个人天生是不好的,只是我们无法使对方的佛性展现出来而已,是我们自己不圆满。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在寺庙里看到,好人礼拜观音菩萨,杀人放火的也拜观音菩萨,尤其我在监狱里的所见所闻,更让我肯定这一点。那些即将执行死刑的,他一定要找个信仰,几乎没有一个说他没有信仰,这表示什么?表示众生内心都有共同的本性,佛菩萨就从这一共同点出发,开展出大慈大悲的宗教情操。大家不妨将此一重点作为人生的目标,将来年老了,才不至于有枉费一生的感慨。

  修︱身︱齐︱家─六念处的教义

   佛世时代的一名大护法——给孤独长者,第一次见到佛陀的过程非常不可思议。有一次他为了儿子的婚事到王舍城去找亲家商量,一到之后,亲家告诉他:实在对不起,平常时候,我一定第一个接待你,但今天实在没时间,因为我要去供养一位圣者,他是伟大的佛陀。给孤独长者一听见佛陀的名号,内心非常震撼。各位!每个人都有宿世的因缘,当他听见「佛陀」二字,不知道为什么,心里也很想见佛陀,当天晚上睡不着觉,辗转难眠,索性不睡了,起床散步,突然间他心头放光,他随着光芒一路走进森林,而佛陀也早在森林里等着他,长者见了佛非常欢喜,听了佛为他说法之后,当下证得初果,从此之后他开始护持佛教,热心供养僧众,帮助贫穷人,做了种种的善事。

   在佛陀为四众弟子宣讲的佛法当中,「四圣谛」是非常根本的教理,今天我利用这个机会来为大家做个简单的说明。佛陀说:第一个生命的真理是「苦」的真理,必须了知苦的逼迫性;第二是「集」,这是指痛苦的原因,来自哪里呢?生命的苦不是外来的,也不是别人伤害你,而是自己造成的,因为没有智慧,不了解真相,任由贪瞋痴起作用,才为自己招来无边的苦果。记得小时候,我很喜欢看鱼,也很喜欢钓鱼,把鱼钓回来,畜养起来觉得很快乐。但是为了钓鱼,必须到钓具店买蚯蚓,把它切成一段一段的,拿到溪边捕捉小虾,再用鱼钩勾住小虾钓鱼,从来没想到它们的痛苦。今天如果拿刀子在你亲生儿子或妈妈身上挖来挖去,你一定痛苦不堪,但当初为了满足自己的快乐,不知伤害了多少生命,这就是所谓的「集谛」,因为无明,因为贪爱,不了解因缘果报而造下恶业,也为自己带来痛苦。诸法是因缘生,也是因缘灭,我们听闻佛法之后,了知一切法不可得,毕竟空,无所有。因为欣羡「灭谛」的寂静,因此努力观照一切法的空寂性,这是所谓的「道谛」。若要详细说,「道谛」即是「八正道」的开展,若简单说,即是「缘起法」。佛陀常说:「我论因说因」,缘起法的真理是佛法中非常根本的一环。

   舍利弗、目犍连,两个人是好朋友,一辈子追求真理,有一天舍利弗看见威仪庄严的马胜比丘托钵经过,心想,这是什么人?天上的神吗?为什么他的威仪举止,安详的眼神,我从来没见过?一股求法的冲动驱使舍利弗上前作礼:「请问,阁下跟谁学道?」马胜比丘说:「我跟佛学」,「佛教了你什么,可以告诉我一些吗?」,「我生性驽钝,没有全部学会,但记得一首偈子:「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舍利弗听了这一首偈子,立刻证得须陀洹果,他回去后告诉目犍连这一桩事情,目犍连见到舍利弗的容貌变了,心里明白他必定已得甘露法味,于是请求舍利弗将马胜比丘说的偈子告诉他,目犍连听了之后,要求舍利弗再说一遍,共要求了三遍,舍利弗也说了三遍,第三遍说完,目犍连也证得了初果。两人这时心里非常清楚,佛陀是难得一见的大师,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心灵导师,于是带领他们的弟子众一起来到佛的地方,依止佛陀。七天之后,舍利弗证得阿罗汉,又过了七天,目犍连也证得阿罗汉。

   各位,我讲这个故事,大家可以想见「缘起法」是多么重要!懂得缘起法,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也有…

《爱与慈悲的故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慈悲的音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