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提升心的品质——禅修心钥(上)▪P15

  ..续本文上一页再为与名色有关的错误观念,或愚痴的见解所困惑。

  看得清晰、明亮且不困惑,心便开始充满新的信心,称为「证信」。证信既不盲目也非无有根据,它直接得自于个人的实相经验,它就如雨水,让人获得滋润。经典描述这种信心,是以个人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决心,如此,我们明白信心与智慧两者密切相关。

  证信不会因为你听到似乎合理的陈述而生起;也不是来自比较性的学问、学术研究或抽象的推论;更非由尊者、老师、仁波切或心灵团体把它硬塞进你喉咙的。你自己直接、个人、直觉的经验,才能带来这种坚实且持久的信心。

  发展与明了证信最重要的方法,是遵从经典的指导而修行。四念处禅修法有时会被认为太过狭隘或过于简单,从外表看来似乎如此,但是当智慧开始在深度禅修中显露时,个人的经验便会粉碎这种狭隘的迷思。内观带来智慧,那一点也不狭隘,而是能看到辽阔全景的。

  在信心面前,便会自然地注意到,心变得如水晶般澄澈,无有扰乱与污染,此时心也充满着安详与清澈。证信的功能是集聚并澄净五根—─信、精进、念、定与慧。它们变得敏捷又有效率,而其积极的特性也会更有效地展开,以带来平静、有力、敏锐的禅定,如此行者不但能成功地克服第七魔军,而且也包括其它魔罗的九支军队。

  〔激发修行成就的四种力量〕

  禅修就如在俗世中的努力,一个精力充沛,心又坚强的人,可以确信能完成任何渴望的事情。精进与心的力量是四种激发修行成就力量中的两种,「欲」(chanda)是意愿,是第一种力量,精进(viriya)是第二种,心的力量是第三种,而智慧是第四种。如果这四个心所为禅修提供了推动的力量,禅定便会显露,不论他是否想从中得到任何结果,他甚至能以这种方式达到涅槃。

  佛陀讲过一个浅显的例子,来说明如何达到禅定的目标。如果母鸡以希望蛋能孵化的真诚心来下蛋,但后来牠跑开了,把蛋暴露在大自然里,那么蛋很快就会腐坏。而另一方面,假如母鸡很认真地看待自己对蛋的责任,每天花很长的时间孵蛋,牠的体温让蛋避免腐坏,而又能让小鸡在里面成长。孵蛋是母鸡最重要的责任,牠必须以正确的方式去做,微微张开翅膀保护鸡巢,不让雨水淋湿,还必须注意不要坐得太用力而坐破了蛋。如果牠以正确的方式坐着,而且孵上足够的时间,蛋自然会接收到足以孵化的温度。在蛋壳里,胚胎发展成鸟喙与爪子,日复一日,蛋壳渐渐变薄。在母鸡简短离巢的时间,小鸡可以从里面看到光线慢慢变亮,大约三周左右,健康的黄色雏鸡便从幽闭的空间啄壳而出。结果就是这样发生,不论母鸡是否能预见这结局,牠所要做的,就是充分而规律地孵蛋。

  母鸡非常专注地献身于这项任务上,有时牠们宁愿忍受饥渴,也不想离蛋起身,如果实在必须起身,也会很有效率地完成差事,然后尽快地回来坐着。

  我不建议你不吃饭、不喝水或不去上厕所,我只希望你受到母鸡耐心与坚忍的激励。想象如果牠变得浮躁且焦虑不安,坐几分钟后,就到外面去做几分钟其它的事,蛋便会很快腐坏,而小鸡也会无法出生。

  对行者来说也是如此。如果在禅坐期间,你很容易屈服于那些一时兴起的念头,而去搔痒、移动或扭动,精进的热度就无法持续到让心明晰,而使它不受心的障碍与困难等腐蚀性的影响所攻击,就如前述五种心的「结」—─欲、对自己与别人身体的执着、贪食,和以未来的欲乐为禅修目标等的渴望。

  一个努力在每个当下保持正念的行者,能产生持续的精进,就如母鸡身上持续的热度一样。这种精进的热度让心不会腐坏,也不会暴露于烦恼的攻击之下,同时也会经由它的发展阶段,让慧成长、成熟。

  这五个心的「结」会在缺乏专注时生起。如果行者在接触愉悦的感官所缘时不够审慎,心就会充满渴望与执取—─第一个「结」。然而,有了正念就能克服爱欲。同样地,假如能洞察身体的真实本质,执着就会消失,对其他人身体的迷恋也会随之减少。因此,第二个与第三个「结」就解除了。

  密切注意进食的整个过程,可以克服第四个「结」—─贪吃。如果人以了解涅槃为目标来完成整个禅修,那么心的第五个「结」—─希望来世再生于梵天界,获得世俗欲乐的渴望也会消失。因此,持续的念与精进可以克服这五个「结」。当这些「结」解除后,我们的心不再被黑暗、压迫的心法所捆绑,便能自在地迎向光明。

  有了持续的精进、念与定,心会慢慢充满佛法的温暖,而使心保持清新,并让烦恼枯萎。佛法的芳香弥漫所有的地方,而无明的外壳渐渐变得更薄、更透明。行者开始了解名色,以及所有事物的因缘。信心立基于直接的经验,透过因果的过程,他们直接了解名色如何相互关连,两者并非由一个独立的「我」的行动与决定所推动。经由推断,他们了解这相同因果关系的过程存在于过去,也将继续到未来。随着练习的加深,会得到更大的信心,不再怀疑自己与禅修,以及其它的行者或老师,心中充满着对佛、法、僧的感激。

