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了,道是不远人的,人自远道而已。你不喜欢,不认同,不欢喜,就取决于这种态度你就距离理越来越深,距离实相智慧越来越深。当你欢喜它就无限地趋近,就不是很深奥,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所以说,看你的欢喜心、愿心、恭敬心升起来没有。
在自心上来追求,在自我的态度上来追求。我们这样发心,来吸求无尚的菩提以及诸佛圆满的智慧,我们也愿意,真真实实地愿意来利益众生。这种发心,就是菩提心的形相。复不复杂?不复杂。关键看我们的愿心,关键看我们欢不欢喜,理不理解,认不认同,愿不愿意照着这样去做。
下面是发菩提心的所缘,就是对境。我们发菩提心,一个方面是要朝向究竟圆满的大智慧、大菩提;还有一种对境,是缘于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有情,这两个方面。换一句话说,时时刻刻对诸佛的智慧我心向往之,时时刻刻对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我的心里面要有他们。心里面能够装这么多啊。你看看你心里面装了什么?你装的是自我,还是众生?所以说,这两个方面,是我们自己的所缘。
发了菩提心,要与功德相应。什么叫功德?我们这些菩萨最初发了菩提心以后,能够把一切成就自己觉悟心的修法,要能够努力地去修习。比如说四正勤、四如意足、四念处,这些都是学习,你不要以为它是上座部的佛法我们就不修。今天我们就是太缺少这种修法,我们认为我们是大乘,然后有一种贡高我慢,小乘法我不学,这种法我不学,那种法我不学。菩萨发了菩提心,他的智慧在五明处求,什么都要学。哪五明大家知道吗?给你说了世间上的工巧明,那也要学。他这样不学那样不学,菩萨在利益众生的过程当中,你啥都不会,拿什么来利益众生呢?没有本钱。建房造物,它有工巧;炒菜煮饭,能调众人之口;做衣服,能够妥妥贴贴;当医生,能够治病救人;当心理学家,能够善知众生心;当教育家,能够把文化传播到世间上去。世间上一切的一切,哪一样对于利益众生没有用呢?都有用。你要能够善巧地学习这些,利益众生那就容易了。
我常常感叹,世间上的小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他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什么他都要去钻研,就没有他走不通的门。你看那些小人是不是这样?他非常善巧。不要说有门,就是没有门地上有一条缝他也能钻进去。他就有那么善巧。但是我们这些修行的人,偏偏是大而化之,这样我不要,那样我不要,这样我也空,那样我也空。甚至今天这样法我不学,那样法我不学,自我限制得很厉害。当你自我限制得很厉害的时候,你拿什么利益众生呢?今天你觉得跟别人说话时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当官的来了我厌烦,说不到一块儿;做生意的来了,太世俗金钱化,我讨厌;家庭主妇来了,家长里短,絮絮叨叨;老太婆来了,又诉苦,你说诉苦有什么用还不如念佛。他让一切众生都开不了口,他跟一切众生处在一起没有话说,你怎么引导他嘛?轻而易举你叫他进来:“你就学佛,你这样就行了。”有这么轻松众生早就度完了。
所以说,我们今天学佛的人为什么要自我限制?生命真的就那么消积吗?我们积极一点,该学的要学,世间上人说的“艺多不压身” 嘛,学了之后多一块敲门砖也好。菩萨利益众生,众生的根基无量无边,而我们自己善巧知道这些,学习这些,你利益众生的时候就很善巧。往往医生遇上医生,用不上更多的话,三言两语听进去了,他愿意跟着你走。菩萨利益众生要修四摄,要修六度,要勤学五明,就连世间上的工巧哪一样又没有用呢?哪一样都要有。所以,把这种积极的人生观发扬起来,在这种身受心法当中,首先来建立我们的自觉。观察我们的身体,观察我们自己的感受,观察我们自己的心念乃至观察我们自己内心的价值取舍,来建立明明白白的觉照心。这个是基本的修行。
然后,来检查自己的行为。你的善恶业,已经发起的善业你巩固了吗?没有发起的善业你发起了吗?已经升起的恶法你忏悔了吗?还没有升起的恶法你有警惕吗?你看,这种修法是很实在的。但是我们今天太缺乏了。是不是?再说四如意足,欲、勤,念、定,首先就是善法欲。你发了没有?有善法欲以后,你精进地为善法欲去成就这些善法欲没有?然后念之再之,保持自己善法欲的正念,你能够没有?一心不乱地扑在其中,你这样做没有?往往都没有。那你怎么成就自觉的智慧呢?你的菩提心怎么样能够善巧地逐步升起呢?你想一下子从天上掉个馅儿饼,就成就了吗?不可能的。所以说,要从自己一点一滴的善根积累当中去成就,从一个法一个法的修行当中去成就。把这些积功累德作为成就菩提心的必备因素,不可以少善根福德资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如此,成就度化众生也是如此,不可以少善根福德资粮。
