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吕珍。吕玉娶妻王氏,吕宝娶妻杨氏。都长得很端庄。吕珍年幼未娶。
王氏生下一子,小名喜儿,方才六岁,跟邻舍家孩子出去看迎神赛会,夜晚不回。夫妻都很烦恼,贴出了一张海报寻人,街坊上叫了几天,都找不到人。吕玉心情非常郁闷,告别了王氏,出去做生意。
一日早晨,吕玉来到陈留地方,偶然去厕所方便,见坑板上遗下个青布包裹。打开看时,都是银子,大约有两百两左右。吕玉心里想道: 「这天赐之财,带走也无妨,但是失主找寻不到,一定非常着急。古人见金不取,拾金不昧,美德可佳。我今年过三旬,尚无子嗣,要这横财何用?还是在此等人来找寻,就将原物还他吧!」
等了一天,不见人来,吕玉第二天只得带着银子动身。到了南宿地方,在客店投宿,遇着一个同下客栈的客人,闲论江湖生意之事。那客人说起自己不小心五天前的清晨,到陈留县解下行李上厕所时,偶然遇见官府的一队人马在街上走过,心慌起来,赶快离开,却忘记了那行李,里面有两百两银子,直到夜里脱衣要睡,方才想起。想着已经过了一天,可能早就被人拾去了,转去寻觅,也是徒劳无益。
吕玉便问:「仁兄尊姓?高居何处?」客人道:「在下姓陈,在扬州镇上开个粮食铺子。敢问仁兄高姓?」吕玉道:「小弟姓吕,是常州无锡县人,扬州也是顺路,何妨相送尊兄一程。」二人来到扬州陈家铺子。吕玉先提起陈留县失银子之事,盘问他布包模样。陈君回答说:「是个深蓝青布的,一头有白线缉绣一个陈字。」吕玉心下明白,双手将两百两银子递还陈朝奉。陈朝奉喜出望外当下愿与吕玉均分,吕玉不肯接受。
陈朝奉感激不尽,摆设筵席相款待。问道:「恩兄令郎几岁了?」吕玉不觉掉下泪来,回答说:「小弟只有一儿,七年前为看神会,走失了,内人也一直没有再生育,很想领养个义子,只是难得有这般凑巧的因缘。」陈朝奉道:「舍下数年之前,买得一个小男孩,如今已十三岁了,就送与恩兄服侍左右,也当我一点报答之意。」当下便教掌柜店员,将喜儿带出来。
吕玉听得名字与他儿子相同,心中感到疑惑。等到小男孩出来时,吕玉仔细认出儿子面貌来,记得儿子四岁时,因跌损左边眉角,结一个小疤儿,有这点可认。吕玉便问道:「你原是哪里人?谁卖你到这里来?」男孩回答说:「不十分详细,只记得父亲叫做吕大。还有两个叔叔在家,娘姓王,家在无锡城外。小时被人骗出,卖在此间。」吕玉叫声:「亲儿!我正是无锡吕大。是你的亲爹了!失了你七年,何期在此相遇啊!」正是:水底捞针针已得,掌中失宝宝重逢;筵前相抱勤殷认,犹恐今朝是梦中。
吕玉起身拜谢陈朝奉:「小儿若非府上收留,今日怎么能够父子重逢?」陈朝奉道:「恩兄有还金之德,上天引导您到寒舍,才能父子团圆啊!」次日吕玉告辞陈朝奉,陈朝奉取出白银二十两。吕玉也不客气地收下来了。叫儿子出来拜谢。吕玉叫了一只小船,上了船后,只听得江边人声鼎沸。
