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菩薩戒的精神 講記 五▪P4

  ..續本文上一頁了,道是不遠人的,人自遠道而已。你不喜歡,不認同,不歡喜,就取決于這種態度你就距離理越來越深,距離實相智慧越來越深。當你歡喜它就無限地趨近,就不是很深奧,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所以說,看你的歡喜心、願心、恭敬心升起來沒有。

  在自心上來追求,在自我的態度上來追求。我們這樣發心,來吸求無尚的菩提以及諸佛圓滿的智慧,我們也願意,真真實實地願意來利益衆生。這種發心,就是菩提心的形相。複不複雜?不複雜。關鍵看我們的願心,關鍵看我們歡不歡喜,理不理解,認不認同,願不願意照著這樣去做。

  下面是發菩提心的所緣,就是對境。我們發菩提心,一個方面是要朝向究竟圓滿的大智慧、大菩提;還有一種對境,是緣于盡虛空遍法界一切有情,這兩個方面。換一句話說,時時刻刻對諸佛的智慧我心向往之,時時刻刻對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衆生,我的心裏面要有他們。心裏面能夠裝這麼多啊。你看看你心裏面裝了什麼?你裝的是自我,還是衆生?所以說,這兩個方面,是我們自己的所緣。

  發了菩提心,要與功德相應。什麼叫功德?我們這些菩薩最初發了菩提心以後,能夠把一切成就自己覺悟心的修法,要能夠努力地去修習。比如說四正勤、四如意足、四念處,這些都是學習,你不要以爲它是上座部的佛法我們就不修。今天我們就是太缺少這種修法,我們認爲我們是大乘,然後有一種貢高我慢,小乘法我不學,這種法我不學,那種法我不學。菩薩發了菩提心,他的智慧在五明處求,什麼都要學。哪五明大家知道嗎?給你說了世間上的工巧明,那也要學。他這樣不學那樣不學,菩薩在利益衆生的過程當中,你啥都不會,拿什麼來利益衆生呢?沒有本錢。建房造物,它有工巧;炒菜煮飯,能調衆人之口;做衣服,能夠妥妥貼貼;當醫生,能夠治病救人;當心理學家,能夠善知衆生心;當教育家,能夠把文化傳播到世間上去。世間上一切的一切,哪一樣對于利益衆生沒有用呢?都有用。你要能夠善巧地學習這些,利益衆生那就容易了。

  我常常感歎,世間上的小人爲了自己的利益,他可以無所不用其極,什麼他都要去鑽研,就沒有他走不通的門。你看那些小人是不是這樣?他非常善巧。不要說有門,就是沒有門地上有一條縫他也能鑽進去。他就有那麼善巧。但是我們這些修行的人,偏偏是大而化之,這樣我不要,那樣我不要,這樣我也空,那樣我也空。甚至今天這樣法我不學,那樣法我不學,自我限製得很厲害。當你自我限製得很厲害的時候,你拿什麼利益衆生呢?今天你覺得跟別人說話時沒有什麼共同語言,當官的來了我厭煩,說不到一塊兒;做生意的來了,太世俗金錢化,我討厭;家庭主婦來了,家長裏短,絮絮叨叨;老太婆來了,又訴苦,你說訴苦有什麼用還不如念佛。他讓一切衆生都開不了口,他跟一切衆生處在一起沒有話說,你怎麼引導他嘛?輕而易舉你叫他進來:“你就學佛,你這樣就行了。”有這麼輕松衆生早就度完了。

  所以說,我們今天學佛的人爲什麼要自我限製?生命真的就那麼消積嗎?我們積極一點,該學的要學,世間上人說的“藝多不壓身” 嘛,學了之後多一塊敲門磚也好。菩薩利益衆生,衆生的根基無量無邊,而我們自己善巧知道這些,學習這些,你利益衆生的時候就很善巧。往往醫生遇上醫生,用不上更多的話,叁言兩語聽進去了,他願意跟著你走。菩薩利益衆生要修四攝,要修六度,要勤學五明,就連世間上的工巧哪一樣又沒有用呢?哪一樣都要有。所以,把這種積極的人生觀發揚起來,在這種身受心法當中,首先來建立我們的自覺。觀察我們的身體,觀察我們自己的感受,觀察我們自己的心念乃至觀察我們自己內心的價值取舍,來建立明明白白的覺照心。這個是基本的修行。

  然後,來檢查自己的行爲。你的善惡業,已經發起的善業你鞏固了嗎?沒有發起的善業你發起了嗎?已經升起的惡法你忏悔了嗎?還沒有升起的惡法你有警惕嗎?你看,這種修法是很實在的。但是我們今天太缺乏了。是不是?再說四如意足,欲、勤,念、定,首先就是善法欲。你發了沒有?有善法欲以後,你精進地爲善法欲去成就這些善法欲沒有?然後念之再之,保持自己善法欲的正念,你能夠沒有?一心不亂地撲在其中,你這樣做沒有?往往都沒有。那你怎麼成就自覺的智慧呢?你的菩提心怎麼樣能夠善巧地逐步升起呢?你想一下子從天上掉個餡兒餅,就成就了嗎?不可能的。所以說,要從自己一點一滴的善根積累當中去成就,從一個法一個法的修行當中去成就。把這些積功累德作爲成就菩提心的必備因素,不可以少善根福德資糧。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如此,成就度化衆生也是如此,不可以少善根福德資糧。

