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凡夫
小乘之凡夫
中品中生——小乘根性下善之凡夫
中品下生——世福上善之凡夫
下輩
下品上生——十惡輕罪之凡夫
遇惡之凡夫
下品中生——破戒大罪之凡夫
下品下生——五逆大罪之凡夫
善導大師以楷定古今的氣概,矯正前人判位過高之失,上契聖心,下洽群機,消除凡夫退怯之心,普令正信淨宗念佛法門,發心念佛,乘佛願力,悉得往生。善導大師的判釋,成爲後人的共識,大有功于淨宗的理論與實踐,現代淨宗學人宜應仰承此說。
從上述叁輩九品的因行果報與種性的討論中,我們一方面體悟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淨宗念佛法門的奇妙殊勝;另一方面,在堅固信願的前提下,調整自己的行業,與叁輩九品的行因相符的保留,不符的遣去,欠缺的補償之。當以上品上生的標准要求自己,當仁不讓,取法于上,方稱佛之本懷。
第二十章 邊地疑城往生
叁輩九品往生之外,還有一類往生者,或稱邊地往生,或名疑城往生,或稱胎生。此類淨業行人以疑惑心修諸功德,念佛生到西方淨土界邊七寶城中,于中五百歲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知菩薩聲聞僧,類似此土八難中的邊地之難,故喻爲邊地。此邊地七寶城乃疑人所居,故又稱疑城。淨業行人于疑惑心中念佛,生極樂世界,蓮華不得綻開,處在蓮胎中,未能見佛聞法,暗障猶存,如胎生人,人法未成,所以又稱胎生。這叁種稱謂只是象征性的譬喻,非實八難之邊地(五百年後還得見佛聞法故),非實胎生(西方淨土均是蓮華化生故)。本章茲擬從邊地疑城的因行果報與臨終助念兩個方面,略述如下:
第一節 邊地疑城的因行果報
在《 無量壽經 》五種原譯本中,釋尊開示邊地疑城往生之因行果報的經文有二處:一是叁輩往生的經文中,說示中輩與下輩往生因行中,別開出與中輩及下輩相應的疑城往生情形。此參見漢譯本與吳譯本。二是在《 無量壽經 》下半部,尊者阿難在釋尊教敕下,面西頂禮求見阿彌陀佛,即時阿彌陀佛安樂世界于虛空中顯現。爾時釋尊與彌勒菩薩就西方淨土胎生、化生者的因行有一段對話,闡述疑城胎生往生之因。這兩段經文對吾輩淨業行人的修持具有重大的指導價值。茲謹錄出,兼列表诠示,俾對邊地疑城往生情狀有一明晰了解。
一、中輩與下輩之疑城胎生
《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雲:
佛言:其人奉行施與如是者,若其然後中複悔,心中狐疑,不信分檀布施作諸善後世得其福,不信有無量清淨佛國,不信往生其國中。雖爾,其人續念不絕,暫信暫不信,意志猶豫,無所專據,續結其善願爲本,續得往生。其人壽命病欲終時,無量清淨佛,則自化作形像,令其人目自見之,口不能複言,便心中歡喜踴躍,意念言:我悔不知益齋作善,今當生無量清淨佛國。其人則心中悔過,悔過者,過差少,無所複及。其人壽命終盡,則生無量清淨佛國,不能得前至無量清淨佛所。便道見無量清淨佛國界邊自然七寶城,心中便大歡喜,道止其城中,則于七寶水池蓮華中化生,則受身自然長大。在城中,于是間五百歲。其城廣縱各二千裏。城中亦有七寶舍宅。舍宅中,自然內皆有七寶浴池。浴池中,亦有自然華,繞浴池上,亦有七寶樹重行,皆複作五音聲。其飲食時,前亦有自然食具,百味食,在所欲得。其人于城中快樂。其城中比如第二忉利天上自然之物。其人于城中不能得出,複不能得見無量清淨佛。但見其光明,心中自悔責,踴躍喜耳。亦複不能得聞經,亦複不能得見諸比丘僧,亦複不能得見知無量清淨佛國中,諸菩薩、阿羅漢狀貌何等類。