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阿姜朱连 ACHAAN JUMNIEN
在山中,我教导革命军正法,
也教导巿镇的政府军,
但祇在他们放下武器后。
真正和平,真正快乐,
不是来自社会秩序的改变,
这些战斗的双方可能有合法上的争执,
但真实的和平是内在的,
仅能经由法而体验到。
阿姜朱连(Achaan Jumnien)出生在一个乡村,早年从学于村中民俗医生。这位医生是位失明的在家传道士和占星家。阿姜朱连六岁开始禅修。他最先学习的是专注禅修和慈悲禅修。他被训练为一名民俗治疗师,被训诫持续禅修,并保持独身。到了青少年时期,许多当地人向他求助,到了二十岁,他在上座部佛教出家为僧。他跟随泰国许多有名的师父,修习各种专注和禅修,他四处云游,然后在托国寺(WatTow Kote)追随阿姜达摩答罗密集的内观禅修。
八年前,阿姜朱连被要求教学时,才三十出头,已渐被当地人知道他阐述佛法的智慧和慈悲愿力。世康塔瓦斯寺(Wat Sukontawas)的人,特别延请他前去教导,因为他们那时有很大的问题。这个在泰国南部,树林、橡胶树茂盛的山区,是政府军和山区共产党叛军,长期以来偶有激烈冲突的焦点。当他到达那里开始教学时,别人告诉他,离开这地方,否则会被枪杀。经由他的佛法愿力,他继续教学,他终于能够教导镇上政府军,随后也受邀教导山区的叛军,各方因此要提议「保护」他的寺庙。他回答,他所要保护的,是与正法保持和谐。阿姜朱连是个非常开明的师父,使用许多修习方法。他研究不同技巧,并依学生的需要、品格和主要黏着,开示不同禅修法。但无论发展哪种技巧,他最终指导学生回到内观修习,看清身心过程的真正本质,是变异的、不能满足的和无我的。不祇传授一条正确途径,是他教学人们在正法中成长,就好比在实验和省察我们的渴望和痛苦,视我们禅修过程为内观发展的另一面。虽然他密切的指导学生,尤其是当他们发展高层次的禅定,或正突破密集修习中的痛苦时(这是他特殊方法其中两种)。但他常提醒你,你的法门之道,就是持续观察和省察。就如他所说:「人对自己在正法中成长负起责任,是很重要的。」修习对他和我们都是个终生过程,我们可能采某段时间使用特别的禅修技巧,但是永远止息所有的渴望──这最终的祥和才是我们精神修习的真正结果。
世康塔瓦斯寺是座落在山坡上的建筑,在橡胶树间,设有行者的小木屋。雨季期间,有一至二百位的僧尼,在阿姜朱连的指导下一起学习。有六个西方人曾在此学习,虽然阿姜朱连不会讲英语,但通常可找到翻译者。阿姜朱连年轻、笑颜常开、容易亲近。现在,出版本书之际,我听说阿姜朱连已将他的寺院移到泰国南部有很多洞窟的克拉比(Krabi)山上。
采访回忆录
于泰国苏拉塔尼(Surrathani)的世康塔瓦斯寺,阿姜朱连主答。
问:你在此教授何种禅修?
答:在这里,你会发现学生修习许多禅修技巧。佛陀对他的门徒开示四十种以上的技巧。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相同背景、相等能力,所以我并不祇教一种禅修,而是许多种,为每个学生选择合适的一种。有些人修习出入息念,其它人观照身体的感觉,有些人则修慈悲观。来这里的人,有些人我教授初步的内观修习,其它的则教授专注方法,最后引导他们进入更高的内观练习和智慧。
问:你说有许多好的修习途径。有些老师宣称他们的途径或方法是真正佛陀的途径,而其它修习并不能导致解脱,这种说法如何?
答:整个佛教的修习可以归纳成一句话:不要执着。通常即使是很有智慧的人,仍然会执着一种对他们有效的方法,他们仍不能完全不执着他们的方法、他们的老师。他们仍未达到我们所有修习的共通性。这不是说,他们不是好老师。你必须小心,不可对他们武断,或执着自以为一个师父应该如何的想法。智慧不是我们可以抓住的。祇要很简单地去除执着,就可让智慧流动。
我是幸运的!在开始教学之前,我已精通许多师父的修习方法,有很多好方法。重要的是你自己要用信心尽全部精力在你的修习上。那时你自己会知道结果。
问:你是否通常用内观禅修或专注修习来开始教导你的学生?
答:最通常的是学生开始内观修习。然而,有时我开始是教专注修习,尤其是如果学生曾有禅修经验或是他们的心容易倾向专注。最后最重要的是每个人回到内观修习。
在巴利文经典中有段谈话,是佛陀在接见一些在家居士时所说的法。他指出在小树林中坐在他面前僧众的各种本质:
看那些有大智慧的僧众和我最有智慧的徒弟舍利弗聚会在一起,还有那边,最有力量倾向的人和我的大弟子大目犍连聚会在一起。而有修持戒律倾向的人和戒律大师优婆离聚会在一起,同时,有专注倾向的人……。
所以,我们看到,从佛陀时代起老师就允许根据性向协助行者选用适当的修习方法。
问:选用适当修习方法时,还有哪些其它考虑因素?
