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愿 第十二讲:无真实信心,则心、行不一
讲解:纯祥法师
传统净土教特别注重专念,《佛说无量寿经》讲“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佛说阿弥陀经》也讲“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依经文要有正确的理解。净土法门依阿弥陀佛的本愿有往向回向的真实行、真实信,念佛有时指“心”;有时指“行”,一心一行,“心”属于安心,“行”属于起行,我们容易在“安心”和“起行”上混淆。
没有真实信心时“心”和“行”不一
因愿文和成就文重点都是信心,没有成就信心前,念佛的行不能称为“真实行”。净土教次第特殊在佛的“行”在前,信心的获得从“真实行”上成就,是倒过来的次第。其它通常修法是先通过教理、再自己修行、证果,是先行后证的次第。“真实行”属于佛的纯他力。获得信心进入到“真实行”,才“信”、“行”合一。佛的“行”成就了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摄持你,就叫做“行”,念佛是佛用愿力把你摄到名号里,“行”是佛已经成就的。没有信心就是心口不一,即使是念佛也没有进入到“真实行”里。开显了信心才是跟“行”合一起来,就是有“心”、有“行”。不知道次第就会依常识慢慢地修行,净土法门是果教,是佛已经“行”好给你的。关键就在于对佛“行”的信心,反而不在于你的修行。有信才能够进入到佛的真实行中,没有信,佛的真实行已经成就,但你并没有真实的。
信心就是一心,进入到一心一行。没有成就信心,虽然口里念佛,由于有怀疑带有自力的原故,就没有真实的信心,这是需要明确认知的。当成就信心以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念佛,叫做专心专念。信心是念佛的成就,是佛用“行”来救度我们,你被救度了,佛的“行”也就落实在身、心上,跟佛的“行”合一,就是念佛人。如果没被救度,佛的“行”在运行,但你还没有跟佛的“行”合一,佛是在救你,还在救度的过程里,好像还没有把你救起来。
往生极乐净土要发无上菩提心,大菩提心就是念佛获得“即得往生”的信心,所以“是心做佛,是心是佛”。菩提心是佛道的正因,是度众生的心、成佛的心。念佛最后还是要落在心的上面,所以说“心外无佛”。念佛成就在信心,信心就是信佛的心,也就是念佛的心。信佛的心是真实的心,念佛的心由于真实信佛,念的心就是真实的,不是假的。我们通常念佛,口里像打工一样,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心里念得再怎么样,如果还有怀疑、没有成就信心,心口还是不一。只有被阿弥陀佛所救度,得到法藏菩萨回向的信心,才是一心一向、一心专念、专心专念。念佛是法藏菩萨发愿让你来口念,口念要回向给你的是信心,在没有成就之前,念佛就是佛用“真实行”在摄取你,用誓愿力、光明力把真实心给你,你获得就跟佛合一了,就是被救度了,不单只是保证。念佛有的时候可以指口念,但更真实的念佛是指信心念佛,谁成就了信心就是真正的念佛人。如果没有成就信心,还只是阿弥陀佛在救度你,在阿弥陀佛的愿力摄取中,保证你一定获得往生,只有获得了一心,你的行与佛的行合一,才是你真实的修行。不然还是带有自力怀疑的,就是带有虚假的、谄曲的,所以“一心专念”就是正教、正义、正行、正解、正业、正智。
佛的誓愿是保证,即得往生是信心。
首先确定佛肯定要救你,并且救你的“誓”、“愿”力量已经成就,佛力可以保证你一定往生。知道佛一定要救你,还不是信心,这是佛的誓愿,你还没有到达“即得往生”,要救你还是落在佛的这边。被救起来了就“即得往生”,就是“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佛的保证才落实在你的身上,自己明确知道,已经被救度,获得了往生,这才是信心。一个是保证,一个是落实,保证的东西不见得就是落实。知道佛肯定会救你,并不代表你就被救起来了。比量属于道理的层次,现量是经验。佛的保证已经拿到,获得了救度才叫真实的信心,但信心一定要在保证的基础上。这样我们应该非常清楚地知道有没有被救,保证是保证,得救是得救,是两回事。当然如果得救了,这两回事就是一回事,保证就落实了,这是细微的地方要理清楚,不然容易混淆。佛的誓愿很多人都知道,比较欢喜。以前不相信能够往生,现在相信了,但是什么时候得到往生还是不知道。真正的要得到,现在就已经得到了,不是未来时。不是说佛给我保证,我就往生了,是现在已经得到往生才叫信心,得到了就是得到了,没有就是没有。
获得“即得往生”才是真实的念佛人
