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部38经 渴爱的灭尽大经▪P3

  ..续本文上一页样子的色贪着,对不可爱样子的色排拒,住于身念未建立,少心的,不如实了知心解脱、慧解脱:那些恶不善法无余灭之处,他这么进入赞成与反对,凡任何他感受或苦或乐或不苦不乐受,他欢喜、欢迎、持续固持那个受;当他欢喜、欢迎、持续固持那个受时,则生起欢喜;凡在受上欢喜者,则是取;以其取为缘而有有;以有为缘而有生;以生为缘而有老、死、愁、悲、苦、忧、绝望生起,这样是这整个苦蕴的集。以耳听声音后,……以鼻闻气味后,……以舌尝味道后……以身触所触后,……以意识知法后,他对可爱样子的法贪着,对不可爱样子的法排拒,住于身念未建立,少心的,不如实了知心解脱、慧解脱:那些恶不善法无余灭之处,他这么进入赞成与反对,凡任何他感受或苦或乐或不苦不乐受,他欢喜、欢迎、持续固持那个受,他欢喜、欢迎、持续固持那个受;当他欢喜、欢迎、持续固持那个受时,则生起欢喜;凡在受上欢喜者,则是取;以其取为缘而有有;以有为缘而有生;以生为缘而有老、死、愁、悲、苦、忧、绝望生起,这样是这整个苦蕴的集。

  比丘们!这里,如来、阿罗汉、遍正觉者、明与行具足者、善逝、世间知者、被调伏人的无上调御者、人天之师、佛陀、世尊出现于世间,他以证智自作证后,为这天、魔、梵的世界;沙门、婆罗门的世代;诸天、人宣说,他教导开头是善、中间是善、终结是善;意义正确、辞句正确的法,他说明唯独圆满、遍清净的梵行。屋主、屋主之子或在其他族姓中出生者听闻那个法。听闻那个法后,他于如来处获得信,具备那获得的信,他像这样深虑:『居家生活是障碍,是尘垢之路;出家是露地,住在家中,这是不容易行一向圆满、一向清净的磨亮海螺之梵行,让我剃除发须、裹上袈裟衣后,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过些时候,他舍断少量的财富聚集或舍断大量的财富聚集后;舍断少量的亲属圈或舍断大量的亲属圈后,剃除发须、裹上袈裟衣后,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

  当这样出家时,他进入比丘的生活规定:舍断杀生后,他是离杀生者,他住于已舍离棍棒、已舍离刀剑、有羞耻的、同情的、为一切有情生类利益而怜愍的。舍断未给予而取后,他是离未给予而取者、给予而取者、只期待给予物者,以不盗取而自我住于清净。舍断非梵行后,他是梵行者,远离俗法而住,已离淫欲。舍断妄语后,他是离妄语者、真实语者、紧随真实者、能信赖者、应该信赖者、对世间无诈欺者。舍断离间语后,他是离离间语者:他从这里听到后,不为了对这些人离间而在那里说,或者,他从那里听到后,不为了对那些人离间而在这里说,像这样,他是分裂的调解者、和谐的散播者、乐于和合者、爱好和合者、喜欢和合者、作和合之言说者。舍断粗恶语后,他是离粗恶语者,他以柔和的言语:悦耳的、可爱的、动心的、优雅的、众人所爱的、众人可意的,像那样的言语与人说话。舍断杂秽语后,他是离杂秽语者:他是适当时机之说者、事实之说者、有益处之说者,合法之说者、合律之说者;他以适当时机说有价值、有理由、有节制、具有利益的话。他是离破坏种子类、草木类者,停止晚上吃食物、非时食的一日一食者,是离跳舞、歌曲、音乐、看戏者,是离花环之配戴、芳香之庄严、涂抹物之打扮状态者,是离高床、大床者,是离领受金银者,是离领受生谷者,是离领受生肉者,是离领受女子、少女者,是离领受男奴仆、女奴仆者,是离领受山羊与羊者,是离领受鸡与猪者,是离领受象、牛、马、骡马者,是离领受田与地者,是离从事差使、遣使者,是离买卖者,是离在秤重上欺瞒、伪造货币、度量欺诈者,是离贿赂、欺瞒、诈欺、不实者,是离割截、杀害、捕缚、抢夺、掠夺、暴力者。

  他是已知足者:以衣服保护身体、以施食保护肚子,不论出发到何处,他只拿[这些]出发,犹如鸟不论以翼飞到何处,只有翼的负荷而飞。同样的,比丘是已知足者:以衣服保护身体、以施食保护肚子,不论出发到何处,他只拿[这些]出发。已具备这圣戒蕴,他自身内感受无过失的安乐。

  他以眼见色后,不成为相的执取者、细相的执取者,因为当住于眼根的不防护时,贪忧、恶不善法会流入,他依其自制而行动,保护眼根,在眼根上达到自制;以耳听声音后,……(中略)以鼻闻气味后,……(中略)以舌尝味道后,……(中略)以身触所触后,……(中略)以意识法后,不成为相的执取者、细相的执取者,因为当住于意根的不防护时,贪忧、恶不善法会流入,他依其自制而行动,保护意根,在意根上达到自制,已具备这圣根自制,他自身内感受不受害的安乐。

  他在前进、后退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在前视、后视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在[肢体]曲伸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在[穿]衣、持钵与大衣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在饮、食、嚼、尝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在大小便动作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在行、住、坐、卧、清醒、语、默时是正知于行为者。

