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四十八愿 第十九讲:阿阇世王被救后信心欢喜赞颂佛▪P2

  ..续本文上一页法僧功德处就是我真正的家,我皈依供养三宝,也希望三宝常住世间,愿做种种功德的力量,破坏众生的痛苦和种种的魔障。

  做人在六道里面还是有一点安乐的,虽然有乐,也是无常的苦中作乐,但是苦中作乐毕竟还有乐,你还有福可以欺负畜生之类的,还可以做一点恶事,有点选择余地的空间。现在遇到了佛法就应该以究竟的安乐为皈依处,在追求世间安乐的同时,更应该相信有极乐净土永恒、清净的快乐,这种快乐并不是世间快乐。世间的快乐最主要就是非常的不自在,快乐里有很多的条件、很多的价码,所以就有很多的苦相伴随,并不是想乐就乐。追求快乐就要相信有更高的乐,不要就止在这里。而往生净土的乐是自然的,没有这么多的条件。要打破烦恼魔,五蕴魔、死魔、天魔,只有佛才能够帮助到我们,相信佛能破坏苦的因素,给我们种善根,“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善根、福德、因缘,以此因缘就能结出真正安乐的果实。

  5.忏悔三世罪业,愿众生皆成佛道。

  “我遇恶知识,造作三世罪,今于佛前悔,愿后更莫造。愿诸众生等,悉发菩提心,系心常思念,十方一切佛。复愿诸众生,永破诸烦恼,了了见佛性,犹如妙德等。”阿阇世过去遇到了恶知识造下了恶果,现在是遇到佛得到了善果。他在佛前忏悔,发愿以后不再造恶,并希望众生都念佛获得解脱,永破烦恼,见到佛性,像文殊菩萨一样,获得不可思议的功德。这是阿阇世王得救后,结合自己的心得,给佛做的一篇赞词。

  我们生生世世以来,身口意造了很多的恶业,有缘遇到了佛法,也想获得解脱,更多的人是中途半端,既舍不得这里的快乐,又想追求极乐的乐,贪心大了点,两个都想要,按说这个杂技是比较高的,只有大智慧的人才行,才不会被世间的五欲乐所迷惑,凡夫很难降服,占了便宜就要吃亏,有因就有果,我们在选择上面还是要追求最究竟的,放舍不究竟的。

  佛赞菩提心有无量的果报

  阿阇世王赞佛,并希望一切众生也能念佛得度,其实这就是菩提心。释迦牟尼佛很赞许“善哉善哉!若有人能发菩提心,当知是人则为庄严诸佛大众。”能发菩提心,就能庄严诸佛大众;皈依三宝、发愿成佛就是佛的接班人。阿阇世王做五逆罪,遇上释迦牟尼佛治疗身心,获得了信心,不是小的因缘,我们都没有这个福报。他有什么善根?释迦牟尼佛告诉他,过去在毗婆尸佛时,他就发了菩提心。释迦牟尼佛往上数,七佛的第一个佛就是毗婆尸佛,释迦牟尼佛是贤劫第四佛。长劫以来阿阇世王一直在轮回,因为在毗婆尸佛时,他发菩提心的缘故,在这么久的时间里,一直到现在,从来没有堕过地狱受苦,释迦牟尼佛就赞叹菩提心的果报。

  菩提就是佛果,菩提心就是要成佛的心。净土宗念“南无阿弥陀佛”获得往生,就有了菩提心。阿阇世王过去世也是发了菩提心的,成佛的种子就好比投资,阿阇世王是往成佛上投资。现在的人就是往升官、发财、健康、长寿上投资,你如果要投资成佛,就会不要别的;既要成佛,又要当官发大财,就有点不太对头,你要认清楚,念佛实际上就是为了成佛的。现在对你来讲,就是离苦得乐,也就是往生。

  阿阇世王能够遇上释迦牟尼佛,是因为他过去在佛法上就已经有好多投资了,释迦牟尼佛知道他是跟我一起来庄严佛土的。阿阇世虽然发心投资成佛,但也示现了恶心发懵,虽然发懵,由于投资的准确,就没有真正的危险,还是得到了佛的救度。所以从这里面可以知道,信佛得到佛的保护是最重要的,皈命后,即使做了一些坏事,由于佛保护的缘故就有作用,阿阇世王就是这样的。当然佛并不是偏袒恶人,也是讲因缘因果的。

