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四十八愿 第九讲:学习十八愿怎样正确用心

  

四十八愿 第九讲:学习十八愿怎样正确用心

  

讲解:纯祥法师

  

佛教哪一个法门都对心性很重视,唯有净土教在以往的劝化里对用心说得并不是特别明显,比较注重在念佛。念佛是起行;用心叫安心,两个相互关联,但也有区别,从起行和安心两方面对比,同样的起行,口业上都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但用心不同,结果就不同。起行一致,都表现用口称念名号,为什么有的人就达成了往生的愿望,有些人则没有,没有达成所愿的人主要是不知道佛的愿力和慈悲;或者邪知、邪见,业障比较深;就算你知道,也不是邪知,但是有怀疑,几个方面的原因导致没有成就信心。法藏菩萨选择为我们发愿成就净土,选择称名号作为我们往生的行持方法,这个行持注重在口业称念佛,接下来是心业,念佛如何用心?

  

十八愿是本愿中的本愿,学习十八愿怎样正确用心呢?

  

十七愿是十方世界无量诸佛咨嗟称赞阿弥陀佛,十七愿是起行选择念佛,虽然也很重要,从法藏菩萨落实到我们成就的角度来说,十八愿是机法一体,总摄了阿弥陀佛的因果和我们往生成佛的因果,所以十八愿是真正的本愿,里面讲了安心,选择了信心,愿文非常重要,一定要记住:“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十八愿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三心”,就是“至心、信乐心、欲生心”,“十方众生”指我们,“乃至十念”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属于十七愿真实行的愿,“乃至十念”是十八愿把十七愿摄在里面,“若不生者”的往生是指住正定聚,“不取正觉”是属于第十一愿的成就,十八愿里面包含了十一愿、十二愿、十三愿、十七愿、十八愿真实的五愿,真实五愿展开后全部包含了其它的愿力。

  

十八愿包含五愿

  

十八愿经文

  

设我得佛

  

十方众生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十一愿

  

  

  

  

  

住正定聚必至灭度

  

十二愿

  

无量光

  

  

  

  

  

十三愿

  

无量寿

  

  

  

  

  

十七愿

  

  

  

  

诸佛咨嗟

  

  

十八愿

  

  

  

  

  

  

  

=>

  

=>

  

具三心者必生=>

  

==>

  

机法一体

  

本愿最主要是三心,在《观无量寿经》里面,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上品上生章中说:“具三心者必生彼国。”《无量寿经》里是阿弥陀佛自己说三心,《观经》里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说具三心必生彼国,《观经》里面的“三心”是: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二部经在用词上有差异,本愿文是至心,《观经》叫至诚心;本愿文是信乐,《观经》叫深心;本愿文是欲生我国,《观经》叫回向发愿心。两者虽表达不同,但有直接关系,释迦牟尼佛说具有“三心”就一定可以往生到极乐世界,必生就是决定往生,心是非常重要的,佛法不离开用心,要不然念佛机一天到晚念“南无阿弥陀佛”应该往生,但它没有心,我们是有情众生,有情主要是有心,念佛用心是内在更重要的部分。

  

三心对照表

  

《四十八愿 第九讲:学习十八愿怎样正确用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

《无量寿经》

  

至心

  

信乐心

  

欲生心

  

法藏菩萨因地说

  

《观经》

  

至诚心

  

深心

  

回向发愿心

  

释迦牟尼佛说

  

《阿弥陀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