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宗教程 第七编 往生品位▪P5

  ..续本文上一页情况,亦不了了。当慧健居士讲述此事时,在座的人亦只是啧啧称奇而已。各自回寮房后,印祖饬侍者持一纸条致慧健居士,上云:“此女人命不该死,故坐于汽车之外。及车堕下河正下时,扬其于岸,故衣未湿。盖佛天鬼神,于坐车时已为救之之法于前矣。想必如是。”印祖这张字条,字数虽少,却说示出一个奇妙的秘密。世间善人,尚且能蒙佛天鬼神预设之法,而得免势不可脱的灾难,更何况往生净土了生脱死之大事。阿弥陀佛五劫的思惟,无央数劫的大行,更会将念佛行人安稳往生的方法预设周全。可见往生一事,全凭佛力。吾人于此稍有信解,便可当下获得大安乐,万修万人去,斯语不虚。

  3.疑为罪本,忏除乃出。感生极乐世界边地疑城者,亦于宝池莲华化生,无有秽恶,各种受用称心如意,然于五百岁(以此土计)不能见佛,不闻经法,不知菩萨法式。由所知障故,心不开解;由烦恼障故,意不欢乐。阿弥陀佛慈悲哀愍疑城胎生众生,令其于莲胎中见佛光明。由佛光消障开慧之力,行人深刻体认到囿于莲胎不得自由的原由,疑惑是罪本,故而生起殷重之忏悔心,深自呵责自己或怀疑佛智或怀疑自性善根的迷执。由忏悔之力,胎生行人得出疑城,见佛闻法,久久熏习,始得心开意解,具诸神通,遍供诸佛,随其功行断惑程度,亦通三辈九品。

  出离疑城的时间,一般须经五百岁。然时间无定性,亦不可拘定,或长或短,能悔即出,不悔必满五百岁。五百岁末方识罪忏悔,乃边地往生者之多数。不待五百年忏悔得出,乃其中之上根者。

  

  二、释尊与弥勒菩萨的对话

  

  《 佛说无量寿经 》中,面对虚空中显现的西方极乐世界胎生的情景,释尊与弥勒菩萨有一段精要的对话:

  

  尔时慈氏菩萨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彼国人民胎生、化生?”佛告慈氏:“若有众生,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于此诸智,疑惑不信。然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此诸众生,生彼宫殿,寿五百岁,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圣众。是故于彼国土,谓之胎生。若有众生,明信佛智,乃至胜智,作诸功德,信心回向,此诸众生,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须臾之顷,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诸菩萨具足成就。

  

  总结胎生与化生两类往生者之行因果报可见,导致胎生的主要原由是: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智慧不足,不能信解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威神愿力,或对自性功德力不了不信。细分有二类,一是信自不信他,二是信他不信自。兹分述如下:

  

  1.信自不信他

  有一类行人执著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不信十万亿刹土外,有西方极乐世界,不信阿弥陀佛究竟圆满的智慧。又凡夫众生受五蕴的羁囿,广大智慧不能现前,因而不能深信佛智。若了佛智,则知非净非秽,净秽历然,无彼无此,愿生彼国。以不了故,半信半疑,依违不决,障碍化生。

  (1)不了佛的不可思议智

  佛智渊深,九法界众生不可测度。净宗十念必生,横超三界,生彼土即圆证三不退,至心称名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等,皆由阿弥陀佛不思议智所建立。有人怀疑,凡夫众生旷劫以来,具造诸有漏业,云何不断三界结惑,只以少时念阿弥陀佛,便得出离三界?此事想来必不可靠。殊不知,譬如千年暗室,光若暂至,即便明朗;又譬如有人被毒箭所射中,截筋破骨,闻灭除药鼓(有一种药,名曰灭除,若两军对阵时,以此药涂鼓)。闻鼓声者,箭出毒除即愈。如来威神愿力,自性方便,自摄他摄,千变万化,无量无边,安得以凡夫有碍之情识,怀疑阿弥陀佛无碍之妙法。以凡夫心识或通途教理揣度净宗圆顿妙法者,大多难以透过此关。

  (2)不了佛的不可称智

  佛智众多,非言能尽。此智亦名妙观察智,此智观察不可称境。离言绝虑,绝待圆融,智不可称,故念佛功德亦不可称。念佛往生为不可称智所成。于此有疑,名不了不可称智。

  (3)不了佛的大乘广智

  佛智究竟通达一切,知之穷尽,名为广智。此智亦名平等性智,不同小乘,以同体智慧之力,普载无边有情众生,皆令同至无上菩提,故名大乘广智。有些行人不了佛的大乘广智,怀疑佛不能真实普度一切众生,复疑一切念佛众生岂能皆得往生净土?故于阿弥陀佛作有量想。阿弥陀佛大悲大智,于诸有缘众生,无不运载而入涅槃,开演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之妙义,令诸有情以有念入无念,因往生证无生,故能令念佛众生皆生净土,悉成佛果。念佛往生,为大乘广智所感。于此有疑,名不了大乘广智。

  (4)不了佛的无等无伦最上胜智

  无等无伦最上胜智正是如来大圆镜智。自性本体,无不圆照。此智正是法身,非彼所共,故名无等;此智唯佛顿证,不同菩萨渐得前三智,故名无伦;此智超过不思议智,故名为最;逾越不可称智,故名为上;宽于大乘广智,故名为胜。所以得名无等无伦最上胜智。此智有大智用,无量善巧方便,随诸众生所应得解,皆能开示法义。念佛往生法门,乃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所发。于此有疑,名不了无等无伦最上胜智。

