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部138经 总说分别经▪P2

  ..续本文上一页…(中略)想……行……他不认为识是我,或我拥有识,或识在我中,或我在识中;他的那个识变易、变异,以识的变易、变异,他的识不成为随识变易而转,无随识变易而转所生的战栗状态生起并持续遍取他的心,由于心不被遍取而无恐怖、无恼害、无渴望,经由不执取而无战栗。学友们!这样是经由不执取而无战栗。

  学友们!世尊简要地诵说这总说,未解析义理后,就起座进入住处:『比丘们!比丘应该像那样考察,当像那样考察时,他的识在外是不散乱的、不分散的,在内是不住立的,不执取后,他不会战栗。比丘们!当识在外是不散乱的、不分散的,在内是不住立的,不执取后,他不会战栗时,则未来没有生、老、死、苦集的生成。』我这样详细了知这世尊简要诵说的总说;未解析的义理。而,尊者们!如果你们希望,请你们去见世尊。抵达后,可以问这个义理,你们应该依据世尊的解说忆持。」

  那时,那些比丘欢喜、随喜尊者摩诃迦旃延所说后,起座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那些比丘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世尊为我们简要地诵说这总说,未解析义理后,就起座进入住处:『比丘们!比丘应该像那样考察,当像那样考察时,他的识在外是不散乱的、不分散的,在内是不住立的,不执取后,他不会战栗。比丘们!当识在外是不散乱的、不分散的,在内是不住立的,不执取后,他不会战栗时,则未来没有生、老、死、苦集的生成。』大德!世尊离去不久,我们这么想:『学友们!这里,世尊为我们简要地诵说这总说,未解析义理后,就起座进入住处:「比丘们!比丘应该像那样考察,当像那样考察时,他的识在外是不散乱的、不分散的,在内是不住立的,不执取后,他不会战栗。比丘们!当识在外是不散乱的、不分散的,在内是不住立的,不执取后,他不会战栗时,则未来没有生、老、死、苦集的生成。」谁能详细解说这世尊简要诵说的总说;未解析的义理呢?』大德!我们这么想:『这位尊者摩诃迦旃延为大师所称赞,同梵行智者所尊重,尊者摩诃迦旃延能详细解说这世尊简要诵说的总说;未解析的义理,让我们去见尊者摩诃迦旃延。抵达后,问尊者摩诃迦旃延这个义理。』大德!那时,我们去见尊者摩诃迦旃延。抵达后,问尊者摩诃迦旃延这个义理。大德!尊者摩诃迦旃延以这些理由、这些语词、这些文句为我们解说这个义理。」

  「比丘们!摩诃迦旃延是贤智者;比丘们!摩诃迦旃延是大慧者。比丘们!如果你们问我这个义理,我也会如摩诃迦旃延这样的解说来解说,这就是这个义理,你们应该这样忆持它。」

  这就是世尊所说,那些悦意的比丘欢喜世尊所说。

  总说分别经第八终了。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不受而恐怖(MA.164)」,南传作「经由不执取而战栗」(anupādā paritassan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由于执着而扰动」(agitation due to clinging)或「经由执着而扰动」(agitation through clinging, SN.22.7),并解说,所有的巴利语版本都作「经由不执取而战栗」,注释书解说为,因为没有什么可执取而感到战栗(大意),但以经文开头是「不执取后,他不会战栗」,而其内容与SN.22.7(参看《杂阿含43经》)相同,SN.22.7作「经由执取而战栗」(upādā paritassanā),所以依之而更改(大意)。按:MA将「取;执取」(upādā)译为「受」。

  「识食色相(MA.164)」,南传作「识成为色相的随行者」(rūpanimittānusāri viññāṇaṃ ho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识随在色的征候之后」(consciousness follow after the sign of form),并引注疏的解说,「色相」(rūpanimitta)就是指「色」本身。

  「识着色乐相(MA.164)」,南传作「被色相乐味系结」(rūpanimittassādagadhit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被在色的征候满足中所绑」(is tied by gratification in the sign of form)。

  「色相味结缚(MA.164)」,南传作「被色相乐味的束缚所结缚」(rūpanimittassāda-saṃyojanasaṃyutt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被在色的征候满足中之束缚所束缚」(is fettered by the fetter of gratification in the sign of form)。

  「识扪摸色;识扪摸色已,变易彼色时,识转于色(MA.164);心亦随转;心随转已,亦生取着摄受心住(SA.43)」,南传作「他的识成为随色变易而转,随色变易而转所生的战栗状态生起并持续遍取他的心」。「扪摸」为重义词,原意为「摸」,引申为「抓取;执着」,另参看《杂阿含43经》「心亦随转」、「心随转已,亦生取着摄受心住」比对。

  「识缚色乐相(MA.164)」,南传作「被色相乐味系缚」(rūpanimittassādavinibandh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被在色的征候满足中上拷」(is shackled by gratification in the sign of form)。

  

《中部138经 总说分别经》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