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告阿难,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这是下品往生。佛告阿难,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尊者,想生西方极乐世界,有上中下三品。上辈和中辈已经讲过了。这里讲的是下辈往生。怎么样的呢?十方世界诸天人民,不仅是娑婆世界还有无量无边的这些人民,乃至还有天上的人,诸天,表示不止一个天上的人间,还有许多的天人。其有自心欲生彼国,如果十方世界诸天人民有这种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实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假使不能做功德,不能向上辈往生那样,出家啊,发菩提心,大做功德,也不能像中辈往生那样发菩提心多少修善。没有这种能力来做许多功德事情,至少应该具备这样几个条件才能得到下辈往生。
第一个条件,当发无上菩提之心要追求智慧,追求觉悟,追求圆满,追求成佛。要把成佛的心决定下来,要度化众生没有圆满的智慧是不行的。我们在执着,种种的问题用虚妄分别是解决不了,那我们怎样来帮助别人呢?所以学佛的人,一定要追求圆满的智慧和觉悟。我们觉悟了不仅能利益自己,也能利益周围的人,所以说这是一种先进文化的一种根本保证。要去除烦恼、自私自利心。要追求圆满的智慧和觉悟,发这种心。没有这种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很成问题。
第二种条件,一向专一,十念念无量佛,就能够一向专心专意地念无量佛,自己一向专一,哪怕念十念无量寿佛,者是功德无量。我们有十念往生法,就是在平时的修行过程当中十念的修行法门。如果你在世间上太忙碌,没关系。每天早上起来洗脸,向着西方用十念念南无阿弥陀佛。你都可以这样修行。心里面有这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念头,就有成就智慧圆满的觉悟。我们知道阿弥陀佛为教化众生,我们圆满的觉悟而发了大愿,成就了现在的西方极乐世界。在念佛过程当中,哪怕就只十念,我们也有能随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佛土的福德,这是第二个条件。若念佛不能做到长时不间断,最少也要十念念无量诸佛。心心不间断,念念不间断,就有了下辈往生的一种条件。
第三个条件,若为身法,欢喜信乐。我们信仰西方世界的净土法门,但现在罪深业重,还有许多的法门我们并不能理解。三藏十二部经典当中,释迦牟尼佛讲的经典太多。以我们现在的精力,是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智慧。虽然我们暂时还不能理解,但自己内心要欢喜,要学习,就是我们平时所念的“法门无量誓愿学”。所以我们现在学佛的人,常常都是自己不愿意学习。其实没有这样的根基不要紧,只要我们能上推佛智,这些三世诸佛,诸大智圣人最清楚。我现在没有这些智慧,但是我欢喜。诸佛所讲的深法,微妙的法,我暂时理解不了,但是祈求十方诸佛加被,我愿意这样学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心态很重要。我们有些学习净土法门的同修就有偏差,什么都不学,我就念佛。这与无量寿经要求的差距在哪里呢?对现代人来说,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做一个佛教徒,要学的东西也很多。我们这一辈子罪深业重,不能开发智慧,但你不能缺少利益人类的发心。如果你连这种发心都没有,那你将来菩提心的种子怎么成熟呢,你在哪里下种(成佛之种,即菩提心)呢?所以十方三世诸佛以大菩提心为根本,大菩提心以大慈悲为根本,而大慈悲心离不开众生。要利益所有的受苦受难的人类,乃至利益所有受苦受难的畜生与非畜生。发心利益广大的众生,不要把这样的心丢掉了。我现在没有这种能力不表示我永远没有。当你有这种心的时候一个人的根本就不一样了。素质就不一样了。哪怕我现在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但是我欢喜,我心向往生。我希望的就是这样,非常深刻的这些法我们欢喜信仰,有这样的善法欲。
