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观四百论广释——句义明镜论▪P12

  ..续本文上一页苦劳作。这样的生活,那能有什么真正的安乐享受呢?有智者绝不应执此无有片刻休闲的生命为安乐。

  壬六、(为求少利而种苦因不应执为乐):

  问曰:人们虽然有劳作之苦,但是依然愿意忍受,因为依这些劳苦可以换来利乐。如果不存在安乐,那人们为何甘心受劳累呢?由此而知安乐一定有存在。

  自于此后世,常应防罪恶,

  有恶趣云乐,毕竟不应理。

  自身对此生与后世,应该经常谨慎防护三门造罪业;否则,将有恶趣苦果之事业说为安乐,毕竟是不合道理的。

  世间人不惜劳累而忙忙碌碌,并非是有真正的安乐可以取得,而是因为他们愚痴无知,才会有这些为求虚假小利乐而种大苦因的行为。愚痴的世人,他们在即生中所做的行为,都是为了眼前的小利益,为了今生的受用资财、名声、地位等,他们不惜劳苦,也不顾因果,恒时以贪嗔为发心而造恶业。例如为了口腹之欲而捕鱼杀生,为了获得钱财权势而欺骗、偷盗、杀掠等,观察世人每天的作为,起心动念举止言谈几乎无一不是恶业。如果是一个智者,能明白因果报应不虚的道理,理应为了今生后世而经常防护三门,远离罪业。可是绝大多数世人不但不知防护罪恶,反而将自己的恶行、自己的痛苦之因执为安乐之因或安乐。一边往恶趣火坑里跳,一边还认为自己很安乐,这种愚痴颠倒,是极不合理极应呵责的。比如有些人为了欢宴亲朋好友,到高级酒店要上活鱼活虫,让亲友们狼吞虎咽,他们一边造堕地狱的恶业,一边还觉得快乐无比。这种愚痴颠狂徒,还认为自己是有科学理智头脑的人,认为肉眼不见即不会有业果轮回存在。他们怎么不想:自己的根识连下刹那将要发生的事都不能见,又怎能见到将来的业报呢?业报虽然一般人暂时不能现见,但它却一直象影子一样追随不舍,并不会因人们当下无法现见而不存在。

  譬如说,某人身边有一个阴毒的怨敌,他没有发觉这是给自己带来痛苦的怨敌,还认为这是自己最亲密、最可信赖的朋友,天天对他非常好,这种做法当然是极不应理的。同样,世人将剧烈痛苦之因的恶业,执为现世的安乐,也是极端愚昧极不应理的颠倒执着。所以,有智者当观察此中的颠倒,为今生后世而慎护三门,断除贪执小利乐的恶习。

  辛三、(乘骑等本无真安乐):

  问曰:安乐怎么会没有呢?比如人们在长途跋涉,倍觉劳累之际,如果改为乘骑象马,那时会有很大的安乐生起,以此现量可知乘骑等受用有真实的安乐。

  诸人于乘等,安乐非恒常,

  若初无发起,彼后何增长。

  诸人从乘骑等受用中生起的安乐,并不是恒常的,如果最初没有这些苦因的发起,后来怎么会有痛苦的增长呢?

  对乘骑、饮食、沐浴等诸种受用,世人往往会执着有真实的安乐,而究其实,此等也是一种颠倒执着。如果乘骑中有真实的安乐,那人们无论何时受用这些,都应该得到安乐,而不应有变化。可是实际中,人们于乘骑饮食等受用获得安乐,并非恒常,而是随时都会变,并且始终都要回复到痛苦之中,越受用越增长痛苦。由此可知,乘骑等受用并非安乐因,而是发起痛苦之因,因为最初发起的这些受用如果不是苦因,那后来怎么会有痛苦的增长,痛苦不可能无因无缘增长。在现实中可以观察,当人们最初得到车马乘骑时,似乎有些安乐生起,然而一时的高兴过后,这些车马乘骑的真实面便会显露出来,愈来愈为人们增添麻烦苦恼。例如色达县城有一辆豪华小轿车出了车祸,乘车者有的死了,有的受了伤。如果乘车是真实的安乐因,那这些死伤痛苦又从何处来的呢?不难推知,死伤者自坐上豪华小车始,便种下或说发起了苦因,这些苦渐渐增长至出事前一刹那,那些人尚执着为安乐,然而后一刹那便彻底显露了这些所谓的“安乐”之真实面,到那时人们才认识痛苦的果。乘车的初中后际全部都是苦,但无知者只见到了苦果,却不知道这种苦果的生因,便是他们所认为的安乐受用。他们仍会执迷不悟,认苦为安乐,这是何等的愚痴!

  譬如说,昔日有一愚人十分饥饿,便饮用菸叶(即烟叶)水充饥,然而菸叶水并非可以除饥的良因,而是会给人带来呕吐的苦因,于是愚人的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同样,众生执着乘骑等受用为除苦生乐之安乐因,以此而追逐贪执,可实际中乘骑等不仅不是乐因,反而是剧苦之因。因此我们应当了知世人所谓的安乐,其实都是痛苦及痛苦因,理应断除此等颠倒贪执。

  辛四、(明执对治痛苦乐受之颠倒)

  问曰:用种种方便对治痛苦,不是可以息灭苦受而得到安乐吗?

