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條件當中和合而成的,僅是名言上的一種有,在真實層面上是不存在的。是我們分別計較來的,沒有分別計較就沒有這種東西。我們要透過這些現象來認識到現象當中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自體,沒有堅守的自性,沒有自性可得,沒有主宰體可得,沒有永遠不變的主體存在。我們要找到從本體上找到有現象上的本體,找不到的,都是一些因緣條件湊和到一起的。因緣條件不具備了,這種現象照樣又不存在了。就像你家裏有一個男人,有一個女人,鑽到一起叫婚姻,叫家庭。當男人女人分離後就沒有家庭了,沒有一個不變的自體。所以無所從來,從哪裏來呢?不即不離。你執著哪一端都不對,當你有執著就完了,你就栽進去了,難免就不圓滿。所以諸多條件的組合,如要有琴要有手,還要有手的拔動,才有音樂。這種種的條件滿足了才行,它究竟是從哪兒來呢?離不開這些相,是諸緣和合而來,無所從來,不明不生。
所以這個生,這個現象生生滅滅,無從來,無所從去,叫不生。有沒有堅守一個自性呢?沒有。沒有一個我體變幻,本來就沒有我,當他幻滅的時候,不知道他到了何處。你到哪裏呢?所以說不知道他到了什麼地方。來無從來,去無所去——這叫不滅。這裏面給我們指出了兩個道理,不生不滅就在生滅當中,不離開這些生滅現象。生滅是指現象,是從道理上來說的,事理要圓融結合在一起。我們淨土法門的宗旨以往生來證無生,以有念達于無念,這是淨土法門的殊勝。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無生。當如是念佛的時候,自心念佛,自心是佛。佛心就是佛土,心土不二,成就西方極樂世界。你說往生了呢?我們這種生死大事就在過程當中解決了,是“以往生契證無生,有念契于無念”。這是淨土法門的殊勝。
你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不能達到無生法忍。我們現在的衆生智慧不具足,往生是一種方便,以往生作爲增上的條件,我們要開悟無生法忍就容易多了。事相上有一個往生,道理上說沒有往生的本體。《淨土生無生論》,講得非常好,也是修學淨土宗很有必要修學的論典。《往生論》和《十疑論》,這些論典都是學習淨土宗必不可少的,應該去學。《淨土生無生論》把事相和道理說得非常圓滿,就像心經上所說的色不空,空不色。事理要圓融,不圓融這個道理就講得不圓滿了。我們今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生達到無生,這樣一個善巧。
爲此中論偈雲:“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爲假名,亦名中道義。”
因緣所生法,就是由各種條件組合起來的。這個講法是真實的存在,他的存在沒有自性。我說即是空,他沒有這種自性本體存在。不要墮于這種斷滅見,雖說是空,確實有這種現象産生,沒有這種現象就落于斷滅空。不要爭議這種自性,本來沒有一個我,你計較有一個我,你的計較就是多余的東西。沒有我,你偏要計較有一個我,那是多出來的東西,不能多一點點。同樣也不能少一點點,雖然說沒有我,但是因緣條件合攏就有這種現象。你不能把這種現象吹滅了,這叫損減世俗谛。不該減的你減掉了,不能少一點點。執著不能多一點點,事相法理不能少一點點。要不多不少,剛好如此,那叫中道。這個道理非常深,也許你聽不懂,你只要聽一遍就是一種薰修。在世俗上一定有這種現象,不要把現象滅掉了。苦沒有真真實實存在,就像你做夢一樣,你知道夢不是真實的,但在夢中你照樣有苦樂生起來。你要不醒過來,在夢中火一燒,身體真的會痛。世間上夢中的快樂,你夢見你在喝酒,那就好像真真實實的歡樂境相出現。這種世俗假相我們不能斷滅掉了,不離于空也不離于假這就是中道。
又雲:“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
這是開悟無生法忍的思維方法,修行方法。簡單說,自己不能把自己生出來,要從因緣當中生。連自己都沒有這種體,萬法都是因緣,都沒有自體,還有他體嗎?他體和自體是相對應的。連自生都不可能,我們怎麼能從他生呢?也不從他生。這所有的東西,這些因緣條件組合起來,每一個因緣條件都沒有自性,都不是真實的。沒有共因,你說沒有共因是不是無因生呢?把世間上種種的執著無明斷掉,你要把這些執著斷掉了之後,是故知無生。這種方法在禅宗就演變爲那些祖師禅,要把你的分別心全部斷掉。言語文字不是真理本身,一切分別都不離于言語概念。但言語不是真理本身,所以禅宗就是不給你答案,當你把所有的執著全部除掉了,那種境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世間上的一切執著怎麼說都不行,怎麼去分別都不行,就是要把你的分別心給你斷掉,那就是禅宗的修行方法,說什麼都不對。六祖就說:“我有一物,無形無相。不能喚作一種東西,你說是什麼?”這就把人難住了,又不能叫一種東西,但有這樣一種東西,你怎麼叫他呢?神慧就給他說:“佛性。”六祖就呵斥他,“剛給你說無形無相,沒有名字。你馬上叫佛性,就打你。你不能去分別。”製心一處,無事不辦。那不是語言能到達的境界,離開一切語言概念,離開一切心相分別。所教給你的是這種方法,你依這種方法去修,修到那個境界當然你就知道了,現在只能給你指一條道路,這種境界是無法言傳的。這種佛法非常奧妙,這是講這種無生。
