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宗教程 第七編 往生品位▪P2

  ..續本文上一頁惑尚未能伏,何況乎斷?如論往生品位,蕅益大師亦只能生凡聖同居土。此世間大徹大悟人,亦多多是此等身份。二位大師的本迹不可測度,然其末後示位,以身說法,杜塞後人以凡濫聖之弊,恩德弘深,誠末法淨業行人之頂門針。

  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亦體現在凡聖同居土。與娑婆凡聖同居土相比,極樂世界凡聖同居淨土中,凡夫與聖人俱會一處,直至成佛,非暫同;凡夫與聖人如師如友,朝夕同聚,非難遇;極樂世界的聖人,一生補處菩薩無量無數,非稀少。極樂世界的凡夫與聖衆一道,同盡無明,同登妙覺,與娑婆衆生所作不同。可見極樂同居淨土勝過娑婆同居穢土百千萬億倍。下凡衆生帶業往生凡聖同居土,悉皆圓證叁不退,于念不退中超盡四十一因位。不必舍身受生,一生必補佛職。此等往生者,非凡非聖。若謂是凡夫,卻不曆異生圓證佛果,與觀世音、大勢至無二無別,故非凡;若謂是聖,就所帶煩惑業障而言,卻可名凡夫,不可名等覺菩薩,故非聖。而又即凡即聖。十方無量佛刹,無此名相,無此階位,無如是凡聖同居土。這種情形,“非心性之極致,持名之奇勳,彌陀之大願,何以有此?”(《 彌陀要解 》)蕅益大師的贊歎,彌顯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的超絕殊勝。十方世界的衆生,見思之惑難斷,分段生死難出,故凡聖同居之關最難透脫。唯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圓融具足上叁土,圓證叁不退,故能圓斷諸惑,一生圓成佛道,超出十方凡聖同居土之外。吾人深契此中真相,方可感戴阿彌陀佛的深重恩德。

  

  第十九章 九品往生

  

  第一節 九品往生的因行果報

  

  《 觀經 》中,釋尊爲欲拯濟末法散善凡夫出離生死苦海,隨自意開顯叁福九品。叁福以爲淨業正因,九品以爲淨業正行。九品往生的因行果報,《 觀經 》有詳明的闡述。茲謹依經語,圖示表出,用便觀覽對照。

  

  

  品

  位

  

  生前因行

  

   臨終情景

  

  生彼國後狀況

  

  上

  品

  上

  生

  

  叁種衆生,當得往生。

   1、但能持戒修慈(菩薩戒)。

   2、但能讀誦大乘,學解發慧。

   3、唯能修行六念(佛、法、僧、戒、施、天)只具上述任一行業。

   4、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

   5、回向願生彼國。

  

  1、阿彌陀佛,觀音勢至共執金臺,無數化佛與大衆共集行者前,觀世音執金剛蓮華座,付與乘之。

   2、彌陀光照與聖衆授手接引。

   3、衆聖同音贊歎勸進。

   4、行者自見乘金剛臺,隨佛歡喜往生。

  

  1、生彼國即見佛菩薩色相具足。

   2、初聞妙法悟無生忍。

   3、遊曆十方,承事諸佛,獲記還國。

   4、獲證總持門,于無量法門無不通達。

  

  上

  品

  中

  生

  

  1、或讀誦或不讀誦大乘經典。

   2、善解大乘空義,不生疑滯。

   3、深信世出世間二種因果,不生疑謗。

   4、回向願生彼國。

  

  1、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無量眷屬圍繞,持紫金臺至行者前。

   2、贊歎安慰,授手接引。

   3、行者自見坐紫金臺,合掌仰贊彌陀,慶慰往生。

  

  1、經宿華開。

   2、衆聖光照,開悟深法,下臺禮贊。

   3、經于七日得不退轉。

   4、遊行十方,曆事諸佛,修諸叁昧。經一小劫,得無生忍獲成佛記。

  