答:指导学生时,我参考他过去的修习和习性。我也考量学生必须投入禅修多少时间和精力。他是每天修习一小时的在家居士,还是希望整天密集修习的出家人?这个人有否修习资质?对一些易怒的人,慈爱是个开始的好方法。对于太在意周遭的人,却不关心自己修行的人,舍(平衡)禅则有帮助。在选用禅修方法时,要考虑许多因素。事实上禅修是种生活方式,我们在此讨论禅修是种用于更进一步的生活方式的技巧,但是我们必须记住,生活中每件事,都可以禅修。谈到技巧,假如你选用任何一种导致内观的基本佛教修习法,且诚摰修习,你就不可能出错。
问:你能否给我们更多的指导,如何引导我们修习?
答:修习应朝向你主要的阻碍或执着的相反方向。假如你对自己诚实,你就能容易辨识这些。例如,你的性向冷漠,那你需特别努力于修习慈悲;假如问题是贪欲,那就利用厌离身体的禅思,直到你能更清楚的看到本质,消除你贪欲的阻碍;假如你受惑迷糊,就培养省察和敏感力、清楚研究及观照来克服这倾向。但你必须真诚尽全力修习,用永不停止追求真理的愿望来追求。否则,你的修习会停滞,变成一种仪式。祇有止息心中的贪婪、瞋恨和迷惑才有用。你必须一点一滴,时时刻刻,持续进行,无畏的进入你执着的方向来修习,直到解脱。就是这样。
问:那么,单独或群体禅修那样较好?
答:因人而异。假如是新行者,认真又热诚,那最好分开他们,仔细指导他们初始的修习。对于那些不认真或不能自律的人,或那些特别不平衡,需要接近老师的人,他们必须以有组织的互助的群体方式来修习。这样,他们才能被帮助、激励,且可利用团体的力量来增强修习。至于较有经验的学生,假如他们严谨真诚,单独寂静是最好的。这些学生能自助,不需老师或团体督促来深植自己的道路。至于较未能自制者,即使有经验,最好是让他们一起集体禅修。戒律和认真修习会帮助他们突破他们内在的抗拒,直到他们自己亲证真法。那时,他们的修习会单独的或在团体中开花结果。
问:你是否常常建议以隔离方式实施真正的密集禅修?
答:当然。对于那些已准备好的人而言,严格密集的禅修是特别有用的。假如加上隔离,那行者可以很快发展强固的专注和清晰的内观。即使现在,我自己每年离开一个月,祇带着袈裟和钵,单独住在森林中,密集的修习。这里大多数学生被鼓励这样做。当他们获得经验,那么他们就能在定期避静密集静修和每日禅修生活之间,找到自己的平衡。
至于密集避静修习,较长的避静,我的学生通常修习简单的内观,观照身心的变化。较短期间,他们通常致力于某种专注练习,或尝试突破一个姿势。然而,最后修习回到内观和放下。这是佛陀所有教法的目标。
问:你可否说明突破姿势的过程?
答:我们害怕痛苦和黏着身体妨碍了清晰和智慧。对于那些有精力和意愿的学生,我建议内观修习,专注于身体感觉的移动。这是在固定某一姿势时做的──如坐、站、躺或走一段长时间。在行者固定任何姿势,注意身体时,痛苦增加了。当他继续保持不动时,痛苦会继续加大,他必须直接专注这些感觉。身体的痛苦就是要精确专注的目标。最后,心知觉痛苦不是痛苦,而是个清楚的感觉,既不是可意也不是不可意,仅是在身体内出生和消灭。通常行者要坐或站在同一位置二十四小时。我们一停止移动,我们身体内的苦就显现。有时四或五个小时,有时八小时或更久过后,行者才会突破对身体痛苦的黏着。那时就不需移动。心变得特别清晰、专注、调顺。许多的喜悦和极乐伴随这突破而来。行者可以平静清楚地观照身体和心理的生灭现象。因为身体渴望已静止,强固专注已开展,智慧就生起。突破姿势是我们这里使用许多修习的方法之一。它仅用于在严密的指导认真的学生。
问:许多毗婆舍那老师强调从知觉某特定方面开始,例如感觉、感受或意识。依这些方面发展而成的正念,不会导致相同结果:一个深刻、全般的正念吗?
答:当然。每个剎那每个经验都反应了整个法。这是说,不管我们观照身体或心的那方面,都可导致专注的深化,并了解我们是谁。在看到我们是谁的全体时,也看到整个宇宙也有相同的特性。我们看到无常所有经验的变迁,我们看到坚守任何状态的不可靠,最重要的是我们会认识所有事物的空无。人可以在我们直接经验的任何一部分,看、声音、味、嗅、感觉、感受或心法上观照。专心于这些范围中的任何一个,是一齐加深专注和内观的好方法。但在某些程度,心变得如此清楚和平衡,以致不管生起什么,都可看到,且不受干扰的离去。人停止专心于任何特定的内容,看到的所有一切…
《第十五章 阿姜朱连 采访回忆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