又維摩經雲:“雖知諸佛國及與衆生空,而常修淨土教化諸群生。”
所以《維摩诘經》要給我們講,西方極樂世界也是空,乃至藥師佛琉璃淨土也空,所以佛空,佛土空,衆生也空。都是沒有自性的,都是沒有自體的,所以這叫空。而常修淨土,雖然說空,但我們還不住于頑空當中。諸佛從空大做夢中佛事,大建夢幻道場,來度化如夢如幻的衆生。還要做噢,你不做就墮于頑空當中。阿彌陀佛在因地當中能覺悟諸法空相,來建立世俗谛,來建立四十八大願。所以他這種有,“有非自有,有從空來,空有不二”。整個西方極樂世界是清淨微妙的法性世界,是非空非有。這種世界是事理圓融結合起來的,教化于這些衆生。雖然自己常修淨土,常教化衆生,但是他自己一點執著都沒有。現在宛然有一個西方極樂世界,度化了無量無邊的衆生,但阿彌陀佛不這樣想。《金剛經》上所說的,我們說諸佛度衆生,誰說諸佛度衆生者即是謗佛,他度不度呢?他度而不度,他自身沒有執著,隨時隨地都有空慧現前,一點自性都沒有。不增加一點東西。雖然不增加這些執著,但常常修淨土,常常度化衆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見了就做,做了就放下”,這句話非常明白清晰。你要怎麼講太高深,但這句話見了就做,做了就放下你一聽就明白。你不要做了之後,你老是執著你看我今天做了多少了,我今天做了什麼。當你一執著你與真修行就背道而馳了,做就要放下。放下了不是什麼都不做,還比別人更勤快地去做,就是這麼一種圓融。《四十二章經》上說的:“言無言言,修無修修,證無證證”,說的就是這種境界。所以要用心去體會。
又雲:“譬如有人,造立宮室。若依空地,隨意無礙。若依虛空,終不能成。”
假如有人想造房子,如果在地上的空曠之處,他來蓋這個房子,他就可以沒有其他的障礙,隨自己的意思把房子蓋起來,他這樣可以蓋。但如果說蓋房子的人不在地上蓋,在虛空當中你看你能不能蓋起來?爲什麼?他沒有基礎,空中你能建立樓閣嗎?很艱難,地上空曠處有生根的地方。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要勤修戒定慧,度化一切衆生。世界上是萬善齊修,但自己一點都不執著,就像地上的虛空沒有障礙。當你一執著就有障礙,他能把功德法建立起來嗎?所以我們要能學習這種智慧。給我們說諸佛講法的時候就有這種訣竅。天臺宗以前有行步說和圓融說,行步說是一個一個的分開解釋,圓融說呢,是把分開來的這些完全統一起來,總結起來說。所以行步說法和圓融說法要結合起來,也就是這種真谛和俗谛要結合起來。不壞假名,而說諸法實相。世間上的這些善惡你說“不可說不可說,無有善無有惡。”衆生沒有這些善惡的名相,你叫他啥?他抓不到。什麼都空,西方極樂世界也空,根本沒有西方極樂世界,那抓什麼?衆生抓不到,自己又不能契證無生的智慧,當他沒有這種智慧,你總要有方便來接迎他。當他想抓一樣東西而徹底抓不到,長此以往,這個人就喪失信心了。面對這些有執著的衆生,一時半會兒他還去除不了執著,怎麼辦?要執著可以,你執著善比你執著惡好,一步一步叫你放下。
諸佛說法,常依二谛,不壞假名,而說諸法實相。
世間上的善人君子先行善法,他把不好的執著去除了,現在智慧的執著生起來了,善法的執著生起來了,我們再用智慧來除去行善的執著,一步一步這種執著減少,最後無執著,這就有方便,慢慢地引導他。你要沒有引導的次序,你要他一步登天,他辦不到。所以要不壞假名,而說諸法實相。拿我們現在來說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諸法實相,不壞阿彌陀佛的萬德名號,不壞西方極樂世界也就是安養國土的名號來救度衆生,整個西方極樂世界,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想開悟諸法實相那是很平常的事情,是一定能達到開悟的事情。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等于給你成佛下了保險,是沒有疑問的。這叫不壞諸法假名,而說諸法實相。我們說要持戒,戒就是諸法實相。如果不持戒,你這種諸法實相從哪裏産生呢?戒律是諸法實相的一種表現,西方極樂世界也是諸法實相的一種體現。所以不壞假名而說諸法實相。阿彌陀佛就是這樣的來建立功德名號,用這樣的功德名號把衆生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來成就諸法實相的智慧。
智者熾然求生淨土,智者熾然求生淨土,達生體不可得,即是真無生。此謂心淨故,即佛土淨。
就說有智慧的人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心,求生淨土心要發得非常猛烈。以…
《淨土十疑論講記之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