  如有于金器,呕吐生欢喜,

  如是于治苦,有妄思为乐。

  如同有人因为向金器里呕吐而生起欢喜;同样于对治痛苦,有人迷妄地认为是快乐。

  以方便对治痛苦,使苦受息除,世人于此中执有真实安乐存在,然而稍加分析,这种所谓的安乐,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迷乱感受,妄以痛苦为安乐的颠倒分别念而已。比如有些富贵豪门,家中受用资具极其奢华,盛呕吐物的器皿都要用纯金打造。富人在生病向金器里呕吐时,虽然呕吐很苦,但他一边看着金器,一边想着:“别人只能用土器盛呕吐物,而我用的是金器,嗯,我很了不起......。"由此而生起飘飘然的乐受,类似的情况还有多种。这种乐受诚然是极其迷妄的邪分别,自己正在受呕吐之苦,又何有安乐可言呢?对这些人所执的类似乐受,一般的有智者都会嗤之以鼻,看出其颠倒愚痴之处,然而,实际上世人大多数都是同样的愚痴,颠倒执着对治痛苦为乐。世间对治痛苦的方法,其实质都是一些暂时压制、转移、分散痛苦的方法,从根本上无法息灭痛苦。如为解决饥饿而吃食品,为解决长途步行之苦而乘骑,不管这些对治方便如何高级,也不可能息灭本性的痛苦。人们执着这些对治中有真实的安乐,而实际上痛苦却依然如故,毫无改变,只不过是因人们的迷乱分别,才有虚妄的乐受生起,实际中无有丝毫安乐的存在。

  譬如说,有人于旷野中,为灼热的盛夏阳光曝晒,他觉得非常难过,便迅速走到一棵枝叶茂密的树下,在荫影中息凉,酷热稍息时,他便觉得很安乐。实际上这种所谓的安乐,只不过是炎热逼恼的减轻,或说是寒凉痛苦的苦因,并非真正的乐受,而世人的一切对治安乐,也无不是如此。堪布阿琼举譬喻说,有些遭魔经常发狂的人,想依靠密咒师的方便治疗,密咒师以各种法器、加持品打击他的时候,患者认为这些对治方便能消除自己的魔障,虽然被打得皮开肉绽,他们却认为很安乐,同样,世人执对治为乐,与这些颠狂者毫无差异。在月称菩萨与甲操杰论师的注疏中,都提到了为马粪所打而妄思为乐的譬喻。这个譬喻不好理解,也有可能是藏文印行过程中,马粪一词有误,望智者详细考证。

  此处前后所言的世间只有真实痛苦,无真实安乐,当知是从世俗谛而言,并非说胜义中有真实的痛苦。陷于迷乱分别中的世人,往往执着世间有真实的安乐,而作者依世尊的教言,层层分析了世人所谓的安乐,唯是痛苦的变相而已。所以名言中唯有痛苦,及一些痛苦现为安乐的假相,并无真实的安乐。这就如世间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不存在任何常有法,而世人却虚妄地执本为无常的法为常有法一样,世俗中人们认为安乐与苦,净与不净等,都是同等存在的,这只是针对世人迷乱分别而有显现的法。而在名言实相中,经初步分析观察,可现见世人的常、乐、净等执着都是颠倒,而世间唯有无常、苦、不净等痛苦。能澈见此苦谛,即可生起猛烈的出离,为趋入圣道奠定基础。

  辛五、(示无真实乐的其它理由)分二:一、小苦除大苦不应执为乐;二、异生无有究竟障蔽痛苦之乐。

  壬一、(小苦除大苦不应执为乐):

  问曰:乐是真实有的,比如挑重担者,从一肩换至另一肩时,此人有乐受生起,若纯苦无乐,他就不会象这样换来换去了。

  初起灭已生,苦起亦何乐,

  故思能仁说,生灭皆是苦。

  由新生起的法灭除已生的痛苦,也只是另一种苦的生起,又有什么安乐可言呢?是故应思维能仁所说的教言:生灭皆是痛苦。

  在痛苦逼迫之中,世人有许多转移或分散苦受的方法,而麻木迷茫中,人们也往往执着这类将左肩之苦转到右肩的痛苦转移为安乐。挑重担者左肩负担稍久,苦受增大时,即换至右肩,这个过程其实是以右肩新生起的苦,暂时去除了左肩已生起的大苦,让左肩不断增长的痛苦,转移到右肩去增长。可是世人不能了知,反而觉得此中有安乐,挑夫们挑着重担长途跋涉时,左右肩换来换去,一直不休息,也会觉得安乐不断,而高高兴兴地唱歌。以新生起的小苦代替原先的大苦,而且新起的小苦,即刻便会增长为大苦,这个过程都是在痛苦中转圈,而世人执为安乐,显然是极为颠倒的。如果加以分析,世人的种种行为,如换一种新工作,换一所新住房,换另一辆新车及换国藉,男女换新的对象等等,无非也是以新苦代替旧苦,以期麻醉或欺骗自己,让自己得到一种虚幻的安乐感受而已。作者见此痛苦相续不断的世间,不由得思维起世尊在《迦旃衍那教授经》说过:“迦旃衍那子,生亦唯是苦,灭亦唯是苦。”若能了悟世尊所教,彻见轮回的苦谛本质,诸人岂会再执有安乐呢?因此我们应当致力思维轮回之苦患,断除一切执苦为乐的颠倒,生起如避火坑般的出离心。

  壬二、(异生无有究竟障蔽痛苦之乐):

  问曰:虽然苦是存在的,但它难道不可以被强大乐受障蔽而不现行吗?

  异生不见苦,云被乐所蔽,

  然能障蔽苦,其乐都非有。

  异生凡夫不能明察痛苦,说是可以被乐受遮覆;然而能够障蔽痛苦的乐受,在异生位中是没有的。

  异生即随业流转各趣而不定生处的众生。在异生位中,没有任何真实的乐,因而无有可以障蔽或说压伏真实痛苦使之不现行的力量。对此…

《中观四百论广释——句义明镜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