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这样的勇猛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有这种清净的环境,听经闻法。我们想达到这种无生法忍,达生体不可得,即是真无生,见佛闻法,这个时候就能知道诸法无生的道理。这才是真正的心净则佛土净,我们以佛的清净功德名号,而乱心不得。是心念佛,是心做佛,他就是这样的。我们今天念佛成佛,一成佛了心就清净下来了,随其心净则国土净。真正的常寂光净土我们都能圆正无疑,就是这样的道理,这个才是真正的精进故佛土净,事理结合得非常圆融。
愚者为生所缚,闻生即作生解,闻无生即作无生解。
一听诸佛说身,他执着是真身,不知道诸佛是方便安立。所以我们现在我们要不离于经句,不依于经句,非即非离才能达到这样。要不你就死于句下,执着于佛的这句话,拿这句经句来批驳其他的佛法,往往说什么你执着什么,不是去除执着心,而是增长执着心。当你有这种执着心了就与佛法背道而驰。佛法的方法是什么?知法如筏者,就是所说的一切佛法,像过河的船,是方便渡我们过河。诸佛所说的文字上所安立的仅仅是工具而已,去除我们的执着心。连佛法都不能执着,要以无执着心来修行佛法。而无执着怎么修行呢?用这个法来对治,对治掉了不执着。你说你眼睛里面,进去一个石头,固然眼睛里不舒服。假如眼睛里要进了金子,照样不舒服。佛法你都不要执着,仅是为度化我们的烦恼心。你不执着的当下就是,我们修行的过程中,勤修一切法,不执自己所得的功德。回向于大圆满的菩提觉心,回向于一切众生。以念念不执着心而勤修万善,念念没有一点执着,这样的当下修行就是佛陀的一种智慧。你不要说什么你就抱着什么。以前有一个善知识,禅宗的一个大德,他的徒弟问他什么是佛法,他就教他,即心即佛。最后他的师父想考验他,就派了他一个师弟去考验他。他说师兄,现在师父不说即心即佛的道理了,现在师父说非心非佛的道理了。他听了说:“这个老汉尽搞这些来骗人。”他这个师弟回去告诉老师,师父说这个人成熟了,不管老师怎么说,他知道都是一种方便说,即心即佛和非心非佛没什么区别。
你不要在言语上去执着。学佛的人要知道要跳出来。不是不依经句,要依经而修,时时刻刻要知道跳出来。要不知道跳出来就死在言句之下,佛法非常微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一切语言又可以作为一种工具,只要你懂了就是妙说。如果左说右说你都不通,那不如不说。所以愚痴者就把生的道理执着起来。听闻无生的道理就执着无生的道理,不能把生与无生圆融起来。无生者即是生。把这两个要圆融起来。当你不能圆融的时候就如下面所说的:
不知生者即是无生,无生即是生,不达此理,横相是非。瞠他求生净土,几许误哉。此则是谤法罪人,邪见外道也。
执着这一边来诽谤那一边,就会造成谤法之罪。今天修密宗也好,修天台华严也好,都是圆融的。你不要以这个批驳那个,不要执着这个,放弃那个。这个时间要能圆融这些道理,如果不达此理,你批评我,我批评你,还怪人家求生净土。你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不知道无生的道理他还去批评人家。你已经错误多少了,这是谤法罪,邪见外道。这就是批评事理不圆融。诸佛所说的法,经常是用世间上的语言文字来讲说真谛和俗谛的道理。语言文字本身不是真俗谛的本身,还有距离。语言文字仅是一种符号,一种工具。我们要契证于内心,要把语言上的意思得到了,言语上不要太执着。你要执着往往自己智慧生不起来,那就不是真实的智慧了。从真谛和俗谛的道理中,来圆融,透露出诸法实相的道理。有智慧的人呢,精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从而能迅速地达到生与无生的道理,能了诸法无生的这种智慧,叫无生法忍。一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迅速地听经闻法能开悟。无生法忍他能迅速地证得,这是最快最真实的无生法忍的道理,真正的无生,也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心清净则佛土净。愚蠢的人往往被这些语言概念束缚住了,把生活和学习佛法分开了,不知道整个西方极乐世界就诸法实相的清净体现了,要明白这种道理。专门解释诸法自性本空无生的道理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圆融的,不矛盾的。
问:十方诸佛,一切净土,法性平等,功德亦等。行者普念一切功德,生一切净土。今乃偏求一佛净土,与平等性乖。云何生净土?
