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云乡禅师《问答百录》▪P4

  ..续本文上一页呢?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22,问:法师,出家人的事业是什么?答:学习佛法,修行自己;讲演佛法,开释他人。所谓:宏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如果出家人为了其他事情,就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出家人了……唉!

  23,问:法师,你会有特别脆弱想要依靠的时候吗?答:特别脆弱的时候以前有过,想要依靠倒是没有!我心里有佛陀和菩萨为依靠,深深相信“一切自有因缘”,条件没有成熟折腾也是枉然。现在越来越能够看见因缘的起起落落,来来去去,有时候会觉得一些“孤寂”——云淡风清,长空万里!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24,问:法师,没有烦恼和麻木不仁如何区别?答:没有烦恼是开心平静滴;麻木不仁有可能是痛到极限!

  25,问:法师,我们学佛是为了什么?答:我们学佛是为了减少烦恼,不是为了寻找烦恼!

  26,问:法师,知足会不会让人丧失斗志?我觉得因为不满足才会努力奋斗!答:因为不满足而努力奋斗,就永远没办法满足,因为“攀比,欲望无止境”。因为满足去努力,因为你的努力不但帮助自己,更加利益更多他人。两者努力,你选哪一个?

  27,问:法师,如何截制泛滥的欲望啊?答:过分的渴求就是欲望!比如希望得到某个东西,想想没有这些你会死吗?其实没有这,你还好好地活着,说不定有了恐怕从此没办法好好地活着呢!一旦拥有,马上就会成为负担。拥有让我们已经累的够呛,修行就是看清楚你真的需要吗?来培养一种“不拥有”的勇气。

  28,问:法师,我看见一个蚊子在咬我,我是不是要打死他呢?答:这个在于你自己选择啊!想想,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滴血,你需要的是他一条命吗?

  29,问:法师,有灵魂吗?是灵魂一直在投胎转世?答:灵魂是意识流一种原始错觉,佛说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灵魂去轮回!因为我们误会有一个“真我(灵魂)”,以这个我为中心,种种营谋,种种组织,种种设置…就像漩涡的中心,什么也没有,但是确实有一种向心的旋转力。自我~因误会而创造,从此以后轮回!

  30,问:法师,轮回的受者是谁?(谁在轮回?)答:轮回其实没有一个“受者”,也没有“人”在轮回!因意识流对意识本身产生错觉,感觉有个永恒不变的“我”,身体会死但“我”会去投胎转世…不死的“我”只存于意识的幻觉。所谓解脱生死也就是照破这个“我”的虚幻性,是“我”拘蔽了我们自己啊!

  31,问:法师,因缘是否“自生”而“永生”呢?答:因缘就是两个以上的条件,因是近的,缘是远的,依靠两个条件以上的存在就无法说“自生”;更谈不上永生。因缘法是永远的吗?因缘也不是永远,因缘是一种道理,道理要依靠现实中的事物来证明,所谓:理事一如!总之,没有独自存在的事物,没有永恒之塔……

  32,问:法师,一切有为法皆有因缘,谁人种下第一因呢?答:佛法的因缘说无始无终,一切存在在现在看是承受过去的因,在未来看又结下将来的果…前前后后,即因即果,如一圆环之每一点既是开始同时也是结束。佛说是不存在“第一因”的,往过去推时间一直延伸,往未来看亦是如此,唯有当下在不断流逝……

  33,问:法师,人为什么快乐?答:因为痛苦暂时缓解!

  34,问:法师,人为什么痛苦?答:因为我们活着!

  35,问:法师,修行要禅坐,禅坐时只需关注呼吸,为何?试过很多次,当双眼一睁,还是原样!请法师指点。答:关注呼吸起初为了心气相依,得到平衡的心理机制;真正关注呼吸的目的是~感觉到你当下的存在,我们只存在在这当下,过去已去,未来未来,只有这当下在刹那间成为过去,你会看见一切在流动

  

  

  36,问:法师,我想修行智慧,该如何做?答:不自寻烦恼,本身就是大智慧,无需要另外修行!

  37,问:法师,什么是悟性?答:就是可以用最简单直接的眼光来看待和处理一切事物,这也是一种大智慧。禅说:饥来吃饭,睏来眠。

  38,问:法师,什么叫做境界?答:每个人都活在“自我迷醉”里,这就是境界!最高境界当是“没有境界的境界”,啊!介个好像还是一种境界吖。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39,问:法师,什么才是慧根?答:就是可以时刻了解自己所处的状态……一个不了解自己的人,拥有其他的知识也犹如“无根之草”!

  40,问:法师也有愤怒吗?愤怒时怎么化解的?答:其余高人法师我不清楚,但我有愤怒;面对愤怒,我一般会即时反观,有些事情生气都不能解决那就“淡淡一笑”,如果生气可以解决问题那就“发发脾气无妨碍”。

  41,问:法师,我想放下!答:你现在背着什么?回:我没有背着什么啊!答:那么你要放下什么呢?

  42,问:法师,如何保持一颗平常心?答:去学习慢慢感觉自己真的好平常!

