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轻居士、老年居士来反应:“哎呀,师父,我们那一家人不知道怎么搞的。两个人很好,但是往往就是你伤害我,我伤害你。”为啥子伤害?因为你不懂我的心,我不懂你的心。就是因为不懂,你不懂我,我不懂你,不了解。所以,你想要利益对方,利益不了;想要保护对方,保护不了;想要不伤害对方,偏偏伤害了。所以说,要认识得清楚这些东西。菩萨就能够认识得清楚,凡夫他就认识不清楚。所以说,我们现在还不能以这些妄想为修行法门,我们现在还无法从这些苦恼当中解脱。所以说,如果将这些大菩萨比喻为吃毒药的孔雀。这些菩萨,宁肯在红尘世界、娑婆世界受苦受难来利益众生。把那些凡夫比喻成一般的雀鸟,它就吃不得那些毒药。那么,我们就不能以这些妄想为修行法门,就不能够以自私自利心来为人处世。
现在,我们就是要在利益他人的过程当中,来对治我们自我的烦恼,来对治我们自我的执着、无明、贡高我慢。在利益众生的过程当中,来找到自我解脱的法门。所以说,这几个偈语就是给我们说,要什么?要改变心态。改变啥子心态?改变一贯的那种自私自利的心态,改变那种执着,强烈的执着心态。要像菩萨一样的智慧“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要能够像菩萨一样的利益众人,以利益他人的心来生活;以利益他人的心,来帮助世间上的众生。这几个偈语,就是给我们强调这个。
那么,我们现在身不由己的时候,我们在生死的面前毫无选择的能力。不是我们选择生死,而是生死选择我们。那就是什么?那就是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人翁。在世间上,业力决定了我们的生活际遇。有什么样的业力,就导致了我们有什么样的生存空间。往昔时候所做的善善恶恶,像一根绳子一样的把我们捆绑起来,不得实在。你要往东,对不起,业的绳索非得要把你拉向这边。你看一看,不得自在!我们现在是业的奴隶,是自己往昔时候自己错误行为的奴隶,自己做不了主。你想年轻,年轻得了吗?它始终都是在衰老。你想不死,你想长寿,长寿得了吗?你现在还没掌握方法,一天一天,都在走向死亡;一天一天,都是走向无常。像这种,那正如我们今天所讲的,世间上唯物的观点,就是我们的心是外在客观物质的反应。实实在在就是这样的。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心转不了环境。当你转不了环境的时候,外在的环境是啥样,你就起什么样的心。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家!为什么你出生在你那个地方?为什么你选择了那样的父母?为什么你有这样的高矮、胖瘦、美丑、智愚?为什么?那不是偶然的!那是往昔时候的业决定了的,那是我们往昔时候自觉不自觉中造就的一个因果。所以说,你现在想把这个不美的鼻子割掉,我另外换一个美鼻子。那行吗?对自我是一种损伤。我自己长得不高,我要踩个高跷板来增高一点。可以吗?可以倒是可以。非常危险!所以,现在人世间的一切,不懂的就以为是命运,懂的就知道是业的力量。往昔时候,自己的善善恶恶决定了的。在这一辈子过程当中,这种定业很难改转。那我们要改转呢?不是在这些物质的环境上,而在我们自己心态上。从现在开始,发心修行善法,发心断除烦恼,发心断除恶法,自己做自心的主人公。能够以佛法,而找到自尊、自重、自救的一种法门,那么我们的命运就可以从当前这一刻开始改起。乃至到将来尽未来际的时间,我们都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公。
所以说,我们现在就还不能够办到。我们现在,是生死选择我们,不是我们选择生死。我们在生死的痛苦深渊当中,陷得非常深,解脱不出来。所以说,我们现在要把这种自私自利的心要调伏,把自我的贪爱之心、执着之心要调伏。这个是修下士道,修中士道,修上士道的一种基础,一种根本目标。我们现在修行,就是要抓这个根本。对治贡高我慢,对治自我的执着。“汝意不可信,得阿罗汉方可信。”现在凡夫的心,是不可以相信的。如果要相信我这颗凡夫的心,我现在就不想在这儿讲了。我就想去睡觉,我就想去耍,想去唱歌跳舞。大多数的心都是这样的。凡夫的心就想耍,如果说谁的包包里有钱,你还叫他去辛辛苦苦地挣钱,他说:“我凭什么呀?”我现在辛辛苦苦地出去,那是为了我包包里没有钱。我一挣到钱了,就可以自在一点,潇洒一点。