其人若如是比而小適耳。佛亦不使爾身,諸所作自然得之,皆心自趣向,道入其城中。其人本宿命求道時,心口各異,言念無誠,狐疑佛經,複不信向之,當自然入惡道中。無量清淨佛哀愍,威神引之去耳。其人于城中五百歲乃得出,往至無量清淨佛所。聞經心不開解,亦複不得在諸菩薩、阿羅漢、比丘僧中聽經以去。所居處舍宅在地,不能令舍宅隨意高大在虛空中。複去無量清淨佛甚大遠,不能得近附無量清淨佛。其人智慧不明,知經複少,心不歡樂,意不開解。其人久久,亦自當智慧開解知經,明健勇猛,心當歡樂,次當複如上第一輩。
下輩胎生除本擬奉修的行業與中輩不同外,其中途疑悔、臨終病緣及得佛慈悲加持的情形,與中輩胎生大同小異,茲以表格列示,俾令清晰。
輩位
| 生前行因
| 臨終情景
| 生彼國後狀況
|
中 輩 胎 生
| 1、曾修持中輩往生之行業。
2、然後中悔,不信念佛往生之事。亦複對善惡因果産生懷疑。
3、續結其善願爲本,續得往生。
| 1、壽命病欲終時,阿彌陀佛自化作形象令其人親眼見到。
2、歡喜踴躍,心中悔過。接續念佛求生。
| 1、往生極樂世界,不能前至阿彌陀佛所。 2、道見自然七寶城,歡喜止住于中,蓮華化生,滯居五百歲。 3、不能見佛聞法見比丘僧。但見彌陀光明。 4、心中悔責,忏除疑根,往至阿彌陀佛所。
|
下 輩 胎 生
| 1、曾修持下輩往生之行業。 2、中途疑悔,不信作善後世得福,不信往生淨土之事。 3、其人雖爾,續得往生。
| 1、病欲終時,阿彌陀佛令其人于臥睡夢中,見無量壽佛國土。
2、心中歡喜,則自悔過,接續念佛求生。
| 1、往生極樂世界,不能前至阿彌陀佛所。 2、道見二千裏七寶城,止住城中蓮華化生, 3、不能見佛聞法見比丘僧,五百歲竟,乃得出至阿彌陀佛所。
|
考量中輩與下輩往生的因行果報,可獲得如下幾點啓示:
1.叁輩往生中,唯有中輩與下輩有疑城胎生,佐證上輩往生者的信心淳厚。中輩與下輩往生者悉有懷疑之根,智慧淺陋,以致胎生。其諸衆生信願持名乃至只有一晝夜功夫,中途疑悔退轉,不信念佛往生淨土,乃至不信善惡因果報應。如是衆生,臨命終時,病苦纏繞,自業牽引當墮叁惡道。于時,阿彌陀佛以大悲心,令彼于睡夢中見到阿彌陀佛安樂國土。彼人見已,歡喜踴躍,自信當得往生,便忏悔念佛求生,接續原來的念佛善根,蒙阿彌陀佛威神願力,得生極樂世界。彼人疑心所現七寶城,于中住止五百年。阿彌陀佛又放光照觸彼人,令其了知滯礙疑城的罪本是疑根,彼人遂忏除疑根,得至阿彌陀佛之所。足證阿彌陀佛自始至終悲心不舍苦惱衆生,欲令往生淨土,直至圓成佛果而後已。同時,吾人亦應深知,吾輩慧淺福薄之末法衆生,大多屬于信疑參半,中途容易退轉之輩。《 觀經 》上品中生者,往生時尚有些許疑心,阿彌陀佛故言“我來迎汝”以令行人安心。可見對難獲淨信之吾輩未法衆生來說,阿彌陀佛于臨命終時的加持垂救,實乃起死回生,恩德無極。
2.阿彌陀佛悲願不舍一個衆生,令其悉得往生淨土。此段經文昭示:吾人只要信願持名,乃至只有一晝夜功夫,阿彌陀佛便將令吾人往生之大事預先安排妥貼。無論淨業行人臨命終情形如何,阿彌陀佛決定有辦法令其往生。這是一樁多麼驚心動魄而卻真實不虛的奇迹呀!昔慧健居士曾向印光大師禀白一樁奇異的免難轶聞。有一輛客車,司機不慎,車墜江中,乘客四十余人,均遭滅頂。翌日黎明,衆人前往營救時,有一婦人,年約叁十左右,坐江岸道旁,如醉如癡。詢以何事,答言昨暮乘車至此。問以全車遇險,你何以無恙?那婦人曰:“不知。”又問到當時車禍發生的…
《淨土宗教程 第七編 往生品位》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