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十疑论讲记之二▪P2

  ..续本文上一页条件当中和合而成的,仅是名言上的一种有,在真实层面上是不存在的。是我们分别计较来的,没有分别计较就没有这种东西。我们要透过这些现象来认识到现象当中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自体,没有坚守的自性,没有自性可得,没有主宰体可得,没有永远不变的主体存在。我们要找到从本体上找到有现象上的本体,找不到的,都是一些因缘条件凑和到一起的。因缘条件不具备了,这种现象照样又不存在了。就像你家里有一个男人,有一个女人,钻到一起叫婚姻,叫家庭。当男人女人分离后就没有家庭了,没有一个不变的自体。所以无所从来,从哪里来呢?不即不离。你执着哪一端都不对,当你有执着就完了,你就栽进去了,难免就不圆满。所以诸多条件的组合,如要有琴要有手,还要有手的拔动,才有音乐。这种种的条件满足了才行,它究竟是从哪儿来呢?离不开这些相,是诸缘和合而来,无所从来,不明不生。

   所以这个生,这个现象生生灭灭,无从来,无所从去,叫不生。有没有坚守一个自性呢?没有。没有一个我体变幻,本来就没有我,当他幻灭的时候,不知道他到了何处。你到哪里呢?所以说不知道他到了什么地方。来无从来,去无所去——这叫不灭。这里面给我们指出了两个道理,不生不灭就在生灭当中,不离开这些生灭现象。生灭是指现象,是从道理上来说的,事理要圆融结合在一起。我们净土法门的宗旨以往生来证无生,以有念达于无念,这是净土法门的殊胜。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无生。当如是念佛的时候,自心念佛,自心是佛。佛心就是佛土,心土不二,成就西方极乐世界。你说往生了呢?我们这种生死大事就在过程当中解决了,是“以往生契证无生,有念契于无念”。这是净土法门的殊胜。

   你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不能达到无生法忍。我们现在的众生智慧不具足,往生是一种方便,以往生作为增上的条件,我们要开悟无生法忍就容易多了。事相上有一个往生,道理上说没有往生的本体。《净土生无生论》,讲得非常好,也是修学净土宗很有必要修学的论典。《往生论》和《十疑论》,这些论典都是学习净土宗必不可少的,应该去学。《净土生无生论》把事相和道理说得非常圆满,就像心经上所说的色不空,空不色。事理要圆融,不圆融这个道理就讲得不圆满了。我们今天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生达到无生,这样一个善巧。

   为此中论偈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

  因缘所生法,就是由各种条件组合起来的。这个讲法是真实的存在,他的存在没有自性。我说即是空,他没有这种自性本体存在。不要堕于这种断灭见,虽说是空,确实有这种现象产生,没有这种现象就落于断灭空。不要争议这种自性,本来没有一个我,你计较有一个我,你的计较就是多余的东西。没有我,你偏要计较有一个我,那是多出来的东西,不能多一点点。同样也不能少一点点,虽然说没有我,但是因缘条件合拢就有这种现象。你不能把这种现象吹灭了,这叫损减世俗谛。不该减的你减掉了,不能少一点点。执着不能多一点点,事相法理不能少一点点。要不多不少,刚好如此,那叫中道。这个道理非常深,也许你听不懂,你只要听一遍就是一种薰修。在世俗上一定有这种现象,不要把现象灭掉了。苦没有真真实实存在,就像你做梦一样,你知道梦不是真实的,但在梦中你照样有苦乐生起来。你要不醒过来,在梦中火一烧,身体真的会痛。世间上梦中的快乐,你梦见你在喝酒,那就好像真真实实的欢乐境相出现。这种世俗假相我们不能断灭掉了,不离于空也不离于假这就是中道。

  又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这是开悟无生法忍的思维方法,修行方法。简单说,自己不能把自己生出来,要从因缘当中生。连自己都没有这种体,万法都是因缘,都没有自体,还有他体吗?他体和自体是相对应的。连自生都不可能,我们怎么能从他生呢?也不从他生。这所有的东西,这些因缘条件组合起来,每一个因缘条件都没有自性,都不是真实的。没有共因,你说没有共因是不是无因生呢?把世间上种种的执着无明断掉,你要把这些执着断掉了之后,是故知无生。这种方法在禅宗就演变为那些祖师禅,要把你的分别心全部断掉。言语文字不是真理本身,一切分别都不离于言语概念。但言语不是真理本身,所以禅宗就是不给你答案,当你把所有的执着全部除掉了,那种境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世间上的一切执着怎么说都不行,怎么去分别都不行,就是要把你的分别心给你断掉,那就是禅宗的修行方法,说什么都不对。六祖就说:“我有一物,无形无相。不能唤作一种东西,你说是什么?”这就把人难住了,又不能叫一种东西,但有这样一种东西,你怎么叫他呢?神慧就给他说:“佛性。”六祖就呵斥他,“刚给你说无形无相,没有名字。你马上叫佛性,就打你。你不能去分别。”制心一处,无事不办。那不是语言能到达的境界,离开一切语言概念,离开一切心相分别。所教给你的是这种方法,你依这种方法去修,修到那个境界当然你就知道了,现在只能给你指一条道路,这种境界是无法言传的。这种佛法非常奥妙,这是讲这种无生。

