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眷属。如《梵网菩萨戒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又如《心地观经》所说:「无始以来,一切众生,轮转五道,经百千劫,于多生中互为父母;以互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昔生生中,有大悲故,犹如现在父母之恩,等无差别。如是昔恩犹未能报,或因妄业生诸违顺,以执着故,反为其怨。何以故?无明覆障宿住智明,不了前生曾为父母,所可报恩,互为饶益,无饶益者,名为不孝。以是因缘:诸众生类,于一切时,亦有大恩,实为难报。如是之事,名众生恩。」
菩提心与感恩心(三)
此「众生恩」即是「父母恩」的扩展,由现生父母而推广及过去累世父母,而把眼前的一切人看成自己的父母,恭敬供养,尽情孝顺。这是从佛教的三世因果观与生死轮回观而来的报恩思想;约过去,一切众生都曾经是我的父母(或六亲眷属),而我也曾是一切众生的父母。转世之后,皆因隔阴之迷,改头换面,互不认识。若果真能深信众生之间皆存在着亲眷的关系,则必然会念其恩而有感恩图报之想。约现在,我们生存于天地之间,不能离开他人的帮助而独自生存;如农夫耕种供给我们粮食,资养我们的色身;工人织布制衣为我们保暖护体,师长教授我们知识,令我们知礼仪、懂学问,乃至世间种种优美的环境,舒适的生活,无一不是众生合力而成的辛劳成果。由此可知,我们与一切众生都是一体相连的,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应该将自己贡献给社会,服务人民,回馈众生;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心,世界将会更和谐、更美好。当众生困苦时,我们要伸出同情之手,积极的帮助;当众生烦恼时,我们效仿菩萨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给予开导,使其袪除烦恼,远离愁苦。而出家人所做的一切,无不为众生的利益着想,这就是真正的报众生恩。
(三)、国王恩:
国王,古时亦称国君或国主,是一国之栋梁,人民的精神支柱,佛教发展的基石。《心地观经》云:「国王恩者,福德最胜,虽生人间,得自在故,三十三天诸子等恒与其力,常护持故。于其国山河大地,尽大海际,属于国王,一人福德胜过一切众生福故。是大圣王以正法化,能使众生悉皆安乐。」《梁皇宝忏》中亦说:「若无国王,一切众生无所依附;由有王故,一切得住。行国王地,饮国王水,诸余利益不可俱说。……我等今日,既仰赖国王,于末世中兴显佛法。……又令出家人,安心向道,愿我等速出生死,阐无量法门,开人天正路。」
佛教之所以能发展流传至今,佛法兴盛,僧团和谐,出家人可以安心办道,皆仰靠国家及国王的拥护和极力推崇。正如道安大师所说:「不依国主,则法事不立。」若无国君则一切事业皆无以成办;可以说,无国君则无国家,无国家则佛教无以立足。试想,如果国家的政治不清明、社会动荡不安,那么佛教如何能弘扬发展,繁荣昌盛?
由此可知,不但依正道治国安民、使人民安居乐业,共享太平的国王,我们要念报其恩;而且严惩罪恶,令人民知因识果,导人止恶向善的国王,同样也值得我们念报其恩。所以《心地观经》中又说:「若有人民,能行善心,敬辅仁王,尊重如佛,是人现世,安隐丰乐。」
所以说,国家是我们生存的依怙,是我们幸福的保障,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故「知恩、报恩」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历史上仁王治国,对人民的生活和佛教的发展,影响至深且巨。因而列为四恩之一,确实是甚有道理。
(四)、三宝恩:
三宝即佛、法、僧。《坛经》云:「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佛陀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福慧具足的觉者。他不但自己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而且把自己所证得的妙理,宣示给一切众生;希望令所有愚迷沉溺的众生,皆能从其言传身教中体悟人生的真谛,同得解脱,同成佛道。如果佛陀没有出现于世间,众生将永远处于无明黑暗之中,生死轮回,痛苦不息。
然而佛陀对众生的悲心是无止境的,他不会因为众生的愚昧无知、不受教化而放弃。正如《劝发菩提心文》:「云何念佛重恩?谓我释迦如来,最初发心,为我等故,行菩萨道,经无量劫,备受诸苦。我造业时,佛则哀怜,方便教化,而我愚痴,不知信受。我堕地狱,佛复悲痛,欲代我苦,而我业重,不能救拔。我生人道,佛以方便,令种善根,世世生生,随逐于我,心无暂舍。佛初出世,我尚沈沦,今得人身,佛已灭度。何罪而生末法?何福而预出家?何障而不见金身?何幸而躬逢舍利?如是思惟,向使不种善根,何以得闻佛法?不闻佛法,焉知常受佛恩?此恩此德,丘山难喻。自非发广大心,行菩萨道,建立佛法,救度众生,纵使粉身碎骨,岂能酬答?」
佛陀对于我们的大恩大德,比山丘还要高,比海水还要深,我们岂可不知?岂能不报?
