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不去挑拨离间,不用恶口骂人,不许尖酸刻薄,不说话让人家心里不高兴。要说欢喜语、饶益语,要利益众生语。能够说这样的语言,口头上的善法。内心里,要不贪,不嗔恨,不愚痴,能够发一种布施心、慈悲心、智慧心。身三,口四,意三,这十种善法。要求我们的行住坐卧,起心动念,要尽量地让这些善法在我们身口意当中,都要升得起来。当一辈子都在行持这样的善法的时候,这个下士道就修起来了。最低限度,我这一辈子能够将就这个人生,就是轮回,我下一辈子轮回都要好一些嘛。跳脱不出三界,在轮回世界我会越过越好。弃恶从善,弃下劣境界,而求上等境界。那叫什么?下士道。修善法,求人生的增长,求人生的圆满,求福报的增加,就好处多多益善。
有这些求,追求这些,可以;名闻利养,可以。一家人的幸福,工作的如意,婚姻的美满,事业的成功,等等等等,都可以求。从哪个方面求?从十善业当中来求,从利益众生当中来求。这个下士道,就专门修这个的。就是求人世间的利益,可以!把下士道修起来了,如果你还有能力,我们还可以修到中士道。什么叫中士道?声闻圆觉。就是要想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当中。你这个人世间再好,轮回世间过得再好,它终究是生了死,死了生,生生死死,无穷尽也。而且这样的生死途中,非常危险,非常非常危险!这一辈子,做了很多善业,不一定下辈子你就能够得到好处。为什么呢?你临终的时候的心念,或许说用得不对头,一念嗔恨心起来。哦哟,麻烦了!地狱饿鬼出生,一下就去了。那我这辈子做的善业,有没有做呢?有。啥子时间能够显现这种善报,等到你这种嗔心的报应报了之后,再来。
所以说,这种轮回的路途非常危险,哪怕你就是上到非想非非想天了,那个天上,这个境界就非常好了。但是,在天上天福享尽的时候,同样的有五衰相现。它要衰败。福报享尽的时候,天人也有堕落的时候。所以,在这种三界当中,没有一处是安全的地方。我们追求现世的利益,追求将来的利益,只要你没跳出轮回,它都是不安全的。所以说,进一步我们要追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当中,要脱离轮回,要了脱生死大事。这一辈子学佛,你看看,好多学佛的,说:“你学佛做什么呢?”好多说:“哎呀,我求身体健康。”那就是追求下士道的利益的。“追求我家庭幸福美满。”那是追求下士道的利益的。有些人要出家,“为什么?”“我要了生脱死。”这就是追求出世间利益的,能够跳脱轮回境界,不在生生世世的过程当中。这样子就是中士道。
为啥叫中士道呢?比起大菩萨,大菩萨就不仅仅是要跳出轮回,要利益众生。他本身也可以跳出轮回,但是为了利益众生,我可以在轮回当中利益众生。他发这样的心。像地藏王菩萨一样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当中苦得很,地藏王菩萨说:“我要进地狱当中去度众生,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你看看他发的愿。那些诸大菩萨发的愿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普贤、观音这些诸大菩萨,现在这些世间上他存不存在?存在。有信心,能够虔诚,能够恭敬的,这些菩萨他随时都见得到。所以说,这些菩萨他们就是修的什么?修的大菩萨道。那叫上士道。大菩萨的道理。为了利益众生,甘愿受苦;为了救度众生,甘愿在轮回当中受苦受难。相比于这些大菩萨的发心,像那种仅仅为了自己跳脱出轮回,那个就是中士道。它比追求人间利益要高一点点,比菩萨的发心要矮一点点。所以说,在中间的境界,我们就说它是中士道。
那么,如果说我们在这一辈子的过程当中,如果没有修行下士道,也没有修行中士道,要像菩萨一样的做我们能不能够生起来呢?升不起来。没有基础。所以说,那种空中楼阁,你要想建起来,麻烦!都要从一层楼、两层楼、三层楼这样子来建。要把基础打好!我们今天学佛的人,就是要把这种基础打好。如果把基础打好了,我们能够跟菩萨学习。这个基础在哪里?基础就在下士道与中士道的过程当中,就在修行善法,把善法回向于出世间的利益。要能够跳脱烦恼,跳脱生死轮回,了脱生死大事。当我们自己有这种能力了,能够对治自我的烦恼,能够跳出生死轮回,我们就要开始发大心了,那就可以像那些大菩萨们学习了。