  43,问:法师,《金刚经》的内容说什么?答:一言难尽!总之《金刚经》的内容主要说“无我相”,在经中“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句话是反复强调很多次的!《金刚经》是早期出现的〔般若部类〕经典,经文叙述简洁明快质朴平实,但义理深奥……这是一部佛弟子值得好好研究学习的经典!

  44,问:法师,什么叫“习气”,如何去除?答:习气,其实就是“习惯”,长久以来由“贪嗔痴”引导而形成的种种错误习惯,给自己制造痛苦,给别人添加麻烦。要想祛除,那就: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45,问:法师,不能为朋友的成功而欢呼,嫉妒心很重,厌恶这样的自己!答:人之常情!嫉妒~与生俱来,只是轻重不同,嫉妒也可以化为一种动力,让我们去努力,赶上甚至超越别人

  

  只嫉妒却没有努力,那就是“浪费感情”。如果能够不嫉妒,努力也不为超越他人,只是做自己~赞。

  46,问:法师,学佛会不会让人太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的积极性与修行如果平衡?答:学佛,会让我们更加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想要快乐。需要什么?需要满足。能要什么?帮助自己同时利益他人。明白了这,工作将会更加具体化,清晰化。当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与需要,这本身就是人生的工作,更是人生的修行……

  47,问:法师,请问什么是“见”?答:这个问题一言难尽!总之是你“感觉到一种决定性的确信(还不是确认),确信一切的无常性、无我性、空性(无自性)”,从此不再疑惑佛法的正确性,还有,就是别人一开口说佛法,你就明白对方持有何种“法的见解”,停留在某种程度!

  48,问:法师,看到女性,会浮现轻度邪念困扰,不想有这种想法,可会自然浮现。到寺院时,也会浮现,很不敬。如何消除?答:完全离欲无念,那是圣者的境界!你的问题不是问题,如果你是青壮年,这些现象及心理是极其正常的,也说明你身体健康!像天空偶飞一片乌云,那是装点,过去就好…执着就造成困扰。

  49,问:法师,人的本能要去满足吗?出家人呢?答:这个由你自己选择,你要去满足,永远不满足!没有谁可以完全满足本能,过一会他又饥渴了,很多事情等待我们去做呢,没时间浪费在永远无法满足的东西上!

  50,问:法师,现实生活中,除了去爱对方,尝试去接纳对方,还有化解心中积怨的好方法吗?答:有!如果是修行人,愿意去修行,那就记住这句话:菩萨的修行不光是爱与接纳他人,更重要的是能够勘破“自我”,放下自我!苦,不一定是由外界他人造成,更多时候来自于那些我们内心深处的“自我重要感”。

  51,问:法师,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应该是真理愈辨愈明,为什么不辩?答:个人观点不同,这因为角度不同,知识面不同,心态不同,逻辑语言表达亦不同,似乎不必强同!对于没有同一个知识点的事物我们都在猜测,看不见真相,猜测怎么可能见到真理?猜测只能导致迷糊,最后愤怒

  

  佛说:贤圣默然!

  52,问:法师,我为了学佛已经吃素一年,但是我没办法相信生死轮回,佛经很多也看不下去,怎么了?答:吃素和学佛没有必然关系,生死轮回指的就是你此刻的心念不断转换,哭哭笑笑,哭笑不得,这个你相信吗?佛经深奥,也很驳杂,不容易看下去是正常的。你什么,学佛路上遇见一个小小鹅卵石而已!继续努力。

  53,问:法师,你经常困惑吗?困惑的时候怎么办?答:我现在不经常困惑,偶尔困惑时,我就去一个没有人打扰的地方,让自己静下来,真诚的手放在心上问自己:孩子,你为什么困惑?究竟有什么让你难受?然后就静静地等待“心”给我答案,不让混乱的大脑给我任何解释!困惑的时候,真诚问“心”就好了……

  54,问:法师,我问“心”了,心是“空”的,怎么能够给我答案?答:“空”,难道不是最好的答案吗?

  55,问:法师,我特别想知道未来,知道我未来的爱情,事业等等?答:你知道现在吗?了解现在的你吗?了解你有什么特长潜质吗?了解所谓成功还需要你再充实自己做到什么吗?现在孕育着你的未来,越了解现在就越能够看见未来!

  56,问:法师,应该去住持寺院,“立一个道场,树百年芳规”?答:做为祖师,必须有修有证,有坚韧不拔的宗教情怀,要有福气,要能够包容世间万相,通达人情世故。我,百无一用是和尚!性格缺陷太多,不可能有这个气量,在微博胡说八道我都已经是鼓足勇气。让您失望了

  

  

  

  57,问:法师,如何看待女人?答:女人和男人一样!都受制于自己“贪(我喜欢,想要)”、“嗔(讨厌,不想要)”、“痴(我重要,以我为中心控制欲)”的困扰,情绪不稳定

  

  

  

  伤害自己的同时也伤害别人!

  58,问:法师,“自我”是不是就是“自私”?答:不是。自私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感受,乐建立在别人苦之上!”自我是“有慈悲,有矜持的原则,有自我的风格,不会一贯的放弃…

《云乡禅师《问答百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