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贪、瞋、痴伴随外在的感受。外在的感受产生执取和导引我们入生死轮回中。
内观引导了知内在的感受,行者消灭认同和激情,可以经验内在的感受。感觉到「我受苦了」,表示了认同外在感受。为了能了知,行者必须看透外在感受,进入内在的感受或五蕴。无论何时一有接触,就有感受;一有感受,就有渴望;一有渴望,六根就产生黏着。假如修习者看到感觉内在的感受,他就能终止黏着。行者必须借着对身体、感受、心念和心的对象四个念处的警觉,来看到内在的感受。如此,他会瞭解感受如何依附色蕴生起。
虽然佛陀教导在所有根门处修禅观,但是透过身体感觉来观照感受是最容易的,在任何姿态都可做到。例如,行者坐着时,应专注于身体接触地的部分,经验接触的感觉。随着禅修的进展,他会看到五种感受如何在依附色蕴接触处生起。
当人观到色蕴为感受的基础,同时也观到色蕴和身体都是无常时,将会看到感受也是无常的。延伸这种内观,行者会了解,所有的蕴,包括想、行、识,也都是无常的。它们是无常、不满足、没有永恒的自我。没有禅修就不会经验到三法印,因为有黏着的缘故。祇要消除黏着,人就可以从自己身体内体证四圣谛。
现在我们必须了解如何在禅修时,正念于心──外在的心和内在的心。外在的心指浅薄心智,处理外在的对象,这个心就是思考房子、妻子、子女、过去、未来等等。换句话说,这个心思考每件事情,而不直接体证五蕴。外在的心伴随着渴望、贪婪、歧视等等。
要了解内在的心,我们必须像觉知感受的方式一样,以色蕴为基础来寻找。最好的方法是观察心的接触产生感受,即那种由心缘生的微妙身体感觉。六根中任何一根接触对象时,人就会体验心的接触缘生的感受。我们藉此方式在心观心。这是所称内在的心。利用观察心的接触缘生的感受,人会直接了解五蕴,即是色、受、行、想、识五蕴,并看到它们总是生起又消失。
当行者对心的观察达到细腻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影像,例如月亮、太阳、星星或想象的形体。在这个阶段,心有时不自主地了知喜乐,或体验愉快的感觉,甚或免于烦恼,并相信自己已开悟。人可能变得黏着这种禅修状态。行者这时必须运用智慧,透视这些体验,看到无常、苦、无我三种特性。要如此,可利用回到感觉处,观察那缘生于心的接触的感受。祇有这么做,才能发展出最纯净的道德和智慧。不可在心的触受当下失去正念。
行者在注意因心的接触所生起的感受时,应进一步观察感受如何缘起,心识如何知觉事物。行者会看到由心缘起的识,知觉事物,比眼、耳、鼻、舌、身等识更为清晰。行者应更予观察,不同根门如何发挥功能。例如,他应观察我们如何经由眼、色和眼识一起识别不同的色蕴。体验整个有关看的过程,他可了解我们的世界是没有自我或灵魂。这是正确禅修进展的自然结果。
有时行者的正念和专注十分强烈且脱离四念处时,心被提升了并被体验,好象内外都没有自我的空无感觉。当发生这种现象时,人可能觉得他已免于烦恼。其实在这种空无的状态执取仍然潜伏着。无论何时发生这现象时,行者应注意他已偏离涅槃正道,正偏向专注。请注意,涅槃的空和专注有很大不同。像这种空是禅修的结果,不过禅修是以涅槃为目标的。要体证它就是要培养持续的正念。当看到内在的心时,他看它就如一组或一团很多东西一样。当内观更有进展时,他可知觉到剎那间念头的变异。那时实体感或自我感就粉碎,无我的感觉呈现了。这粉碎了灵魂的神话,并同时清楚生命的另一面特质。当持续正念于姿态时,就会看到身体是一切痛苦的根本。快乐的神话被击破了,身体内苦的真谛被体验到了。了解身心剎那生灭的无常,自然打破了连续性的神话。行者可以在他经历的每个现象中,看到无常、苦、无我三个特性。
