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力都是随着社会发展都是在变的。以前没有宇宙飞船飞向宇宙,人们也在信佛,以后有宇宙飞船飞向宇宙,人们也在信佛。如果突然一下子找到一个火星或者是什么星球上面人类也有一种特殊的生存方式,跟佛教无关的,我们到那去住,我们还信不信佛呢?所以,我这里要确定的是什么,就是比附啊,这个问题是可怕的,佛教不需要拿科学来证实。我谈的科学与信仰的问题,我就说,信仰就是信仰,一个健康的社会状态,信科学和信佛教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它就是一个健康的社会状态。一个不健康的社会状态就是说,我信仰科学的时候很难找到信仰佛教的依据,所以我就不信佛了,这是一个,如果自然科学和信仰是矛盾的,这样的社会是不够健康的。健康的社会呢,我可以研究自然科学板块的问题,我同时信仰佛教有什么错误呢?不需要拿现代的物质经验做验证佛教真实性的证明。为什么呢,因为佛教研究的是我们的生命问题,哪个科学家不经历生老病死啊,哪个科学家在获得科学成果的同时,他不面临生命的考验问题和生命的终极选择问题呢?
所以对于世界观的反思,第一步应该确定的是自然科学我们不一定要通过“比附”的方式来确定信仰的必要性。比是比较的比,附是附属的附。比附就是通过比较,得到了注解,我才确定我的信仰是可靠的,不停地在寻找信仰的支持者。我们这个信仰是不是一直在寻找支持者?如果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能证明我的信仰的可靠性,我还信不信佛呢?我的生命问题还解不解决?这是一个选择。而且从逻辑上来说也是这样的。
人家说,哎呀你看你们这个佛教啊,对于世界的说法,很有道理啊,非常符合于我们科学家的研究。从逻辑上来说,这就是一句不合理的话,为什么不反过来说呢?你们这个物理学家的研究的成果有道理啊,因为它符合我们佛教的说法,所以它是正确的。(掌声)这是一个需要“确定”解决的问题。为什么佛教需要通过这样一个“比附”的方式才能确定它的价值?解决生命问题的价值啊,只要有人类,就有价值。人的生命是无价的,人的生命不是用这个科学的成果能够判断得了的,人类的生命问题的解决也不是拿现在这个科技的标准来判断它是高水平的还是低水平的。生命问题永远是最高水平的,永远是至高无上的学问。因为只要自己有了生命就要自己解决生命的问题。从个体意义上来说,是普遍于我们生命当中的每一个环节的。从普遍的情况来说,只要人类社会在形成在发展,生命问题永远是社会的一个主题问题,主流的问题。忽略得了么?忽略不掉的。
虽然由于宗教的信仰和社会学科在根本定位上所解决的问题有时候是不能共容的,但是只要是发展成熟的一个社会,信仰和所享受的科技的智慧、成果始终都不会矛盾的。信仰不会成为现代科学的一个异端,如果我们把它当成异端,那就是说我们确定这个物质世界的唯一性,把这个物质问题的解决当成了我们生命的根本需求,那不是盲目么?那不是互相在借换主题么?我们这个生命问题一直都存在着,一个科学家没有解决它就是没有解决它,这里就是一个盲点,何必要拿其他的问题来掩盖呢?所以很清晰的,如果是说科学和宗教不能共荣并且把宗教列为异端,这个社会是不够健康的。
不过问题的焦点,我们最终还是回到两个点上来谈。为什么有时自然科学家会把宗教另眼相看呢?问题的根源还在这个世界观上。因为世界观的问题可以把它归纳为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世界是否只有一个?第二个问题就是世界观是否必须一致?这两个问题我想即使大家现在没有心力来探讨,我们在学佛的未来过程中一定还是围绕这两个问题来摸爬滚打的。“滚”出一点名堂来了,信仰就明确了。如果说还在犹豫,那就是说这两个问题还不够明朗。
为什么能有这么确定的说法呢?如果世界只有一个,那么自然科学家们所探讨的世界的边缘、物质和能量的归宿等等的问题就一定能得到一个最终的答案。从前从来没有一个唯一的最终的圆满的答案,这个咱们暂且不谈。以后有没有可能来获得呢?这个必须要有“世界是否只有一个”这个问题来决定。有一位哲学家尼采,他谈过一个观点。他纵观各种学术和宗教之后,他认为“佛教是唯一适合人类使用的世界观。佛教的世界观是唯一适合于我们这个世界的人类来使用的世界观。为什么呢?因为佛教说世界不是唯一的。”这个说法我觉得是有道理的。因为如果认为世界是唯一的,世界观只能确定一个终极的东西,这个至少是暂时不适合我们使用的(世界观)。因为不说这几十年,因为科技的发展,新的物质文明工业文明的发展也好几百年了,多少代人都扑进去了也没有一个最终的结果。比如世界的结构,世界的边缘问题等。现在霍金还在猜,猜地球是不是黑洞是不是大爆炸。这也是猜想啊。这些猜想有没有道理呢?我们要拿一些眼光来判断一下。如果说世界只有一个,霍金的猜想很有道理。因为既然只有一个,那么他的发展流程只有一条路线可以选择。就在这条路线当中来选择答案而已,没有什么其他的可能性。但关键问题是,世界是不是只有一个?
