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 用 功 德
爱乐佛法味 禅三昧为食
15
无 诸 难 功 德
永离身心恼 受乐常无间
16
大 义 门 功 德
大乘善根界 等无讥嫌名
女人及根缺 二乘种不生
17
一切所求满足功德
众生所愿乐 一切能满足
2.阿弥陀佛庄严功德
序种
| 功德成就类
| 偈 颂
|
1
| 座 功 德
| 无量大宝王 微妙净华台
|
2
| 身 业 功 德
| 相好光一寻 色像超群生
|
3
| 口业功德
| 如来微妙音 梵响闻十方
|
4
| 心业功德
| 同地水火风 虚空无分别
|
5
| 大众功德
| 天人不动众 清净智海生
|
6
| 上首功德
| 如须弥山王 胜妙无过者
|
7
| 主功德
| 天人丈夫众 恭敬绕瞻仰
|
8
| 不虚作住持功德
| 观佛本愿力 遇无空过者
|
能令速满足 功德大宝海
|
3.彼诸菩萨庄严功德
序 种
| 功德成就类
| 偈 颂
|
1
| 不动应化功德
| 安乐国清净 常转无垢轮 化佛菩萨日 如须弥住持
|
2
| 同时遍至功德
| 无垢庄严光 一念及一时 普照诸佛会 利益诸群生
|
3
| 无余供赞功德
| 雨天乐华衣 妙香等供养 赞诸佛功德 无有分别心
|
4
| 遍示三宝功德
| 何等世界无 佛法功德宝 我皆愿往生 示佛法如佛
|
谨依表中所示,具体阐释如下:
第二节 西方净土依报庄严功德
西方极乐世界依报庄严从阿弥陀佛无漏清净心中流出,一毛一尘皆称真如法界,法法全彰,具无边妙德。西方净土依报庄严可分为三大类:一者地下庄严,二者地上庄严,三者虚空庄严。天亲菩萨开为十七种功德庄严,兹谨依净土经典所载,略作介绍。
一、清净功德
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
观察安乐世界清净相,胜过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相状。阿弥陀佛因地见三界是虚伪相,是轮转相,是无穷相,乃凡夫流转之暗宅,天人的苦乐虽有不同,寿命修短暂异,统而观之,莫非颠倒不净。法藏菩萨悲心欲置众生于不虚伪处,于不无穷处,得毕竟大清净安乐处,是故起此清净功德庄严。
清净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总相,其余十六种庄严是别相,是清净功德总相的延伸与注释。清净是真善美慧的终极统一。在佛法中,离虚妄分别即是真,离浊恶情执即是善,离染污散乱即是美,离昏蒙暗冥即为慧。西方极乐世界正是至极真善美慧的结晶。
西方净土非三界所摄。彼国众生皆是莲华化生,无有淫欲,故非欲界;彼佛国土,黄金众宝为地,属地居,故非色界(此土色界四禅天,皆是空居);彼国天人,容色微妙,皆有三十二相,有形色,故非无色界。阿弥陀佛因地考察十方佛刹的情形,对轮转三界六道的苦难众生,生起无限怜愍之心,大愿成就清净庄严的极乐世界,令十方众生得到究竟的安乐。安乐是法藏菩萨慈悲正观之所生,阿弥陀如来神力本愿之由建。一切业力凡夫缘由西方净土安乐之特质,而长揖轮回,伏断烦惑。三界系缚之业力,毕竟不牵,则是不断烦恼得涅槃分,诚为不可思议。
二、量功德
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
阿弥陀佛因地,见到他方刹土三界狭小,或城埠败坏,坑坎崎岖;或崇山峻岭,或河渚沟壑,到处遍布;或虽有宫殿楼阁,但都是逼迫狭迮得很;或虽有土地田园,但不宽广,而且都是沙砾荆棘;或想有平直广长的大道,可是只见到弯曲短促的小径;或冀亲友常得见面,可是山河隔绝障碍,近而难逢;或想世界大同,可是各国分离,各有疆界,甚至彼此侵夺,战事不息。像有如此种种拘碍局限的事,因此法藏菩萨发此庄严量功德愿,务令我成佛的国土,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
十方众生往生者,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虽无量无边,毕竟常如虚空,广大无边际,终无拥挤塞满时。何以故?西方极乐世界的空间性质是法性不可思议的无穷大,常如一法,无增无减。譬如大海为水中王,江河湖泊众水汇入大海,大海水不见多;江湖众水流向他处,大海水亦不见少。西方净土乃称法性的无穷大,所以,西方净土重重无穷的空间,可以容纳无限多的往生者。
究而言之,由法性空显现的西方净土,本无空间的分别,故能广狭自在,一毛尘容十方佛刹。维摩丈室,放置三万二千高广狮子座,绰绰有余(此尚属比量大);西方净土称法性的现量大,如虚空无边无际,能容纳无数众生。证知阿弥陀佛愿力不可思议,西方净土——实报庄严土的功德不可思议。
另外,西方净土诸往生者,由阿弥陀佛愿力加持,莲华化生,悉受清虚之身,无极之体。类等光磁,无有骨肉的质碍,亦不占固定位置。犹如花之香气,日之光亮,往生者数量再多,亦无空间拥挤之滞。彼国人天,若意欲宫殿楼阁,若广一由旬(一由旬等于40里),若百由旬,千由旬万由旬,随心所成。人人都能如此。又十方世界众生愿往生者,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一时一日之顷,算数所不能知其多少,而极乐世界常若虚空,无迫迮相。彼国众生,住如此虚空之量中,志愿广大,亦如虚空无有限量。极乐世界国土之量,能拓宽众生的心量,何可思议?
三、性功德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阿弥陀佛因地,见到有些国土的众生,以爱欲故,则有欲界;以攀缘系著禅定故,则有色界;厌舍色身故,则有无色界。此三界依报皆是违背清净法性所感生。在此三界中,生死轮回,有如长夜大梦。在梦中时,不知三界是火宅,唯有东西走戏,不知求出三界,实在是可怜愍者。因此,法藏菩萨不忍众生苦,兴起大悲心,发愿我成佛时,要以无上正见的菩提觉道,修集无漏(烦恼)的出世善根功德,成就超出三界的净土。由于安乐净土从此大悲心所生故,所以大悲为净土之根。
性含多义。1)性是本义。言安乐净土随顺法性,不乖法本。2)积习成性。指法藏菩萨积功累德,集诸波罗蜜积习所成。3)性指圣种性。追溯法藏菩萨于世…
《净土宗教程 第五编 西方极乐世界 依正庄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