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部99经 苏玻经▪P2

  ..续本文上一页后悔盖、疑惑盖,学生婆罗门!这些是五盖。学生婆罗门!苏玻额森林的主人玻科勒沙低-欧玻码那婆罗门被这五盖妨碍、覆盖、覆障、包围,他将知道或看见或将作证足以为圣者智见特质的过人法,这是不可能的。

  学生婆罗门!有这五种欲,哪五个呢?有能被眼识知,令人满意的、可爱的、合意的、可爱样子的、伴随着欲、贪染的色;有能被耳识知,……(中略)的声音;有能被鼻识知,……(中略)的气味;有能被舌识知,……(中略)的味道;有能被身识知,令人满意的、可爱的、合意的、可爱样子的、伴随着欲、贪染的所触,学生婆罗门!这些是五种欲。学生婆罗门!苏玻额森林的主人玻科勒沙低-欧玻码那婆罗门被这五种欲系结、迷恋、落入执着,不见过患、无出离慧,他将知道或看见或将作证足以为圣者智见特质的过人法,这是不可能的。

  学生婆罗门!你怎么想:如果缘于草与薪为燃料而使火燃烧,或如果舍离草与薪为燃料而使火燃烧,哪一种火有[较佳的]火焰、色泽、辉耀?」

  「乔达摩先生!如果可能,舍离草与薪为燃料而使火燃烧,它的火有[较佳的]火焰、色泽、辉耀。」

  「学生婆罗门!舍离草与薪为燃料而使火燃烧,这是不可能的、没机会的,除非具有神通。学生婆罗门!犹如缘于草与薪为燃料而使火燃烧,学生婆罗门!像那样,我说这个喜,这样的喜是缘于五种欲。学生婆罗门!犹如舍离草与薪为燃料而使火燃烧,学生婆罗门!像那样,我说这个喜,这样的喜是在欲之外,在恶不善法之外。

  学生婆罗门!哪一种喜是在欲之外,在恶不善法之外呢?学生婆罗门!这里,比丘从离欲、离不善法后,进入后住于有寻、有伺,离而生喜、乐的初禅,学生婆罗门!这样的喜是在欲之外,在恶不善法之外。再者,比丘以寻与伺的平息,自信,一心,进入后住于无寻、无伺,定而生喜、乐的第二禅,学生婆罗门!这样的喜也是在欲之外,在恶不善法之外。

  学生婆罗门!凡那些婆罗门们为福德的行为、善的成功而安立的五法中,在这里,婆罗门们为福德的行为、善的成功而安立的哪一法有最大果呢?」

  「乔达摩先生!凡这些婆罗门们为福德的行为、善的成功而安立的五法中,在这里,婆罗门们为福德的行为、善的成功而安立的施舍法有最大果。」

  「学生婆罗门!你怎么想:这里,如果某位婆罗门举行大牲祭,那时,如果两位婆罗门走来[而心想]:『我们将参加像这样名字婆罗门的大牲祭。』在那里,一位婆罗门这么想:『啊!愿我在食堂中得到第一个位子、第一个用水、第一个供食,非其他婆罗门在食堂中得到第一个位子、第一个用水、第一个供食。』而,学生婆罗门!这是可能的:其他婆罗门会在食堂中得到第一个位子、第一个用水、第一个供食,非那位婆罗门会在食堂中得到第一个位子、第一个用水、第一个供食,『其他婆罗门在食堂中得到第一个位子、第一个用水、第一个供食,非我在食堂中得到第一个位子、第一个用水、第一个供食。』像这样,他被激怒、不满。学生婆罗门!婆罗门们对此安立什么果报呢?」

