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观无量寿经第十一讲▪P2

  ..续本文上一页 第二种心,“二者,深心,”我们现在很多人思想里有这样那样的念头,想来想去都是白想。从早到晚,什么样的思想都有。想来想去,落实到实处的思想有多少呢?没有多少。所以就沉沦在虚妄的思想当中,对于我们人生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作用。我们很多人生经历都浪费在这样的妄想中,想了三十年结果你发现自己的想法还是没有实现,人生就这么虚妄。为了一个汽车我想了十年,这个车还没想到,把自己的人生都浪费了。所以要知道我们真实的需求。你到底需要什么,你要把自己内心看清楚,为我们自己真实的需求去做。你要看清楚,你想一辈子想的却不是你需要的。金钱到手后我们发现我们也不能安身立命。汽车到手之后我发现更大的麻烦又来了。特别是学佛的人念佛的人,你一辈子需要什么?你需要金钱,到手后又怎么样?需要房屋,到手后又怎么样?要把自己内心里面真实的需要要明了。

   我们现在最恐惧的是一口气不来的时候怎么办。我修行还没有成功,下一辈子还能不能继续修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能保障我们修行生命的延续,不退转,只有向上进。这是最根本的保障,这个时候我们修行就能非常稳妥。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尽未来际的生命,是阿弥陀佛愿力摄持。所以说我们发往生心,要发深心。深入到我们潜意识里,深入到我们骨髓里面去。你潜意识里,你做梦需求都是往生,起心动念,开言吐语,样样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去做,那就叫深心。

   没有这种深心的时候,你做事情所发的心仅在面上,就没有多少能力。一看到金钱的时候,就不想往生了。一天又一天,我们在现实过程中,往生心总是败在现实的功利面前,这样你是没法往生的。所以我们现在的老居士们天天念佛,说往生,说我等我孙儿回来后我再往生,你把往生心转移到你孙儿身上去了。孙儿回来了,他又说我儿子还没见到,这就是在转移往生心,可以看出往生的愿心没有深入到我们内心去。我现在还要挣钱,我没有空。所以说我们的心往往在这里可以看出来,究竟往生心有没有深入自己内心没有?如果深入到自己内心是不变更的,是真实的。我要往生,深入自己潜意识里面。所以我们现在要做到这样。比如你的名字,你很执着,在你睡梦中,人家一叫你,你都会马上醒来,那就深入你内心了,往往我们在现实过程中经不起考验。这是第二种心。

   “三者,回向发愿心。”我今天在世间上挣钱,我不是为现世的享受,我挣钱利益众生。我要证往生的资粮。我随便在世间上做任何一种功德我没有别的回向,我就是回向于法界众生一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看你现在的回向,你做了好事,你念了经,你回向什么?回向让我永远年轻,健康漂亮,能升官发财,还保佑我的儿子孙子,保佑了一大堆,最后才牵涉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世间上如果说立定了自己志向了,办起事情来,不管做什么他都会想到。我现在发心想有一辆车,早晚都想到,他挣钱,淋雨,受人欺负他也能忍得下来。那也是一种回向发愿心,为了成就他的车,他可以忍气吞声。你现在在世间上修行念佛,他稍微受一点苦,他就感到念佛真苦。你要有真实的往生心,为了往生我受点苦值得,时时刻刻回向发愿心非常重要。我们现在在世间上发愿心,时时刻刻检查自己方向正不正确。你吃饭睡觉,不管你做什么,你都能把这些功德回向到我们往生,回向自己所发的真实愿心。你不具备这三种心就艰难。

   “所以具三心者,必生彼国。”你时时刻刻把这三种心能生得起来,我们往生就没有问题。所以我们现在修往生法门修的就是这三种心。我们自己信心、愿心,你是不是围绕这三种心在修。是不是至诚恳切地求往生,而且求往生能深入到自己潜意识里,显现出来的都是求往生,都能把往生能提得起来。要修到这种程度,不管你在世间上做什么,都把你做这种事情的好处功德都回向于往生。这三种心是往生法门的必要保障。这三种心是往生过程中的首要条件。念佛念心,修行也就修心。所以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具备了这样的发心,还要有一定的条件。所以说三种众生当得往生。哪三种呢?

