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潔淨的鏡子、被擾動的泉水池等等,您說這幾樣東西都不能用作觀察面像的工具,能夠用來觀察面像的應當是清澈的盛水器、潔淨的鏡子和平靜的水池。同樣道理,如果一個人沒有正確地改變自己的精神結構,他的心識就不足以成爲認識事物本性的工具,如果他能正確地改變其精神結構,淨化其精神活動,那麼,他的心識就可以用作認識事物本性的工具了。世尊!您這裏所說的能認知事物本性的心識究竟是指什麼樣的能認知之心識呢
您是根據存在本性中的哪個方面這樣說呢
當時佛陀回答彌勒菩薩說:善男子!我這裏說的是叁種能認知之心識,即根據聽聞教法而來的能認知之心識,根據思考教法而來的能認知之心識,以及根據修行所激發的能認知之心識。我是根據認識活動過程的真實本性作出這一陳說的。
彌勒菩薩又問:世尊!那些研究存在現象和存在本性的菩薩,爲驅除實體執著而辛勤、刻苦的修行,那麼,究竟有哪些種類的實體觀念最難消除呢
如何才能夠消除它們呢
佛陀回答說:善男子!有十個種類的實體觀念最爲執著、頑固,通過體會「一切存在現象都沒有實體存在」這一道理就能夠消除它們。這十種實體觀念及相應的克製方法如下:第一,對于語言文字的執著,通過體會「一切現象都沒有實體存在」這一道理就可消除此種執著;第二,對産生、保持、變化、消亡這生命活動四階段相續轉變的實體執著,通過體會「任何認知對象都沒有實體存在」、「運動、變化的過程無窮無盡、無終無始」等道理就可以消除此種執著:第叁,由于對生命中主觀方面的研究,就産生對身體的執著以及自我觀念的驕矜,通過體會「身體現象中沒有實體存在」、「生命內部沒有主宰自我的存在」等道理就可以消除此種執著:第四,由于對認識活動中客觀方面的研究,就有對財産的執著,通過體會「一切外界現象均無實體存在」的道理就可以消除此種執著;第五,由于生命向外界環境的攝取,這就有了種種資生工具,從物質的供給一直到男侍女婢的奉承都在「資生工具」之列,于是引起對財産、家資、家庭地位的執著,由于世俗生活的成功,還更可引發內心中的自得、自足感,通過體會「身內身外一切事物都沒有絕對的存在價值」、「世俗生命從根本上說來是沒有存在價值」等道理就可以消除此種執著:第六,對無窮大的宇宙之執著,通過體會「空間沒有實體存在」這一道理就可以消除此種執著;第七,對修行生活中安甯安樂的精神境界之執著,通過體會「精神活動有生有滅、變動不居」這一道理就可以消除此種執著:第八,對種種教法中包涵的理念、道理進行執著,通過體會「一切存在歸根結底沒有實體」、「一無所有的非存在自身也不存在」、「沒有實體的生命現象之一切活動終歸沒有實體存在」以及「圓滿安樂的生命實態排斥任何世俗存在性」等道理就可以消除這些執著;第九,由于對淨化了的生命自由狀態之認識,就産生對沒有造作沒有生滅變動的自由生命境界之執著,通過體會「沒有造作沒有生滅變動的自由生命境界本質上排斥任何世俗存在性」就可以消除此種執著:第十,爲了消除各種錯誤的實體觀念,在運思時就把注意力集中到能消除各種錯誤觀念的「實體不存在」這一教法道理之上,于是又引起對「實體不存在」這一教法道理的執著,通過體會「實體不存在的這一觀念也不存在」就可消除此種執著。
彌勒菩薩又問:世尊!當修行人在努力消除以上所列十種實體觀念時,他究竟是在消除什麼呢
他究竟從什麼樣的實體觀念中解脫出來而實現生命自由
佛陀回答說:消除以上所列十種實體觀念時,事實上是在消除修行精神活動所變現的産物。修行人從束縛生命、染汙生命本性的實體觀念中解脫出來,舉凡能染汙生命、束縛生命的事物都在修行精神所清除之列。
善男子!有一個問題需要在此提醒,我說通過體會某種「實體不存在」的道理來消除某種實體執著,這並非是說對某種「實體不存在」的道理之領會不能同時消除其它各種實體執著,只是說,體會一種「不存在」的道理對于消除某一實體觀念顯得格外有力量而已。這正好比我們在有關流轉生命過程的學理中所碰到的情形一樣,舉例說來,[對真理的愚昧無知」這一現象並非不能引發出「生命産生」乃至于「生命衰老死亡」等等諸多流轉環節,但是,「對真理的愚昧無知」對于引發出「各種生存行爲」這一環節特別有力量,它是後者最接近的條件,所以我說由「對真理的愚昧無知」就引發出「各種生存行爲」來。上述道理正與此類似。
當時彌勒菩薩又禀告佛陀說:世尊!您曾經在「般若」中闡述過各種各樣的「實體不存在」的道理,那麼,對于「實體不存在」這一道理,總體上說應說怎樣把握呢
我覺得,如果修行人能透視「實體不存在」的深奧道理,那麼他就絕不至于因此犯錯誤,不會因爲他對這一道理的特別研究而在心理上滋生可怕的驕氣,我看到許多研究「般若」教法的人最後都可悲地陷入此種境地。
