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善積德我們也贊歎,爲人民服務我們也贊歎。對這種努力我們給予認同隨喜,相信我們大家,有這樣的心胸。
第五種,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你以一心的心一念,念阿彌陀佛,以至誠心,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下輩往生所要具足的幾種條件。要滿足了這種條件,我們有自心念于佛的心,十念乃至一念,念阿彌陀佛,以這樣的修行回向阿彌陀佛,回向阿彌陀佛不舍離我們。我們這些人臨命終的時候呢,哪怕不能見阿彌陀佛,這樣也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功德智慧是如中輩者。但是你所得到的功德和智慧和中輩往生的人就要稍差一等。不修不得,少修少得。所以叁輩往生,把究竟的往生的目標給我們確定了。一旦往生你就能證叁不退轉,叁輩往生的境界是不一樣的,是差別的。隨著我們修學,你修得好一點就是中輩往生,修學得差一點就只能是下輩往生。我們修行程度,你希望下品還中品往生呢?我們要發大菩提心,要出家大做功德,居士們就不能提往生?不是這樣的,居士們也能往生。上品往生曾經講過,在家菩薩,知家性空,常常心向往之,出煩惱之家。雖是在家人的身份,你也是出家的菩薩。對于紅塵世界不貪戀了。他出了家,我們現在雖說出家了,表面上看是一個出家人,但是還保持著在家人的心態,還經受不起誘惑,那也不算出家。出家是以心態的出家爲根本,自心不執著,能看破放下。哪怕不能徹底放下,我能盡自己的能力來。以這種修學來出離我們自心的叁界之家,這樣的功德我們人人都可以修學。你雖然身體出家了,如果你還是在家人的行爲,你的修行不如人家在家的人。你的吃喝住行,你不如人家自食其力的人,現在是受大衆供養,大衆爲什麼要供養你?希望你能承擔起弘揚傳承文化,把佛法能弘揚到永遠,所以我們享受了十方善男信女的供養,要發下輩往生。
佛告阿難,無量壽佛,威神無極。十方世界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諸佛如來,莫不稱歎。于彼東方恒沙佛國,無量無數諸菩薩衆,皆悉往詣無量壽佛所,恭敬供養,及諸菩薩聲聞之衆,聽受經法,宣布道化。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複如是。
這一段進一步表明西方極樂世界不僅接迎上輩往生、中輩往生、下輩往生。他還能接迎諸佛是菩薩,聲聞、賢聖僧。相當于娑婆世界的凡夫衆生。來攝受上善之人一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其它諸佛世界的這些人民、菩薩、賢聖也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給我們做一種榜樣你現在是凡夫,賢聖人家也要往生。所以給我們做一種榜樣。顯現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增加我們求往生的心。文殊菩薩也念佛往生,觀世音菩薩也念佛往生,我們這些是何許人?凡夫!我們爲什麼不向大釋子菩薩學習?不向觀世音菩薩學習?這些都是大善知識,向大德學習。他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龍樹菩薩,八大宗派他都是祖師,他的智慧好不好?太好了。他能長壽,智慧好得不得了。弘揚佛法,破除外道能力具足。這樣的人都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麼好的智慧的人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這些人呢,你不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認爲自己根器很好嗎?往往我們的根基太差,但我們就最容易升起驕傲自在。我們自己業深罪重,擺脫不了罪深業重。想念佛總要瞌睡,什麼也辦不到,你究竟哪個是第一了?煩惱第一,執著第一,輪回第一,愚蠢第一。這種第一爭起來就沒有意思了,所以說把自己放謙虛一點。世間上人人都是修行菩薩,唯我一個人是業障凡夫,有這樣的心學習佛法就很具足,所以要認識到自己的根基。
佛告阿難,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尊者,無量佛,阿彌陀佛壽命無量。行動坐臥威儀,讓人一看贊歎恭敬。處在衆生當中有威嚴,一看了之後讓你不得不恭敬。這樣的,能了知衆生的心。你心裏想什麼是什麼根基,阿彌陀佛一清二楚,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能了知你的內心而弘揚佛法,非常善巧。阿彌陀佛就像我們心裏的孫悟空一樣,能了知我們心裏在想什麼。但你心裏起了不好的念頭,阿彌陀佛是善巧地鼓勵,讓你努力,你一定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能夠對治這些煩惱。只要學就有希望,他並沒有批評你,這種對所有衆生的包容心,所有衆生這種心裏想什麼他完全清楚。我們現在的衆生沒有包容心,我們就不善巧。阿彌陀佛神通自在,這是釋迦牟尼佛自己贊歎無量壽佛,微力神通不可思議。
