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宗法语大观 序▪P5

  ..续本文上一页、见到释尊,但佛灭度了,其教法仍存在于世,只要有信受念佛法门者,便可迅速超越生死,这是第二重大悲悯念众生;三者如《无量寿经》所说:“佛灭度后久远的时代,未来的世间,佛的经卷道法全都灭尽,那时,佛以神力加持,唯独留下这部《阿弥陀经》(与《无量寿经》属同部经,一为小本,一为大本),住在世间广度众生,直到法灭后一百年才灭没。”由此可知生死苦海恶浪滔天之际,净土法门尚能作为济运苦难众生的慈航,众生性天昏迷无明大夜之时,六字洪名还足以称为灼破暗冥的法炬,这是第三重大悲悯念众生。

  【按】莲祖阐述的净宗十大因缘兴起的第一科,拈示三重大悲悯念众生之文,深契佛心。吾辈净业行人应体会佛祖的悲心,随顺佛语,死尽偷心,念佛求生西方,庶几报答佛恩于万一。

  

  急救众生,唯恐不及

  救世最急者:末世众生,根钝障深,解脱禅定,甚难可得。佛以大悲出此一门,横截生死。急救众生,唯恐不及,故不待请。譬如有人,卒患恶疡,命在呼吸。比有良方,依之修制,延缓日时,药未及成,命已先殒。现有成药,入口即活,有仁心者,即应速与。尚何俟其礼聘殷懃,然后投剂。佛救众生,意亦如是。

  

——莲池《弥陀疏钞》

  【译文】

  所谓念佛法门作为救济世人最为紧急者,是说:末世的众生,六根暗钝,业障很深,解脱烦恼修习禅定,很难得到成就。所以释尊以大悲心宣演这个念佛往生的法门,仰靠佛力,截断生死急流。佛急救沉沦的众生,援手唯恐不及,所以不待启请而宣说。譬如有人(喻六道众生),突然患上险恶的溃疮,生命在呼吸间(喻众生生死轮回,无常迅速)。依照已有的良方,抓药炮制,程序繁多,延缓时日,没有等到药制成,病人或先已命终(喻其余法门,未易成就,功行未圆,无常已至)。现有已制成的良药,一入病人口中,就可活过来(喻念佛法门速超生死),有仁爱之心的人,就应该迅速给他。何须等待病人殷勤礼拜聘请,然后才给予治病的妙剂呢(喻如来大慈,即应速告,无须俟其殷勤启请)?佛救度众生,意思也是这样。

  【按】吾辈乃命在呼吸之危重病人,亟宜速服阿弥陀佛十劫以前研制而成的妙药——六字洪名,起死回生,顿证菩提。

  

  不说念佛法门,万古永同长夜

  此之妙法,若如来曾不闻宣,则万古永同长夜,终无有人念佛求生,故叹其难信者。见不信者之自弃,能信者之有缘,令一切众生悲伤绝分,而欣幸得闻故。今之信净土者,皆因佛说而发起也。虽今不信,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故。

  

——莲池《弥陀疏钞》

  【译文】

  这个念佛往生净土的妙法,假若释迦如来不曾亲证也不慈悲宣说,那么娑婆世界万古永同长夜,最终没有一人能念佛生到极乐,所以释尊慨叹净土法门是一切世间极难信法。释尊见到不信净土法门的人自暴自弃,能信此法者乃是善根深厚的有缘者,令一切众生杜绝悲伤自弃,而油然生起欣幸得闻此法。现今能信受净土法门者,全都是因释尊慈悲宣说而发起。即使现在听了不信,但弥陀名号,一历耳根,永将成为未来得度的道种。

  

  以折摄二门令起厌欣

  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者:以诸众生沉迷自性,甘受轮回,旷劫至今,曾无省励,故示苦乐两土,爰开折摄二门,激之扬之,俾欣俾厌。胜心既发,净业斯成。于是无苦乐中,示苦示乐。苦以折伏,乐以摄受。折则激其顽迷,而令起厌离;摄则扬其懈怠,而俾生欣乐。然后久在泥涂,始嫌污秽;乍闻净妙,浚起愿求。此大火聚,彼清凉池,炎烧众生,不得不避此而趋彼矣。方便度生,法自应尔。

   ——莲池《弥陀疏钞》

  【译文】

  所谓激扬生死凡夫令其生起欣求极乐、厌离娑婆心者,是说:因为诸众生无量劫以来,自性沉没迷失于无明烦恼中,甘心遭受轮回之苦,旷劫以来以至于今,不曾有丝毫的省觉惕厉,所以释尊宣示此娑婆实苦、安养极乐的真相,用以开出折伏与摄受二门,激活举扬,俾令众生生起欣极乐、厌娑婆之心。厌欣心既发,念佛往生的净业才能成就。于是释尊在无苦无乐之法性中,示苦示乐。以苦厄来折伏刚强众生,以乐境摄受行人。折伏则激荡其愚顽痴迷,而令生起厌离秽土心;摄受则扬除其松懈怠慢,而令生起欣乐净土心。欣厌心生起后,才能觉照到,曾长久地处在三界泥涂,现今才开始嫌其污秽;刚听闻净土胜妙,深心求愿往生。此土如大火聚,彼国乃清凉池,三界火宅炎烧逼恼众生,不得不回避此土而趋向彼土。世尊善巧方便救度众生,法尔自然应该如此施设。

