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入林野处后他们住下来。在那里,他们是吃野菜者、……(中略)以落下的果实为食者。在夏天的最后一个月,当草与水灭尽时,身体成为极度消瘦。当身体成为极度消瘦时,力气与活力衰退了。当力气与活力已衰退时,解脱心衰退了;当解脱心衰退时,他们返回魔布下的饵与那世间物质中,他们侵入那里后迷糊地吃食物。当他们侵入那里后迷糊地吃食物时,来到陶醉;当已陶醉时,来到放逸;当放逸时,在那魔的饵与那世间物质中被为所欲为。这样,那第二群沙门、婆罗门在魔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不自由。让我们依止那魔布下的饵与那世间物质做栖息处,在那里做栖息处后,不侵入那魔布下的饵与那世间物质中,让我们不迷糊地吃食物。当不侵入、不迷糊地吃食物时,我们将不来到陶醉;当不陶醉时,我们将不来到放逸;当不放逸时,我们将不在那魔的饵中被为所欲为。』他们依止那魔布下的饵与世间物质做栖息处,在那里做栖息处后,他们不侵入那魔布下的饵与那世间物质,不迷糊地吃食物。当不侵入那里、不迷糊地吃食物时,他们不来到陶醉;当不陶醉时,他们不来到放逸;当不放逸时,他们不在那魔的饵与那世间物质中被为所欲为。但,他们是这样的见者:『世界是常恒的』、『世界是非常恒的』、『世界是有边的』、『世界是无边的』、『命即是身体』、『命是一、身体是另一』、『死后如来存在』、『死后如来不存在』、『死后如来存在且不存在』、『死后如来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比丘们!这样,那第三群沙门、婆罗门在魔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不自由。比丘们!我说这第三群沙门、婆罗门犹如譬喻中的第三群鹿那样。
比丘们!在那里,第四群沙门、婆罗门这么商量:『那第一群沙门、婆罗门……(中略)这样,那第一群沙门、婆罗门在魔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不自由。第二群沙门、婆罗门这么商量:「那第一群沙门、婆罗门……(中略)这样,那第一群沙门、婆罗门在魔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不自由。让我们避开全部的饵食,避开恐怖的受用,进入林野处后让我们住下来。」他们避开全部的饵食;……(中略)这样,那第二群沙门、婆罗门在魔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不自由。第三群沙门、婆罗门这么商量:「那第一群沙门、婆罗门……(中略)这样,那第一群沙门、婆罗门在魔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不自由。那第二群沙门、婆罗门这么商量:『那第一群沙门、婆罗门……(中略)这样,那第一群沙门、婆罗门在魔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不自由。……(中略)让我们避开全部的饵食,避开恐怖的受用,进入林野处后让我们住下来。』他们避开全部的饵食;……(中略)这样,那第二群沙门、婆罗门在魔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不自由。让我们依止那魔布下的饵与那世间物质做栖息处,在那里做栖息处后,不侵入那魔布下的饵与那世间物质中,我们将不迷糊地吃食物。当不侵入、不迷糊地吃食物时,我们将不来到陶醉;当不陶醉时,我们将不来到放逸;当不放逸时,我们将不在那魔的饵与那世间物质中被为所欲为。」他们依止那魔布下的饵与世间物质做栖息处,在那里做栖息处后,他们不侵入那魔布下的饵与那世间物质,不迷糊地吃食物。当不侵入那里、不迷糊地吃食物时,他们不来到陶醉;当不陶醉时,他们不来到放逸;当不放逸时,他们不在那魔的饵与那世间物质中被为所欲为。但,他们是这样的见者:『世界是常恒的』、……(中略)『死后如来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这样,那第三群沙门、婆罗门在魔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不自由。让我们在魔与魔的随众没路可到处做栖息处,在那里作栖息处后,不侵入那魔布下的饵与那世间物质,我们将不迷糊地吃食物。当不侵入、不迷糊地吃食物时,我们将不来到陶醉;当不陶醉时,我们将不来到放逸;当不放逸时,我们将不在那魔的饵与那世间物质中被为所欲为。』他们在魔与魔的随众没路可到处做栖息处,在那里作栖息处后,不侵入那魔布下的饵与那世间物质,不迷糊地吃食物。当不侵入那里、不迷糊地吃食物时,他们不来到陶醉;当不陶醉时,他们不来到放逸;当不放逸时,他们不在那魔的饵与那世间物质中被为所欲为。比丘们!这样,那第四群沙门、婆罗门在魔的神通与势力下变得自由。比丘们!我说这第四群沙门、婆罗门犹如譬喻中的第四群鹿那样。
比丘们!怎样是魔与魔的随众没路可到处呢?比丘们!这里,比丘从离欲、离不善法后,进入后住于有寻、有伺,离而生喜、乐的初禅,比丘们!这被称为比丘令魔盲目,杀害魔的眼睛后,波旬进入看不见与无足的状态。
再者,比丘们!比丘以寻与伺的平息,自信,一心,进入后住于无寻、无伺,定而生喜、乐的第二禅,比丘们!这被称为……(中略)波旬进入看不见与无足的状态。
再者,比丘们!比丘以喜的褪去与住于平静,正念、正知,以身体感受乐,进入后住于这圣弟子宣说:『他是平静、专注、住于乐者』的第三禅,比丘们!这被称为……(中略)波旬进入看不见与无足的状态。
再者,比丘们!比丘以乐的舍断与苦的舍断,及以之前喜悦与忧的灭没,进入后住于不苦不乐,由平静而正念遍净的第四禅,比丘们!这被称为……(中略)波旬进入看不见与无足的状态。
再者,比丘们!比丘以一切色想的超越,以有对想的灭没,以不作意种种想[而知]:『虚空是无边的』,进入后住于虚空无边处,比丘们!这被称为……(中略)波旬进入看不见与无足的状态。
再者,比丘们!比丘以一切虚空无边处的超越[而知]:『识是无边的』,进入后住于识无边处,比丘们!这被称为……(中略)波旬进入看不见与无足的状态。
再者,比丘们!比丘以一切识无边处的超越[而知]:『什么都没有』,进入后住于无所有处,比丘们!这被称为……(中略)波旬进入看不见与无足的状态。
再者,比丘们!比丘以一切无所有处的超越,进入后住于非想非非想处,比丘们!这被称为……(中略)波旬进入看不见与无足的状态。
再者,比丘们!比丘以一切非想非非想处的超越,进入后住于想受灭,以慧见后,[他的]诸烦恼被灭尽,比丘们!这被称为比丘令魔盲目,杀害魔的眼睛后,波旬进入看不见与无足的状态,渡过世间中的执着。」
这就是世尊所说,悦意的那些比丘欢喜世尊所说。
饵经第五终了。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憍恣(MA.178)」,南传作「陶醉」(madaṃ,另译为「憍;憍慢;慢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陶醉」(intoxicated)。
「长围罝(MA.178)」,南传作「以大杖网」(daṇḍavākarāhi,另译为「棒上的网」),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编织的障碍物;编织篱笆」(wicker hurdles)。
「所不至处(MA.178)」,南传作「没路可到处」(agati,另译为「非道;不应行」),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不能走;不能到」(cannot go)。
「迷糊地」(mucchitā,原意为「已气绝的;已昏迷的」),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不注意地;轻率地」(unwarily)。
「商量」(samacintesuṃ,直译为「同一思惟」),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估算;料想」(reckoned),或「商议」(took counsel, SN.4.25)。
「魔力者」(parajanā,另译为「敌;恶魔」),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魔术师」(sorcerers)。
《中部25经 饵经》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