   又维摩经云:“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诸群生。”

   所以《维摩诘经》要给我们讲,西方极乐世界也是空,乃至药师佛琉璃净土也空,所以佛空,佛土空,众生也空。都是没有自性的,都是没有自体的,所以这叫空。而常修净土,虽然说空,但我们还不住于顽空当中。诸佛从空大做梦中佛事,大建梦幻道场,来度化如梦如幻的众生。还要做噢,你不做就堕于顽空当中。阿弥陀佛在因地当中能觉悟诸法空相,来建立世俗谛,来建立四十八大愿。所以他这种有,“有非自有,有从空来,空有不二”。整个西方极乐世界是清净微妙的法性世界,是非空非有。这种世界是事理圆融结合起来的,教化于这些众生。虽然自己常修净土,常教化众生,但是他自己一点执着都没有。现在宛然有一个西方极乐世界,度化了无量无边的众生,但阿弥陀佛不这样想。《金刚经》上所说的,我们说诸佛度众生,谁说诸佛度众生者即是谤佛,他度不度呢?他度而不度,他自身没有执着,随时随地都有空慧现前,一点自性都没有。不增加一点东西。虽然不增加这些执着,但常常修净土,常常度化众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见了就做,做了就放下”,这句话非常明白清晰。你要怎么讲太高深,但这句话见了就做,做了就放下你一听就明白。你不要做了之后,你老是执着你看我今天做了多少了,我今天做了什么。当你一执着你与真修行就背道而驰了,做就要放下。放下了不是什么都不做,还比别人更勤快地去做,就是这么一种圆融。《四十二章经》上说的:“言无言言,修无修修,证无证证”,说的就是这种境界。所以要用心去体会。

  又云:“譬如有人,造立宫室。若依空地,随意无碍。若依虚空,终不能成。”

   假如有人想造房子,如果在地上的空旷之处,他来盖这个房子,他就可以没有其他的障碍,随自己的意思把房子盖起来,他这样可以盖。但如果说盖房子的人不在地上盖,在虚空当中你看你能不能盖起来?为什么?他没有基础,空中你能建立楼阁吗?很艰难,地上空旷处有生根的地方。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勤修戒定慧,度化一切众生。世界上是万善齐修,但自己一点都不执着,就像地上的虚空没有障碍。当你一执着就有障碍,他能把功德法建立起来吗?所以我们要能学习这种智慧。给我们说诸佛讲法的时候就有这种诀窍。天台宗以前有行步说和圆融说,行步说是一个一个的分开解释,圆融说呢,是把分开来的这些完全统一起来,总结起来说。所以行步说法和圆融说法要结合起来,也就是这种真谛和俗谛要结合起来。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世间上的这些善恶你说“不可说不可说,无有善无有恶。”众生没有这些善恶的名相,你叫他啥?他抓不到。什么都空,西方极乐世界也空,根本没有西方极乐世界,那抓什么?众生抓不到,自己又不能契证无生的智慧,当他没有这种智慧,你总要有方便来接迎他。当他想抓一样东西而彻底抓不到,长此以往,这个人就丧失信心了。面对这些有执着的众生,一时半会儿他还去除不了执着,怎么办?要执着可以,你执着善比你执着恶好,一步一步叫你放下。

   诸佛说法,常依二谛,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

  

   世间上的善人君子先行善法,他把不好的执着去除了,现在智慧的执着生起来了,善法的执着生起来了,我们再用智慧来除去行善的执着,一步一步这种执着减少,最后无执着,这就有方便,慢慢地引导他。你要没有引导的次序,你要他一步登天,他办不到。所以要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拿我们现在来说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诸法实相,不坏阿弥陀佛的万德名号,不坏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是安养国土的名号来救度众生,整个西方极乐世界,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想开悟诸法实相那是很平常的事情,是一定能达到开悟的事情。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等于给你成佛下了保险,是没有疑问的。这叫不坏诸法假名,而说诸法实相。我们说要持戒,戒就是诸法实相。如果不持戒,你这种诸法实相从哪里产生呢?戒律是诸法实相的一种表现,西方极乐世界也是诸法实相的一种体现。所以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阿弥陀佛就是这样的来建立功德名号,用这样的功德名号把众生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来成就诸法实相的智慧。

   智者炽然求生净土,智者炽然求生净土,达生体不可得,即是真无生。此谓心净故,即佛土净。

   就说有智慧的人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求生净土心要发得非常猛烈。以…

《净土十疑论讲记之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