  上

  品

  下

  生

  

  1、所信因果不定,雖信不深。

   2、于大乘法不生疑謗。

   3、發厭苦求生,普度衆生之菩提心。

   4、回向願生彼國。

  

  1、阿彌陀佛與五百化佛及觀音勢至諸菩薩來迎。

   2、化佛同時授手,並勸慰贊歎。

   3、行者自見坐金蓮華,華合隨佛往生。

  

  1、一日一夜華開。

   2、七日之中乃得見佛,所見朦胧,叁七日後,乃了了見。聞衆音聲皆演妙法。

   3、遊曆十方,于諸佛前,供養聞法。

   4、經叁小劫,得百法明門①。

  

  中

  品

  上

  生

  

  1、受持五戒,八關戒等小乘戒齋,不得有犯。

   2、不造五逆,離諸過患。

   3、以此戒德,回向願生彼國。

  

  1、阿彌陀佛與比丘衆現前。

   2、佛光照觸,演說小乘法,贊歎出家。

   3、聞已歡喜,自見己身坐華臺,低頭禮佛。未舉頭頃,已得往生。

  

  1、蓮華尋開。

   2、法音同贊四谛之德。

   3、應時即獲阿羅漢果,得叁明②、六通、八解脫③。

  

  中

  品

  中

  生

  

  1、受持沙彌戒、比丘具足戒,受持八齋戒,一日一夜,清淨無犯。

   2、叁業威儀,護持無缺犯。

   3、回向願生彼國。

  

  1、阿彌陀佛與諸眷屬,放光照觸,持七寶蓮華迎取。

   2、行者自聞空中有聲贊歎。

   3、行者自見坐蓮華上,華合往生.

  

  1、經于七日,蓮華乃敷。

   2、開目合掌,贊歎世尊。

   3、聞法得初果須陀洹。

   4、經半劫已,成阿羅漢。

  

  中

  品

  下

  生

  

  、自行孝養父母,奉順六親。

  

   2、性調柔善,行世仁慈。

  

  1、臨終遇善知識廣說阿彌陀佛國土莊嚴與四十八大願。

   2、聞已,尋即命終,少時即得往生。

  

  1、經七日已,華開見觀音勢至。

   2、聞觀音、勢至說法歡喜,得須陀洹果。

   3、過一小劫,成阿羅漢。

  

  下

  品

  上

  生

  

  1、造作衆惡。

  

   2、不謗大乘經典。

  

   3、愚蒙作惡,總不生慚愧心。

  

  1、臨終忽遇善知識爲贊衆經,以聞經功力,除罪千劫。

   2、善知識轉教稱念彌陀名號,以稱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

   3、阿彌陀佛遣化佛化觀音化勢至應聲來現,贊歎接引。

   4、行者即見化佛光明遍室,報命尋終,乘華隨佛往生

  

  1、經七七日,蓮華乃敷。

   2、觀音勢至放光,住其人前,爲說甚深經典。

  

   3、行者聞已,信解發無上道心。

  

   4、經十小劫,具百法明門,證入初地。

  

  下

  品

  中

  生

  

  1、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等。

   2、偷盜僧祇物④。

   3、邪命說法。

   4、總無慚愧心。

   5、兼造衆罪。見者皆憎,業重當墮地獄。

  

  1、臨終獄火俱至。

  

   2、善知識以大慈悲,爲其贊說彌陀十力威德⑤ ,光明神力,及五分法身之德⑥。

  

   3、罪人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4、獄火化爲清涼風,天華隨風來迎,華上皆有化佛菩薩,迎接此人。如一念頃,即得往生。

  

  1、經于六劫,蓮華乃敷。

  

   2、觀音勢至梵聲安慰,爲說甚深妙法。

  

   3、聞法應時即發無上道心。

  

  下

  品

  下

  生

  

《淨土宗教程 第七編 往生品位》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