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安居讲法第七讲▪P2

  ..续本文上一页善积德我们也赞叹,为人民服务我们也赞叹。对这种努力我们给予认同随喜,相信我们大家,有这样的心胸。

  第五种,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你以一心的心一念,念阿弥陀佛,以至诚心,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下辈往生所要具足的几种条件。要满足了这种条件,我们有自心念于佛的心,十念乃至一念,念阿弥陀佛,以这样的修行回向阿弥陀佛,回向阿弥陀佛不舍离我们。我们这些人临命终的时候呢,哪怕不能见阿弥陀佛,这样也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功德智慧是如中辈者。但是你所得到的功德和智慧和中辈往生的人就要稍差一等。不修不得,少修少得。所以三辈往生,把究竟的往生的目标给我们确定了。一旦往生你就能证三不退转,三辈往生的境界是不一样的,是差别的。随着我们修学,你修得好一点就是中辈往生,修学得差一点就只能是下辈往生。我们修行程度,你希望下品还中品往生呢?我们要发大菩提心,要出家大做功德,居士们就不能提往生?不是这样的,居士们也能往生。上品往生曾经讲过,在家菩萨,知家性空,常常心向往之,出烦恼之家。虽是在家人的身份,你也是出家的菩萨。对于红尘世界不贪恋了。他出了家,我们现在虽说出家了,表面上看是一个出家人,但是还保持着在家人的心态,还经受不起诱惑,那也不算出家。出家是以心态的出家为根本,自心不执着,能看破放下。哪怕不能彻底放下,我能尽自己的能力来。以这种修学来出离我们自心的三界之家,这样的功德我们人人都可以修学。你虽然身体出家了,如果你还是在家人的行为,你的修行不如人家在家的人。你的吃喝住行,你不如人家自食其力的人,现在是受大众供养,大众为什么要供养你?希望你能承担起弘扬传承文化,把佛法能弘扬到永远,所以我们享受了十方善男信女的供养,要发下辈往生。

  佛告阿难,无量寿佛,威神无极。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如来,莫不称叹。于彼东方恒沙佛国,无量无数诸菩萨众,皆悉往诣无量寿佛所,恭敬供养,及诸菩萨声闻之众,听受经法,宣布道化。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这一段进一步表明西方极乐世界不仅接迎上辈往生、中辈往生、下辈往生。他还能接迎诸佛是菩萨,声闻、贤圣僧。相当于娑婆世界的凡夫众生。来摄受上善之人一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其它诸佛世界的这些人民、菩萨、贤圣也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给我们做一种榜样你现在是凡夫,贤圣人家也要往生。所以给我们做一种榜样。显现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增加我们求往生的心。文殊菩萨也念佛往生,观世音菩萨也念佛往生,我们这些是何许人?凡夫!我们为什么不向大释子菩萨学习?不向观世音菩萨学习?这些都是大善知识,向大德学习。他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龙树菩萨,八大宗派他都是祖师,他的智慧好不好?太好了。他能长寿,智慧好得不得了。弘扬佛法,破除外道能力具足。这样的人都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么好的智慧的人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这些人呢,你不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认为自己根器很好吗?往往我们的根基太差,但我们就最容易升起骄傲自在。我们自己业深罪重,摆脱不了罪深业重。想念佛总要瞌睡,什么也办不到,你究竟哪个是第一了?烦恼第一,执着第一,轮回第一,愚蠢第一。这种第一争起来就没有意思了,所以说把自己放谦虚一点。世间上人人都是修行菩萨,唯我一个人是业障凡夫,有这样的心学习佛法就很具足,所以要认识到自己的根基。

  佛告阿难,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尊者,无量佛,阿弥陀佛寿命无量。行动坐卧威仪,让人一看赞叹恭敬。处在众生当中有威严,一看了之后让你不得不恭敬。这样的,能了知众生的心。你心里想什么是什么根基,阿弥陀佛一清二楚,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能了知你的内心而弘扬佛法,非常善巧。阿弥陀佛就像我们心里的孙悟空一样,能了知我们心里在想什么。但你心里起了不好的念头,阿弥陀佛是善巧地鼓励,让你努力,你一定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能够对治这些烦恼。只要学就有希望,他并没有批评你,这种对所有众生的包容心,所有众生这种心里想什么他完全清楚。我们现在的众生没有包容心,我们就不善巧。阿弥陀佛神通自在,这是释迦牟尼佛自己赞叹无量寿佛,微力神通不可思议。

  什么叫无极?没有极限。我们现在不能忍辱,你不要得寸进尺,自己有限量的。我们自己的心胸是无量无边,没有自己忍受不了的。忍无可忍,这个词语非常殊胜善巧。你所忍的东西是没有的。诸法性空,你忍的东西本来就没有,是虚妄的,你还以为你很有能力,没有的东西你忍什么?一点不执着,三轮体空,那你就达到无生法忍了。你这种智慧随便人家想污辱你,根本污辱不了。你是天下第一大力之人,藏经上给我们说忍辱力量最大。那些外道要来损伤诸佛的时候,害佛的时候,佛不嗔报嗔,以暴力降服。而是安住于慈悲三昧当中,世间上一切的嗔恨心,一切的毒药,一切的敌对势力奈何不了释迦牟尼佛。所以在慈悲力当中,这种力量是无限极的。没有限度的。要达到无生法忍。诸法性空,要知道四大皆空没有什么实有,哪有什么东西不可以忍受呢。我们的心胸不一样,但智慧一样。世间上的事情也能达到这种无限级,像阿弥陀佛一样,智慧能达到无限级,福德智慧资粮能达到无限级,求什么得什么。如同如意宝,摩尼宝珠,所以我们的心是根本。我们要改变心的质量,改变精神质量要,要达到无限级,要向无量寿佛学习威力神通。