  净业行人对佛的四智有疑,便不能对净土念佛法门生起正信。不能全身心靠倒,虽生彼国,乃感胎生,滞居边地疑城。此因净业行人之得益乃在于乘阿弥陀佛愿力,带惑往生,如怀疑佛智佛力,则在乘愿往生、华开见佛上效果便降低,是故吾辈净业行人于此得深加警觉。

  元晓法师云:“如其有人,虽未明解如前所说四智之境,而能自谦,心眼未开,仰惟如来,一向伏信,如是等人,随其行品往生彼国,不在边地。生著边者,别是一类,非九品摄,是故不应妄生疑惑也。”(《 无量寿经宗要 》)意谓净业行人若能信了如来诸智是为上根利智;若未能信得及,但虚心自谦,仰信佛的智慧真实不虚,颛蒙念佛,矢志净土,亦得往生,不堕疑城。对佛智的仰信,乃能全身心靠倒阿弥陀佛,坚信自己的一切罪业,就阿弥陀佛慈悲愿力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是不会障碍往生弥陀报土的。反之,如果自伤恶业深重,疑虑重重,认为自己不够往生的资格,如是自卑心态,或能障碍往生;侥幸得生,亦滞边地。于此,建立净宗正信正见,甚为必要。

  

  2.信他不信自

  这类净业行人深信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极为仰慕西方净土,然而对自性善根难以生信,常怀自卑感,对是心是佛、念佛成佛之理不敢承担。或曰:本人障深慧浅,文化又不高,别的法门修不了,凑合着念念佛吧。这类净业行人,智慧短浅,信愿不坚,虽也精进念佛,以愿生故,虽生彼国,但滞边地疑城,于莲华中不得出现。袁宏道居士云:“以不信自善根故,依他起信,即是疑城。信自善根者,即顿了自心,不从他得。以入悟方能脱疑。是故未悟而修,终隔疑胎。胎以裹蔽为义。未悟之人,诸障未彻,合得是报。”(《 西方合论 》)证知有般若正智方能生决定信,有决定信方能决定生,慎勿以疑惑心而失大利。

  综上所述,疑城胎生者由修善念佛力故,得以往生;由疑悔心夹杂故,滞留边地疑城,不得见佛闻法。虽于五百岁莲闭心暗,然毕竟超离三界轮回,虽不尽善尽美,倒也值得庆慰。念佛法门是阿弥陀佛无上圆满究竟智慧所建立,能予众生以横超生死、圆成佛道之究竟大利。吾人应明信阿弥陀佛无上智慧,全身心皈依阿弥陀佛。疑信虽在一念之间,然所得祸福却悬隔天渊。《 无量寿经 》云:“其有菩萨生疑惑者,为失大利,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净业行人亟须断疑生信,乘阿弥陀佛大愿船,直入西方涅槃城。

  

  

  第二节 临终助念

  

  死亡,对一般人来说,是一恐惧而痛苦的事情;而对净业行人来说,却是法身慧命诞生的辉煌时刻,庆快生平,何戚之有?

  现代医学基于对死亡不可避免与人性的关爱,已经发展出一特殊部门——临终关怀(Hospice安宁照顾、善终服务)。临终关怀需要众多的医疗设备及其它硬件设施,但其精髓却在对临终者灵性的关怀和照顾,俾令临终病人获得死亡高品质,即尊严死与安详死,让临终者在精神上、心理上无牵挂、无恐惧、无忧虑。在现今所有临终关怀中,净宗念佛法门应属最殊胜的。信愿持名能令病患带着美好的微笑离开人世,安乐地告别此业报身,获得净土莲华化生的金刚法性身,文成印坏,妙德难思。

  吾人了知死亡的不可避免性,就应当直面死亡。今生幸闻如来普度众生之净土法门,固当信愿念佛,预备往生资粮,以期脱免生死轮回之剧苦,获证涅槃常住之真乐。其有父母兄弟,及诸重病,势难痊愈者,宜发孝顺慈悲之心,劝勉病患念佛求生西方,并为其助念。其助念方法,依印祖开示,可分三步进行:

  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切劝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应交代事,速令交代。交代后,便置之度外,即作我今将随佛往生佛国想。世间所有富乐眷属种种尘境,皆为障碍,致受祸害,以故不应生一念系念之心。须知自己一念真性,本无有死。所言死者,乃舍此身而又受别种之身。若不念佛,则随善恶业力,复受生于善恶道中。若当临终时,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此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发慈悲,亲垂接引,令得往生。千万不可怕死,怕死则仍不能不死,反致了无往生西方之份。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若病患尚未到命终断气时,当分班念。每班限定几人。一班出声念,一班默持。若有小事,当于默持时办。值班时,断断不可走去。如是循环,终而复始。若病人将断气,宜两班同念。直至气断以后,又复分班念三至八小时。然后歇气,以便料理安置等事。

  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病人将终之时,正是凡圣、人鬼分判之际,一发千钧,要紧之极。只可以佛号开导其神识…

《净土宗教程 第七编 往生品位》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