原来一艘载人的船坏了,落水的人大声号呼求救。吕玉想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宝塔。何不舍这二十两银子做赏钱,教人赶快捞救。」
当下对众人说:「快捞救,若救起一船人性命,把二十两银子赏予你们。」众人听得有二十两银子赏钱,小船如蚁而来,才一下子,就把一船人都救起。
内中一人看了吕玉就大声叫道:「哥哥从哪里来的?」
吕玉看他,正是自己的三弟吕珍,合掌道:「是上天帮我捞救兄弟一命。」忙扶上船,将干衣服给他换了。就叫喜儿见了叔叔。又把还金遇子之事,叙述了一遍。
吕玉问道:「你又为何到此?」吕珍道:「自从哥哥出门之后,一去三年,有人便说哥哥在山西身亡,嫂嫂已是成服戴孝。二哥最近又要逼嫂嫂嫁人,嫂嫂不从。哥哥赶快回家,以安慰嫂嫂之心,迟了就怕会有变卦了。」吕玉听了非常惊慌,急忙叫船主马上开船,连夜赶路。
老二吕宝心怀不善,听说江西有人丧偶,要讨一个娘子续弦。对方情愿出三十两银子,吕宝就将嫂嫂与他说合。
吕宝得了银子向客人道:「家嫂有些固执,好好请他出门,一定不肯,所以今夜黄昏时分,派人抬轿悄悄地到我家来,只看戴孝髻的,便是家嫂。更不须多说话,扶他上轿,连夜开船去就是。」客人依计而行。
吕宝恐怕嫂嫂不从,在她跟前不露一字。却私下对其妻杨氏做个手势,说道:「那两脚货,今夜要出脱与江西客人去了。我生怕哭哭啼啼,先出去外面躲避。黄昏时候,你劝他上轿。」
原来杨氏与王氏妯娌很和睦,马上跟王氏透露个消息:「我丈夫已将姆姆许配给与江西客人了,黄昏时分,客人就来娶亲,教我不要说。我与姆姆感情深厚,不好隐瞒,你有些什么细软家私,须先收拾一下。」
王氏叫天叫地啼哭起来:「我丈夫虽死,不曾亲见,且等待三叔回来,定有个明确的信息,如今逼得我好苦啊!」杨氏左劝右劝不果。
王氏道:「既要我嫁人也就罢了,但怎好戴孝髻出门?婶婶寻一顶黑髻与我换了好吗?。」
杨氏又要忠丈夫之托,又要姆姆面上讨好,连忙去寻黑髻,也是天数,旧髻儿也寻不出一顶。王氏道:「婶婶,你是在家的,暂时换你头上的髻儿让我戴着可以吗?」杨氏说: 「也好!」王氏将自己孝髻除下,换给杨氏戴了。
黄昏过后,江西客人引着灯笼火把,抬着一顶花轿,飞奔到吕家来,吕宝已经给客人暗号。众人推开大门,只认戴孝髻的就抢。杨氏嚷道: 「不是我啦!」来人只是抬她上轿,飞也似抬去了。正是:一派笙歌上客船,错疑孝髻是姻缘;新人若向新郎诉,只怨亲夫不怨天。
第二天早晨,吕宝回来。一进门看不见了妻室,却见嫂子头上戴的是黑髻,心中怀疑。问道:「嫂嫂,你婶子哪里去了?」
王氏将换髻的缘故,叙述了一遍。吕宝槌胸顿足,只是叫苦连天,原指望卖了嫂子,谁知倒卖了老婆?