  「乔达摩先生!婆罗门们不施与这样的布施:『愿其他人被此激怒、不满。』那时,在那里,婆罗门们只施与怜愍之类的布施。」

  「学生婆罗门!当存在这样时,这是婆罗门的第六个福德的行为基础,即:怜愍之类的吗?」

  「乔达摩先生!当存在这样时,这是婆罗门的第六个福德的行为基础,即:怜愍之类的。」

  「学生婆罗门!婆罗门们为福德的行为、善的成功而安立的那五法,你在哪里经常看见这五法:在屋主中或在出家者中呢?」

  「乔达摩先生!婆罗门们为福德的行为、善的成功而安立的这五法,我在出家者中经常看见这五法,少在屋主中[看见]。乔达摩先生!因为,屋主有大活动、大义务、大作务、大劳力,不是持续、常常的真实语者,乔达摩先生!但,出家者有少活动、少义务、少作务、少劳力,是持续、常常的真实语者;乔达摩先生!因为,屋主有大活动、大义务、大作务、大劳力,不是持续、常常的苦行者……梵行者……多研究者……多施舍者,乔达摩先生!但,出家者有少活动、少义务、少作务、少劳力,是持续、常常的苦行者……梵行者……多研究者……多施舍者,乔达摩先生!婆罗门们为福德的行为、善的成功而安立的这五法,我在出家者中经常看见这五法,少在屋主中[看见]。」

  「学生婆罗门!凡婆罗门们为福德的行为、善的成功而安立的那五法,我说,这些是心的资具,即:为了修习无怨无瞋恚的心。学生婆罗门!这里,比丘是真实语者,他[想]:『我是真实语者。』而得义的信受、得法的信受、得伴随法的欣悦,凡那有关善的欣悦者,我说,这是心的资具,即:为了修习无怨无瞋恚的心。学生婆罗门!这里,比丘是苦行者,……(中略)梵行者……(中略)多研究者……(中略)多施舍者,他[想]:『我是多施舍者。』而得义的信受、得法的信受、得伴随法的欣悦,凡那有关善的欣悦者,我说,这是心的资具,即:为了修习无怨无瞋恚的心。学生婆罗门!凡婆罗门们为福德的行为、善的成功而安立的那五法,我说,这些是心的资具,即:为了修习无怨无瞋恚的心。

  当这么说时,学生婆罗门苏玻-杜铁亚之子对世尊这么说:

  「乔达摩先生!我听闻:『沙门乔达摩知道与梵天共住之道。』」

  「学生婆罗门!你怎么想:那烂陀村离这里近,那烂陀村离这里不远吗?」

  「是的,先生!那烂陀村离这里近,那烂陀村离这里不远。」

  「学生婆罗门!你怎么想:这里,如果在那烂陀村出生、长大的男子,那时,他从那烂陀村离开,如果他们询问他那烂陀村的道路,学生婆罗门!当在那烂陀村出生、长大的那位男子被询问时,会迟钝、犹豫吗?」

  「不,乔达摩先生!那是什么原因呢?乔达摩先生!因为,那位男子在那烂陀村出生、长大,对他来说,全部那烂陀村的道路都已善知。」

  「学生婆罗门!当在那烂陀村出生、长大的那位男子被询问那烂陀村道路时,可能会迟钝、犹豫,但,当如来被询问梵天世界或导向梵天世界道迹时,不迟钝、犹豫。学生婆罗门!我了知梵天、梵天世界、导向梵天世界的道迹,往生梵天世界那样的行者,我也了知他。」

  「乔达摩先生!我听闻:『沙门乔达摩教导与梵天共住之道。』请乔达摩尊师教导我与梵天共住之道,那就好了!」

  「那样的话,学生婆罗门!你要听!你要好好作意!我要说了。」

  「是的,乔达摩先生!」学生婆罗门苏玻-杜铁亚之子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学生婆罗门!什么是与梵天共住之道呢?学生婆罗门!这里,比丘以与慈俱行之心遍满一方后而住,像这样第二方,像这样第三方,像这样第四方,像这样上下、横向、到处,对一切如对自己,以与慈俱行之心,以广大、以出众、以无量、以无怨恨、以无恶意之心遍满全部世间后而住。学生婆罗门!当慈心解脱已这么修习时,凡已作的有量业,它在那里无残余,它在那里不住立,学生婆罗门!犹如强壮的吹海螺者能容易地使四方知道。同样的,学生婆罗门!……(中略)学生婆罗门!当慈心解脱已这么修习时,凡已作的有量业,它在那里无残余,它在那里不住立。学生婆罗门!这是与梵天共住之道。

