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经文5.婆罗门品
中部91经/梵寿经(婆罗门品[10])(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与大比丘僧团;与五百位比丘一起在毗提诃进行游行。
当时,梵寿婆罗门住在弥梯勒,他已衰老、已年老,高龄而年迈,已到了老人期,一百二十岁,是三吠陀的语汇、仪轨、音韵论、语源论、古传说为第五的通晓者;是圣句的通晓者、懂文法者、在世间论与大丈夫相上的无欠缺者。梵寿婆罗门听闻:
「先生!释迦人之子、从释迦族出家的沙门乔达摩与大比丘僧团;与五百位比丘一起在毗提诃进行游行,又,那位乔达摩尊师有这样的好名声被传播着:『像这样,那世尊是阿罗汉、遍正觉者、明与行具足者、善逝、世间知者、被调伏人的无上调御者、人天之师、佛陀、世尊。』他以证智自作证后,为这天、魔、梵的世界;沙门、婆罗门的世代;诸天、人宣说,他教导开头是善、中间是善、终结是善;意义正确、辞句正确的法,他说明唯独圆满、遍清净的梵行,见到像那样的阿罗汉,那就好了!」
当时,梵寿婆罗门有一位名叫巫多罗的学生婆罗门徒弟,是三吠陀的语汇、仪轨、音韵论、语源论、古传说为第五的通晓者;是圣句的通晓者、懂文法者、在世间论与大丈夫相上的无欠缺者。那时,梵寿婆罗门召唤巫多罗学生婆罗门徒弟:
「亲爱的巫多罗!这位释迦人之子、从释迦族出家的沙门乔达摩与大比丘僧团;与五百位比丘一起在毗提诃进行游行,又,那位乔达摩尊师有这样的好名声被传播着:『像这样,那世尊是阿罗汉、遍正觉者、……。』……(中略)完全清净的梵行,见到像那样的阿罗汉,那就好了!来!亲爱的巫多罗!你去见沙门乔达摩。抵达后,请你理解沙门乔达摩,是否那位乔达摩尊师有如此好名声被传播,或者不是;是否那位乔达摩尊师是像那样的,或者不是像那样的,我们将像这样了解那位乔达摩尊师。」
「但,先生!我怎样理解那位乔达摩尊师:是否那位乔达摩尊师有如此好名声被传播,或者不是;是否那位乔达摩尊师是像那样的,或者不是像那样的呢?」
「亲爱的巫多罗!三十二大丈夫相被记载在我们的经典中,凡具备大丈夫相者,只有二个趣处而无其它的:如果他住于俗家,他是转轮王,如法的法王,征服四方,达成国土安定,具备七宝。他有这七宝,即: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屋主宝、第七主兵臣宝,他超过千位的儿子是勇敢的、英勇姿态的、碎破敌对者,他以非杖、非刀,以法征服这土地直到海边而居住;但,如果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他成为阿罗汉、遍正觉者,掀开世间的面纱者。然而,亲爱的巫多罗!我是经典的施与者,你是经典的领受者。」
「是的,先生!」巫多罗学生婆罗门回答梵寿婆罗门后,起座向梵寿婆罗门问讯,然后作右绕,接着向毗提诃世尊处出发游行。次第进行游行,去见世尊。抵达后,与世尊互相欢迎。欢迎与寒暄后,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在世尊的身上探查三十二大丈夫相。巫多罗学生婆罗门在世尊的身上看见大部分三十二大丈夫相,确定后,缺二项。他在二个大丈夫相上怀疑、犹豫,不信解、不净信:在隐藏入鞘的阴部与广长舌上。那时,世尊这么想:
「这位巫多罗学生婆罗门看见大部分三十二大丈夫相,确定后,缺二项。他在二个大丈夫相上怀疑、犹豫,不信解、不净信:在隐藏入鞘的阴部与广长舌上。」
那时,世尊作出像那样的神通作为,使巫多罗学生婆罗门看见世尊隐藏入鞘的阴部,然后吐出舌头碰到两边耳孔、两边鼻孔后,以舌头覆盖整个前额。那时,巫多罗学生婆罗门心想:
「沙门乔达摩具备三十二大丈夫相,让我跟随沙门乔达摩,看他的举止行为。」
那时,巫多罗学生婆罗门跟随沙门乔达摩七个月,如影子般不离。那时,巫多罗学生婆罗门在毗提诃经过七个月后,向弥梯勒出发游行。次第进行游行,去见梵寿婆罗门。抵达后,向梵寿婆罗门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梵寿婆罗门对巫多罗学生婆罗门这么说:
「亲爱的巫多罗!那位乔达摩尊师是否有如此好名声被传播,或者不是;那位乔达摩尊师是否像那样的,或者不是像那样的呢?」
「先生!那位乔达摩尊师有如此好名声被传播,不相异;那位乔达摩尊师是像那样的,不相异,那位乔达摩尊师具备三十二大丈夫相:
乔达摩尊师有扁平足,这是那乔达摩尊师大人的大丈夫相;在那位乔达摩尊师的足掌中生有轮子,具有一千个辐条,有轮框,有轮轴圆心,全部完整的相貌,……那位乔达摩尊师有广长的脚后跟……那位乔达摩尊师有长手指……那位乔达摩尊师有柔嫩的手脚……那位乔达摩尊师有网状相的手脚……那位乔达摩尊师有高脚踝……那位乔达摩尊师有如鹿的小腿……那位乔达摩尊师站立不弯下,两手掌触摸与摩擦到膝……那位乔达摩尊师有隐藏入鞘的阴部……那位乔达摩尊师有黄金的容色,如黄金的皮肤……那位乔达摩尊师有细滑的皮肤,由于细滑的皮肤,身上不沾染尘垢……那位乔达摩尊师有单独的体毛,在一个毛孔生一根体毛……那位乔达摩尊师有持续竖立的体毛,持续竖立生长的体毛是蓝黑色的,环状旋转,向右旋转生长……那位乔达摩尊师有如梵天直立的身体……那位乔达摩尊师有七处隆满……那位乔达摩尊师有如狮子的上半身……那位乔达摩尊师两肩之间是饱满的……那位乔达摩尊师有如榕树般[扩展]的圆:两手伸展的长度同身高;身高同两手伸展的长度……那位乔达摩尊师有一样圆满的两肩……那位乔达摩尊师有如狮子隆满颊的两颊……那位乔达摩尊师有四十颗牙齿……那位乔达摩尊师有均匀的牙齿……那位乔达摩尊师有无缝隙的牙齿……那位乔达摩尊师有雪白的牙齿……那位乔达摩尊师有如梵天的声音,有如美声鸟的美声……那位乔达摩尊师有绀碧色眼睛……那位乔达摩尊师有如公牛的眼睫毛……那位乔达摩尊师眉毛中间生有白色的、如绵花般柔软的毫毛……那位乔达摩尊师头上有肉髻,这是那乔达摩尊师大人的大丈夫相,那位乔达摩尊师具备这三十二大丈夫相。
当行走时,那位乔达摩尊师先以右脚出发,他抬脚不过远,落脚不过近;他不疾不徐地行;膝盖与膝盖不互相撞击地行;脚踝与脚踝不互相撞击地行;当行走时,他不抬高大腿,不弯下大腿;不内弯大腿,不外弯大腿;当行走时,那位乔达摩尊师的身体下部动摇,非以身体的力量行走;当回顾时,那位乔达摩尊师以整个身体[转过来]回顾;他不仰视上方,不俯视下方;不环顾而行,看一轭的长距离,超出此则有不被覆盖的智见;当进入屋内时,他不抬高身体,不弯低身体;不前弯身体,不后仰身体;他在座位不过远、不过近处转身;不以手抓住座位后坐下;不将身体丢入座位;当坐在屋内时,他不来到手的恶作;不来到脚的恶作;不跷脚而坐;不脚踝相迭而坐;不以手托腮而坐;当坐在屋内时,他不害怕、不摇动、不颤动、不战栗,不害怕、不摇动、不颤动、不战栗者离身毛竖立;那位乔达摩尊师坐在室内有独处德行;当接受钵水时,他不抬高钵,不弯低钵;不使钵前倾,不使钵后倾;他接受不过少、不过多的钵水;他不发出咕噜咕噜[声响]洗钵;不转来转去洗钵;不将钵放在地上然后洗手:当洗手时,钵已洗,当洗钵时,手已洗;他舍弃钵水不过远、不过近,也不随处倒;当接受饭时,他不抬高钵,不弯低钵;不使钵前倾,不使钵后倾;他接受不过少、不过多的饭;乔达摩尊师以适当量的副菜吃副菜,一口中副菜不过度;乔达摩尊师在口中一口嚼二、三回后吞下,无任何未被嚼的饭粒进入身体,无任何饭粒残留在口中,然后进另外一口;那位乔达摩尊师感受味道吃食物,非感受味道之贪;那位乔达摩尊师具备八支吃食物:不为了享乐,不为了陶醉,不为了好身材,不为了庄严,只为了这个身体的存续、生存,为了止息伤害,为了资助梵行:『这样,我将击退之前的感受,不激起新的感受,健康、无过失,乐住。』当吃完接受钵水时,他不抬高钵,不弯低钵;不使钵前倾,不使钵后倾;他接受不过少、不过多的钵水;他不发出咕噜咕噜[声响]洗钵;不转来转去洗钵;不将钵放在地上然后洗手:当洗手时,钵已洗,当洗钵时,手已洗;他舍弃钵水不过远、不过近,也不随处倒;当已完接受钵水时,他置钵于地上不过近、不过远,不不注意钵,也不过度保护钵。他吃完坐着沈默片刻,但不耗掉祝福的时间;他吃完随喜,不责难那一餐,不期待其它餐;无论如何以法说开示、劝导、鼓励群众,使之欢喜,以法说开示、劝导、鼓励听众,使之欢喜后,起座离开。他不疾不徐地走,非想要[急于]脱离地走;那位乔达摩尊师的衣服在身上不高、不低、不松、不紧;那位乔达摩尊师的衣服不被风吹离身体;尘污不污染那位乔达摩尊师的身体;当到僧园时,他坐在设置好的座位上,坐好后洗脚,但,那位乔达摩尊师不住于致力于脚的庄严之实践。洗好脚后,他坐下,盘腿后,挺直身体,建立起面前的正念;他既不意图对自己加害,也不意图对别人加害、意图加害两者;他是意图自己的利益、别人的利益、两者的利益、全世间的利益之坐者;当到僧园时,他在群众中教导法,不称扬群众,不贬抑群众;无论如何以法说开示、劝导、鼓励群众,使之欢喜;那位乔达摩尊师具备八支从口中发声:明了的、能被识知的、美妙的、和雅的、简洁的、不乱的、深沈的、宏亮的;那位乔达摩尊师以声音教授群众,发声不在群众之外;群众被那位乔达摩尊师以法说开示、劝导、鼓励群众,使之欢喜后,他们起座离开,一直注视着他不放舍。
先生!我们看见那位乔达摩尊师行走,看见[他]站立,看见[他]进入屋内,看见[他]在屋内沈默而坐,看见[他]在屋内用餐,看见[…
《中部91经 梵寿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