法者,轨持义。又正而不邪謂之法。「法」可分为教法、理法、行法、果法,此四法宝,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之轨道,如三藏义理,故名为法。亦可专指根本佛法的四圣谛、十二因缘、八正道、三法印,或泛指大小乘十二部经等。所谓法就是真理,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自觉法性,也就是不生不灭的法身慧命。
菩提心与感恩心(四)
从这些三藏十二部教典中,众生可以得到无尽的智慧,了达有情的生、老、病、死,无情的成、住、坏、空,世间一切皆是缘起性空,唯心所现。唯有依法修行,能舍弃一切执着,方可得究竟的解脱。
在实践上,从讲授理论,到指导修学,再到最后成就正果的过程中有「教理行果」四法;一般来说,我们所能听到的声音、看到的文字,都可以是佛法的「教法」;有为的一切法称作「理法」;「戒、定、慧」三学称为「行法」;而我们将来能证得的无漏道果则称为「果法」。此四法可引领众生,出离生死轮回的彼岸,到达清净解脱的彼岸;这是法宝的不可思议的恩德。
僧者,清净义。僧者清净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品行高洁,芳香四溢。能令见闻者皆得其利益。
僧者和合义,即事和、理和二义。(一)事和:1.见和同解(思想的统一);2.戒和同修(法制的平等);3.利和同均(经济的均衡);4.意和同悦(心意的和谐);5.口和无诤(语言的喜悦);6.身和同住(居住的安乐)。(二)理和:能证无为择灭之理。
由此事、理二和,上弘佛道,下化众生,自度度人,故名为僧。
僧者乃福田之意。就好像是拥有了大地,拥有了田土;心田里的土地开发之后,就可以种植、建设,就能对自己的功德深深不移。
僧是佛法的奉行者,是佛法之住持者。唯有清净和乐的僧团,才能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净化人心,令众生离苦得乐,皆得解脱,令正法久住。如果没有僧宝,佛法则不能延续,众生失去智慧的眼目,将永远处在无明黑暗之中,所以我们应报僧恩。如果我们欲报僧恩,就要对出家的僧众恭敬礼拜,四事供养,护持他们,同时更要遵循他们的教导,努力学佛修行。
由以上的论述,可见三宝恩德,犹如宝山,巍巍无比,正如《心地观经》所说:「三宝恩者,名不思议,利乐众生,无有休息。」又云:「三宝出世,作大法船,能截爱流,超升彼岸。」三宝对我们的恩德如此深重,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报答呢?《华严经》云:「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又谓:「假使顶戴经尘劫,身为床座遍大千,若不说法度众生,毕竟无能报佛恩。」可知,唯有说法度生才能真正的报佛恩。
如省庵大师云:「自非发广大心,行菩萨道,建立佛法,救度众生,纵使粉身碎骨,岂能酬答?」果能说法度众生,不仅报佛恩,亦酬报三宝恩。因说法是济世的良药,能除众生身心热恼,令得清凉自在,是故,为佛弟子应担负起弘法护法的使命。然「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入萨婆若海,但求其最简捷,最快速的唯是念佛法门」;
是故身为出家之佛弟子,应劝勉自己的父母乃至一切众生持戒念佛;持戒是止恶修善,念佛能带业往生,如此定能超脱轮回,出离生死苦海,得无上菩提,辗转度化无量众生,使三宝种子永不断绝。
古德赞云:「冥冥大夜中,三宝为灯烛;滔滔苦海内,三宝为舟航;焰焰火宅中,三宝为雨泽。」佛陀为救度一切众生而示现世间,讲经说法,利益人天,令僧团健全,故正法久住;因此,三宝是我们真正的、唯一的皈依处;佛三宝对我们恩德无穷,故为弟子应恭敬三宝,奉行正法,以报三宝之宏恩。
结语:
感念师父上人于四十八年前,播下菩提种子,成立香港菩提学会;复于四十二年前创建西方寺,令我等僧众有安身立命、修行办道之所;令众护法居士、正信弟子有学习佛法、念佛共修之处;数十年如一日,经年不绝的法会活动,令无数有心学佛者,净化身心,种下菩提善根。
感恩三宝加持,道场清净,僧团和谐,法务兴隆,众生易度。值兹会庆、寺庆纪念及师父上人荣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银紫荆星章勋衔盛典之日,特撰此文以报佛恩、父母恩、师长恩(师者亦父母也)、国家恩与众生恩。谨以《华严经》偈句,愿与四众弟子互励共勉:
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良田,能长众生白净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犹如净水,能洗一切烦恼垢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风,普于世间无所碍故。
菩提心者,犹如盛火,能烧一切诸见薪故。
菩提心者,犹如净日,普照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犹如盛月,诸白净法悉圆满故。
菩提心者,犹如明灯,能放种种法光明故。
菩提心者,犹如净目,普见一切安危处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道,普令得入大智城故。
菩提心者,犹如正济,令其得离诸邪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车,普能运载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犹如门户,开示一切菩萨行故。
菩提心者,犹如宫殿,安住修习三昧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园苑,于中游戏受法乐故。
菩提心者,犹如舍宅,安隐一切诸众生故。
菩提心者,则为所归,利益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则为所依,诸菩萨行所依处故。
菩提心者,犹如慈父,训导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犹如慈母,生长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犹如乳母,养育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犹如善友,成益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犹如君主,胜出一切二乘人故。
菩提心者,犹如帝王,一切愿中得自在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海,一切功德悉入中故。
菩提心者,如须弥山,于诸众生心平等故。
菩提心者,如铁围山,摄持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犹如雪山,长养一切智慧药故。
菩提心者,犹如香山,出生一切功德香故。
菩提心者,犹如虚空,诸妙功德广无边故。
菩提心者,犹如莲华,不染一切世间法故。
因菩提心者,能生出一切菩萨行愿,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皆由菩提心而成就;我们身为佛弟子,应当信心清净,效法菩萨精神,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自觉觉他,最终必能圆满菩提,同证佛道。(全文完)
《菩提心与感恩心》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