所以说,我们现在这种我执,就是众生过程当中业果的一种决定因素。我们现在修行要对治的目标呢?就是这个我执。所以说,你在学佛的过程当中随便修哪一个法,目标都要对得非常端正,就像打靶子一样。始终树立一个靶子,这个我执,枪枪都要命中靶子。这就是在开头学《利器之轮》的时候,给我们指出来这一部大论讲的是什么?讲的就是对治我贪、我爱、我的执着。这个靶子先要树立好。树立好了,在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你才知道怎样去对治它。所以说,我们现在要下定决心,要认清目标,要来对治这种我的执着。对于自私的我的爱,要把它树立起来,要对治它,消灭它,解决它。
那么这种第八个偈语。从无始以来,我们为业力所追逐。我们之所以受生死轮回这种种障碍的约束,不得自由,仍然是因为我们无始以来相续不间断的错误的行为所引起的。所以说,归根结底那就是一句话,那就是过去我们一味地追求自我的快乐,这种自私心所引起的。我们现在一旦认识了这种自私心,要下定决心坚决消灭它。这是第八个偈语。
第九个偈语,就是每当心中生起自私的念头时,我们对它要有所警觉。就是开头所说的觉察、觉悟。我们对自己心里的自私心念要觉察,要警觉,要觉它的危患。就像一朝被蛇咬,咬了之后你时时刻刻都要提起警觉。“诶,这个家伙怎么咬人的呢?”下一次遇到它,我躲着走。你要能够有这样的智慧!连这样的智慧都没有了,那就麻烦。所以说,对这种自私自利的心,要有所警觉。不理睬它,并要下决心把这种自私自利的心驱除开。
那么,怎么样才能够避开这条自私自利的毒蛇呢?那就是要把自己的身口意三业,奉献在利益众生的过程当中,帮助众生的过程当中。就是要利益众生!所以说,菩萨的精神、大乘法门的精神就是这样。要从我们现在利益众生的过程当中,追求圆满的智慧。你能够无私地奉献于众生,你的智慧就慢慢地开始圆满了。所以说,舍弃众生之外,我们没有办法成佛!知道吗?舍弃众生之外,我们没有办法成佛!今天,有许多同修在说:“师父,我一进寺庙,这个盯着我,那个盯着我,我就烦恼得不得了!是不是我只适应在家修?你告诉我一句。”我说:“如果说你能够对治自己的烦恼,走入人群,而不在人群当中烦恼,那么你就具备有共修的基础。如果你没有这种基础,一走入人群跟天天起烦恼,生是非。对不起,我就只能够劝你在房子里关着门好好地修。你不要上庙子里来。一上庙你就生无明,一上庙你就跟别人吵嘴、结怨。像这样的你上庙里来做什么呢?只能够造业!不能够做功德。”这样一劝他的时候,他说:“那师父你是不要我们上庙来呀?”“要你上庙啊!什么时候你能够上庙呢?你在家里修,修到走入人群不再与别人搬弄是非,不再跟别人起烦恼,不再吵嘴结怨的时候,我就非常欢迎你上庙子来。” 就是这种。
所以说上庙子来,他能够比在家修还要修得好,但是没有基础的人得不到。一定要在修行过程中,发利益众生的心,不去搬弄是非,不去增长自己的贪心、嗔心、愚痴心。就要在奉献于这个道场当中,来修行;在奉献于大众的服务过程当中,来修行。这样的功德,你在家里修一天,比不上寺庙里修一个小时。为什么?心态不一样,境界不一样。所以,经典里给我们说,你在西方极了世界修一天,比不上在娑婆世间修一天的功德大。为什么?娑婆世界苦!极了世界非常欢乐!在欢乐的时候,你修行一天,力量好像不大具足。在苦的环境里修善法,越是恶劣的环境,你越是能够生起善心。你这种善心的力量,就比在顺缘的环境中要具足得多。所以,我们现在要努力地让自己奠定这种坚定的基础,要在众生过程当中,要怎样?如如不动。哪怕是道场当中所有的人诽谤我,伤害我,我的心都如如不动,不上当。不起烦恼,不起是非,还要转过来发心利益他,服务他,真正地帮助他。有没有这样的心?有这样的心,你在寺庙里就好了。没有这样的心的时候,往往你就要造业。
所以说,我们不要以怨报怨,而应该将我执、我爱的念头从我们内心去消除它。以自我圆满的心性,再来回报我们伤害过的众生。每一个具体的细节自己慢慢想,所以今天我们就把这前面的九个偈语给大家说了。总结一句,就给我们说所有世间上的痛苦都是从自私自利来。轮回、生死都是从自私自利来。诸佛菩萨的自在、功德、智慧是从服务于众生、奉献于众生,真真实实地利益于众生这样的过程当中来的。我们现在,要认识这种自私自利的心,它是让我们堕落于苦海中的根本冤家对头。要能够觉察它、认识它,现在要发起坚决心、猛烈心来对治这种自私自利。这就是今天给大家所学到的。
好,时间已经到了,阿弥陀佛。
《利器之轮 讲记 一》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