  

  蒙佛护念不遭魔事

  护持多障行人不遭堕落者:末世修行,多诸障难,一亏正见,即陷群邪。彼佛愿力加被行人,大光明中,不遭魔事,以阿弥陀佛及十方佛常护念故。从今发心,直至道场,自始至终,吉无不利。正念现前,智照精朗,一切天魔心魔不得便故。

   ——莲池《弥陀疏钞》

  【译文】

  所谓护持多诸障难的行人不遭受堕落者,是说:末法时期发心修行佛道,有诸多的障碍魔难,行人一旦亏失正见,当即陷入群魔邪见,难以自拔。阿弥陀佛以大悲愿力加被行人,令其在弥陀名号光明当中,不遭受魔事,因为阿弥陀佛及十方诸佛,无时无刻不在护念行人故。所以使他们从初发心直至坐道场成菩提,自始至终,吉祥如意。名号正念自现,即智慧朗照精明,能念之心光与所念佛号之光明交融,一切天魔心魔,不能得便侵扰净业行人。

  

  佛自唱依正名字为发起

  净土妙门,不可思议,无人能问,佛自唱依正名字为发起。又佛智鉴机无谬,见此大众应闻净土妙门而获四益(1),故不俟问,便自发起。

  

——蕅益《阿弥陀经要解》

  

  【撰者】

  蕅益大师(1599-1655):讳智旭,号西有,净宗九祖。宗说俱通,归心净土。临终跏趺而坐,面西念佛,举手而逝。一生著述宏富,其《弥陀要解》,印祖赞誉:“为自佛说此经第一注解,妙极确极,纵令古佛再出于世,重注此经,亦不能高出其上矣。”

  

  【注释】

  (1)四益:即四悉檀利益。世界悉檀——欢喜益;为人悉檀——生善益;对治悉檀——灭恶益;第一义谛悉檀——入理益。

  【译文】

  净土妙门,但信愿执持弥陀名号,即得横超三界,带业往生,速疾成佛。其事理因果,全属不可思议,非此界众生智力所能知能问,释尊乃自己宣说依报极乐世界与正报阿弥陀佛二种名字,以为《阿弥陀经》的发起序。又释尊以妙观察智洞见现前大众,应闻净土法门,而得四悉檀之益(第一,闻佛说有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庄严,国中有佛,现在说法,心生欢喜。第二,闻说欲生彼国,亲见弥陀,只要执持名号,即为多善根福德因缘,则知念佛即能生善。第三,依教专持名号,念念相续,而得灭除身口意三业之恶。第四,教令持名念佛,念到日久功深,豁悟实相第一义谛之理,即得理一心不乱。是谓四悉檀利益),是故释尊不等待弟子启问,便自发起。

  【按】

  蕅祖自述“名字位中真佛眼”,表证其见解与佛同齐。蕅祖深契佛心,昭示净土法门,无问自说,乃释尊以无尽大悲,为诸众生作不请之友,惠予众生离生死苦得涅槃乐之大利。

  

  

  释尊见此行此说此

  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设非本师来入恶世,示得菩提,以大智大悲,见此、行此、说此,众生何由禀此也哉!

  

  

——蕅益《阿弥陀经要解》

  【译文】

  所以一声阿弥陀佛名号,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娑婆秽土五浊恶世当中,现量亲证的无上正等菩提妙法。现在释尊以无尽大悲,将此果地妙觉,和盘托出,毫无保留地授与我等浊恶凡夫。此念佛一法,乃是十方三世诸佛所行的境界,只有佛与佛方能究竟洞彻,不是九法界众生靠自力所能信奉理解的。……如果不是释尊本师来入娑婆世界浊恶世间,示现证得菩提,以一切种智、同体悲心,见证净土殊胜奇妙,修行念佛一法,并慈悲宣说这个念佛法门,那么我等众生怎么能听闻禀受如是妙法呢?

  【按】“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彼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此乃释尊于菩提树下现量证悟的境界,亦是成佛之法。释尊以同体大慈悲心予以宣说,吾人如能信受,即是以佛知见为己知见。信愿持名,当生了生死成佛道。直捷圆妙,无余无欠。蕅祖这一诠释可谓惊天动地,吾人不可草草读过。

  

  念佛乃法界缘起

  诸佛本从法身垂迹,固结缘种,若世出世,悉不可思议。尊隆于教乘,举扬于海会,沁入于苦海,慈契于寂光,所以万德钦承,群灵拱极(1)。当知佛种从缘起,缘即法界(2)。一念一切念,一生一切生。一香一华,一声一色,乃至受忏授记,摩顶垂手。十方三世,莫不遍融。故此增上缘因,名法界缘起。

  

——蕅益《阿弥陀经要解》

  【注释】

  (1)拱极:如众星悉皆拱卫北斗星。(2)法界:指众生之心性,此心能…

《净宗法语大观 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