禅修最后一部分是对内在和外在的法的观照。一个人的好坏,快不快乐,了知涅槃与否全依心而定。人必须在法念处正精进,来看真正内在的法。内在和外在的法是相互关连的。行者必须将它们清楚地分开。这是说,修习者不应黏着于文字或教导形式的外在的法。正确方法是将外在的法比为指引到达内在法的地图。佛陀说,依据各人的心理状况,外在的法有八万四千法门。佛陀对外在的本质曾说清楚,他拾起一把树叶在手上,问其徒众,「我手上树叶比我周围树林的叶子多还是少?」众僧回答:「少,佛陀。」然后佛陀说:「我所教的法,就好比树林中的叶子。不过有智慧的人知道如何实际应用法门,如此少数法门就如同一把叶子,已经足够。」这一把系指四念处。海洋中所有的水都是同一咸味。同样地,佛陀说法不管如何博大,都是着力于从烦恼中自由解放。各种说法,旨在从不同角度告诉我们这条正道。所以,这些说法或外在的法是重要且有用,不过祇对有智慧者而言。假如人不聪明,他可能坚执外在的法的文字与观念。它就像把双刃剑。即使术语如五蕴或四圣谛也是外在的法。行者必须摧毁对外在的法的执着。人由于黏着受限于外在的法,如引述佛陀的话或祇是想到他的教诲。行者必须突破外在的法,进入内在的法。我们可以说,外在的法是症状,内在的法是病因。所有的法都有缘生之因。修习者必须持续正念于心的接触生起的感觉,以进入内在的法为他的主要目标。以这样方法修习,行者会看到所有真实的法,即内在诸蕴。有关这修习技巧,佛陀说过:「见我即见法。」反之亦然。所以,在身观身,在心观心,在受观受,在心的对象观心的对象或在法观法,会了知这些文字的精深意义。
现在应注意到,所有的法都可在所有的念处发现。这是说,当修身念处时,已包括受、心、法,修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也是相同。这四项都可在其中之一处找到,因为它们不能隔开生起。当在四念处上看到五蕴缘起缘灭时,所谓「所有蕴皆无常」就会对行者变得很清楚。行者会看到所有因缘合和的都是无常,无论它是内在或外在,有生命或无生命,可见的或不可见的。
所有的法都没有任何自我或灵魂。外在的法、观念、文字,即使是我们真实本质一部分的五蕴的内在的法,都没有永恒的自我。像经由这样看到、了解、透彻法时,行者就会摧毁贪婪执取。那么他会体验这摧毁烦恼和自我迷惑的圣道。
要发展这种修习,唯一必要的事是信心和认真。即使是小孩、酒鬼、疯子、老人、文盲都可以发展正念。假如对佛陀觉悟的可能性和四圣谛有信心,他就能沿着正道前进。
传统上,人有三种方法来护持正法或佛陀的教诲。首先,他可提供物质给行者。二者,他可研究经典或传布原始教义来护持正法。三者,他可藉由修习和证道来护持教义。事实上,每个人应以修习证道的方式来护持教义,因为证道和解脱是佛教的精髓。这是佛陀所真正教导的。每个人都可证道,因为真理是每个人所固有的。真诚修习的人就是护持佛教的人,这是最高的功德。
我们必须有充份的决心,一直当下在身观身、在受观受、在心观心、在法观法。我们必须修习所有四念处。贪欲缘生于所有六根门,因此明觉六根的感觉、舍弃贪欲是整个修习的关键。它可终止执取和通往解脱。
让我们严肃来看待修习和解脱。我们不应舍弃正道追求浮华,因为还有漫长路途要走。这条道路教导我们免于生、老、死产生的痛苦,它导向涅槃、止息烦恼和解脱、停止自我迷惑及和平。
详细修习方法