这是从理性上来怀疑,不懂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清净智慧来建立这样的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说道理上明白不了,诸法的智慧明白不了,有这样的怀疑。说什么呢?他问十方诸佛和一切净土的法性是平等的。功德呢,也是一样的。就像我们平时所说诸佛是大觉悟心,清净心,由他们的清净心而成就净土,是圆融不二的。法性呢,是平等的。功德也是一样的,不即不离的。修行人呢,应该念一切功德,往生一切净土。平时所说的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法门无量誓愿学。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诸法,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贤圣僧。这是从理性上来说,应该是这样,修行人就应该有这样的胸襟。今天从实相上来说,现在呢,专门念阿弥陀佛,专门修净土法门,专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好象很偏激,与这种平等法性好象是相违背的,怎么样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呢?其心不圆融,所以这个道理的疑问在这里,也是在理性上没有通透。得了理了,又得事。从第一个疑问和第二个都是这个道理。由于在一个方面通透不过,其他方便相应就会出现这些疑问了。我们现在所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两者是圆融的,的确一切诸佛和一切净土他们是平等的。
答:一切诸佛土,实皆平等。但众生根钝,浊乱者多,若不专系一心一境,三昧难成。专念阿弥陀佛,即是一相三昧。以心专至,得生彼国。
你要他所有的法门都修起来是没有功效的。我们都学,学过去学过来,你一辈子有多少光阴呢,什么都没学成的时候,一口气不来的时候死掉了,这是一种遗憾。就像进入宝库中不知道拿哪一种,这样也好,地样也好,没有一样不好的。佛法当中就是没有一样不好的,都好,我都想拿到,但你怎么拿呢?你究竟拿不完。怎么办?所以这里要讲智慧,你不要把心看花了。到最后进入宝山空手而回,问你为什么没拿上呢。我不知道拿哪一样好,这就是愚痴者。经上专门打一种比方,一个口渴的人,口渴了他跑到江边上去,一看那么多水他吓坏了。他说:“我怎么把这一江水都喝进去呢?”你能止渴就行了,你还想把一江水都喝进去,你的肚子能装得下吗?只要能把自己的生死烦恼对治,就解决问题了嘛。你还贪什么呢?都是这一个道理,为了对治自己的执着,你有什么执着你就选择什么方法来对治。你没有病你还吃药做什么?没有病的人他也要来吃药,他觉得吃药好玩。没有这种愚痴的人,所以我们不要学这种愚痴的人,众生的根基非常愚钝。由于执着,由于烦恼而引起我们自己内心浑浊,内心散乱。所以说处于烦恼浑浊当中的众生还有很多。我们修行呢,如果我们专门一一修行难成就。所以修行过程当中,要置心一处,无事不办。
我们净土法门当中讲的都是要专心一意,系念于一心。我们一心一意地念阿弥陀佛,以阿弥陀佛万德名号为修行的法缘,自心一处。当我们精进地念佛的进修,定力就形成了。长此以往我们就形成了习惯,那种就具备高能量,你才能断除烦恼。所以打敌人你要让敌人到处乱跑,你就抓不到。所以戒定慧三学,经律论三藏十二部经典,好象把贼抓住了。定呢,就好象我们把抓住的贼捆起来了。慧相当于智慧的刀把贼的性命了结了,说的就是修行的过程。我们守戒,在守戒的过程当中,我们就把犯戒的烦恼,导致我们流落生死的敌人抓住了。在守戒的过程当中,你就能抓住这些烦恼,要用绳把它捆起来。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知道自己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当你把错误见解,虚妄的分别,坚固的执着你弄懂了,你要把根本的问题解决了。把错误的知见一对治了,烦恼自然对治。虚妄分别自然对治,生死境界自然解决,就是这种境界。你要把它捆起来,要不没有办法把敌人消灭,这种比喻非常现实。
如果我们不能专心念阿弥陀佛,没有这种三昧能力,没有这种定力,临终你其心不定,往生就非常艰难,乃至是不可能的。你怎么往生呢,我们今天所说的信心能往生,愿心能往生,生了这样的信念之心你才能往生。你的心不能置心于一处,你想往生是很艰难的。平时最低限度都要求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你一心一意修行了,定力就很容易成就。现实一个烦恼起来了,就用阿弥陀佛的名号去对治他。当阿弥陀佛的万德名号一念,烦恼起来都被对治了。当其他的烦恼都不再生起来,这种三昧自然成就了,专念阿弥陀佛是一相三昧。在自我的修行过程当中,选择好自己的法门,一旦选择好后就一门深入。这是修行的决巧。世间上没有定心的人,没有一样能搞成功的。所以修行要选择好法门,要选择好这种法门来对治自己的执着,一门深入。一门通就门门通。根本的地方一开悟了,其他的地方就开悟了,用这种心专心致志得生西方极乐世界。
如随愿往生经云,普广菩萨问佛:“十方悉有净土,世尊何故偏赞西方弥陀净土,专遣往生?”