  已具备这圣戒蕴,已具备这圣知足,已具备这圣根自制,已具备这圣正念与正知,他亲近独居的住处:林野、树下、山岳、洞窟、山洞、墓地、森林、露地、稻草堆。他食毕,从施食处返回,坐下,盘腿后,挺直身体,建立起面前的正念后,舍断对世间的贪婪,以离贪婪心而住,使心从贪婪中清净。舍断恶意与瞋后,无瞋恚心、为一切有情生类利益而怜愍而住,使心从恶意与瞋怒中清净。舍断惛沈睡眠后,住于离惛沈睡眠、有光明想、正念、正知,使心从惛沈睡眠中清净。舍断掉举后悔后,住于不掉举、自身内心寂静,使心从掉举后悔中清净。舍断疑惑后,住于脱离疑惑、在善法上无疑,使心从疑惑中清净。

  他舍断这些心的小杂染、慧的减弱之五盖后,从离欲、离不善法后,进入后住于有寻、有伺,离而生喜、乐的初禅。再者,比丘们!比丘以寻与伺的平息,自信,一心,进入后住于无寻、无伺,定而生喜、乐的第二禅,……(中略)……第三禅……(中略)进入后住于不苦不乐,由平静而正念遍净的第四禅。

  比丘们!以眼见色后,他对可爱样子的色不贪着,对不可爱样子的色不排拒,住于身念已建立,无量心的,如实了知心解脱、慧解脱:那些恶不善法无余灭之处,他这么舍断赞成与反对,凡任何他感受或苦或乐或不苦不乐受,他不欢喜、不欢迎、不持续固持那个受;当他不欢喜、不欢迎、不持续固持那个受时,则欢喜被灭;那欢喜灭者,则是取灭;以取灭而有灭;以有灭而生灭;以生灭而老、死、愁、悲、苦、忧、绝望被灭,这样是这整个苦蕴的灭。以耳听声音后,……以鼻闻气味后,……以舌尝味道后……以身触所触后,……以意识知法后,他对可爱样子的法不贪着,对不可爱样子的法不排拒,住于身念已建立,无量心的,如实了知心解脱、慧解脱:那些恶不善法无余灭之处,他这么舍断赞成与反对,凡任何他感受或苦或乐或不苦不乐受,他不欢喜、不欢迎、不持续固持那个受;当他不欢喜、不欢迎、不持续固持那个受时,则欢喜被灭;那欢喜灭者,则是取灭;以取灭而有灭;以有灭而生灭;以生灭而老、死、愁、悲、苦、忧、绝望被灭,这样是这整个苦蕴的灭。

  比丘们!你们要忆持这我以简要[教导的]渴爱之灭尽而解脱,还有被大渴爱网、渴爱柱子所缚的渔夫的儿子沙低比丘。」

  这就是世尊所说,悦意的那些比丘欢喜世尊所说。

  渴爱的灭尽大经第八终了。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鸡和哆子(MA.201)」,南传作「渔夫的儿子」(kevaṭṭaputtass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渔夫的儿子」(son of a fisherman)。

  「不更异(MA.201)」,南传作「非不同的」(anaññanti,另译为「非其他的;(即是)自身」),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非另一个」(not another)。

  「真实(SA.345);真说(MA.201)」,南传作「『这是已生者』」(Bhūtamidan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这已经生成」(This has come to be)。按:「已生者」(bhūta)为「有(存在)」(bhavati)的过去分词语态,表示「已存在的;这是已生成的(有情)」,还可引伸出「真实(事实),众生,元素(大种,如「四大」的「大」),鬼神,万物(已经发生的事物)」,这里如果将「bhūta」译为「真实」、「真说」,对前后文义的理解就有困难了。本段经文另参看《杂阿含345经》。

  

  「以食故(SA.345);如来真说(MA.201)」,南传作「那个食物的生起」(Tadāhārasambhavan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其起源由滋养物发生」(It”s origination occurs with that as nutriment)。

  「彼食灭是真实灭(SA.345);如来灭已,所有真彼亦灭法(MA.201)」,南传作「以那个食的灭而已生者成为灭法」(Tadāhāranirodhā yaṃ bhūtaṃ taṃ nirodhadhamman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以滋养物的停止,所已生成者归于停止」(With the cessation of that nutriment, what has come to be is subject to cessation)。按:「食」(āhāra,另译为「食物;营养物」),中阿含经显然译为「如来」(tathāgata),这对前后文义的理解就有困难了。

  「更求外尊(MA.201)」,南传作「指定其他大师」(aññaṃ satthāraṃ uddiseyyāthā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认另一位老师」(acknowledge another teacher)。

  「真实(MA.201)」,南传作「[梵行的]核心」(sārat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梵行的]核心」(the core [of the holy life])。

  「母满精堪耐(MA.201)」,南传作「母亲是受胎期者」,「香阴」,南传作「干达婆」(gandhabbo),参看《中阿含151经》比对。

  「或,在这里是怎样的呢」(kathaṃ vā ettha hotī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或,在这个情况中你们认为如何」(or how do you take it in this case)。

  「祭典」(kotūhala,另译为「刺激;骚动;混乱;法会仪式」),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喧嚣的辩论」(tumultuous debates)。

  「被大渴爱网、渴爱柱子所缚的」(mahātaṇhājālataṇhāsaṅghāṭappaṭimukkan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在巨大的渴爱网、在渴爱的枷中被捕获」(caught up in a vast net of craving, in the trammel of craving)。

  「已变热」(usmīkatopi,逐字直译为「热+已被作」),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点燃即使一点智慧的火花」(kindled even a spark of wisdom)。

  「禁戒」(vat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遵奉;修道会规则」(the observances)。

  「瑞相」(maṅgalān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吉兆征侯」(auspicious signs)。

  「栰喻法(MA.201)」,南传作「筏譬喻法」(kullūpamaṃ dhammaṃ),其内容参看《中阿含200经》。

  

《中部38经 渴爱的灭尽大经》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