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宗教程 第七编 往生品位▪P4

  ..续本文上一页凡夫

  

  小乘之凡夫

  

  中品中生——小乘根性下善之凡夫

  

  中品下生——世福上善之凡夫

  

  下辈

  

  下品上生——十恶轻罪之凡夫

  

  遇恶之凡夫

  

  下品中生——破戒大罪之凡夫

  

  下品下生——五逆大罪之凡夫

  

  

  善导大师以楷定古今的气概,矫正前人判位过高之失,上契圣心,下洽群机,消除凡夫退怯之心,普令正信净宗念佛法门,发心念佛,乘佛愿力,悉得往生。善导大师的判释,成为后人的共识,大有功于净宗的理论与实践,现代净宗学人宜应仰承此说。

  从上述三辈九品的因行果报与种性的讨论中,我们一方面体悟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净宗念佛法门的奇妙殊胜;另一方面,在坚固信愿的前提下,调整自己的行业,与三辈九品的行因相符的保留,不符的遣去,欠缺的补偿之。当以上品上生的标准要求自己,当仁不让,取法于上,方称佛之本怀。

  

  

  

  第二十章 边地疑城往生

  

  

  三辈九品往生之外,还有一类往生者,或称边地往生,或名疑城往生,或称胎生。此类净业行人以疑惑心修诸功德,念佛生到西方净土界边七宝城中,于中五百岁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知菩萨声闻僧,类似此土八难中的边地之难,故喻为边地。此边地七宝城乃疑人所居,故又称疑城。净业行人于疑惑心中念佛,生极乐世界,莲华不得绽开,处在莲胎中,未能见佛闻法,暗障犹存,如胎生人,人法未成,所以又称胎生。这三种称谓只是象征性的譬喻,非实八难之边地(五百年后还得见佛闻法故),非实胎生(西方净土均是莲华化生故)。本章兹拟从边地疑城的因行果报与临终助念两个方面,略述如下:

  

  

  

  

  

  第一节 边地疑城的因行果报

  

  在《 无量寿经 》五种原译本中,释尊开示边地疑城往生之因行果报的经文有二处:一是三辈往生的经文中,说示中辈与下辈往生因行中,别开出与中辈及下辈相应的疑城往生情形。此参见汉译本与吴译本。二是在《 无量寿经 》下半部,尊者阿难在释尊教敕下,面西顶礼求见阿弥陀佛,即时阿弥陀佛安乐世界于虚空中显现。尔时释尊与弥勒菩萨就西方净土胎生、化生者的因行有一段对话,阐述疑城胎生往生之因。这两段经文对吾辈净业行人的修持具有重大的指导价值。兹谨录出,兼列表诠示,俾对边地疑城往生情状有一明晰了解。

  

  一、中辈与下辈之疑城胎生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云:

  

  佛言:其人奉行施与如是者,若其然后中复悔,心中狐疑,不信分檀布施作诸善后世得其福,不信有无量清净佛国,不信往生其国中。虽尔,其人续念不绝,暂信暂不信,意志犹豫,无所专据,续结其善愿为本,续得往生。其人寿命病欲终时,无量清净佛,则自化作形像,令其人目自见之,口不能复言,便心中欢喜踊跃,意念言:我悔不知益斋作善,今当生无量清净佛国。其人则心中悔过,悔过者,过差少,无所复及。其人寿命终尽,则生无量清净佛国,不能得前至无量清净佛所。便道见无量清净佛国界边自然七宝城,心中便大欢喜,道止其城中,则于七宝水池莲华中化生,则受身自然长大。在城中,于是间五百岁。其城广纵各二千里。城中亦有七宝舍宅。舍宅中,自然内皆有七宝浴池。浴池中,亦有自然华,绕浴池上,亦有七宝树重行,皆复作五音声。其饮食时,前亦有自然食具,百味食,在所欲得。其人于城中快乐。其城中比如第二忉利天上自然之物。其人于城中不能得出,复不能得见无量清净佛。但见其光明,心中自悔责,踊跃喜耳。亦复不能得闻经,亦复不能得见诸比丘僧,亦复不能得见知无量清净佛国中,诸菩萨、阿罗汉状貌何等类。其人若如是比而小适耳。佛亦不使尔身,诸所作自然得之,皆心自趣向,道入其城中。其人本宿命求道时,心口各异,言念无诚,狐疑佛经,复不信向之,当自然入恶道中。无量清净佛哀愍,威神引之去耳。其人于城中五百岁乃得出,往至无量清净佛所。闻经心不开解,亦复不得在诸菩萨、阿罗汉、比丘僧中听经以去。所居处舍宅在地,不能令舍宅随意高大在虚空中。复去无量清净佛甚大远,不能得近附无量清净佛。其人智慧不明,知经复少,心不欢乐,意不开解。其人久久,亦自当智慧开解知经,明健勇猛,心当欢乐,次当复如上第一辈。

