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二十讲: 三心章,深心四(就人立信1)▪P2

  ..续本文上一页种落处,就是信佛这个人、信佛的心意。至少最表层要信佛语,只有通过信佛语才能进入到佛教、佛意、佛愿里,如果佛语都不信,那后面都没有了。佛怎么说的都不知道,他的心意你上哪去依据呢?所以我们对净土三部经核心的佛语多少要知道一点,《无量寿经》的本愿文、成就文、付嘱文,这些重要的经文我们不断的重复,你一部经不能记住,但是一些重要的经文要知道并能够信受,哪怕能够依止这几句佛语,就不会错了,“就人立信”主要指向佛语,这个指导非常的重要。

  与佛语相对的就是其他人的话,我们的耳朵根子都很软,喜欢听好听的,别人说几句好话,你听得顺耳、有道理,就懵了。你觉得有道理,未必。有些人听经,觉得挺明白,其实你哪里是明白?我们常说的经文,好难懂的,因为佛意不是那么好懂。难处就在你觉得很容易、明白,实际上是没有明白,明白就好了。很多人听经,哎呀,这个法师讲得好明白,我听了觉得很有道理,那是你自己认为的道理,当然你多少也要听懂一点,要完全听不懂,也没办法,所以相对于双方都是困难的。由于好多障碍的缘故,我们有感情、喜欢自以为是,诸多方面都导致在学佛法的过程中,随便就落在你的业障里面去了,而且你都不知道,还觉得在进步、听明白了。如果完全听不懂,你还多少知道没听懂、没有什么触动、好烦恼,那还没有掉进坑里;如果觉得我很进步了、听懂了,但实际上没听懂,还以为听懂了,那更坏了。

  是故今时仰劝一切有缘往生人等,唯可深信佛语,专注奉行;不可信用菩萨等不相应教,以为疑碍,抱惑自迷,废失往生之大益也。

  善导大师“仰劝”,把我们都抬得比较高、劝导你,菩萨的发心跟我们比太不相同,劝有缘往生的人等,“唯可”没有两个,专心凝聚你的所有力量去信受奉行。现在菩萨的不相应教太多了,一旦相信了不相应教,就成了障碍,怀疑佛语、怀疑佛意就迷惑,“抱惑”就是自己心里面有疑惑。有这种情况的就要特别提醒自己,你信心到底在哪里?信的是谁的话?是不是这样说的?……这就太多太多了,这是就外面的因缘、就佛说的话来建立信心。因为信心我们不具备,你要从佛传达过来的信息上面产生,这是第一个层次。

  又深心深信者,决定建立自心,顺教修行,永除疑错,不为一切别解、别行、异学、异见、异执之所退失倾动也。

  如果你的信心没有真正建立,要你建立自心,就面临着太多的考验,会遇到“别解、别行、异学、异见、异执”动摇你。“别”就是分别,本来是这个意思,但一个分成了两个、三个就是“别解”;这样的“行”也是别行,比如在佛的本愿上,没有完全的一以贯之,还是属于净土教,只是解得不对头、行的也差了点。“异学”就不是学净土三部经,要么学密宗的经典、学咒语去了;要么学《金刚经》《法华经》《地藏经》去了。“异”就别异,“别”还是同中有别,同中分别还是有相同的,“异”已经是不一样了,可能就不是念“南无阿弥陀佛”。本来阿弥陀佛说我发愿就是保证你一定可以往生的,这是正解,如果搞到一定要达到什么样、一定要念到多少声、提了什么要求,这是“别解”,但这还是净土教;“异学”是搞到别的地方,见解自然不一样,《金刚经》《般若经》里依止的就不是佛愿,念佛也不是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这就离远了,离远的不单是佛教,还有很多外道。

  你可能遇到很多人,跟你的说法不一样,同样都学《无量寿经》和《观经》,他的解说有可能是别解、别行;学佛法的同样可能是异学、异见。因为所学的不同,见解就不一样,如果没有真正建立金刚不动的深信之心,就被他给动摇、倾动了。别人的话也就像扳你信心,劲一大就把你给扳倒了。女众特别容易犯这个过失,一听了什么,马上就被人家说跑了,心思特别不坚定,很容易听信别人的话,特别是容易被一些表面上比较有力量、有道理的说法说动;当然没有建立真正的信心,男众也一样,这不分男女。只是在世间的体现里,男众显得坚定一点。真正有金刚信心的人,什么人来都不好使。