什麼叫無極?沒有極限。我們現在不能忍辱,你不要得寸進尺,自己有限量的。我們自己的心胸是無量無邊,沒有自己忍受不了的。忍無可忍,這個詞語非常殊勝善巧。你所忍的東西是沒有的。諸法性空,你忍的東西本來就沒有,是虛妄的,你還以爲你很有能力,沒有的東西你忍什麼?一點不執著,叁輪體空,那你就達到無生法忍了。你這種智慧隨便人家想汙辱你,根本汙辱不了。你是天下第一大力之人,藏經上給我們說忍辱力量最大。那些外道要來損傷諸佛的時候,害佛的時候,佛不嗔報嗔,以暴力降服。而是安住于慈悲叁昧當中,世間上一切的嗔恨心,一切的毒藥,一切的敵對勢力奈何不了釋迦牟尼佛。所以在慈悲力當中,這種力量是無限極的。沒有限度的。要達到無生法忍。諸法性空,要知道四大皆空沒有什麼實有,哪有什麼東西不可以忍受呢。我們的心胸不一樣,但智慧一樣。世間上的事情也能達到這種無限級,像阿彌陀佛一樣,智慧能達到無限級,福德智慧資糧能達到無限級,求什麼得什麼。如同如意寶,摩尼寶珠,所以我們的心是根本。我們要改變心的質量,改變精神質量要,要達到無限級,要向無量壽佛學習威力神通。
釋迦牟尼佛贊歎無量壽佛,無量壽佛是修行具足了功德,已經圓滿功德。我們衆生心亦具這樣的功德,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們每一個衆生都是有心的,有心就具備這種功德。你可以向阿彌陀佛一樣威神無極,沒有問題!問題是要有適當的方法來達成:把理具的變成事相上也具備,要事理圓融。現在阿彌陀佛的理想狀態要變成我們的現實狀態,就要好好修行,所以人人都能達到。十方世界無量無邊,不僅是釋迦牟尼佛在贊歎阿彌陀佛,還有許多十方世界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諸佛有多少?數不過來,不可思不可議。你知你現在的能力,沒有辦法想得出來。用語言的能力,你再怎麼說也不到位。十方諸佛有這種不可思議之多。諸佛如來,都來贊歎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種功德是不可思議。
我們現在共産黨員當中有一個孔繁深,我們到處學習他,先進黨員,他還僅僅是某些人稱贊,要能做到全國人民都由衷地稱歎的時候就好了。不僅能當個先進的黨員,還能當個先進的人,乃至超出地球所有的衆生都能稱歎。衆生的稱贊,有智慧的人贊歎,跟平凡的人贊歎就不一樣了。所以十方諸佛都在稱贊無量壽佛的功德,就非常不可思議。諸佛都在稱揚贊歎,而我們這些衆生還在懷疑,你連十方諸佛都信不過?還有十方諸佛菩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東方世界有佛的國家。恒河裏的沙子你能數得清嗎?不是比喻能說明得了的,無量無數諸菩薩衆,菩薩大衆無量壽佛,什麼叫往詣?也就是往生之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些菩薩給我們做個示範作用,他不僅是接引現在的凡夫。這是東方諸大菩薩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們還要修行,往生之後幹啥?往生到極樂世界物質上不再憂愁了,生老病死不再愁了,不再愁生命的無常,沒有這種自己道業未成身先亡之事。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人人都是無量壽命。其它東方世界的諸大菩薩去了也修行,從恭敬供養當中修行,從聽聞經法當中,宣布道法當中修行。而且未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前就是菩薩大衆,那是很了不起的聖僧,但他們還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還要有恭敬心,修供養。有一分恭敬,則得一分利益。
我們在爲人處事中有沒有恭敬之心?我們常說《法華經》對任何衆生要有不輕視心,要像對諸佛一樣,不輕視貶低任何一個人。尊重衆生,每一個衆生將來一定能成佛,不管是善的衆生還是惡的衆生。你有這種態度才可能不去報仇,不要求名利,無我地奉獻于爲人民大衆的過程當中。我們自己貢高我慢,驕傲自大,自私自利,那你就不願團結別人。要有這種心:不因爲你現在有名譽地位,你就永遠比我高,自己要學習要精進、要修行。布施時無欲無我的奉獻于爲人民大衆,不計較自己的得失。從心當中來恭敬禮敬一切衆生,這是學佛人的一種素質,修學的一種素質。不是說你恭敬別人,別人就有多高。我們修學能迅速成佛,就是要恭敬諸佛,利益諸佛,能孝順衆生。把自己放得越低的人,越能得到名譽地位。你執著了往往得不到。所以現在世間上那些幹部,他想升官想發財,我說沒關系,佛菩薩保佑你。你要清淨內心,無私奉獻,不計名聞利養。當你做到這一點,出世間的利益成佛比你當官的利益大多了。無量無邊的虛空世界、衆生世界,佛視其爲一四天下。這種能讓你稱贊呼應。
現在佛教文化就是世界性的文化,是宇宙性的。釋迦牟尼佛要開多寶塔的時候,就要把自己天下無量無數的分身要收起來,這個塔門才能夠打開。在《法華經》裏面就有這一段。釋迦牟尼佛把娑婆世界的佛,還有無量無邊的分身全部集中起來,一個人就可以治天下。衆生開了眼見了,這麼多的無量無邊的分身釋迦牟尼佛。多寶佛才打開多寶佛塔讓釋迦牟尼佛和他共坐在一個寶座上宣揚經法。世間上除了無常的一面,還有常的一面。我們每一個人從小到大,有無常的一面,但從生到死還有不滅的層面——常樂我淨的層面。如何把握這一點,一旦不能把握,你就要等到下一輩子。現在貪官冒著殺頭的危險,到最後都是報著憂愁的心理,人死掉什麼都沒有了。信仰淡薄,人沒有永恒的價值。我們人能立足于長遠,目標不要短淺。所以我們自己才能無私無欲,恭敬奉獻。他才能做得到,所以我們要從恭敬心當中來修學佛法。恭敬別人是修行,所以依恭敬心而修學。依供養心而修學。
什麼叫供養?把自己放得…
《安居講法第七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