  然后会开始看到事物的生灭,并了解其无常、苦、无我的本质。在这种慧生起时,对这些现象的无明也消失了。

  就如正要孵化的小鸡,此时你会看到很多光从蛋壳外照进来,对各种所缘的觉知,会以愈来愈快的速度向前移动,你将会充满着一种未曾经验过的精进,同时生起强大的信心。

  如果你继续孵化自己的智慧,将会引导你朝向涅槃的经验—─道心与果心 (4)。你会从黑暗的壳中解脱出来,就如小鸡充满热情地发现自己来到这个大世界,与母亲在这阳光普照的农家庭院中奔跑,你也一样,将充满无比的幸福与快乐。经验过涅槃的行者会感到一种独特、新发现的无比快乐与幸福,他们拥有特别强大的信心、精进、念与定。

  我希望你能深思这母鸡的譬喻,正如牠不带着希望或渴望来孵化小鸡,仅仅以一种有意识的方式完成牠的责任。所以,愿你好好地「孵化」你的禅修。

  愿你不会成为一颗腐坏的蛋。

  〔指挥自己的船〕

  我曾花许多时间在疑惑与相关的问题上,知道其严重性,所以希望能帮助你们避免。我知道疑惑会带来多少痛苦,当我二十八、九岁时,开始到仰光的马哈希禅修中心(MahAasI SAsana Yeiktha),在前辈马哈希尊者的指导下禅修。到禅修中心大约一星期后,我开始对同修的禅修者吹毛求疵,有些应该要禅修的比丘戒行并不清净,他们看起来既不谨慎又不细心。而在家的禅修者也是如此,看似想要交谈,又以一种野蛮无礼的态度四处走动。我的心开始充满疑惑,甚至我的老师—─一位马哈希尊者的助理,也在我吹毛求疵的心火里:此人从不微笑,而且有时鲁莽又严厉,我觉得禅修老师应该充满和善与关怀才对。

  一位有能力的老师可以凭知识、经验推测行者的状况—─根据许多行者的经验与经典的研究,这位正在教导我的老师也不例外。他看到我的练习开始退步,猜到首因应该是遭到疑惑的攻击,于是非常温和且善巧地责骂我。之后我回到房间自我反省,我问自己:「我为什么到这里来?来批判其它人,并测试老师吗?不!」

  我了解自己到禅修中心来,是为了尽可能去除轮回旅程中累积的烦恼,希望藉由中心的禅修传统里的佛法修行,来完成这个目标。对我而言,这反思是个很大的澄清。

  突然脑中灵光一闪,我好比驾着一艘帆船,在外海被狂风暴雨袭击,四周巨浪波涛汹涌,船被风吹得东倒西歪,我无助地在汪洋大海中摇晃。附近的其它船只也遭受同样的困境,但我并未操控自己的船,反而高声地向其它船长咆哮着各种指令:「最好升起船帆!嗨,就是你!最好把它们降下来!」如果我继续做个爱管闲事的人,很有可能会发现自己已沈在海底了。

  这就是我自己学习到的。从此以后,我非常地努力,心中也不再存有任何疑惑,甚至变成老师特别喜爱的学生。

  希望你可以从我的经验中获益。

  第八魔军:傲慢不知恩

  在克服疑惑之后,行者会开始了解一些佛法,不幸的是,魔罗的第八支军队以我慢与忘恩负义的型态,正整军待发。当行者开始在禅修之中经验到喜悦、狂喜、欢欣与其它有趣的事时,我慢便会生起。此时他们也许会好奇,老师是否已实际达到这不可思议的阶段,其它行者是否与他们一样努力练习等。

  我慢最常发生在慧生起的阶段,当行者注意到现象剎那生灭时,那是完全处于当下的不可思议的经验,当正念之光照在所缘上时,就可在每个当下看到它们如何生灭。在这个特别的阶段,许多烦恼会生起,它们特别被称为「观染」(vipassanA kilesas)(5)。由于这些烦恼会成为有害的障碍,对行者而言,很重要的是要清楚地了解它们。经典告诉我们,慢(mAna)的特相是热情洋溢的精进—─极大的热诚与热情。洋溢着精进,并充满着自我中心与自我赞美的想法,例如:「我多棒啊!无人可以与我相提并论!」

  我慢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顽强与刚硬,心顽固自大,就如刚刚吞下其它生物的巨蟒,我慢的这种特征,也会表现为身体与姿势的紧张。它的受害者会有大头与僵硬的脖子,因而可能会发现他很难谦恭地对人鞠躬。

  〔忘记他人的帮助〕

  我慢实际上是种可怕的心态,它会摧毁感激,让人很难承认自己欠人任何恩惠,不但忘记他人过去对自己所做的善行,还轻视他们,诋毁他们的功德。不仅如此,还会主动隐瞒他人的美德,让他们不受尊敬。这种对待恩人的态度是我慢的第二种型态,第一种则是刚硬。

  在我们的生命之中有许多恩人,特别是在孩提与年少时代,例如,双亲在我们无助时,给我们爱、教育与其它生活所需;老师教导我们知识;在我们陷入麻烦时,朋友给予帮助。记得那些曾帮助我们的人的恩情,会觉得谦虚与感…

《提升心的品质——禅修心钥(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