善要成为自己的根,要努力地扎向土地。我们今天善要成为自己的根,就是要努力地利益众生。深入老百姓,深入众生,这才能成为根嘛。众生就是土,而我行善积德,那就是根,要扎下去,要精进地去利益众生,这才能成为自己的善根。如果不然,你的善根从哪里体现呢?你不行善积德你的功德从哪里成就呢?没有善根,没有福德因缘,你说你的菩提心能够成就吗?所以很艰难。要理解这些方法以后,你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所以说我们发菩提心,要明了它有四种条件,辅助条件和主要的内因,还有四种力量要去修学。这四种缘,第一就是我们见闻诸佛大菩萨不可思议的神变能力。见识过没有?没有。今天我们没有缘见到这种,多读《华严经》,多读《法华经》,多读净土经典,药师佛、阿弥陀佛、宝积世界、香积世界,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你能见到。《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的内证境界,不读华严,不知佛的富贵,读了《华严经》以后你发现这么丰富,这么自在。读了《法华经》以后,你说那些诸佛涅槃了吗?没有。随时随地你都可以看到。讲《法华经》之前你看看,古佛出来与今天的佛分座而坐,给你证明给你显现什么?实际上是给众生显现,你不要认为诸佛远离我们了,只要你真正的修行,诸佛就与我们同在。神妙不可思议的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你认为离我们很遥远吗?并不遥远。当你有信愿之心的时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要往生。”就去了。去了以后,整个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有的依正二报都是你的,共用的资源。阿弥陀佛是无私的,他能够成就你,让你享用,把他的智慧全部分给你,甚至把他的相貌也全部分给你,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都能够成就。
所以,在十方诸佛的国土里面,我们怎么样去见闻诸佛神奇、稀有的神变力呢?深入经藏,智慧入海!自然就能见到了。如果我们不读经、不听法、孤陋寡闻,见到的尽是那些烦恼境相、争斗现象、众生现象,我们自己的业障现象。见得太多,成天心里面见的都是这些。所以说,你的眼睛还没有换成清净眼,还是肉眼凡胎,还没有天眼,见不了他方国度;没有法眼,见不了清净法;没有诸佛的智慧眼,见不了智慧清净的世界。见不了?其实你是可以见到的。
第二种,由于听闻正法自己的信心能够增长,与如来的智慧能够产生信解力,为了得到如来的微妙智慧,我们发菩提心。要领会诸佛的善巧,领会诸佛的智慧。我们理不理解诸佛的智慧?你要理解阿弥陀佛的依正二报,理解整个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它无非不过是阿弥陀佛无量智慧成就的。无量智慧无非不过是一句“是心作佛,是心念佛” 来成就的。我们今天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可以得到他这样的智慧。当你观察诸佛的智慧,太佩服了!他为什么能够成就一个西方极乐世界呢?愿力不可思议,由于清净的愿力他成就的。这种愿力为什么成就了呢?精进修行所成办的。所以我们今天,对于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能够认知了,我们对它有信解之心,我们能够发起这样的心,现前我们就有这样的心。只要你理解,只要你欢喜,它就可以成就。
第三种,见法欲灭,我们起护持心。我今天看到世间上佛法不振、人心不古、邪见充斥、斗争四盛、五浊恶世,种种末法现象开始显现,我们痛不痛心?痛心啊。就由于这种痛心,我们要发起护持佛法的心,不要让佛法在我们手里面断绝了,要继如来命,发这种心。当你以这种心去发起菩提心的时候,那我们在实际的听闻修持过程当中,把自己的生命,整个身心世界全部扑上去。
第四种,观察众生身心烦恼。首先观自己的身心有多烦恼,然后看我周围的终身,看无量无边的众生,看他们处在什么样的世界里面。太苦了。到医院去看那些病人,成天呻唤,耳朵里面听到的尽是叫苦的声音。我们今天看一看新闻报道,不是这个地方有天灾人祸,就是那个地方有战争发生,不是这个地方有贪污腐败,就是那个地方又打架吵嘴。整个新闻报道、实事,无不充斥着世间上众生的苦恼,而这些苦恼众生正式我们自己的父母有情。我们看着父母在苦海中头出头没,我们无动于衷吗?不能够无动于衷。所以,看这些众生的苦难,修行人不要忘记了自己的苦难,更不要忘记了众生的苦难。
厦门的南普陀,妙湛老和尚临走的时候写了几个字,非常震撼 “勿忘世上苦人多。” 世间上苦的人太多了。但是,我们就认为这些苦的人跟我有什么相干呢?你把这些受苦受难的众生忘掉了。给你一个棒棒糖吃,你可以把整个娑婆世界、所有的苦处都忘掉。这就是众生。在任何的时间、条件、地点你都不要忘记了世间上这些众生苦难深重。我们拿什么来救度他?只有诸佛的智慧能够救度,只有像诸佛有智慧一样的慈悲心,我们才能够救度。这是四种缘,还有四种因。
第一个,就是大乘菩萨的心,种姓具足。什么叫种姓?由种子往昔时候熏习了这种。他说:“往昔时候没有熏习怎么办呢?”
没有熏习你今天可以熏习嘛。菩萨种姓,是可以从无到有的。而实实在在从真实上说,它不是从无到有,而是…
《大乘菩萨戒的精神 讲记 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