随愿往生经上说的,普广菩萨问佛,十方世界的净土很多,为什么世尊你老人家只称赞西方极乐世界呢?释迦牟尼佛回答普广菩萨,
佛告普广:“阎浮提众生,心多浊乱,为此偏赞西方一佛净土。使诸众生,专心一境,即易得往生。若总念一切佛者,念佛境宽,则心散慢,三昧难成,故不得往生。
所以说释迦牟尼佛特别称赞西方极乐世界这一尊佛,以及安养国土,是为了让这些浑浊杂乱心的众生能专心在一个境界上。这样修行比较容易能成就。这样往生之后就能究竟成办了。如果要让众生念所有一切佛,这个境界太宽,众生心一分散之后定力很难形成,三昧很难成就。如果三昧不成就就很难往生了,体现无量寿经,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所以今天念佛的人三心二意的念就不能成功。勇猛心你要专心在一个地方,如果你的心分散到很多地方,你的心一分散力量就不具足了。
“又求一佛功德,与一切佛功德无异,以同一佛法性故。为此念阿弥陀佛,即念一切佛。生一净土,即生一切净土。”
到底一切佛和一尊佛有什么区别?没有什么区别。成佛了都能觉悟自己的真心,而真心是没有界线的。三世诸佛同一法身体,这是一样的。三世诸佛同一法身立体,我们求一个佛和求一切佛的功德是没有差别的。诸佛是同一法身,平等不二不别,没有人我可分的。一个真理,没有二理,真理就是这样的。为此念阿弥陀佛,即念一切佛。阿弥陀佛是什么?无边光佛,无量光佛……十二个名号就把阿弥陀佛那种名号的功德内涵给我们揭示出来了。他就是无量佛,一佛即是无量佛,专念阿弥陀佛就相当于念一切佛。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相当于生一切净土,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念之间能往生诸佛十方国土境界。供养诸佛没有障碍,就能得到一切诸佛的境界。我们今天道理上你在事情上你要圆融,事情上不圆融的时候,你想什么都得到。
以前讲一个公案故事,一个女人想嫁张家郎,张家郎生得漂亮,李家郎有钱,也想嫁。你很愿意但是不行。怎么选择呢?我们修行开始就从有分别到无分别。用正分别来对治邪分别,选择一个法门,一门深入。所以说这是经上告诉我们的,在《华严经》上又告诉我们。
故华严经云:“一切诸佛身,即是一佛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
一佛的心和一切佛的心是不二不别的,一个佛的智慧和十方诸佛的智慧是平等的,十方诸佛他们都是平等的。所以法身立体上来说诸佛都是平等的。所以你随便亲近哪一尊佛,诸佛都很欢喜。要有这样的心。众生是没有分别的,我们的真心是一体的。我们现在是背离于真心,以虚妄分别心来开始产生人我分别。所以说要有这种人我是非,有自私观念。一旦有自私观念就有忌妒之心,见不得别人有好处。希望天下的好处都集于我自身,由于这些我们才起烦恼,由烦恼我们才造业。
又云:“譬如净满月,普应一切水。影像虽无量,本月未曾二。如是无碍智,成就等正觉。应现一切刹,佛身无有二。”
千江有水千江月,有多少月亮?有水的地方都能显现月亮的本相。天上只有一个月亮,诸佛的法身也是这样。每个人的愿力不一样,众生的因缘不一样,但是他的法身立体是平等无二,没有障碍的。是平等的,由于这样的平等心,所以说他才能应显于一切法,所以从平等当中来显现这些应化身。诸佛分身无数,但真身法身同一,要知道这种道理,我们念阿弥陀佛就是念一切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相当于往生一切佛的境界,华藏世界,全体都能得到。
智者以譬喻得解,智者若能达一切月影即一月影,一月影即一切月影。月影无二,故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一佛。法身无二,故炽然念一佛时,即是念一切佛也。
有智慧的人呢,从我们上面所举的所有比喻来得到智慧的开悟,有智慧的人就能通达。这一个月亮所显现的月亮的影子,一个月亮就是一切月影的源头,是无二无别。我们就能明白一尊佛就是一切的佛。一切的佛就是一尊佛。所以我们平时说弥陀就是释迦,因为法身无二无别的道理,我们精进专心念阿弥陀佛就是念一切佛。所以这第三个疑问也是说不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道理。为什么不懂呢?这是执着,有我贪我碍,我执我慢。一旦能专心一意,对治了,随便你用什么法门,用念佛法门也好,用持戒的法门也好,你能一心一意断除人我执着,一旦把执着一对治了,一切佛的境界就显现于我们内心里。所以我们礼佛的时候常在观想,我心清净下来了,三世诸佛的影像都显现于我的内心当中。只要成就了清净的心,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和十方诸佛的内心是相通的。最重要的是你怎么样才能达到这种真心。要契入这种真心的时候,自己要专心一意地修行。你没有力量达不到,世上的功夫达不到,执着就去除不掉。十方诸佛理性本具,实际上根本显现不出来。你道理上谈得很好,但事情上一点都没有办法,不是吹牛的,所以要讲实际功夫。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说不离微尘而建立十方法界,我现在的心就像微尘一样微少,我的心是我自己实际可以把握的。你不要像傻瓜一样,我渴了我把整个江水都要喝进去,我喝一瓢就解了渴了嘛。所以这种法门要好好去想。
《净土十疑论讲记之二》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