當時佛陀贊歎彌勒菩薩說:好呀,這個問題提得太切中時弊了。善男子!你現在能向佛請教這樣深奧的問題,你事實上已經完全領會了「無實體存在」的教法真谛,你的提問旨在幫助現在和未來的一切修行人,讓他們不至因對「無實體存在」這一教法的誤解而陷入更大的痛苦煩惱中。爲什麼這樣說呢
善男子!我坦誠地告訴你們:如果菩薩對于「無實體存在」在學理上有錯誤,那也就把整個的成佛教法都給敗壞了,因此你要一心靜聽,我現在就對以前的「般若」教法作一個總結,換句話說,我現在就將對各種「實體不存在」的道理之總體作一個概述。
善男子!如果在依據因緣條件流轉的生命樣態和圓滿成就的存在實態這兩類存在樣態中,或者在這兩類樣態的諸多變形、諸多表現形式中,能夠完全不執著意識處處計較處處虛構的實體觀念,並且在不執著實體觀念的同時,也根本不發生不執著實體的想法,這就是成佛教法對「實體不存在」的理念之根本理解。
彌勒菩薩又禀告佛陀說:世尊!您這裏所說的兩種修行精神之思維方法,包括心念相續的思維和觀照思維,它們究竟能包容、涵蓋哪些種類奇妙的精神鍛煉活動呢
佛陀告訴彌勒菩薩說:善男子!我曾經說過,無窮無盡的修行人,就有無窮無盡的精神鍛煉方法,你應當懂得,我這裏所談的心念相續思維和觀照思維,是揭示修行精神的基本思維結構,因此,它們能包容、涵蓋、統攝其它任何精神鍛煉方法,那無窮無盡、千奇百怪的修行方法無非修行精神基本結構的變形和表現形式。
彌勒又禀告佛陀說:世尊!您這裏所說以心念相續思維和觀照思維作爲其表征的修行精神結構,究竟以什麼作爲産生它的條件呢
佛陀說:善男子!如果一個人能夠嚴格地遵守正確的生活方式,他在接受佛教教法之後又能勤勉不懈地進行研究和思考,這樣引發出來的正確見識就是引發修行精神結構的重要條件。
彌勒菩薩又問:世尊!培養心念相續的思維方法和觀照思維方法到底會産生什麼樣的結果呢
佛陀說:善男子!消除了邪惡情緒的淨化心識以及與真理相契合的智慧就是兩種修行思維直接引發的結果。其次,一切修行人,包括要求放棄生命活動的修行人,以同情利濟其它生命的修行人,追求最高覺悟的修行人,他們所獲得的生命狀態的美德和善行,諸如人格上的提高、人生事業的發達等等,這些也都是修行精神活動的産物
彌勒菩薩又問:世尊!, 培養兩種思維能力的修行方法,在其現實活動裏究竟有什麼功效呢
佛陀說:善男子!我們可以這樣說,具體的踐修能把生命從兩種沈重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的活動,就是修行生活的功效。哪兩種事物能束縛生命的自由進化能力呢
其一是認知活動中的實體觀念,其二是沈積在深層生命結構中的心理潛勢力。
彌勒菩薩又禀告佛陀:世尊!您曾經說過,有五樣事情能夠拖累生命,使其不能自由從事于向上的發達和進化。您說的這五樣事情,哪些能阻礙心念相續思維方法的培養?哪些能陰礙觀照思維的方法的培養?哪些能同時阻礙兩種思維方法的培養呢?
佛陀回答說:善男子!顧戀身家性命、顧戀經濟財産,這兩樣事對培養心念相續的思維極有妨害:在聽到真理教法之後不能從心理上真誠地激發出歡喜愉悅的感受,這種情況對培養觀照思維極有妨害:喜歡住在熱鬧的地方,或者是聽到一點教法之後就心滿意足了,這兩種情況能同時妨礙踐修兩種思維方法,爲什麼呢
由于他喜歡人煙稠密、喧喧攘攘的鬧市,他根本就不可能痛下決心要去改變自己的精神活動:由于他淺嘗辄止,稍有所得,即很自足,他就不可能沿著淨化生命的正確道路徹底地走下去。
彌勒菩薩又問:世尊!您曾經說過,有五種心理狀態對修行人認識能力的開發極有妨害,它們把生命活動的心識本性給障蔽了。現在,我想知道,這五種心理狀態,哪些能妨害踐修心念相續的思維,哪些能妨害踐修觀照思維
哪些既能妨害踐修前者、又能妨害踐修後者呢
佛陀回答說:善男子!精神在各種認識對象上晃來蕩去,事後又對先前的作爲不斷地感到後悔,這種心理狀態對于修行心念相續的思維很不利;精神處在昏昏沈沈的狀態,或者幹脆陷入無知無覺的睡眠之中,對一切道理抱著懷疑態度,從不肯承認有任何確定性的真理,這叁種心理狀態對修行觀照思維很不利;對身家性命財産名譽等世俗事物的貪欲執著,對一切不利于己的事物抱著敵忾之心,這兩種心理狀態對修行兩種思維均極不利。
彌勒菩薩又問:世尊!究竟到了什麼程度,我們方可判斷說修行人心念相續的思維能力已經極爲完善了
佛陀回答說:善男子!如果一個修行人能把…
《解深密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