第四种条件,若闻深法,我现在是众生不能理解,但能欢喜能信仰,朝着这方面去奋进,不生怀疑之心。想追求善法,所以不生疑惑,不能因为我现在没有这样的智慧,我就怀疑一切。我们现在人的智慧,你能知道多少呢?所以学习是永无止境的。由于我们自己的自私自利,由于自己对自己执着,我们的世界越来越窄,路越走越到了尽头,由这种烦恼自私自利的发心,就走不下去了,人走到这里差不多就走到尽头了。(我们今天在茶园后面设置了断头路。)你要把生灵破坏了,把水资源破坏了,把人类的文化资源破坏了,这条路就走不下去了。所以我们现在要学习怎样才能真实利益人类,真实地利益我们自己。自利利人的根本要素,现在来说就是先进的文化、先进的生产力。你要学样的文化、这样的生产力。从无我、从奉献、从利益人类的发心上来。我们现在要说发菩提心,好多人都发不起来。甚至连这样的愿望都发不起来,所以要学习为什么要发菩提心,要欢喜,要信仰。无论是佛法,还是世间法,没有信仰,你学不进去的。哪怕我们现在你有多大的量,你就能装多少水。你有多少的发心。是什么样的根器,就能接触什么样的佛法。真理也是这样,无边无际的,放之四海而皆之。根据你的性格特长,你相应的部分,你才能接受,与你不相应的你就接受不了。不是说你不能接受就不存在,世间神秘的东西太多了。我们以我们现有的知识和理解水平我们能说清楚的事情太少了。所以说,不知者就以不知者的态度出现。这才是一种事实求是的态度。不能自己不知道就开口乱道。不但是自己造业,还伤害我们的法身慧命。把众生的智慧耽误掉了。佛法当中现在我们能知道多少呢?三藏十二部经典。藏经楼那么多经书,我们理解的是少数。对其它我们不理解的佛法要有这种心态,欢喜信受,不生疑惑。没有这种怀疑之心,欢喜十方诸佛真是殊胜难得,为救众生讲经说法,方便善巧。我们往往不理解佛的深刻用心,要为自己的不理解而感到惭愧。我们的能力没有这样的智慧,根基不够。你是一个碗,你只能装一碗水,一碗水之外你就装不下了。所以我们现在修行不断开阔自己的心胸,让自己形成好的法器,将来智慧开发出来 ,我们尽虚空遍法界的真理都能觉悟。我们现在呢,就像古书上所说的,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我们是什么样的根器我们就学什么样的法。
学习净土法门的就要有这种心——信仰,包括了两个方面。
一个信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退。我是业障凡夫,不能开晓真实的法理。要凭自己的修行是远远不能了生脱死的,就要借助于先贤的智慧力量。要求助于众生大德诸佛菩萨,要以众生为善知识,以诸佛为善知识学习,所以“法门无量誓愿学”——要发这样的心。哪怕我现在没有这个能力,没能这样发心。当我们发这样的心的时候,尽管现实我们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但是我没有限制我自己,随时随地,一步一步地在发愿。布施的时候叫你随喜功德,自己没钱没关系,人家布施的时候我生心欢喜。等我有钱了我也像他这样布施。来增长这样的布施心,对治悭贪心的。如果对治不了,一辈子也没办法改变我们自己相当不具足的福报,我们始终是很贫穷。不从内心的智慧,不从福德来追求,现实的物质是没有办法满足的。因为我们发生了偏差。我们要从自心上下手,要有一种奉献的精神,为整个人类做无私的奉献。物质上的我们布施供养,没有物质上的财富,我们有精神上的财富。把自己的文化知识技能,把自己的发心奉献于世间。常常心向往知,不断地告诫自己要学习。欢喜信乐,不生疑惑。所以要学习大乘佛法,大乘是坐大车,不坐小车。小车只能装几个人,大车能装很多人。我们要有这样的心,度化众生。大乘佛法,心向往知出现。当你准备好了,接触到大乘法时善知识一点你就通了。往往是我们现在没有发心,自己做不到时就不愿意发心。正因为你做不到,你就要发心,什么时候你能做到呢?所以成佛并不远,只是要做到力所能及的地步。你说我现在没有能力,我发愿这样做一定可以的。这是第四个条件。对于那些现前不能理解的,般若,华严,天台等等,自己不解,但是不要诽谤佛法。不要说除了我自己的法,再没有高深的法,这就是自我的建树不到。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文化也是多元的,要把文化的胸襟要开发出来。我们愿意真诚地利益人类。现在你的方法意见和我不一样。我们可以包容。有包容才能增长我们自己的胸襟。有胸襟你才能团结大家。没有胸襟是团结不起来的。所以在任何时候,都要开发自己的胸襟。学佛也是这样,自己要欢喜,有这样的善法欲来求取解决我们根本问题的文化。最重要的是呼唤,在生活过程中有一种呼唤的态度,那就很了不起了。晚上你所做的梦,你可以呼唤出来,要做什么梦有什么梦。生活当中我们朝着我们希望的方面不断前进,不要失信心。我们现在很不圆满,有三十四亩土地,我们净修有条件了,要努力地为圆满的状态出现而努力为之,人生就有意义了。每天起来我都把自己的希望复述一遍,无量的法门我愿意学,那些烦恼执着我愿意断除掉,我愿意离开这些生死的苦海。随时随地我们注意三皈依、四弘誓愿,天天我们都发愿。围绕我们所希望的世界和自己希望的生活,呼唤自己,准备好迎接这样的生活。天天我都准备好迎接阿弥陀佛的到来,这样你整个生活就会朝着我们理想的方面去净化了。我们朝着理解不断奋进的心态是很幸福的心态,我们现在这种社会般若慢慢淡化,人们越来越现实。这种现实是假现实,所以说把自己的很多路给堵塞了,并没有宽阔的心胸。对于未来,我们不断地疑惑,这个疑惑障碍了自己更大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开阔自己的心胸,以佛教徒的心胸开始出现了,多元化的生活出现了,并不仅是所有的人都信就对。多元的文化我们也要赞叹,你行…
《安居讲法第七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