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就对圣道而言,比如天台宗,禅宗、密宗讲的就是“竖菩提心”,和净土教的“横菩提心”是不一样的。净土教讲的“横菩提心”是怎么生起来的呢?他是从信乐产生出来的,从无上的大功德上,从阿弥陀佛的名号上,从极乐世界上产生的。你不单是见到了极乐,你还体验了极乐,虽然不是完全的体验,只是体验了一点,虽然只有一点,但是你娑婆世界的因缘从此就谢了,六道轮回的门就永远的向你关闭了。由于你见到了真乐,你就见到了极乐,那么你就生起了真正愿往生净土的心,这个就是“信乐”的心。
三、第三种心——欲生心
1、欲生心就是愿往生净土之心
下面说“欲生心”。“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欲”就是“愿”的意思,欲生就是愿生,这个愿叫厌秽欣净,秽就是脏、不干净、污秽。讨厌污秽向往干净这是我们的本能,所以我们现在都喜欢买好的房子,住在好的环境里面,当然这只是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相对的选择。如果拿我们整个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一比,那都是肮脏的、不干净的。拿六道轮回跟往生极乐相比,那六道轮回则是不净的。
“欲生我国”,这里不要把它误会成死(死是苦痛,也是不净的)。欲生是生到哪里去?是生到最干净的极乐净土去,出离六道轮回,不死生到无胜清净庄严的地方。所以是“欲生我国”,而不是“欲死我国”,大家千万不要领会错了,把往生净土和死亡划等号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欲生心也叫向道的心。道是什么?道是真理,也叫真实,欲生净土,成佛的心。而厌秽欣净是以解脱为主,对于我们受苦的众生来说是解脱,因为我们是一直在苦难中不得解脱,所以我们先要解脱。在佛法里面按照次第分成“解脱道”和“菩提道”,解脱是个体解脱,我先把自己解脱出来,这叫做解脱道;我自己解脱以后,再帮助所有人解脱,这叫菩提道。我们都是罪恶生死凡夫,我们往生,主要是以追求解脱为主的,而“解脱”跟“成佛”是连在一起的,解脱了然后成佛。
2、凡夫无真实欲生心
法藏菩萨在发愿的时候,他为什么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呢?为什么要有这样的一个发愿,就是他发现我们这些凡夫是久住生死,从来没有向往真理,向往解脱,向往成佛的心,所以善导大师在观经释的开篇中就说,“生死甚难厌,佛法复难欣”。我们大家一天到晚都在忙,那你有没有想过我到底在忙些什么呢?按照佛法的解释来说,你就是在忙生死之业,而身体忙的原因是因为心在忙,我们的身被自己的财、色、名、食、睡的心奴役着,被他化自在天王(魔王)驱赶着,忙着造生死业。而且我们现在人的观念是越忙的人越有本事,所以事业做得越大越舍不得放下,结果是共业做得越来越多。而真正有几个人在为修道,为追求佛法而忙碌呢?很少。比较而言,我们能在人生里面,抽出一点时间来听闻佛法,这很难得,这是宿习善根,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人身难得,难得在哪里呢?我们有观察力,因此可以在忙的时候反观一下自己的内心,我忙得有意义吗?我是真正的快乐吗?不要欺骗自己,不要因为别人说你很有本事,你就越忙越有劲;一家人全靠你,你就很高兴,你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你一直会这样高兴吗?如果你觉得忙得确实很有意义,不但对自己有意义,而且对国家和社会对所有人都很有意义,现在高兴,以后也会一直高兴,那你就忙,那就是正确的。如果不是这样,你忙了一通之后,回首一看,觉得完全没有意义,那你就需要重新思考一下了。所以眼光不同、见地不同,感受也就不一样,在佛菩萨看来是没有价值的东西(如财、色、名、食、睡、贪、瞋、痴),对凡夫来说都是很甘甜的东西,久久的沉迷于其中,因为两者的心是不一样的。所以修学佛法,就是要改变我们的心。
3、真实信乐为欲生体
释迦牟尼佛示现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劝导我们,你们应当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娑婆世界很苦、八苦交煎,释迦牟尼佛在此方发遣我们,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召唤我们。我们没有愿生净土的心,所以烦劳两位佛,一个在这边劝导(仁者,但决定寻此道行,必无死难,若住即死),另一个在那边召唤(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虽然这个是佛的愿望,而我们还是不听。我们的心非常坚固,那我们到什么时候才听话呢?只有等到你真正的信乐以后,你就自然听话了,你的心改变了,然后这个心就自然地引导你的身。当你再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自然、自动的,身心统一地归命了阿弥陀佛,发愿往生净土。
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归命阿弥陀佛,归命也就是发愿,愿生到阿弥陀佛的国土。如果你对阿弥陀佛的净土产生了很大欢喜,这就是出自于本心。所以这个心口相应的念佛是内在具有信乐之心,表之于口齿,这才叫念佛,这种人才叫念佛人。不是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而心里想我要修行,我的功夫还不够,我要积累资粮,我要好好修,这样的修不是佛选择的本愿。想法自己觉得是好,问题是照不见自己的心,自以为好,其实不行。
4、欲生心即是回向心
法藏菩萨的愿心,是为我们拔除痛苦的心。象微尘一样的有情众生,在烦恼的生死海中根本没有清净愿往生心。凡夫都是自私的,总想对自己好一点,问题是我们没有智慧,不知道怎样才是真正对自己好,所以经常是想自己好却给自己招来更多的苦。是故法藏菩萨矜哀悲怜我们这些苦恼众生,行菩萨行时,三业所修,乃至一念一刹那,回向心为首,得成大悲心,故以利他真实欲生心,回施给我们,所以这个欲生心即是回向心。阿弥陀佛给我们一个真实愿往生净土的心,如果你真正有了愿往生的心,就是对我们自己最大的慈悲,你也真正有了拔苦与乐之心,这种心也就是自然度众生的心。
如果我们得到了真正的快乐,可以彻底地脱离苦海,已经得到确定了,那么你对喜欢的人、有缘的人,自然会生起希望他们往生净土的愿望。这就发起了度众生的心,摄取众生的心,让他们也生到有佛的国土,获得真正的大安乐。就象我们见到国家主席后感到非常的欢喜,以后见到人就要告诉他。如果你是见到了“佛”,见到了极乐净土的快乐,那你自然也会想告诉其他人。但是就怕你见不到,假如你没有见到,当有人问你:“你有什么体会?”这体会你是编不出来的,因为这些都是真实的,是你要用生命去体验的。
南无阿弥陀佛。
纯祥法师讲经录音整理
《十八愿(念佛往生愿)因愿文三》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