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 用 功 德
愛樂佛法味 禅叁昧爲食
15
無 諸 難 功 德
永離身心惱 受樂常無間
16
大 義 門 功 德
大乘善根界 等無譏嫌名
女人及根缺 二乘種不生
17
一切所求滿足功德
衆生所願樂 一切能滿足
2.阿彌陀佛莊嚴功德
序種
| 功德成就類
| 偈 頌
|
1
| 座 功 德
| 無量大寶王 微妙淨華臺
|
2
| 身 業 功 德
| 相好光一尋 色像超群生
|
3
| 口業功德
| 如來微妙音 梵響聞十方
|
4
| 心業功德
| 同地水火風 虛空無分別
|
5
| 大衆功德
| 天人不動衆 清淨智海生
|
6
| 上首功德
| 如須彌山王 勝妙無過者
|
7
| 主功德
| 天人丈夫衆 恭敬繞瞻仰
|
8
| 不虛作住持功德
| 觀佛本願力 遇無空過者
|
能令速滿足 功德大寶海
|
3.彼諸菩薩莊嚴功德
序 種
| 功德成就類
| 偈 頌
|
1
| 不動應化功德
| 安樂國清淨 常轉無垢輪 化佛菩薩日 如須彌住持
|
2
| 同時遍至功德
| 無垢莊嚴光 一念及一時 普照諸佛會 利益諸群生
|
3
| 無余供贊功德
| 雨天樂華衣 妙香等供養 贊諸佛功德 無有分別心
|
4
| 遍示叁寶功德
| 何等世界無 佛法功德寶 我皆願往生 示佛法如佛
|
謹依表中所示,具體闡釋如下:
第二節 西方淨土依報莊嚴功德
西方極樂世界依報莊嚴從阿彌陀佛無漏清淨心中流出,一毛一塵皆稱真如法界,法法全彰,具無邊妙德。西方淨土依報莊嚴可分爲叁大類:一者地下莊嚴,二者地上莊嚴,叁者虛空莊嚴。天親菩薩開爲十七種功德莊嚴,茲謹依淨土經典所載,略作介紹。
一、清淨功德
觀彼世界相,勝過叁界道。
觀察安樂世界清淨相,勝過叁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的相狀。阿彌陀佛因地見叁界是虛僞相,是輪轉相,是無窮相,乃凡夫流轉之暗宅,天人的苦樂雖有不同,壽命修短暫異,統而觀之,莫非顛倒不淨。法藏菩薩悲心欲置衆生于不虛僞處,于不無窮處,得畢竟大清淨安樂處,是故起此清淨功德莊嚴。
清淨是西方極樂世界的總相,其余十六種莊嚴是別相,是清淨功德總相的延伸與注釋。清淨是真善美慧的終極統一。在佛法中,離虛妄分別即是真,離濁惡情執即是善,離染汙散亂即是美,離昏蒙暗冥即爲慧。西方極樂世界正是至極真善美慧的結晶。
西方淨土非叁界所攝。彼國衆生皆是蓮華化生,無有淫欲,故非欲界;彼佛國土,黃金衆寶爲地,屬地居,故非色界(此土色界四禅天,皆是空居);彼國天人,容色微妙,皆有叁十二相,有形色,故非無色界。阿彌陀佛因地考察十方佛刹的情形,對輪轉叁界六道的苦難衆生,生起無限憐愍之心,大願成就清淨莊嚴的極樂世界,令十方衆生得到究竟的安樂。安樂是法藏菩薩慈悲正觀之所生,阿彌陀如來神力本願之由建。一切業力凡夫緣由西方淨土安樂之特質,而長揖輪回,伏斷煩惑。叁界系縛之業力,畢竟不牽,則是不斷煩惱得涅槃分,誠爲不可思議。
二、量功德
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
阿彌陀佛因地,見到他方刹土叁界狹小,或城埠敗壞,坑坎崎岖;或崇山峻嶺,或河渚溝壑,到處遍布;或雖有宮殿樓閣,但都是逼迫狹迮得很;或雖有土地田園,但不寬廣,而且都是沙礫荊棘;或想有平直廣長的大道,可是只見到彎曲短促的小徑;或冀親友常得見面,可是山河隔絕障礙,近而難逢;或想世界大同,可是各國分離,各有疆界,甚至彼此侵奪,戰事不息。像有如此種種拘礙局限的事,因此法藏菩薩發此莊嚴量功德願,務令我成佛的國土,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
十方衆生往生者,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雖無量無邊,畢竟常如虛空,廣大無邊際,終無擁擠塞滿時。何以故?西方極樂世界的空間性質是法性不可思議的無窮大,常如一法,無增無減。譬如大海爲水中王,江河湖泊衆水彙入大海,大海水不見多;江湖衆水流向他處,大海水亦不見少。西方淨土乃稱法性的無窮大,所以,西方淨土重重無窮的空間,可以容納無限多的往生者。
究而言之,由法性空顯現的西方淨土,本無空間的分別,故能廣狹自在,一毛塵容十方佛刹。維摩丈室,放置叁萬二千高廣獅子座,綽綽有余(此尚屬比量大);西方淨土稱法性的現量大,如虛空無邊無際,能容納無數衆生。證知阿彌陀佛願力不可思議,西方淨土——實報莊嚴土的功德不可思議。
另外,西方淨土諸往生者,由阿彌陀佛願力加持,蓮華化生,悉受清虛之身,無極之體。類等光磁,無有骨肉的質礙,亦不占固定位置。猶如花之香氣,日之光亮,往生者數量再多,亦無空間擁擠之滯。彼國人天,若意欲宮殿樓閣,若廣一由旬(一由旬等于40裏),若百由旬,千由旬萬由旬,隨心所成。人人都能如此。又十方世界衆生願往生者,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一時一日之頃,算數所不能知其多少,而極樂世界常若虛空,無迫迮相。彼國衆生,住如此虛空之量中,志願廣大,亦如虛空無有限量。極樂世界國土之量,能拓寬衆生的心量,何可思議?
叁、性功德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阿彌陀佛因地,見到有些國土的衆生,以愛欲故,則有欲界;以攀緣系著禅定故,則有色界;厭舍色身故,則有無色界。此叁界依報皆是違背清淨法性所感生。在此叁界中,生死輪回,有如長夜大夢。在夢中時,不知叁界是火宅,唯有東西走戲,不知求出叁界,實在是可憐愍者。因此,法藏菩薩不忍衆生苦,興起大悲心,發願我成佛時,要以無上正見的菩提覺道,修集無漏(煩惱)的出世善根功德,成就超出叁界的淨土。由于安樂淨土從此大悲心所生故,所以大悲爲淨土之根。
性含多義。1)性是本義。言安樂淨土隨順法性,不乖法本。2)積習成性。指法藏菩薩積功累德,集諸波羅蜜積習所成。3)性指聖種性。追溯法藏菩薩于世…
《淨土宗教程 第五編 西方極樂世界 依正莊嚴》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