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洁净的镜子、被扰动的泉水池等等,您说这几样东西都不能用作观察面像的工具,能够用来观察面像的应当是清澈的盛水器、洁净的镜子和平静的水池。同样道理,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地改变自己的精神结构,他的心识就不足以成为认识事物本性的工具,如果他能正确地改变其精神结构,净化其精神活动,那么,他的心识就可以用作认识事物本性的工具了。世尊!您这里所说的能认知事物本性的心识究竟是指什么样的能认知之心识呢
您是根据存在本性中的哪个方面这样说呢
当时佛陀回答弥勒菩萨说:善男子!我这里说的是三种能认知之心识,即根据听闻教法而来的能认知之心识,根据思考教法而来的能认知之心识,以及根据修行所激发的能认知之心识。我是根据认识活动过程的真实本性作出这一陈说的。
弥勒菩萨又问:世尊!那些研究存在现象和存在本性的菩萨,为驱除实体执着而辛勤、刻苦的修行,那么,究竟有哪些种类的实体观念最难消除呢
如何才能够消除它们呢
佛陀回答说:善男子!有十个种类的实体观念最为执着、顽固,通过体会「一切存在现象都没有实体存在」这一道理就能够消除它们。这十种实体观念及相应的克制方法如下:第一,对于语言文字的执着,通过体会「一切现象都没有实体存在」这一道理就可消除此种执着;第二,对产生、保持、变化、消亡这生命活动四阶段相续转变的实体执着,通过体会「任何认知对象都没有实体存在」、「运动、变化的过程无穷无尽、无终无始」等道理就可以消除此种执着:第三,由于对生命中主观方面的研究,就产生对身体的执着以及自我观念的骄矜,通过体会「身体现象中没有实体存在」、「生命内部没有主宰自我的存在」等道理就可以消除此种执着:第四,由于对认识活动中客观方面的研究,就有对财产的执着,通过体会「一切外界现象均无实体存在」的道理就可以消除此种执着;第五,由于生命向外界环境的摄取,这就有了种种资生工具,从物质的供给一直到男侍女婢的奉承都在「资生工具」之列,于是引起对财产、家资、家庭地位的执着,由于世俗生活的成功,还更可引发内心中的自得、自足感,通过体会「身内身外一切事物都没有绝对的存在价值」、「世俗生命从根本上说来是没有存在价值」等道理就可以消除此种执着:第六,对无穷大的宇宙之执着,通过体会「空间没有实体存在」这一道理就可以消除此种执着;第七,对修行生活中安宁安乐的精神境界之执着,通过体会「精神活动有生有灭、变动不居」这一道理就可以消除此种执着:第八,对种种教法中包涵的理念、道理进行执着,通过体会「一切存在归根结底没有实体」、「一无所有的非存在自身也不存在」、「没有实体的生命现象之一切活动终归没有实体存在」以及「圆满安乐的生命实态排斥任何世俗存在性」等道理就可以消除这些执着;第九,由于对净化了的生命自由状态之认识,就产生对没有造作没有生灭变动的自由生命境界之执着,通过体会「没有造作没有生灭变动的自由生命境界本质上排斥任何世俗存在性」就可以消除此种执着:第十,为了消除各种错误的实体观念,在运思时就把注意力集中到能消除各种错误观念的「实体不存在」这一教法道理之上,于是又引起对「实体不存在」这一教法道理的执着,通过体会「实体不存在的这一观念也不存在」就可消除此种执着。
弥勒菩萨又问:世尊!当修行人在努力消除以上所列十种实体观念时,他究竟是在消除什么呢
他究竟从什么样的实体观念中解脱出来而实现生命自由
佛陀回答说:消除以上所列十种实体观念时,事实上是在消除修行精神活动所变现的产物。修行人从束缚生命、染污生命本性的实体观念中解脱出来,举凡能染污生命、束缚生命的事物都在修行精神所清除之列。
善男子!有一个问题需要在此提醒,我说通过体会某种「实体不存在」的道理来消除某种实体执着,这并非是说对某种「实体不存在」的道理之领会不能同时消除其它各种实体执着,只是说,体会一种「不存在」的道理对于消除某一实体观念显得格外有力量而已。这正好比我们在有关流转生命过程的学理中所碰到的情形一样,举例说来,[对真理的愚昧无知」这一现象并非不能引发出「生命产生」乃至于「生命衰老死亡」等等诸多流转环节,但是,「对真理的愚昧无知」对于引发出「各种生存行为」这一环节特别有力量,它是后者最接近的条件,所以我说由「对真理的愚昧无知」就引发出「各种生存行为」来。上述道理正与此类似。
当时弥勒菩萨又禀告佛陀说:世尊!您曾经在「般若」中阐述过各种各样的「实体不存在」的道理,那么,对于「实体不存在」这一道理,总体上说应说怎样把握呢
我觉得,如果修行人能透视「实体不存在」的深奥道理,那么他就绝不至于因此犯错误,不会因为他对这一道理的特别研究而在心理上滋生可怕的骄气,我看到许多研究「般若」教法的人最后都可悲地陷入此种境地。
