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菩萨戒的精神 讲记 五▪P5

  ..续本文上一页什么?本来具足。每一个人的心都很大、很大,今天法师专门给我讲过这个公案,他说:“你看,虚空无边无际,就相当于我们的真心。佛、众生,心是相通的。但是为什么他就成了众生心了呢” ,他说:“就像我们修监狱、修房子,把虚空隔断了。但是虽然说隔断了,这个空间好像就是讲堂的空间,其实它就是大的虚空里面的一个部分而已,不脱离的。但是我们一旦把它围起来以后,我们就认为这个是讲堂的空间,那个是念佛堂的空间。其实这种差别的空间相只是我们人为的界定,它还是十方尽虚空,都是通的。”

  他一讲这个道理我就明白了。人心,你心、我心,为什么形成你心我心呢?那是人为的界定。即是你心,即是我心,我心即是你心。众生心和诸佛的心是心心相通的,没有分隔。是因为我们的人我知见,修了墙,修了房子,把它隔起来了,隔起来你就认为有区别。其实没有区别,诸佛能知道,你也能知道诸佛的心。所以,菩萨种姓应该说人人本来具足,那是本觉,人人都有。而我们今天能够发心,从听闻、发心上来熏习,菩萨种姓就具足了,后天的培养它能具足。

  第二种,由诸佛菩萨的善有摄受。我们经常亲近诸佛菩萨,亲近善知识,这种菩提心能升起来。

  第三种,菩萨于众生经常起悲心。我们也经常在悲悯心当中练习。

  第四种,我们能够在从现在到尽未来际利益众生的过程当中,不管它有多长时间,不管它有多艰难,我无所为惧,精进地去修持。

  内心里面,发起四种力,无以为惧。从这些因缘当种去成就。这种因缘怎么样才能成就呢?还要具足四力。

  第一种,自力。就是我们自信 “佛是已成佛,我是未来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 。不要妄自菲薄,要有这种信心。没有信心的人成就不了,没有自信的人成就不了。

  第二种,他力。对于诸佛菩萨深深欢喜。喜欢嘛,沟通嘛,求诸佛嘛,求阿弥陀佛观音势至,善知识一摄受它就有力量了。我们修行的人不孤独、不寂寞,有十方诸佛与我们同在。哪里孤独?哪里寂寞?一天二十四个小时,诸佛都可以和你沟通,就是睡梦里面,诸佛也能摄受你。孤独吗?一点都不孤独。所以,我们念念不忘十方佛法僧三宝,内心是充足的。借助十方三宝的加持力,随时随地不离十方三宝的加持力,就很能够具足力量,很能够有力量朝向无尚的菩提,精进地修学。

  第三,因力。什么是因力?就是我们的自心有自信了,有诸佛的加持了,还要落实在自己的闻思修行当中。有一点修行,就显现一点力量;十分修行,它就显现十分力量。要落实在自己的修行过程当中。他说:“修行、修行、修不起来怎么办?” 多听闻佛法,多思维诸佛。听闻佛法也是一种修行,思维诸佛也是一种修行,它是循序渐进的。有的人不听法,不看经,他就想修行,成天坐在那儿:“哦,我就修行了。” 那么简单吗?那么简单石头放在那儿,它就可以成佛了。不是那样的。

  亲近善知识,听闻佛法,如理作意。他说:“我这个腿扳不起来,双盘扳不起来啊!” 当你的思维越来越欢喜,越来越深入,你的善根就越来越深入,你的身心世界就越来越微软,你的双腿自然不自然地到了那个节骨眼上。身心世界就柔软了,就盘上去了,那就水到渠成了,不是强行来的。有的人不修心,那个腿扳啊扳啊,使劲扳,这样一直扳,再使劲儿“咔!” 完了,这一辈子不好修行了。以前的善知识就教导,他说马车不走了之后,你是打马还是打车呢?我们修行不起来,你是驱动内心呢?还是在身体上做功夫呢?一具臭皮囊,何为做功课。修心、修心,修行、修行,它们是相通的。什么在行?心,念念千变,它就是行。修心、修行,修行就是修心。当你把心修正了,自然而然地身心世界就跟着起变化了。所以说,要放在自己力所能及的修行上,循序渐进,它就可以成就菩提心。

  所以说,把这种菩提心通过四因、四缘、四种力来成就。在这种方法当中,你去熏习,如果说你舍弃这种方法,你想成就菩提心很艰难,不要只是在那儿说。菩提心不是说一说就能成就的,菩提心要实实在在去修的。它的修,往往要从报恩心。报恩心怎么升起来呢?要知道众生的恩德。知恩、报恩、念恩,这样你才能成就。所以说,修菩提心有七种修心的次第,还有自他交换的次第。大家多看看《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心的修法,多看一看《入菩萨行论》。这里面把每一个菩提心的修法都说得很详细,包括我们五乘佛法,都是教你修菩提心的。什么无常心、因果心、自他平等心、知恩报恩的心乃至出离心、广大的慈悲心,到最后增长增上心,究竟地落实在菩提之心。可以说含括整个佛法的内涵。它就是修菩提心而已,它不是说一说,而是非得用修法深入进去,你才能修得出来。

  今天,很多同修都仅仅以为:“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好了好了,我发菩提心了。” 为什么佛法就像水面上的油,深入不进内心?为什么我们自己的内心得不到改变?学了十几二十年的佛,我们依然是众生的心态,没有信相之心的心态。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佛法如油,我心如水,深入不进去。你要能够做到水乳交融的时候,好了,这种菩提心就容易升起了。

  阿弥陀佛,我们今天时间到了。

  愿生西方净土中

  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道侣

  阿弥陀佛!

  

  

  

《大乘菩萨戒的精神 讲记 五》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