  这里面就有几个层次决定建立自心,很多人就抱住佛说的话,但是不是真正的建立了自心?两个相互关联,但也还有差别,要不然善导大师也不会这么讲。开始的阶段如果自心没有建立,就先抱住“南无阿弥陀佛”这句话、抱住佛的愿力,慢慢佛的话就会跟你的心融在一起,后面有几个层次的信心,你就是“南无阿弥陀佛”金刚不动摇。所以现在净土教好多都劝导专修、专念,就是抱住这句话,别的什么都不理,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便。开始没有别的依止情况下,就“南无阿弥陀佛”,什么都“南无阿弥陀佛”,就是顺教修行。真正建立了信心,你才能够顺教修行、永远的去除怀疑。

  问曰:凡夫智浅,惑障处深,若逢解行不同人,多引经论,来相妨难证云:一切罪障凡夫,不得往生者,云何对治彼难,成就信心,决定直进,不生怯退也?

  善导大师考虑得非常周到,智慧就像我们的眼光,凡夫的智慧眼光很浅薄、迷惑障碍很大很深。因为你是念佛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佛说你一定往生。如果别人引经据典的来告诉你:你有罪,你这个罪障凡夫,就凭你还能往生?你障碍还没有去除,不得往生!你怎么对付他?这时善导大师就跟你一个战壕的战友了,教你怎么来对付他,你要打仗就要守住阵地,信心阵地稍微动摇一下就退了,就被别人给夺去了,考验分成好几波来。

  答曰:若有人多引经论证云不生者,行者即报云:仁者虽将经论来证道不生,如我意者决定不受汝破。何以故?然我亦不是不信彼诸经论,尽皆仰信;然佛说彼经时,处别、时别、对机别、利益别。

  要成就信心是需要经过考验的,要不然就是假的,经过了考验就过关了。“若有人多引经论证云不生者”人家说你不能够往生,你接招直接就是硬对硬:你说不能往生,我就说肯定往生!直接相对,先顶住!在临到考验的时候,很多人一下子就退了,那不行!先顶住了,理由往后面再找。为什么“不受汝破”?人家武器先进,也是引经据典的来说法,并不是自己乱说,这个经论也是佛说的。这下子坏了,你说相信佛说的话,别人也是用佛语,用你的矛攻你的盾,这怎么办?这一下好像佛跟佛打起来了,你总不能说我信这个、不信那个,那到底信不信佛呢?你首先要说:你说的经论我也都仰信。

  好多人在这个地方犯毛病,攻击别人都不是佛教,不能这样破,明明都是佛经,怎么说那不是佛教?那不能行的,顶是顶住了,问题是毛病也暴露出来了。既然是有根据的佛说的话,怎么能说那不是佛教,打法就不太先进。我们说我也相信这是佛经,但是佛说《金刚经》《法华经》《地藏经》的时候,不是跟《观经》或《无量寿经》一个时候说的、也不是在一个地方说的、也不是对着同样的人说的,所以利益也不一样,有好多的不同,虽然同是佛说的话,但是还有这些区别的,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

  又说彼经时,即非说《观经》、《弥陀经》等时。然佛说教备机,时亦不同,彼即通说人天菩萨之解行,今说《观经》定散二善,唯为韦提及佛灭后五浊五苦等一切凡夫,证言得生。

  佛说这些经的时候就不是说《观经》和《弥陀经》的时候,时不同当然就不一样。佛讲说的那些五戒十善、六度万行是人天菩萨的解和行,你不要用那个经来量这个经,这是时候不一样、方法不同的药方,不能拿那个药来顶这个药,因为不是一个时候说的,对着的人也不一样。《观经》定散二善就是为了现在的一切凡夫念“南无阿弥陀佛”,念佛就证明我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说到最后还是把那些经给否了。我们现在信的是净土的经典,佛说净土经典时就不是说那些经的时候,那些经我虽然也信,但时候不同,其实对于我来说也就是没用,我现在就信佛说的这一段,所以佛的话也要选择,叫选择本愿。

  对人也是这样子,如果要找一个人说话的毛病,就太多了,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不同的人说,还能找不出毛病来?世间本身就是矛盾的,早上和晚上就是两回事,两回事就有矛盾和对立。我们做的很多事情,昨天这样想,今天就这样讲了,同一个人也不一样的。

  南无阿弥陀佛!

  录音:白莲花整理:随顺如意审核:纯祥法师

  

《《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二十讲: 三心章,深心四(就人立信1)》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