江西客人已开船了,三十两银子,昨晚一夜就赌输了一大半。吕宝心想,也罢,一不作,二不休,再寻个主顾将嫂子给卖了。
正当要出门,只见门外四、五个人一起拥进来,不是别人,却是哥哥吕玉、兄弟吕珍、侄子喜儿,与两个脚家,挑了行李货物进门。吕宝自觉没脸见人,从后门逃出,不知去向。
王氏接了丈夫,又见儿子长大回家,问其缘故。吕玉叙述了一遍。
王氏也把江西人抢去婶婶的情节叙述经过。吕玉道:「我若贪了两百两非义之财,怎能父子相见?若舍不得那二十两银子,怎能兄弟相逢?若不遇兄弟时,怎知家中信息?今日一家骨肉团圆,都是天意使然的啊!逆弟卖妻,也是自作自受,皇天报应,果然不爽。」从此更加用心行善,家道日隆。
后来喜儿与陈朝奉之女做亲,子孙繁衍,五世其昌,出了很多达官显贵。诗云:本意还金兼得子,立心卖嫂反榆妻;世间惟有天工巧,善恶分期不可欺。
戒淫增福春
中国河南省的朱仙镇,有一位经营豆浆店的陶俊英,为人忠直,很有善心,侍奉母亲特别孝顺,乡亲都很称赞他。俊英的妻子姓柯,也很贤淑,敦守妇道,是一位贤内助。她为俊英生下一男一女,一家数口,借着卖豆浆、酱菜维生。多年来相安过日,共乐天伦,算是小康之家。
有一天,俊英往市镇买豆子,快傍晚时回家,路上遇到一位星士,正在为人算命,据说很准,是一名神算子。俊英一时好奇,也上前请其排一命局,星士按其八字、即观其五形,沉吟良久,长叹一声说:「你今年四十六岁,寿命该终,必须行孝奉母,买物放生,宽心以待善终,无法可解。不要认为我说得荒缪,明年倘若你还在人世,可来将我的算命桌推翻,我就从此不再替人算命,决不食言。」
陶俊英听星士说自己寿命今年该终,心里觉得半信半疑,也不很在意。扛着豆子回家以后。再想想星士的话,既然人人都说很灵验,应该就是真的。
他心想:「我既然只剩下四个月活在世界,何必天天那么忙碌辛苦。」因此,他决定不要只顾做生意,开始到处游山玩水,遇到有人贩卖龟、鱼、鸟类,价钱不贵的话,就买去放生。早出晚紧,经常如此,家中母亲、妻子及子女,都觉得俊英近来变得不太一样,但也不过问,任他自由行动。
有一次,他身上带了三十两银子,到市镇买豆,刚好遇到豪雨不停,无法回家,只好暂时借宿在表兄家。表兄是当地望族,娶了几位妻妾,都是青春娇艳。其中有一位叫小玉的,趁着三更夜静时,私下走进俊英的寝室,表达爱慕之情。俊英是正义的人,怎敢暗室亏心,害人名节,于是婉言拒之。小玉也知道自重,含羞而退。天亮时,他拜辞表兄,并没有透露小玉的事,为人算是厚道。
扛着豆子回家,他听到母亲及妻子都微有怨言,埋怨他怎么最近都不顾生意,终日东游西走的。俊英本是孝顺的人,心中不免感到歉疚。他自知生死有命,顺时听天,但他告诉自己,不可以让母亲忧心挂碍。因此他仍旧料理店务,照顾生意,殷勤侍奉母亲,宽心等待死期。
光阴似箭,年终已过,春天到来,而俊英却比以前更加精神轻爽、身体健朗。原以为年终必死,如今竟然活得好好的,内心责怪星士愚弄他。等到正月过后,他来到镇上寻找那位星士,并将他的算命桌推翻。星士一阵脸红,心想自己算命虽精,而天道难详,从此入山学道,不知所终。
俊英回家后,将星士算其四六必亡之事禀告母亲,家中大小才猛然醒悟。
有一天晚上,俊英梦见城隍指点说:「你的寿命,四六该亡。不是星士之言不准,因你十月十九日当天夜晚,拒绝淫欲,守住贞节,又全人名节(厚道),上天感念你的美德,特别延寿二纪(二十四岁),改注生簿,移凶化吉。你以后更应谨慎修道,自然获福不少。」
俊英醒后,才知道自己不死,是因种下福德的关系,不是星士胡言。从此更加用心,积极行善,不敢懈怠。从此生意日渐昌隆,获利增多,家道欲如,寿至大稀。他善终正寝时,儿孙满堂,邻里都很羡…
《心定和尚说故事 第一章 因果实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