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安居讲法第二十七讲

   佛言。其二恶者。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室家夫妇。都无义理。不顺法度。奢淫憍纵。各欲快意。任心自恣。更相欺惑。心口各异。言念无实。佞谄不忠。巧言谀媚。嫉贤谤善。陷入怨枉。主上不明。任用臣下。臣下自在。机伪多端。践度能行。知其形势。在位不正。为其所欺。妄损忠良。不当天心。臣欺其君。子欺其父。兄弟夫妇。中外知识。更相欺诳。各怀贪欲。瞋恚愚痴。欲自厚己。欲贪多有。尊卑上下。心俱同然。破家亡身。不顾前后。亲属内外。坐之灭族。或时室家知识。乡党市里。愚民野人。转共从事。更相剥害。忿成怨结。富有悭惜。不肯施与。爱保贪重。心劳身苦。如是至竟。无所恃怙。独来独去。无一随者。善恶祸福。追命所生。或在乐处。或入苦毒。然后乃悔。当复何及。世间人民。心愚少智。见善憎谤。不思慕及。但欲为恶。妄作非法。常怀盗心。悕望他利。消散磨尽。而复求索。邪心不正。惧人有色。不豫思计。事至乃悔。今世现有。王法牢狱。随罪趣向。受其殃罚。因其前世不信道德。不修善本。今复为恶天神克识。别其名籍。寿终神逝。下入恶道。故有自然三涂无量苦恼。展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是为二大恶二痛二烧。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烧人身。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者。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二大善也

  

   这里讲的第二恶、二痛、二烧。第二个恶呢,主要就是承前面的杀业之恶,杀业所引起的痛,引起的地狱之苦,果报叫五烧。杀业所得到的后世的果报,第二恶是针对于偷盗而起的。世间上的人呢,最宝贵的就是生命了。你要害他的性命,他是最珍惜的。所以对于肉身损伤是最厉害的,因为杀生能引起种种的果报,现世的果报就是我们昨天所说的五痛。因为杀生而堕落于枉法牢狱当中,在刑狱当中来受那些苦恼,这是现世的果报,后世的结果是堕落于三恶道。所以说我们现在可以总结一条呢,五痛、五烧也是针对于现世的果报和将来的果报所说的。五痛是针对于现世果报来说的。五烧呢,是针对于未来果报而说的,在我们每一条恶行当中呢,实际上它的果报都要讲。我们平常所讲的因果当中的,你要做因果报应,它的因有哪些因?

   有六类因,果报有四类果报。这里呢,就给我们说了。从业报的具体上来说呢,杀生害命,这一辈子虽然说得了人身,因为以前杀生害命,所以说我们现在得到的一种真善果报,就是由杀生引起的人生不圆满的果报就是短命、多病、身体不健康,常起杀心,这是身上果报。因为杀生而得到的果报呢,导致了我们今天所处的世界当中,不管是我们的衣食,还是我们用的医药,你吃的东西,你用的东西非常低劣。这些东西我们消化不了,而生长疾病,所以这是由杀业而来的。我们前一辈子杀了生了,害了命了,这一辈子得到的这种果报就是由杀生而来。你前一辈子杀生,或者说过去无量劫杀生,让众生把性命失掉了。人家性命还没有终结,你就夺去了众生的性命,所以这一辈子我们的性命也非常短促,往往横死,灾祸,这些都是由于杀生而来的果报。我们这一辈子投生为人的时候,往往这些亲戚六眷就是要分离,所以说生离死别也要叫你偿偿这种滋味,这叫等流果报。你以前让别人受到怎么样痛苦,今天我们还是要受到什么样的果报。我们让人家身心痛苦,我们这一辈子身心也痛苦。过去相同的结果又同样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所以等流。你让别人恐惧,你这一生这一世的恐惧心就很重,常忧虑被人杀害啊,势力非常微弱。所以这一生短命、多病、不健康,常常是由于杀生而来的。由杀生而堕落于地狱当中,受地狱之报,这就是一世果报。

   我们今天讲偷盗的恶法。什么叫偷盗呢?这个东西是有主人的,我们不经主人的允许,我们就这样拿走了,那叫偷盗。所以众生除了生命外,最宝贵的是财产。财产是众生的第二生命,许多的人财产没有了,他宁死不生。你可以想象众生对于这种财产是多么宝贵,他对他的财产多么珍惜,就像他的第二生命一样。偷盗别人的财产,对别人造成的损伤也是很大的,偷盗把人的第二生命给人家夺走了,所以人家很恨你,结下冤家对头,所以我们要防止偷盗的恶。

   佛言。其二恶者。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室家夫妇。都无义理。说偷盗的人。就是这些人造偷盗的恶。他怎么造呢?都无义理,不顺法度。说世间人们,他们都不懂道理。义,就是应该做的。世间上的一些行为自然有该做的,有不该做的。这叫义。什么义呢?法而无实的因果自然存留在世间上,有些行为根本不应该做。我们要懂这个道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做了对自己形成大的损伤,对于众生也是大的损伤,所以要明了这种善恶因果道理。这些人做偷盗,对于这些善恶的因果道理都不知道。不顺法度。就是对于世间上这些善恶之法呢。法是法则,度是归度,就是常规。我们世间上一般人都知道偷盗别人的东西是不好的,要受惩罚的,要受贫穷果报的。但是他不懂这种道理,不顺于这种法。没有这种规则。奢淫骄纵,各欲快意。从贪欲、嗔心、愚痴中产生对财物的悭贪不舍。所以先要偷到手之后来满足自己的淫欲。奢淫,这个淫叫过分。天上下雨下多了,我们就叫淫雨,就是过份的雨,太多的雨。这里仅仅是讲贪欲太过分了。从文字上来讲是女字旁的淫,专门指男女的淫欲之事。没有节制了,所以叫奢淫,就是奢侈,没有节制。人人都要想到让自己快乐,由这些淫欲要成就。

