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安居讲法第七讲▪P3

  ..续本文上一页很低。你是菩萨不错,始终是这样谦虚,把自己放得谦下,把众生放得很高,让众生离苦得乐,把这种心要开发出来。供养,是以下对上。布施供养,要修学。这是最初的一种有财物供养,没有财,你有技术,你有精神有知识有文化。以自己力所能及的,你有什么奉献什么。精神财富用自己的待人处事来感化众生。让众生也学会这种为人处事。以佛法来供养,一切供养当中法供养最殊胜。财布施也好,财供养也好,自己努力学习佛法,努力实践修行佛法,身体力行给大家做一个榜样。自己做到了,这种身教比言教还要得力——我们自己对佛法如法修行。我经常说把我们自己的身口意三业做好,把自己该做的做好——就是弘扬佛法。

  恭敬供养,是我们修学一切佛法的一种最如法如理的心态。学法要求法。怎么求呢,祈求,你自己放不下就没有办法了。所以以恭敬心、供养心来修学佛法。无量无数诸大菩萨,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修佛法,能成就佛真实的心。东方恒河沙数集诸菩萨声闻,众生的这种心叫菩萨,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是慈悲的代表;文殊菩萨——是智慧的代表;普贤菩萨——发良好心态之心他是大愿王;地藏菩萨——大无畏,深入地狱救度众生,大无畏的一种代表。代表佛教文化的四种物色要学习到手:像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学习到位。苦海常作度人舟。没有烦恼——是先进文化的代表。普贤菩萨是什么?普遍,精进修行的代表。那是什么?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你能断烦恼,生产力肯定发展。所以地藏菩萨大无畏,深入三恶道,深入地狱来救度众生。你要向这样的菩萨学习。听经闻法,你平时不懂佛法,没有关系,亲近大善知识,能够这样,在《无量寿经》当中,我们念阿弥陀佛万德名号,这种声音越大声越好。让十方所有众生,听闻我们称念阿弥陀佛的声音,愿此念佛声十方普闻——不可思议。所以早晚殿要出声音念,你要出声音要让大家都能听到,不仅是让我们现场的人都能听到。声闻十方,用这样的方法来流通净土法门。修学这种方法,所有能够听到的人叫声闻。声闻之中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水鸟林泉都在宣讲佛法。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能够听闻到这种佛法。从哪儿学习呢?讲经说法的时候你在睡觉,你看看,那不是把自己的善根闭塞了吗?随时自己要警惕自己思维佛法,接受佛法。我们把诸佛成佛的方法,把诸佛脱离生死轮回的方法学到手。听受经法,你度众生从哪儿开始度呢?从自性众生开始度,转烦恼为菩提。烦恼即菩提,佛法的修行怎么不艰难。

  达摩祖师。你们现在感觉到修行佛法很艰难,要有人生观、价值观、取舍观。当你有佛法的态度,整个人生就变化了。佛法就是起心动念,以人为善,自度度人这种态度,不去听烦恼,不接受烦恼。不去搞执着,无私地奉献。净化自己的身心。我们自己不执着,向诸佛学习,向智慧靠近,听受经法要成就这样的心态。以听受经法来学习,宣布道法,以成佛这种道路来化度众生。诸佛怎样修行呢?依戒定慧来成就自己的法身,以戒定慧来成就自己法报化三身。不要毁伤众生,只要有智慧,不要愚痴不信因果,要把佛法在世间上宣扬出去。不利于修学佛法的话不说,不弘扬佛法的话不说,不利于良善关系的话不说,不利于我们将来修行的话不说。要朝最好的方面努力,依靠这样的智慧之道,净化烦恼之道,努力克服自己的习气毛病,自己的习气毛病要改变。凡夫脾气不行,办事往往办不成。不利于你将来的事业,不利于你成就众生,所以要依戒律依智慧办事。不断地改正自己,来放下自己的脾气,宣布道化,这是东方世界。

  下面还有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南方西方北方四维上下。上上下下,所以一切方向都向东方恒河沙诸佛菩萨一样,能修恭敬心,供养心。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能听受经法。十方无量无边的恒河沙的诸佛,诸大菩萨都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摄受众生的能力就是这样没有限制。我们佛教徒,对于进佛门有心向善的每一个众生我们要帮助他,不要损伤人家的信心。你要把佛门当中的是非长短,不好的不给人家说,那你是破坏人家的信仰,把人家向外推,那是不允许的。不要宣扬四众弟子的过错,要在欢喜心、恭敬心、赞叹心中来成就和合共住。所以经书上所说的若闻外道恶人诽谤佛法,我们的心如三百把长矛刺心。那是多痛苦,要象那种痛苦现象。我们要有这种态度,痛心疾首。我们现在自己还宣扬佛法的过错,那是你心量不到认识的过错。把众生往佛法边缘推,你断绝众生的善根,这种罪过是非常大的。所以说我们要能够彼此赞叹,彼此和合共住,不要不搞团结,搞分裂。不去赞叹别人,只去说别人的短处,而没有知道人家的价值,这种时候,往往一个地方的佛教就发扬不起来。你佛教的心态没有啊!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要通达佛法,对于懂佛法的人,真实能弘扬佛法。你不懂当你没有修行,你怎么弘扬,你弘扬的是什么?这值得检讨了。我们现在在学习佛法吗?我们理解这种精神吗?我们还不懂佛法,我们还在门外徘徊犹豫,往往是在和佛法背道而驰。你怎么说你在弘扬佛法,所以弘扬佛法的第一步是学习实践。用佛法来改变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取舍观。要无我,要奉献,要恭敬众生要利益人类,人舍己为人,诸佛菩萨都是这样。我们今天呢,就是要把佛教的精神要学习到。世尊说已,为了加深大家的印象,强调上中下辈众生往生有什么样的利益什么样的修行,什么样的功德好处。用非常优美的偈语体裁,像诗样的语句把上中下辈往生的境界再强调一遍。

  

《安居讲法第七讲》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安居讲法第八讲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