善导大师解释深心就是深信之心,是坚固不动摇的决定心,“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就是深信的、坚固不动摇的“一念”,“一念”是佛回向给你的,并不是你自己听了这个道理觉得很相信的一念。深心、决定心必须是已经被救度,得到了往生的信心,就是无上上心、真实的心,是相续、不间断、什么时候都是往生的。相续是因为“心”与佛的“行”合一了,佛的“行”是淳一、相续、决定的,真实心也是忆念佛的心,成就了就不离开你,口里面没有念时,信心也没有间断。忆念并不是要故意去念,信心成就自然就忆念,所以这个心叫真实一心,真实一心就明确地知道三界六道已经结束,已经不再轮回,这时就是大庆喜心。只有得到才能体会,自己得到了别人都没有的宝藏、真正的利益,知道无穷的苦恼要结束了,而不单只得到了保证。就像证得阿罗汉果,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已经“所作已办,梵行已立,不受后有”,知道不会再轮回了。获得往生自己也非常清楚,生死轮回要结束了就非常欢喜,是发自于内心深处、非常真实的。
大庆喜心平常是不可能生起来的,只有获得了阿弥陀佛的救度,“即得往生”才有这种真实的金刚不动摇的信心,也就是愿做佛的心,获得了愿做佛的心多少大阿僧祇劫都不动摇,超出了时空的界限!我们在时空中的缘起心全部都是动摇的,只有获得了佛回向给你的往生决定的信心,就金刚不可动摇。愿做佛的心也就是度众生的心,度众生的心也就是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的心,你自动的就生起了愿一切众生往生净土的愿望,对别人的最大的关怀就是劝他往生净土,劝他皈于佛愿就是你生命的目的。
如果你还没有这个,就是没有获得,至少没有这么殊胜。拿到了最珍贵的东西以后向别人介绍,就像把家里最好的宝藏拿出来,把获得最大、最真实的利益介绍给别人,欢欢喜喜地向别人介绍往生净土成为你的自然本性和价值观,而不是世间人说的这个经好、那个咒好、哪个法会很好、朝山有多殊胜,到这时,什么也没有获得了金刚不动摇的信心殊胜!见到了这个宝藏,任何东西往这上面一碰,全部都没有价值,不能比较。这时就是真正的念佛人,劝导别人也具有力量,这就是信心的功用和德用。
信心就是大菩提心、大慈悲心,因为你已经跟佛的心连在一起了。《观无量寿经》里说,“以见佛身故,亦见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通过名号被阿弥陀佛救度后,就见到了佛的心,佛心者即是大慈悲,就成为你的菩提心,这个心由无量光生起,信心中就生起了对众生平等的慈悲。获得了信心是非常殊胜的大成就,是阿弥陀佛要给我们的真实利益。名号落实到你的身上就是信心,没有获得之前,名号就是佛保证一定要救度你的金刚誓愿力,救度了就是摄取不舍,跟你合一、入了你的心,在心上已经放出光来。
念佛人必定成佛
信心的获得不分贤愚贵贱、造罪多少,信心跟深信心、金刚心、真实心、菩提心一体,有了信心,后面的种种心都会有。里面包含这么多宝藏,获得了信心,这些宝贝都是你家里的了,极乐世界就是你的家,家里所有的宝藏都是你的。开始可能有点陌生,通过一段时间就会慢慢地熟悉起来。信心是阿弥陀佛愿力所成,愿是平等的,“愿海平等故发心等,发心等故道等,道等故大慈悲等,大慈悲者是佛道的正因故。”获得了平等的真实就是进入到佛道的正因,你就真实地知道自己可以成佛,是真正的佛子了。
法藏菩萨本愿的“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就是信心,就是“信心欢喜,乃至一念”,所以“三心”即“一心”,“一心”即“信心”。获得了真实的信心就横超、断除了生老病死,阿弥陀佛的光明力量帮你过了死魔关,现生就住于正定聚之中,来生往生报土决定成佛。本愿是“超发无上殊胜之愿”,所有的法门里,净土法门是最为殊胜、顿超的,五逆十恶临终一念就往生净土进入到正定聚。真正的生死凡夫恶人通过信心马上就入正定聚,来生成佛,非常快速,没有什么法门比净土教应机更广。像我们这种没有智慧、没有福报、充满了罪业的众生,其它法门不要说成佛,证得小果都很难。本愿力就直接进入大乘不退转的阿鞞跋致位,发起菩提心转生就成佛,非常殊胜。是阿弥陀佛经过五劫思维,超发无上殊胜的本愿。“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就是要把成佛的果实给你,所以法藏菩萨的成佛跟你的成佛是一体的,《无量寿经》说“会当成佛道,广度生死流”,《平等觉经》说,“会当作世尊,将度一切生老死”,获得信心成就的人,就是要成佛,念佛成佛。
凡夫生死不可贪而不厌;弥陀净土不可轻而不忻。
不过我们可惜就是对生死生不起厌离之心,善导和尚说,“凡夫生死不可贪而不厌;弥陀净土不可轻而不忻”。我们在六道轮回的生死苦海中,长劫以来受尽了痛烧,但还是很贪着这个地方,并不觉得讨厌,所以每个人都怕死,还是希望好死不如赖活着,活着为了什么也不知道,凡夫就是颠倒得不得…
《四十八愿 第十二讲:无真实信心,则心、行不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