   任心自恣,更相欺惑。放纵自己,听任自己,放欲自己,都是放纵自己的意思。在男女共居的过程中,淫欲没有节制来放纵自己的情欲,只图自己的快乐,不管罪过,人与人之间就相互欺骗。怎么样才能欺骗住别人呢,他要表现出一些假象来迷惑别人。你要把别人迷惑上你才能欺骗别人,欺骗人的人无所不用其机,在世间上伪装得非常好。那个骗子骗了你,你还高高兴兴的。那是迷惑人的,相互之间以这种来迷惑欺骗,要达到互相欺骗的目的,为了这种贪欲我们相互欺骗迷惑。心口各异,心里和口上说的不一致。言念无实。内心里想的和口里说的都不是真实的。佞谄不忠,就是嘴上说得好听,内心是想百端。在世间上能说会道,一看就知道内心不正派。这样的虚佞小人说种种好话,来拍马屁,但是他内心不是真正的为你好,是不忠之心。在儒家的经典当中,能够把自心真心诚意地要表现出来叫忠。这种人不会让别人看到他的内心,他是在玩花样,看你怎么样才能高兴。巧言谀媚。非常善巧地讲你喜欢听的话,欺骗你的就是这样。什么好话他都说尽,让你一听就高兴,讨好你。嫉贤谤善,陷入怨枉。表现出来的,专门忌妒比他能干的人、贤善的人。这些人就是这样,专门为自己打广告,来诽谤那些行善的人,设圈套让你钻。主上不明,任用臣下。这里讲到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为领导的没有智慧,不能知人善用,用人不当。臣下自在,机伪多端。本来自己不是良善的人,他要装着像好人一样,装着关心你爱护你。践度能行,在现实生活过程中,他总是无所不用其机,看看哪一种手法能通行。他总是在察言观色过程中,看怎么样能骗上,专门为自己的私利,时时刻刻都在想怎么样钻这样的空隙。知其形势,在位不正。在领导岗位上的人,识别不了这样的人,就会为其所欺。所以不能知人善用,就会被小人迷惑,反而还相信于他。这时他在行凶就无疑是领导纵他为凶,他是借你的权力,用欺骗的行为欺害于人。所以我们今天当老师的,当家长的都要注意这些。要知道这个人是干什么的,你不要用错人了。当你用错了,你还要百般维护他,而他是善于奉承的,在这个过程中你要用了他一个单位就不太平了。所以说,用他的虚妄心来损伤忠良。妄损忠良,不当天心。臣欺其君,子欺其父。兄弟夫妇,中外知识,更相欺诳。这是相互的欺骗。各怀贪欲、瞋恚、愚痴三毒,内心不干净。所以说他才做这些坏事情,这些坏事情落到什么地方呢?欲自厚己,欲贪多有。想要助长自己的贪欲,所以三毒是相互增长的,要知道这层道理。你有贪心,贪心是因为愚痴,贪欲越大,得不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失望就越大。三毒是相互制发,你引起我,我引起你,特别是这些嗔心和愚痴心来助长自己的贪心。你现在有嗔心,要成就自己的钱财,名利地位,能增长自己的贪心。所以由这种嗔心和愚痴心来助长贪心,我们这种邪欲引发起来了,希望多多占有世间上的钱财,由这样的贪心去偷盗别人的钱财。尊卑上下,心俱同然。这个世间上上下下,哪里管尊卑,都是贪欲不断,对世间上的钱财特别的喜欢。

   下面是偷盗的过患。亲属内外。坐之灭族。因为自己的贪心而偷盗国家的财产,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他能知道后面的这些果报吗?往往都是存侥幸心,一旦别人没发现我,我这一辈子一贪就是几百万,他只贪现利于目前。所以一般都是存侥幸心,等到果报到来就悔之晚了,因为这样的贪心嗔恨心愚痴心而造恶。他只顾占有目前的利益在前,不顾后面的果报,以为人家不知道,等到结果一出来的时候,你看这些贪官往往都是最后阿谀奉诚,他的朋友最多,他善于钻研这些。这些小人,等到自己事情败露之后,自己被逮起来了,家庭四分五裂,朋友还会理你吗?那时你才知道人情冷暖了。因为贪欲往往令一个家庭里贪污受贿,一个家庭里都在搞这样的事情,儿女也因自己的父亲而享福。但往往一人倒了,其他的也跟着倒了。特别是在封建时代,你贪污国家的,你谄媚于皇上,大臣。你看这些贪官过得了多少时间呢?最后灭门九族,历史上这些贪官没有一个不堕落的。或时室家知识、乡党市里,就是亲属朋友。愚民野人,就是一般的人们。转共从事。像上面的这些因为贪嗔之心,拍马屁,从事这些事…

《安居讲法第二十七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