四念处的内观修习,应从在身观身开始。最好的下手处是观照手心(腕和指头之间)的感觉,将手和前臂从水平朝垂直举起三至六英吋,然后放下。观照(心的部分)手每次移动时,微妙的生起和消失的感觉。刚开始,祇感觉像普通方式举手。不久,当对手动的观照力更强时,会比刚开始更清楚感觉,它像小电流般。手停止移动时,这种感觉就消失。增加修习和注意,内观会生成,每次手移动时,行者会更清楚看上手中感觉如何生起和消失。再者,正念和专注这感觉,将导引见到感觉在全身生起和消失。这将导致体验心基(heart base),这是说,行者在手中感觉生起和消失,同时,也会感觉到心脏周围的感觉的生起与消失。多修炼之后,专注和正念力量的强度,足以在注意身体内其它感觉的同时,也能注意心基处微妙的感觉。对手移动或其它身体移动的剎那感觉的警觉,会直接注意到心基处。
这可进一步在所有姿态来发展。持续全天的练习,行者可以变换姿态。站姿时,他应观照双脚触地生起的感觉。假如修习走路禅修,他应该努力注意移动的脚底剎那的感觉变化。当卧姿禅修时,正念应转至身体接触床垫的感觉。
由这些姿态中,正念的发展,将从一个粗略持续感觉到清楚觉知所有感觉每刻的生起和消失。有了较强的正念,行者也更清楚注意到心脏处感觉的同时生起和消失。那时,行者就毌需移动手来体验心基处的感觉了。
应尽可能在所有姿态中持续修习。现在心基处感觉会更强,体验到灵敏的症状或痛感。所有的根门也会成为禅修的一部分。首先,声音听起来跟平常一样,然后知觉好象在耳鼓。最后,由于专注和正念很强,它就像身体的感觉──在心基处生起和消失。
因为观察更细腻,其它根门也被照见。最后,也看到味觉、嗅觉和视觉的生灭变化。首先是在感官上,然后在心基处。观察感觉的生灭是切断对形色及感官乐受的直接工具。
对最细微的是第六根──意,也会愈来愈清楚其生灭。那时行者会体验心接触所生起的感觉。当一想法生起时,在心基处会觉知到一个感觉。这是心接触而生起的感觉。行者现在有足够的力量,从想法的开始到终止,捕捉意念的移动,当意念从心向上移动到颈后,和经过头部时,也能够感觉到它的路径。
在此时,行者可能看见各种景象和白色或彩色的亮光。这些是迷人的,会让我们在真理的道上迷失。所以,行者不应在此特别用心,应在心脏中心,直接专心于感觉本身。剎那的明觉专注会使你体验整个生起和消失的过程。想法会生起,不过消失很快。记忆、计画也会消失。在当下正念的力量清晰穿过感觉时,所有这些很快消失。当修习深入时,我们甚至能更清楚看到内在体验和外在色蕴之间的差别,并穿透到我们深层内在的真理。
修习的要点是,行者在所有姿态中,保持感觉的持续观照。这样,他可以直接体验在身观身、在受观受、在心观心、在法观法。透过心基,感觉、接触和发展剎那觉知是关键所在。
最后,行者会觉知五蕴剎那缘起缘灭。这种直接验证五蕴不断的改变是佛陀所说的真理。当心完全净化、专注和平衡时,行者将觉知全世界,即所有六根,祇不过是心基处的感觉。整个世界,就像每刻缘生缘灭的感觉或振动,对他不再有任何束缚。他会看清三法印的真理。我们祇是由五蕴所组成,它们都是剎那缘生缘灭的。全世界现在祇觉得是变化的振动、无常。这顷刻生和死是痛苦的。六根中任何一根处的感觉是痛苦的,生和死,缘生缘灭。最后,行者会体验超越生死的寂静,涅槃。这是佛陀的正道。
我们利用此生的机会来修行是十分重要的。祇有一条止息苦的道路。希望这教义有益于众生。
愿所有众生快乐。
《第十四章 阿姜达摩答罗 内观禅修本质问答》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