到那个时候,就可以以苦恼作为法门,以贪心作为修行。到那个时候他就可以。所以说,唯有这些发心的勇猛菩萨,能够以自己的苦恼作为修行法门,能够利用自己的贪欲,来作为修行当中的方便。所以说,这个世间上我们就要知道,现在哪个可以去享受欲乐?菩萨们。他可以去享受欲乐。享受了,他没有过患,还有功德。凡夫不可以去享受这些东西,越享受就越堕落,越享受我们的法身慧命也就失去了。就是世间上所说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我们现在就要记住这句话。凡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居安思危。现在我们这一辈子,你还年轻,还健康,什么时候一病不起说不清楚的。你现在还年轻,但是孤坟堆里少了少年人吗?少年人多啊!居安思危的心,危机感要有。随时随地,自己要督促自己,赶紧修习善法,赶紧学习,赶紧增长自己的智慧与能力。乘自己还健康,乘自己还能动也还年轻,好好地做一些对众生有利益的事情,对自己有利益的事情。这是第四个偈语。
第五个偈语,它给我们说像这种法门,并不是为那些热衷于一个人的幸福而设的。因为仅仅是为一个人的幸福,他是无法得到这种真正的解脱的。要得到真正的解脱,得到究竟圆满的解脱,这些结果只有那些英勇无畏的菩萨,他们能够以妄想为修行法门。如果说这些懦夫,软弱的这些懦夫要想以妄想作为修行法门,不仅仅是无法证到开悟的境界,进一步来说,它能够迅速地起妄想,颠倒纷飞,能够迅速地堕落因果恶道当中。菩萨呢?菩萨就是利用这些妄想,来接近众生,作为度化众生的一种方便。能够从空出假,他自己不打妄想了,但是他知道众生的妄想是什么。这是我们佛法上的什么?他心通。就是神通上来说的他心通。没有他心通的人,要想做菩萨,不太好做;要想利益众生,不太好利益的。
做菩萨一个起码的条件,那就是说他自己在下士道、中士道的修行当中,已经相当有基础。他能够了脱自己的烦恼,能够有他心通,能够有一些方便。你看,现在那些菩萨进来,他就知道你的根器是什么,他知道往昔时候你做了哪些,知道你现在喜欢哪些,知道你现在心里想的是什么。这种菩萨度人,他就很方便。有个同修,去亲近大德善知识,他包包里仅仅有五十块钱。好不容易发了心:“我今天到寺庙里去,一定要把这五十块钱拿来供养师父。”但是,一到了寺庙之后,他就后悔了:“这五十块钱,不着急,我拿十块来供养师父。”师父就跟他说:“你想过,五十块钱拿来供养,现在舍不得了吗?”他一听,这个师父这么厉害啊!他知道了,出门的时候想到这五十块钱拿来供养,现在舍不得了,他都知道。他的心里很紧张,一看到师父,他没有任何隐私一样。在师父面前,他就是一个孩子,玲珑剔透的,是个透明人。没有任何你想躲得掉,藏得过的东西。他觉得这个师父厉害。
对这样的师父,他就非常佩服。你看,那是因为什么?那是因为他有能力,他有神通,他能够知道众生心里想些什么。再要来利益众生的时候,他就比较具备有方便。像那些菩萨,他就知道你这个人,你是什么样的境界,你欢喜听什么样的佛法,什么样的佛法一说出来,你就能得到利益。那就是从空出假的智慧。有这个从空出假的智慧,你要利益众生,说话的时候,他说的就是在给众生把脉。一说出来,众生听见就非常欢喜,非常自在。如果你不知道众生是什么境界,他心里想些什么,他欢喜听些什么,他能够受用哪些佛法,你不知道,你乱讲。你对幼儿园的娃娃,你给他讲大学的课程,幼儿园的娃娃听不懂,他以为你在那儿唱歌。唱得好听,但是唱的什么一点也不知道。颠转过来,对那些大学生,你给他讲幼儿园的课程。这个念“啊”,这个念“哦”。你看看,大学生说:“你在教什么呀?我来教你嘛!”你在利益众生的过程当中,就是这样的。
你要知道众生的真实需求,你要知道众生的内在根基。要知道怎么样去善巧地了解众生心态,来对治众生的毛病。有能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升起善法。所以说,菩萨不好当!菩萨有这样的能力,那就好了。像这样子我们就说,他能够知道众生的这些虚妄心态。以虚妄心态作为修行的法门,你心里打个妄想,他知道。你看,是这样的。那懦夫呢?一般的凡夫你就不知道了。“他想什么呢?”一张纸隔着,你就看不到对面了;一层白布隔着,你就不知道对面的众生在做什么;一根布条把眼睛遮住,外面的就看不清楚了。你不行嘛。
众生处在一起,这个人是什么样的性格?不知道。哪些话说出来不伤害他?不知道。往往我们出口就错。不说话就算了,一说话就得罪人;不做事就算了,一做事就做错。我们现在是这个样子的!你说你怎么去利益众生呢?本来发的心是好的,我今天去帮助他一下,结果不知道怎么样去帮助!仅仅是以你自己的欢喜,你自己的喜好去帮助他。就像我讲的,古时候的国王一样,想要帮助孔雀,想要爱护孔雀,把自己最喜欢吃的肉拿给孔雀吃。孔雀是吃毒草的,它不吃你那个肉。越吃越吃,它就吃死了。你说他是对孔雀的帮助吗?他不知道怎么去帮助它。真正能够帮助孔雀的人,至少知道孔雀需要什么。你现在知道吗?你不知道。所以说,我们这个凡夫心,即使说你能够发得起利益人的心,你都没有这种智慧知道怎么去利益众生。想爱,而不知道如何爱,自己的爱偏偏成了一把锋刃的刀,去伤害对方。把对方割得血淋淋的,你还不知道。你说是不是这样的?世间上的东西往往就是这样的。
有好多居士,年…
《利器之轮 讲记 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