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出现的偶然失控状态,他还不能完全避免心理潜势力偶现的作用,根据这一原因,菩萨修行的这一方面内容就未能满足,为了使这一方面得到满足,他要勤勉不懈地继续努力,最后他就能自觉控制精神生活的一切现实作用;菩萨修行的这一方面内容虽然满足了,但他静中思维的能力还不发达,也还没有记忆不忘的本领,因此他还需要勤勉不懈地继续努力,最后他就能获得圆满的静中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菩萨修行的这一方面内容虽已得到满足,但他还不能对「四种真理」表述的存在道理进行直接的静观,他只是贪恋于自己的内心感受,无法从自己的精神幻觉里走出来,因此他还需要勤勉不懈的继续努力,最后他就能突破精神幻觉,而对存在各方面的本性作直接的静观;菩萨修行的这一方面内容虽已得到满足,但他还不能摆脱一向厌恶生死流转、一向眷恋宁静安乐的心理,因此他还需要勤勉不懈地继续努力,最后他就能摆脱那种不正确的心理倾向:菩萨修行的这一方面内容虽已得到满足,但他还没有直接静观流转变动的生命过程之认识能力,又因为他对于生命抱着厌恶的态度,所以他未能如实领会生命过程其实没有主宰实体的道理,未能把握到生命过程即是存在本性的昭示,因此他还需要勤勉不懈地继续努力,最后他就能如实静观到流转生命的真正本性;菩萨修行的这一方面内容虽已得到满足,但他还不能使真理在自己的观念中不间断地发挥作用,因此他还需要勤勉不懈地继续努力,最后他就能使认识结构与真理时时相应:菩萨修行的这一方面内容虽已得到满足,但是他还是把真理当作一个观念、一个工具,他还未能使真理和现实的生命活动完全融合起来,同时他还未获得对一切存在的圆满知识,所以他还需要勤勉不懈地继续努力,最后他就能把真理贯彻在生命现象的一切活动里:菩萨修行的这一方面内容虽已得到满足,但他还不能对无穷无尽的教法观念、教法系统达到融会贯通,他也没有彻底清除语言障碍,所以他还需要勤勉不懈地继续努力,最后他就能彻底突破语言功能障碍,圆满解决真理陈说方面的一切困难,菩萨修行的这一方面内容虽已得到满足,但他还没有现实地体会到那最圆满的真理之呈现,因此他仍需要勤勉不懈地继续努力,最后他就能亲身见到那圆满实现的真理:菩萨修行的这一方面虽已得到满足,但他还不具备体认一切对象个性、特殊性的奇妙智慧,因此他还需要勤勉不懈地继续努力,最后他就能获得体认一切现象特殊性的圆满认识能力。到此阶位,菩萨修行的一切方面内容就已经得到了满足,净化生命的修行过程就已圆满完成了。因此我说,以上十一个方面概括了菩萨阶位上的一切修行内容。
观自在菩萨又禀告佛陀说:世尊!现在我想知道,为什么菩萨修行的第一地叫做「极大欢喜的阶位」,乃至于为什么菩萨修行的最后一个阶位叫做「成佛地」呢
佛陀告诉观自在菩萨说:善男子!菩萨修行阶位的得名,主要依据该阶位的修行内容和修行特质,具体说来,菩萨初步成就了修行精神结构,其心识第一次从世俗认识模式里摆脱出来,精神上产生极度的欢喜愉悦感,所以最初这个修行地就叫做「极大欢喜愉悦的阶位」:第二地叫做「脱离一切污垢的阶位」,在此阶位,菩萨能舍弃不能自觉调控的精神状态:第三地叫做「智慧开发的阶位」,在此阶位他所得到的修行精神结构和广大记忆能力成为一切智能的基础;第四地叫做[智慧炽盛、焚烧一切烦恼的阶位」,在此阶位,菩萨所开发的与真理相应的认识能力能焚烧一切发生现实作用的邪恶情绪,就像烈火能焚烧柴木一样:第五地叫做「把对真理的认识与对事物个别特性的认识相调和的阶位」,在此阶位,菩萨通过艰苦的修行工作,终于彻底掌握了与真理相应的认知方式:第六地叫做「直接观察生命流转状态的阶位」,在此阶位,菩萨能亲身静观生命的流转过程,对流转生命的真实本性获得直接的体认;第七地叫做「真理观念在精神生活中念念相绩的阶位」,在此阶位,菩萨的生命活动才能与真理息息相应:第八地叫做「任何现实的生命活动不再触动的阶位」,在此阶位,菩萨把真理与现实生命活动完全统一起来,生命现象的一切活动一切动作都不再影响、染污生命的真实本性:第九地叫做「圆满陈说真理的阶位」,在此阶位,菩萨对阐述真理的一切语言系统已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第十地叫做「获得广大智慧和功业的阶位」,在此阶位,菩萨的身体就会变得广大如虚空,他的生命与存在已融成一片,就像虚空无所不覆、广湛无涯,菩萨那智慧和功业凝聚而成的身体在存在中也无所不在;第十一地叫做「成佛的阶位」,在此阶位,他把最细微的痛苦烦恼全然舍弃掉了,他把最细微的知识障碍也全都舍弃掉了,他对一切的认知境界都产生出圆满的觉悟,他亲身「看见」一切存在的真实样态了。