  再者,学生婆罗门!比丘以与悲俱行之心……(中略)以与喜悦俱行之心……(中略)以与平静俱行之心遍满一方后而住,像这样第二方,像这样第三方,像这样第四方。像这样,上下、横向、到处,对一切如对自己,以与平静俱行之心,以广大、以出众、以无量、以无怨恨、以无恶意之心遍满全部世间后而住。学生婆罗门!当平静心解脱已这么修习时,凡已作的有量业,它在那里无残余,它在那里不住立,犹如强壮的吹海螺者能容易地使四方知道。同样的,学生婆罗门!……(中略)学生婆罗门!当平静心解脱已这么修习时,凡已作的有量业,它在那里无残余,它在那里不住立。学生婆罗门!这是与梵天共住之道。」

  当这么说时,学生婆罗门苏玻-杜铁亚之子对世尊这么说:

  「太伟大了,乔达摩先生!太伟大了,乔达摩先生!乔达摩先生!犹如能扶正颠倒的,能显现被隐藏的,能告知迷途者的路,能在黑暗中持灯火:『有眼者看得见诸色』。同样的,法被乔达摩尊师以种种法门说明。我归依乔达摩尊师、法、比丘僧团,请乔达摩尊师记得我为优婆塞,从今天起终生归依。

  好了,乔达摩先生!现在我们要走了,我们很忙,有很多该做的事。」

  「学生婆罗门!现在,你考量适当的时间吧。」

  那时,学生婆罗门苏玻-杜铁亚之子欢喜、随喜世尊所说后,起座向世尊问讯,然后作右绕,接着离开。

  当时,若奴索尼婆罗门以全白的马车中午从舍卫城出发。若奴索尼婆罗门看见学生婆罗门苏玻-杜铁亚之子远远地走来。看见后,对学生婆罗门苏玻-杜铁亚之子这么说:

  「喂!婆罗堕若尊师中午从哪里来呢?」

  「先生!我从沙门乔达摩面前来。」

  「婆罗堕若尊师!对沙门乔达摩聪明慧,你怎么想?我想,他是贤智者吧。」

  「先生!我是谁啊,会知道沙门乔达摩的聪明慧?确实有像沙门乔达摩聪明慧那样的人才能知道。」

  「婆罗堕若尊师确实以崇高的赞赏称赞沙门乔达摩。」

  「先生!我是谁啊,能称赞沙门乔达摩?乔达摩尊师被人天最上的称赞者称赞。先生!凡婆罗门们为福德的行为、善的成功而安立的这五法,沙门乔达摩说,这些是心的资具,即:为了修习无怨无瞋恚的心。」

  当这么说时,若奴索尼婆罗门从全白的马车下来后,整理上衣到一边肩膀,向世尊[的方向]合掌鞠躬后,自说优陀:

  「这是憍萨罗国波斯匿王的获得,这是憍萨罗国波斯匿王的大好获得,如来、阿罗汉、遍正觉者住在他的领土中。」

  苏玻经第九终了。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骂詈(MA.152)」,南传作「数落」(vadamāno,原意为「说(现在分词语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责备」(censured)。

  「人生人中(MA.152)」,南传作「人」(manussabhūto,逐字直译为「人+生类(已生者)」,另译为「人身」),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一个人」(a human being)。

  「生盲(MA.152)」,南传作「天生失明」(jaccandho,逐字直译为「生+盲」),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生来瞎眼」(born blind)。

  「可不可(MA.152)」,南传作「与世间一致之语或不一致」(sammuccā…vā asammucc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符合世俗…或炫耀世俗」(accord with worldly…or flaunt worldly)。

  「邪行道」(micchāpaṭipatti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错误的实践道路」(the wrong way of practice)。

  「这大活动」(mahaṭṭhamidaṃ,逐字直译为「大+住立+这」),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大量的活动」(a great deal of activity)。

  「一队失明者」(andhaveṇi,逐字直译为「盲者+编发」),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一个盲人纵队」(a file of blind men)。

  「考虑」(mant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深思的」(thoughtful)。

  「那样的行者」(yathāpaṭipann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一个人如何实践」(how one should practise)。

  「单方面说者」(ekaṃsavād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单方地说;片面地说」( speak one-sidedly)。

  「我说是从心起(MA.152)」,南传作「我说,这些是心的资具」(cittassāhaṃ ete parikkhāre vadām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我称为心的装备」(I call equipment of the mind)。「资具」(parikkhāre),另译为「资财;资助;资粮;必需品」。

  

《中部99经 苏玻经》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