  释迦牟尼佛赞叹无量寿佛,无量寿佛是修行具足了功德,已经圆满功德。我们众生心亦具这样的功德,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每一个众生都是有心的,有心就具备这种功德。你可以向阿弥陀佛一样威神无极,没有问题!问题是要有适当的方法来达成:把理具的变成事相上也具备,要事理圆融。现在阿弥陀佛的理想状态要变成我们的现实状态,就要好好修行,所以人人都能达到。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仅是释迦牟尼佛在赞叹阿弥陀佛,还有许多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有多少?数不过来,不可思不可议。你知你现在的能力,没有办法想得出来。用语言的能力,你再怎么说也不到位。十方诸佛有这种不可思议之多。诸佛如来,都来赞叹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种功德是不可思议。

  我们现在共产党员当中有一个孔繁深,我们到处学习他,先进党员,他还仅仅是某些人称赞,要能做到全国人民都由衷地称叹的时候就好了。不仅能当个先进的党员,还能当个先进的人,乃至超出地球所有的众生都能称叹。众生的称赞,有智慧的人赞叹,跟平凡的人赞叹就不一样了。所以十方诸佛都在称赞无量寿佛的功德,就非常不可思议。诸佛都在称扬赞叹,而我们这些众生还在怀疑,你连十方诸佛都信不过?还有十方诸佛菩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东方世界有佛的国家。恒河里的沙子你能数得清吗?不是比喻能说明得了的,无量无数诸菩萨众,菩萨大众无量寿佛,什么叫往诣?也就是往生之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些菩萨给我们做个示范作用,他不仅是接引现在的凡夫。这是东方诸大菩萨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们还要修行,往生之后干啥?往生到极乐世界物质上不再忧愁了,生老病死不再愁了,不再愁生命的无常,没有这种自己道业未成身先亡之事。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人人都是无量寿命。其它东方世界的诸大菩萨去了也修行,从恭敬供养当中修行,从听闻经法当中,宣布道法当中修行。而且未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前就是菩萨大众,那是很了不起的圣僧,但他们还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要有恭敬心,修供养。有一分恭敬,则得一分利益。

  我们在为人处事中有没有恭敬之心?我们常说《法华经》对任何众生要有不轻视心,要像对诸佛一样,不轻视贬低任何一个人。尊重众生,每一个众生将来一定能成佛,不管是善的众生还是恶的众生。你有这种态度才可能不去报仇,不要求名利,无我地奉献于为人民大众的过程当中。我们自己贡高我慢,骄傲自大,自私自利,那你就不愿团结别人。要有这种心:不因为你现在有名誉地位,你就永远比我高,自己要学习要精进、要修行。布施时无欲无我的奉献于为人民大众,不计较自己的得失。从心当中来恭敬礼敬一切众生,这是学佛人的一种素质,修学的一种素质。不是说你恭敬别人,别人就有多高。我们修学能迅速成佛,就是要恭敬诸佛,利益诸佛,能孝顺众生。把自己放得越低的人,越能得到名誉地位。你执着了往往得不到。所以现在世间上那些干部,他想升官想发财,我说没关系,佛菩萨保佑你。你要清净内心,无私奉献,不计名闻利养。当你做到这一点,出世间的利益成佛比你当官的利益大多了。无量无边的虚空世界、众生世界,佛视其为一四天下。这种能让你称赞呼应。

  现在佛教文化就是世界性的文化,是宇宙性的。释迦牟尼佛要开多宝塔的时候,就要把自己天下无量无数的分身要收起来,这个塔门才能够打开。在《法华经》里面就有这一段。释迦牟尼佛把娑婆世界的佛,还有无量无边的分身全部集中起来,一个人就可以治天下。众生开了眼见了,这么多的无量无边的分身释迦牟尼佛。多宝佛才打开多宝佛塔让释迦牟尼佛和他共坐在一个宝座上宣扬经法。世间上除了无常的一面,还有常的一面。我们每一个人从小到大,有无常的一面,但从生到死还有不灭的层面——常乐我净的层面。如何把握这一点,一旦不能把握,你就要等到下一辈子。现在贪官冒着杀头的危险,到最后都是报着忧愁的心理,人死掉什么都没有了。信仰淡薄,人没有永恒的价值。我们人能立足于长远,目标不要短浅。所以我们自己才能无私无欲,恭敬奉献。他才能做得到,所以我们要从恭敬心当中来修学佛法。恭敬别人是修行,所以依恭敬心而修学。依供养心而修学。

  什么叫供养?把自己放得…

《安居讲法第七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安居讲法第八讲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