佛教在这里认为世界不是只有唯一的一个。也不会有一个凡人的世界观来奴役大众的凡人世界观,不会说一个人提出的世界观一定要大众来服从。佛教不提这个。佛教认为世界和生命都是平等发展的,有生命的地方就是一个世界。每个生命都有一个世界。这是佛教的世界观。因为每个生命都有一个世界,生命有千千万万,世界也绝对不能只有一个。所以对于一个信佛的人来说,所确认的是“一切唯心造”。每个人都有一个世界,所以我坐在这里我有我的一个世界,现在大家在我的世界里是听我讲话,在你的世界里你和很多营员同学坐在一块儿在听我讲话。我进入了每个人的世界,每个人也都进入了我的世界。世界的关系是如此的。假如我们一定确定说这个世界只有一个,而不是每人有一个,那就麻烦了。那就有争议啊。我认为大家是坐在下面的,大家认为法师是坐在上面的,这个比较就不对等,因为找不到共同的参照物,找不到一个确定的参照系。你的参照系在你的脑袋里边,我的参照系在我的脑袋里边,各人的想法不一样如何去统一呢?如果说世界只有一个,世界观就永远无法统一,就永远在争议中。这是争议的根源,还想有什么共同的文化共同的理念共同的伦理道德呢?所以能够最适合人类来使用的世界观,我同意尼采的看法,世界不止是一个,每个人都有一个世界。只有每人都有一个世界才允许大家来修行,来成佛啊!你们想想是不是?你如果不是有一个自己的世界,你通过念佛你怎么能够见到佛?怎么能够去往生?要想往生就把这个肉体用火箭往外星球运?花多少钱你才能摸一点西方极乐世界的边?十万亿国度啊!花多少汽油多少核能源啊?这个西方极乐世界你靠步行靠火箭运载都达不到的。为什么呢?西方极乐世界在你的世界中,在你心造的这个世界当中。只能这样,我们才有修行的基础,才能允许我们来开始修行,我们向前修行才有可能得到经典所说的那些成就。否则世界观这一个问题就把我们全都卡死了。我们所探讨的很多问题还不如现在某些有能力的外道他们所探讨的水平。这是一个敲警钟的说法。
我比较了佛教的很多词汇,佛教对于社会的很多说法。假如我们在“世界只有一个”这个基础上来探讨,那我们的很多思考辩论还不如外道的水平。尤其是不如印度喜马拉雅山边上很多外道的水平,那跟他们实在是差的太远。他们确实能有很大的能量,对于世界观的探讨也能够很深邃。比我们其中的一部分人都强,很多时候我感觉比我都强。但是他们是外道啊。为什么他们是外道呢?因为他们确认世界只有一个。绝大多数外道是确认世界只有一个。佛教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了。世界是每个人都有一个世界,所以就不必要把追求自然科学家们所研究的那个世界边缘、物质能量归宿的唯一的答案,把这个唯一的答案作为我们唯一的人生目的。我们没必要。我们来寻找佛教的结果。佛教的结果是什么呢?每人都有一个世界。
第二个问题,既然世界不止有一个,我们大众看待的世界也是多元的。那我们所理解的世界,其实是多元的。比如说我们现在有两百个人在座,大家看到了一杯水,大家看到的这杯水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这杯水其实上是多元的。既然是多元的一个状态,不能确定它的唯一的这个真实状态,那么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实际上这杯水是唯心所造,所见非真实。所见不是真实独立唯一存在的。这个存在的来源是什么样的呢?一切是以心为主的,心和境同时共生起来的。没有离开心的外境。没有离开了自己的心的外境当中的水。这个水就是当自己有心的时候就存在的。没有可以不为它负责任的身外事物。有人说金钱乃身外之物。我就跟你这么确定地说吧,只要你看得到这个世界上有钱,这个“钱”就是你的心投影到这个外境上去的,所以它才有“钱”。所以你说它是身外之物,它肯定不是心外之物。是不是这样?(掌声)
所以一个人对于世界应当负责任,根本原因在这里。这个世界是由你造的,所以你要对你的世界来负这个责任。人对于世界上的这个责任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这个原因。既然世界不是唯一的,世界观也不是唯一的,那么人对于世界又应该绝对的负责任,那么以自然科学为先导的这个唯物的基础有点危险,它有可能被瓦解掉。
我曾经跟一个研究高科技的物理的高级人才来谈这个问题。我说世界不是唯一的,你研究的那些有找到真理的可能么?他说这个问题很危险,有可能我的知识结构会彻底的瓦解掉。如果接受了这个观点,那我以前不是白干了?那我以前跟世界上各个大学的这种合作不都是像在说梦话一样么?都没有意义啊! 我说有意义,它的意…
《走向未来的信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