  

   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就是要有慈悲心。慈能予乐,悲能拔苦。我们能真实地离苦得乐的发心,就是根本利益。这就是根本利益。众生所求的,一个根本上的利益就是离苦得乐。你有什么苦,你能认识吗?你的苦的原因何在?你能不能针对这些原因,把错误的因改正了。这是自己对自己的关照之心,你知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受苦。引起这些问题,你应该承担什么原因。修行人要清楚明确地知道这些问题,大多数同修是盲目的。现在有很多,不管是在家学佛的,出家学佛的,都在那里眩耀,我的家庭如何地富裕,我的夫妻是如何地恩爱,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缺陷。如果圆满了你还求什么,你不求了,你的动力在哪儿呢?当你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你没有动力,没有所求。你没有欠缺,世间上都非常圆满了。你回到家,你比极乐世界还极乐,那你有求往生的心吗?没有。所以我们众生要认识众生界根本性的问题在哪儿。知道吗?生死问题——这是最根本的。这一辈子你夫妻恩爱也好,你能不能尽未来际夫妻都恩爱,不可能!终有一天再恩爱的夫妻也要分别。所以生离死别是我们人要面对的根本性的问题。一般人对这种问题都是不考虑的。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他想那么多干什么。如果什么都没有了,我们修行还干啥?这就是现实上的弊病。所以你现在当官当得再好,家庭再恩爱,面临无常你有没有准备。如果没有准备,突然袭击的时候,我们根本承受不了。父母亲死掉了,儿女哭,哭了就忘了。无常观念没有。念佛人第一大难关就是这个。

   你们一个一个比较,你比我长得漂亮,我比你有钱,这些有什么比较的嘛。在生死面前,你这些都没有力量。要知道自己的根本性的问题。念佛你就时时刻刻有这种动力了。在这种过程中,我们要知道引起生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执着,有执着会引起烦恼,有烦恼会损伤众生。有损伤众生,损伤别人就是损伤自己,害众生就是害我们自己,因果是连环的。我们这一辈子不损伤众生,广结善缘,这些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在慈悲心当中成就了。我们能够知道是真实的根本利益,离苦得乐,那就是要跳出生死轮回,,要用这种心帮助众生跳出生死轮回,有慈悲心利益众生,帮助众生的同时就成就了我们自己的修行。

   我们修行就在成就众生过程中来成就自己。没有慈悲心的人只想到自己的利益,就会侵占众生。那就是损伤众生,必然损伤到自己的真实利益。所以想离苦得乐,就要发慈悲心,要落实对周围的人,对力所能及,能帮助的人。能得到快乐,真实的快乐。所以有这样的慈悲心了不杀生。所以我们杀害众生的行为会引起众生的称恨。要发大慈悲心,要不杀害众生,要守戒持戒,不伤及众生。杀害众生心,损伤众生心是最错误的,是围绕自己的利益。你总在损伤众生,这种过程,要培养自己慈悲心,要不杀害众生,不损伤众生,在戒中来圆满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行为。你在学戒持戒守戒过程中,真实的善恶因果,你离得有多远。当你不敢守戒,在损伤别人的时候就会结下恶缘。像我们这些人,你平时结了冤仇,当你没有能力了人家就会来报复你。你一口气不来的时候,所有的冤家对头都会来找你。你想保持顺利往生就不可能。人就是要广结善缘,要让我们的路越走越宽,不要越走越窄。你损伤众生就是这种情形,那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所以要养成慈悲心,发愿不杀害众生。慢慢地三皈五戒,自己慢慢地来修正自己的行为。

   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读经能明理。读经是为了明理,明理是为了做人。所以说佛经的功用,就是要让我们明了道理。深入经藏,如果你不深入经藏,不读诵大乘经典,智慧很难开发。我们和诸佛法身就在一起,时时刻刻能得到诸佛大善知识的指引。我们自己的智慧就能开达,我们自己就知道自己要怎么样为人处事。所以经常读在乘经典的,十方诸佛菩萨现前保护这些众生,邪心就很难生起来。这种环境是自己营造的。你自己生活的环境是自己营造的。昨天我说,有的人不知道营造这种环境,内心常与烦恼,于是起心动念,常是烦恼。这时候经常营造的氛围就是斗争,我们自己有快乐吗?我们自己并不轻松。当你读大乘经典的时候,营造的是诸佛菩萨。营造的是什么心情呢?与人为善的心。是菩提心,智慧心,利益众生心。我们自己内心的氛围就具足了。常读诵大乘经典,就不一样。所以说我们平时没有事情的时候就读经持咒念佛,不要去说是非。所以经常读诵大乘经典,一个是明理,二是不再去说人我是非,自然而然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氛围。这是第二种发心。读诵大乘方等经典。这种众生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我们修行六念。念佛念法念僧。这是三念,还要念什么?念戒念布施念天,念佛的人时时刻刻不离三宝而起心动念。不离三宝而起心动念,自己要有行为规范。所以一定要有行为规范,不该做的不做。念布施,对治自己的尖贪不舍。你要对现实世间上那些物质,你要是放不下,临命终时就艰难了。一口气不来的时候,非要拿着金镯子你才能断气。贪心不舍,你这一辈子你在这些东西上就付出很多。人家来动你的金镯子的时候你就要出来害他,死掉了把他埋在那里他就认为那是他的地方。你拿药把他的坟砸掉了,你住进去他还要来跟你抢。他时时刻刻就守在那里不愿离开,就是执着心所形成的。这一辈子你要形成执着心,你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很艰难,所以要学会放下。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太多了,该放下就放下,要学布施。所以布施是对治自己的贪心。对治自…

《观无量寿经第十一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