  善要成爲自己的根,要努力地紮向土地。我們今天善要成爲自己的根,就是要努力地利益衆生。深入老百姓,深入衆生,這才能成爲根嘛。衆生就是土,而我行善積德,那就是根,要紮下去,要精進地去利益衆生,這才能成爲自己的善根。如果不然,你的善根從哪裏體現呢?你不行善積德你的功德從哪裏成就呢?沒有善根,沒有福德因緣,你說你的菩提心能夠成就嗎?所以很艱難。要理解這些方法以後,你自然也就不一樣了。

  所以說我們發菩提心,要明了它有四種條件,輔助條件和主要的內因,還有四種力量要去修學。這四種緣,第一就是我們見聞諸佛大菩薩不可思議的神變能力。見識過沒有?沒有。今天我們沒有緣見到這種,多讀《華嚴經》,多讀《法華經》,多讀淨土經典,藥師佛、阿彌陀佛、寶積世界、香積世界,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你能見到。《華嚴經》是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後的內證境界,不讀華嚴,不知佛的富貴,讀了《華嚴經》以後你發現這麼豐富,這麼自在。讀了《法華經》以後,你說那些諸佛涅槃了嗎?沒有。隨時隨地你都可以看到。講《法華經》之前你看看,古佛出來與今天的佛分座而坐,給你證明給你顯現什麼?實際上是給衆生顯現,你不要認爲諸佛遠離我們了,只要你真正的修行,諸佛就與我們同在。神妙不可思議的世界。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二報,你認爲離我們很遙遠嗎?並不遙遠。當你有信願之心的時候:“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要往生。”就去了。去了以後,整個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有的依正二報都是你的,共用的資源。阿彌陀佛是無私的,他能夠成就你,讓你享用,把他的智慧全部分給你,甚至把他的相貌也全部分給你,叁十二相、八十種好都能夠成就。

  所以,在十方諸佛的國土裏面,我們怎麼樣去見聞諸佛神奇、稀有的神變力呢?深入經藏,智慧入海!自然就能見到了。如果我們不讀經、不聽法、孤陋寡聞,見到的盡是那些煩惱境相、爭鬥現象、衆生現象,我們自己的業障現象。見得太多,成天心裏面見的都是這些。所以說,你的眼睛還沒有換成清淨眼,還是肉眼凡胎,還沒有天眼,見不了他方國度;沒有法眼,見不了清淨法;沒有諸佛的智慧眼,見不了智慧清淨的世界。見不了?其實你是可以見到的。

  第二種,由于聽聞正法自己的信心能夠增長,與如來的智慧能夠産生信解力,爲了得到如來的微妙智慧,我們發菩提心。要領會諸佛的善巧,領會諸佛的智慧。我們理不理解諸佛的智慧?你要理解阿彌陀佛的依正二報,理解整個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它無非不過是阿彌陀佛無量智慧成就的。無量智慧無非不過是一句“是心作佛,是心念佛” 來成就的。我們今天用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可以得到他這樣的智慧。當你觀察諸佛的智慧,太佩服了!他爲什麼能夠成就一個西方極樂世界呢?願力不可思議,由于清淨的願力他成就的。這種願力爲什麼成就了呢?精進修行所成辦的。所以我們今天,對于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二報能夠認知了,我們對它有信解之心,我們能夠發起這樣的心,現前我們就有這樣的心。只要你理解,只要你歡喜,它就可以成就。

  第叁種,見法欲滅,我們起護持心。我今天看到世間上佛法不振、人心不古、邪見充斥、鬥爭四盛、五濁惡世,種種末法現象開始顯現,我們痛不痛心?痛心啊。就由于這種痛心,我們要發起護持佛法的心,不要讓佛法在我們手裏面斷絕了,要繼如來命,發這種心。當你以這種心去發起菩提心的時候,那我們在實際的聽聞修持過程當中,把自己的生命,整個身心世界全部撲上去。

  第四種,觀察衆生身心煩惱。首先觀自己的身心有多煩惱,然後看我周圍的終身,看無量無邊的衆生,看他們處在什麼樣的世界裏面。太苦了。到醫院去看那些病人,成天呻喚,耳朵裏面聽到的盡是叫苦的聲音。我們今天看一看新聞報道,不是這個地方有天災人禍,就是那個地方有戰爭發生,不是這個地方有貪汙腐敗,就是那個地方又打架吵嘴。整個新聞報道、實事,無不充斥著世間上衆生的苦惱,而這些苦惱衆生正式我們自己的父母有情。我們看著父母在苦海中頭出頭沒,我們無動于衷嗎?不能夠無動于衷。所以,看這些衆生的苦難,修行人不要忘記了自己的苦難,更不要忘記了衆生的苦難。

  廈門的南普陀,妙湛老和尚臨走的時候寫了幾個字,非常震撼 “勿忘世上苦人多。” 世間上苦的人太多了。但是,我們就認爲這些苦的人跟我有什麼相幹呢?你把這些受苦受難的衆生忘掉了。給你一個棒棒糖吃,你可以把整個娑婆世界、所有的苦處都忘掉。這就是衆生。在任何的時間、條件、地點你都不要忘記了世間上這些衆生苦難深重。我們拿什麼來救度他?只有諸佛的智慧能夠救度,只有像諸佛有智慧一樣的慈悲心,我們才能夠救度。這是四種緣,還有四種因。

  第一個,就是大乘菩薩的心,種姓具足。什麼叫種姓?由種子往昔時候熏習了這種。他說:“往昔時候沒有熏習怎麼辦呢?”

  沒有熏習你今天可以熏習嘛。菩薩種姓,是可以從無到有的。而實實在在從真實上說,它不是從無到有,而是…

《大乘菩薩戒的精神 講記 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