  菩提心能够灭无量恶,因为佛性是最究竟的善。佛性每个人都有,中国人说“人之初性本善”,性就是佛性,佛性本善。但是“性相近习相远”,你习惯都做坏人了。现在阿弥陀佛的佛性已经结果,佛的立誓就是最善。由于你发心成佛要做最善的人,所以恶就被遮止。念佛皈依佛的人就是最善。并不是想帮助别人,你即使是善的想法,也没有念佛善。比如你孝顺父母、奉事师长、不杀生、布施别人财物等,这些是小善,“南无阿弥陀佛”才是最大的善。心里面真正的信佛、皈依佛的誓言,对于你来说才是最大的善,有最大的善就有最大的功德,这个善就能够灭恶。“南无阿弥陀佛”灭恶的力量最大,无论灭你心里的恶,还是灭众生的恶,都是最大的。比如自己不杀生,但家里人要做什么,你马上又去做了;这边送人家一点钱,那边又拼命地去讨价还价。我们做一点好事,要做蛮多的坏事。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佛的发心透彻、纯善,是从佛的本性上面发用的,这是“人之初”最初善的发用,所以我们念佛就是最善。

  我们能够得到佛的关怀照顾还是挺有福报的,虽然不知道自己过去做了什么好事、发了什么心,但现在能够来念佛,还是跟佛很有缘、得到佛的关照。

  佛开示往昔的因果业缘——无明的可怕

  佛说阿阇世贪心发作杀了他的父亲,是贪国王的位置。另外做恶还有本业因缘的原因,他父亲在过去世杀过他,他现在也想杀他父亲,因为过去世发了愿,种了这个种子,加之又得到了提婆达多的蛊惑。所以我们做坏事,自己的愿是主要方面,另一方面还有因缘的成就,提婆达多在阿阇世杀父的环节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提婆达多蛊惑阿阇世用尽心思,同时他也想害释迦牟尼佛。他们两个组合在一起,一个是想杀父、一个是想害佛。阿阇世还是太子时,提婆达多用显神通的方式,获得了阿阇世的信任。阿阇世提出想见天上的曼陀罗花,让提婆达多到天上去摘,提婆达多就去向天人要,因福报不够,天人不给,他就产生妄想“曼陀罗树无我我所,我若自取当有何罪?”花反正也是没有主的,我拿了也是一样的,就类似于去偷。他本来是通过神通入定才上天的,获得神通在禅定之中不能打妄想,他妄念一动,马上神通就失去了,又回到人间。花没拿来,回去没法交差,他想让阿罗汉帮他,因为阿罗汉能拿到。他就到佛那里跟佛说,你已经年纪老了,退休算了,把这些弟子都交给我来管。这就是对面向佛要领导权,就是要造反了。佛就呵责他“痴人!舍利弗等,聪明大智,世所信伏,我犹不以大众付嘱,况汝痴人食唾者乎!”就凭你这个愚痴食唾的人还想教导这些阿罗汉?提婆达多没要到大众,还被佛呵责一顿,心里很烦恼,就去蛊惑阿阇世,见到阿阇世,阿阇世问他为什么心情不好?提婆达多说,我心情不好就是因为你,别人都背后说你是“未生怨王”,接着就揭露了他跟父母过去的因缘,说你父母亲过去是要害你的,阿阇世过去世就发了恶愿,现在经提婆达多一蛊惑,火上浇油,加上还有一个大臣从旁加把火,就作出了五逆杀父的坏事。

  阿阇世虽然外表做了五逆的杀业,但内在还是具备惭愧心,信心还是能够发起来的。因为过去发了菩提心,善根没断,就跟佛有缘,见佛就获得了救度,这就是“唯除五逆”,其实阿阇世王就是代表我们,阿阇世能被救度,我们也一样能被救度!

  南无阿弥陀佛!

  录音:白莲花 整理:随顺 如意 审核:纯祥法师

  

《四十八愿 第十九讲:阿阇世王被救后信心欢喜赞颂佛》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