  

  下辈胎生除本拟奉修的行业与中辈不同外,其中途疑悔、临终病缘及得佛慈悲加持的情形,与中辈胎生大同小异,兹以表格列示,俾令清晰。

  

  

  辈位

  

  生前行因

  

  临终情景

  

  生彼国后状况

  

  中

  辈

  胎

  生

  

  1、曾修持中辈往生之行业。

  

   2、然后中悔,不信念佛往生之事。亦复对善恶因果产生怀疑。

  

   3、续结其善愿为本,续得往生。

  

  1、寿命病欲终时,阿弥陀佛自化作形象令其人亲眼见到。

  

   2、欢喜踊跃,心中悔过。接续念佛求生。

  

  

  

  1、往生极乐世界,不能前至阿弥陀佛所。

   2、道见自然七宝城,欢喜止住于中,莲华化生,滞居五百岁。

   3、不能见佛闻法见比丘僧。但见弥陀光明。

   4、心中悔责,忏除疑根,往至阿弥陀佛所。

  

  下

  辈

  胎

  生

  

  1、曾修持下辈往生之行业。

   2、中途疑悔,不信作善后世得福,不信往生净土之事。

   3、其人虽尔,续得往生。

  

  1、病欲终时,阿弥陀佛令其人于卧睡梦中,见无量寿佛国土。

  

   2、心中欢喜,则自悔过,接续念佛求生。

  

  1、往生极乐世界,不能前至阿弥陀佛所。

   2、道见二千里七宝城,止住城中莲华化生,

   3、不能见佛闻法见比丘僧,五百岁竟,乃得出至阿弥陀佛所。

  

  

  

  

    考量中辈与下辈往生的因行果报,可获得如下几点启示:

  1.三辈往生中,唯有中辈与下辈有疑城胎生,佐证上辈往生者的信心淳厚。中辈与下辈往生者悉有怀疑之根,智慧浅陋,以致胎生。其诸众生信愿持名乃至只有一昼夜功夫,中途疑悔退转,不信念佛往生净土,乃至不信善恶因果报应。如是众生,临命终时,病苦缠绕,自业牵引当堕三恶道。于时,阿弥陀佛以大悲心,令彼于睡梦中见到阿弥陀佛安乐国土。彼人见已,欢喜踊跃,自信当得往生,便忏悔念佛求生,接续原来的念佛善根,蒙阿弥陀佛威神愿力,得生极乐世界。彼人疑心所现七宝城,于中住止五百年。阿弥陀佛又放光照触彼人,令其了知滞碍疑城的罪本是疑根,彼人遂忏除疑根,得至阿弥陀佛之所。足证阿弥陀佛自始至终悲心不舍苦恼众生,欲令往生净土,直至圆成佛果而后已。同时,吾人亦应深知,吾辈慧浅福薄之末法众生,大多属于信疑参半,中途容易退转之辈。《 观经 》上品中生者,往生时尚有些许疑心,阿弥陀佛故言“我来迎汝”以令行人安心。可见对难获净信之吾辈未法众生来说,阿弥陀佛于临命终时的加持垂救,实乃起死回生,恩德无极。

  2.阿弥陀佛悲愿不舍一个众生,令其悉得往生净土。此段经文昭示:吾人只要信愿持名,乃至只有一昼夜功夫,阿弥陀佛便将令吾人往生之大事预先安排妥贴。无论净业行人临命终情形如何,阿弥陀佛决定有办法令其往生。这是一桩多么惊心动魄而却真实不虚的奇迹呀!昔慧健居士曾向印光大师禀白一桩奇异的免难轶闻。有一辆客车,司机不慎,车坠江中,乘客四十余人,均遭灭顶。翌日黎明,众人前往营救时,有一妇人,年约三十左右,坐江岸道旁,如醉如痴。询以何事,答言昨暮乘车至此。问以全车遇险,你何以无恙?那妇人曰:“不知。”又问到当时车祸发生的…

《净土宗教程 第七编 往生品位》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