当时佛陀赞叹弥勒菩萨说:好呀,这个问题提得太切中时弊了。善男子!你现在能向佛请教这样深奥的问题,你事实上已经完全领会了「无实体存在」的教法真谛,你的提问旨在帮助现在和未来的一切修行人,让他们不至因对「无实体存在」这一教法的误解而陷入更大的痛苦烦恼中。为什么这样说呢
善男子!我坦诚地告诉你们:如果菩萨对于「无实体存在」在学理上有错误,那也就把整个的成佛教法都给败坏了,因此你要一心静听,我现在就对以前的「般若」教法作一个总结,换句话说,我现在就将对各种「实体不存在」的道理之总体作一个概述。
善男子!如果在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样态和圆满成就的存在实态这两类存在样态中,或者在这两类样态的诸多变形、诸多表现形式中,能够完全不执着意识处处计较处处虚构的实体观念,并且在不执着实体观念的同时,也根本不发生不执着实体的想法,这就是成佛教法对「实体不存在」的理念之根本理解。
弥勒菩萨又禀告佛陀说:世尊!您这里所说的两种修行精神之思维方法,包括心念相续的思维和观照思维,它们究竟能包容、涵盖哪些种类奇妙的精神锻炼活动呢
佛陀告诉弥勒菩萨说:善男子!我曾经说过,无穷无尽的修行人,就有无穷无尽的精神锻炼方法,你应当懂得,我这里所谈的心念相续思维和观照思维,是揭示修行精神的基本思维结构,因此,它们能包容、涵盖、统摄其它任何精神锻炼方法,那无穷无尽、千奇百怪的修行方法无非修行精神基本结构的变形和表现形式。
弥勒又禀告佛陀说:世尊!您这里所说以心念相续思维和观照思维作为其表征的修行精神结构,究竟以什么作为产生它的条件呢
佛陀说:善男子!如果一个人能够严格地遵守正确的生活方式,他在接受佛教教法之后又能勤勉不懈地进行研究和思考,这样引发出来的正确见识就是引发修行精神结构的重要条件。
弥勒菩萨又问:世尊!培养心念相续的思维方法和观照思维方法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
佛陀说:善男子!消除了邪恶情绪的净化心识以及与真理相契合的智慧就是两种修行思维直接引发的结果。其次,一切修行人,包括要求放弃生命活动的修行人,以同情利济其它生命的修行人,追求最高觉悟的修行人,他们所获得的生命状态的美德和善行,诸如人格上的提高、人生事业的发达等等,这些也都是修行精神活动的产物
弥勒菩萨又问:世尊!, 培养两种思维能力的修行方法,在其现实活动里究竟有什么功效呢
佛陀说:善男子!我们可以这样说,具体的践修能把生命从两种沉重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的活动,就是修行生活的功效。哪两种事物能束缚生命的自由进化能力呢
其一是认知活动中的实体观念,其二是沈积在深层生命结构中的心理潜势力。
弥勒菩萨又禀告佛陀:世尊!您曾经说过,有五样事情能够拖累生命,使其不能自由从事于向上的发达和进化。您说的这五样事情,哪些能阻碍心念相续思维方法的培养?哪些能阴碍观照思维的方法的培养?哪些能同时阻碍两种思维方法的培养呢?
佛陀回答说:善男子!顾恋身家性命、顾恋经济财产,这两样事对培养心念相续的思维极有妨害:在听到真理教法之后不能从心理上真诚地激发出欢喜愉悦的感受,这种情况对培养观照思维极有妨害:喜欢住在热闹的地方,或者是听到一点教法之后就心满意足了,这两种情况能同时妨碍践修两种思维方法,为什么呢
由于他喜欢人烟稠密、喧喧攘攘的闹市,他根本就不可能痛下决心要去改变自己的精神活动:由于他浅尝辄止,稍有所得,即很自足,他就不可能沿着净化生命的正确道路彻底地走下去。
弥勒菩萨又问:世尊!您曾经说过,有五种心理状态对修行人认识能力的开发极有妨害,它们把生命活动的心识本性给障蔽了。现在,我想知道,这五种心理状态,哪些能妨害践修心念相续的思维,哪些能妨害践修观照思维
哪些既能妨害践修前者、又能妨害践修后者呢
佛陀回答说:善男子!精神在各种认识对象上晃来荡去,事后又对先前的作为不断地感到后悔,这种心理状态对于修行心念相续的思维很不利;精神处在昏昏沉沉的状态,或者干脆陷入无知无觉的睡眠之中,对一切道理抱着怀疑态度,从不肯承认有任何确定性的真理,这三种心理状态对修行观照思维很不利;对身家性命财产名誉等世俗事物的贪欲执着,对一切不利于己的事物抱着敌忾之心,这两种心理状态对修行两种思维均极不利。
弥勒菩萨又问:世尊!究竟到了什么程度,我们方可判断说修行人心念相续的思维能力已经极为完善了
佛陀回答说:善男子!如果一个修行人能把…
《解深密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