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惑尚未能伏,何况乎断?如论往生品位,蕅益大师亦只能生凡圣同居土。此世间大彻大悟人,亦多多是此等身份。二位大师的本迹不可测度,然其末后示位,以身说法,杜塞后人以凡滥圣之弊,恩德弘深,诚末法净业行人之顶门针。
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亦体现在凡圣同居土。与娑婆凡圣同居土相比,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净土中,凡夫与圣人俱会一处,直至成佛,非暂同;凡夫与圣人如师如友,朝夕同聚,非难遇;极乐世界的圣人,一生补处菩萨无量无数,非稀少。极乐世界的凡夫与圣众一道,同尽无明,同登妙觉,与娑婆众生所作不同。可见极乐同居净土胜过娑婆同居秽土百千万亿倍。下凡众生带业往生凡圣同居土,悉皆圆证三不退,于念不退中超尽四十一因位。不必舍身受生,一生必补佛职。此等往生者,非凡非圣。若谓是凡夫,却不历异生圆证佛果,与观世音、大势至无二无别,故非凡;若谓是圣,就所带烦惑业障而言,却可名凡夫,不可名等觉菩萨,故非圣。而又即凡即圣。十方无量佛刹,无此名相,无此阶位,无如是凡圣同居土。这种情形,“非心性之极致,持名之奇勋,弥陀之大愿,何以有此?”(《 弥陀要解 》)蕅益大师的赞叹,弥显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的超绝殊胜。十方世界的众生,见思之惑难断,分段生死难出,故凡圣同居之关最难透脱。唯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圆融具足上三土,圆证三不退,故能圆断诸惑,一生圆成佛道,超出十方凡圣同居土之外。吾人深契此中真相,方可感戴阿弥陀佛的深重恩德。
第十九章 九品往生
第一节 九品往生的因行果报
《 观经 》中,释尊为欲拯济末法散善凡夫出离生死苦海,随自意开显三福九品。三福以为净业正因,九品以为净业正行。九品往生的因行果报,《 观经 》有详明的阐述。兹谨依经语,图示表出,用便观览对照。
品 位
| 生前因行
| 临终情景
| 生彼国后状况
|
上 品 上 生
| 三种众生,当得往生。 1、但能持戒修慈(菩萨戒)。 2、但能读诵大乘,学解发慧。 3、唯能修行六念(佛、法、僧、戒、施、天)只具上述任一行业。 4、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 5、回向愿生彼国。
| 1、阿弥陀佛,观音势至共执金台,无数化佛与大众共集行者前,观世音执金刚莲华座,付与乘之。 2、弥陀光照与圣众授手接引。 3、众圣同音赞叹劝进。 4、行者自见乘金刚台,随佛欢喜往生。
| 1、生彼国即见佛菩萨色相具足。 2、初闻妙法悟无生忍。 3、游历十方,承事诸佛,获记还国。 4、获证总持门,于无量法门无不通达。
|
上 品 中 生
| 1、或读诵或不读诵大乘经典。 2、善解大乘空义,不生疑滞。 3、深信世出世间二种因果,不生疑谤。 4、回向愿生彼国。
| 1、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无量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 2、赞叹安慰,授手接引。 3、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仰赞弥陀,庆慰往生。
| 1、经宿华开。 2、众圣光照,开悟深法,下台礼赞。 3、经于七日得不退转。 4、游行十方,历事诸佛,修诸三昧。经一小劫,得无生忍获成佛记。
|
上 品 下 生
| 1、所信因果不定,虽信不深。 2、于大乘法不生疑谤。 3、发厌苦求生,普度众生之菩提心。 4、回向愿生彼国。
| 1、阿弥陀佛与五百化佛及观音势至诸菩萨来迎。 2、化佛同时授手,并劝慰赞叹。 3、行者自见坐金莲华,华合随佛往生。
| 1、一日一夜华开。 2、七日之中乃得见佛,所见朦胧,三七日后,乃了了见。闻众音声皆演妙法。 3、游历十方,于诸佛前,供养闻法。 4、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①。
|
中 品 上 生
| 1、受持五戒,八关戒等小乘戒斋,不得有犯。 2、不造五逆,离诸过患。 3、以此戒德,回向愿生彼国。
| 1、阿弥陀佛与比丘众现前。 2、佛光照触,演说小乘法,赞叹出家。 3、闻已欢喜,自见己身坐华台,低头礼佛。未举头顷,已得往生。
| 1、莲华寻开。 2、法音同赞四谛之德。 3、应时即获阿罗汉果,得三明②、六通、八解脱③。
|
中 品 中 生
| 1、受持沙弥戒、比丘具足戒,受持八斋戒,一日一夜,清净无犯。 2、三业威仪,护持无缺犯。 3、回向愿生彼国。
| 1、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光照触,持七宝莲华迎取。 2、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叹。 3、行者自见坐莲华上,华合往生.
| 1、经于七日,莲华乃敷。 2、开目合掌,赞叹世尊。 3、闻法得初果须陀洹。 4、经半劫已,成阿罗汉。
|
中 品 下 生
| 、自行孝养父母,奉顺六亲。
2、性调柔善,行世仁慈。
| 1、临终遇善知识广说阿弥陀佛国土庄严与四十八大愿。 2、闻已,寻即命终,少时即得往生。
| 1、经七日已,华开见观音势至。 2、闻观音、势至说法欢喜,得须陀洹果。 3、过一小劫,成阿罗汉。
|
下 品 上 生
| 1、造作众恶。
2、不谤大乘经典。
3、愚蒙作恶,总不生惭愧心。
| 1、临终忽遇善知识为赞众经,以闻经功力,除罪千劫。 2、善知识转教称念弥陀名号,以称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 3、阿弥陀佛遣化佛化观音化势至应声来现,赞叹接引。 4、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室,报命寻终,乘华随佛往生
| 1、经七七日,莲华乃敷。 2、观音势至放光,住其人前,为说甚深经典。
3、行者闻已,信解发无上道心。
4、经十小劫,具百法明门,证入初地。
|
下 品 中 生
| 1、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等。 2、偷盗僧祇物④。 3、邪命说法。 4、总无惭愧心。 5、兼造众罪。见者皆憎,业重当堕地狱。
| 1、临终狱火俱至。
2、善知识以大慈悲,为其赞说弥陀十力威德⑤ ,光明神力,及五分法身之德⑥。
3、罪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4、狱火化为清凉风,天华随风来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顷,即得往生。
| 1、经于六劫,莲华乃敷。
2、观音势至梵声安慰,为说甚深妙法。
3、闻法应时即发无上道心。
|
下 品 下 生
| 《净土宗教程 第七编 往生品位》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净宗法语大观 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