观自在菩萨又禀告佛陀说:菩萨在修行的每一阶位上,各有哪些愚昧无知的表现
各有哪些邪恶的潜在势力是修行人必须坚决予以排除的
佛陀告诉观自在菩萨说:善男子!菩萨修行的十一个阶位上共有二十二种愚昧无知的表现,共有十一种邪恶的心理潜势力是修行人必须坚决予以排除的。
具体说来,在修行第一地上有两种愚昧无知的表现,其一是执着于生命实体和存在实体的存在,其二是将会引导生命沦入更痛苦生存状态的种种染污性的事物,这两种愚昧无知的心理潜势力是修行人必须坚决予以排除的。
在修行第二地上有两种愚昧无知的表现,其一是那种微细的、失控的精神活动状态,其二是会引起未来生命周期流转生命的各种行为,这两种愚昧无知的心理潜势力是修行人必须坚决予以排除的。
在修行第三地上有两种愚昧无知的表现,其一是能妨害修行精神结构的各种贪欲心理,其二是妨害圆满记忆能力的浑沌力量,这两种愚昧无知的心理潜势力是修行人必须坚决予以排除的。
在修行第四地上有两种愚昧无知的表现,其一是对修行境界、内心感受的贪恋心理,其二是对佛教教法的贪恋执着,这两种愚昧无知的心理潜势力是修行人必须坚决予以排除的。
在修行第五地上有两种愚昧无知的表现,其一是一向害怕生死流转、一向厌恶生命活动的心理,其二是一向欣慕安宁安乐、一向渴望圆满自由的心理,这两种愚昧无知的心理潜势力是修行人心须坚决予以排除的。
在修行第六地上有两种愚昧无知的表现,其一是不能现实地、直接地体会生命流转的实际情状,其二是精神活动始终存留主观意向的暗示作用、达不到自然而然的境地,这两种愚昧无知的心理潜势力是修行人必须坚决予以排除的。
在修行第七地上有两种愚昧无知的表现,其一是微细的实体观念仍然起著作用,其二是执着于没有实体存在的存在本性,这两种愚昧无知的心理潜势力是修行人必须坚决予以排除的。
在修行第八地上有两种愚昧无知的表现,其一是仍然把存在本性当作抽象理念来把握,其二是在现实生命活动中无法体会到圆满安乐的存在本性,这两种愚昧无知的心理潜势力是修行人必须坚决予以放弃的。
在修行第九地上有两种愚昧无知的表现,其一是对陈说真理的语言系统无法融会贯通、对于觉者以最高智慧所创立的概括存在法则之简略文字无法把握,其二是缺乏创立相应于真理的语言系统之能力,这两种愚昧无知的心理潜势力是修行人必须坚决予以排除的。
在修行第十地上有两种愚昧无知的表现,其一是无法开发出生命中潜伏的巨大能量,其二是无法使真正的生命在全宇宙的一切存在现象中圆满地实现出来,这两种愚昧无知的心理潜势力是修行人必须坚决予以排除的。
在成佛地上有两种愚昧无知的表现,其一是对一切认知境界存留着极微细的实体执着,其二是对一切认知对象存在极微细的无知状态,这两种愚昧无知的心理潜势力是修行人必须坚决予以排除的。
善男子!所谓最高最圆满的觉悟正是指从上述二十二种愚昧无知的生命表现活动及其心理潜势力的重重污染、重重束缚中完全摆脱出来。
观自在菩萨就对佛陀说:世尊!您的圆满觉悟真是宇宙间最惊奇、赞叹的事!您的觉悟不仅成就了自利、利他的宏伟功业,而且能帮助诸菩萨冲出愚昧无知的重重罗网,让一切生命都有了觉醒的希望和机缘!
观自在菩萨接着禀告佛陀说:世尊!您所说的修行皆位,就其表征菩萨的精神活动而言,与一般人的精神活动状况相比,菩萨修行皆位中的命活动究竟有什么特殊的品性呢?
佛陀告诉观自在菩萨说:善男子!总的说来,菩萨修行皆位中的生命活动是与世俗生命活动大异与其趣味的,具体地说,修行地表征的生命活动共有八种独特的净化品性:一、在菩萨的修行生活中,一切起心动念都是净化的;二、思维结构是拓破了主客对立之二元模式的:三、同情众生的慈悲情怀也是净化的:四、能把生命由生死流转状态引导到自由安乐状态:五、对佛的奉献是净化的:六、对其他生命的教导和帮助也是净化的;七、修行生命的生存方式是净化的:八、他的事业、相貌都是圆满无缺的。
善男子!在修行的第一地上就包含了上述八个方面的净化品性,乃至于到了成佛的阶位,也都包含了上述八个方面的净化品性,可是随着修行阶位的提高,这些品性的特质也在起变化,总起来说,其净化程度是愈来愈提高了。此外,在成佛阶位的生命活动中,也可以说不再包含「净化的生存方式」这一品性了。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佛的生存方式无疑也是净化的,但佛的生存方式和修行活动过程那些菩萨们的生存方式有着重大的下同,佛的功业和智慧是具足圆满的,佛的生命再也不欠缺什么。
观自在菩萨又禀告佛陀说:世尊!您根据什么说菩萨…
《解深密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