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恶业。
同样道理,十善业的异熟果就是投生于善趣,善业的感受等流果就是由于断除杀业的缘故而长寿等等;同行等流果就是由于善业的串习还想继续行善;士用果就是出生于芬芳之地。
所以,我们要精进于实修善业。知道因果的取舍之后,在生活中实践是尤其重要的。
若执著此生,则非修行者
这句偈颂为我们开示的内容包括了“人身难得、生命无常、因果不虚”这三种观修方式,告诉我们如何远离对此生的贪着而让心趋入正法。文殊菩萨在这里,首先表达的意思是,如果我们执著此生,就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修行者。
人身难得
“人身难得,生命无常”是一句被我们挂在嘴边上的话,但是,话虽如此说,面对一些短暂浮华的世间欢乐,我们往往依然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还有好多人会说:不用着急,这一世修不成还有下一世呢。我们总在嘴上说人生苦短,却在心里暗自认为来日方长。
面对随手翻开的报纸,我们总能看到各种触目惊心的故事,讲述着一幕幕人间悲喜剧,但是这一切并不能妨碍到我们津津有味地吃下手中的早餐。
我们不知道影视剧中的故事和报纸上的新闻,其实就是自己生活的折射。我们就是那个掩耳盗铃的人,装作不知道这样的事情有一天也会落到我们自己的身上,漫不经心地浪费着自己的宝贵人生。
我们可曾知道,人身是多么的难得。
在佛经中,有关人身难得的比喻有很多,在这里我们可以略举一二:
须弥穿针喻:从须弥山的山巅放下一条细线,山下放一个绣花针,那条线一下来就正好穿进针孔中。
墙上撒豆喻:将一把豆子撒到墙上,把留在墙上的豆比喻为得到人身的机会。
大海盲龟喻:是说在茫茫大海中,有一只盲龟,它一百年浮出水面一次,海中漂流着一只木轭,我们下一世成为人身的几率,就犹如是盲龟浮出海面,头正好伸进木轭之中!
想一想,这样的概率能有多少?
另外还可以从数量上来比喻人身的难得:
释迦牟尼佛有一日为众弟子讲法,所有弟子都围坐在他的身边,认真倾听佛陀所讲的每一句话。只见佛祖伸手从地上抓起一把土,然后松开手,土洒落到地下,只是在手指甲上留了一点点。然后佛陀问众弟子:“是我手上的土多,还是大地的土多?”弟子们回答:“当然是大地土多。”佛陀说:“现今的人犹如大地土一样多,可来世还能得人身者犹如手指甲上的土一样多。”
也许有人会想:“世界上人口那么多,怎么会说人身难得呢?”
我们可以想想,在夏季,山坡的草坪中,有多少细小的生物存在?仅仅一个蚁窝里面蚂蚁的数量都不可思议!更何况还有轮回中无量无边的其它众生呢,另外还有等待投生的中阴身的数量,也同样不可思议……
由此可见,下一世我们能够得到人身的机会是多么的微乎其微啊。
为什么人身那么宝贵呢?因为在六道之中,只有人才能修持佛法。
地狱道的众生,时时刻刻感受到寒热刀剑的痛苦,根本无暇修持;饿鬼道的众生心胸狭窄,吝啬和贪心让他们深处饥饿、干渴等痛苦之中,也无法修行;旁生道的众生由于迷惑和愚痴而互相吞食,即使你告诉它们念一句佛号就可以得到解脱,它们也无法做到;阿修罗的众生每天争战打斗,无休无止,无法修行;长寿天的众生由于长时间安住于无思无想的禅定之中虚度光阴,也无法修行。
所以我们说人身难得,人身宝贵,因为只有人才能有机会得到究竟的解脱。
得到人身就好像捡到一个稀世珍宝,如果不知道它的价值就可能会随意抛弃。同样,虽然得到了善缘具备的人身,如果不用于修持佛法,追求解脱,就会毫无意义地虚度光阴,浪费掉珍贵的人生。
这就好像是一个珍贵容器里面却装满肮脏的粪便,或者就像我们经历了千辛万苦,到达一个遍布珍宝的海岛,却一无所获地空手而归,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啊!
生命无常
当今时代,物质享受前所未有的丰富,这让我们都容易耽于享乐。想想看,我们每天躺在柔软的沙发上,可以吃到空运来的世界各地的特色美食;打开网络,页面随处充斥着色情的信息;我们天天盘算着如何多存些钱、如何换一辆更好的车更高档的房子;我们处处向别人展示虚伪的善意或者炫耀自己的修行,希望赢得他人的尊重……
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而我们却沉溺于对名、色、财、食、睡的追求中,全然不知这一切短暂虚幻的快乐其实就犹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根本就不值得贪恋。我们通常都忘记了无常这张大口正在某个拐角处等着我们。
有的时候,身边有亲友离世,可能会让我们恍然惊醒:哦,原来生命是这么的脆弱,原来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一天……也许我们会悲痛一段时间,可是很快的,这些恐惧和悲伤就被我们抛在了脑后,每天照常睡懒觉,照常草草地做一下功课,贪嗔痴的各种念头也照常在我们内心不曾有片刻远离。
其实我们的生命真的好脆弱,突如其来的车祸、各种意外等等会在没有丝毫预兆的情况下不期而至;环境污染的恶化以及各类添加剂的使用,让人类不得不面对越来越多的疾病……这些无常都在生活中虎视眈眈地看着我们,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安全。
而且,大自然的灾害也常常让我们心惊肉跳,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生命的无常:印尼海啸、美国飓风、日本地震、让我们刻骨铭心的5·12……在灾难面前,有多少生命瞬间陨落!
我相信,在电视机前面对那些灾难镜头的时候,我们都曾被深深地震撼过,感叹过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心里充满无尽的忐忑和悲伤。
无常似乎只有用这种强烈的表达方式,才能够让我们惊觉到它的存在,而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觉得无常是别人的事,和自己无关。这都是因为我们还在执迷、傲慢之中,不肯谦卑地细思佛陀“诸行无常”的言教。
记得在玉树地震之后,有很多弟子问过一个同样的问题:为什么藏区这么一个全民虔诚信仰佛教的地方,也会发生这么大的灾难?
有这样的疑问,就表明我们还没有认识到无常的真正面目。我们认为虔诚地修持佛法或者行善可以帮助我们逃脱无常的魔掌,忘记了“诸行无常”正是佛陀亲口所说的法教。而佛陀本人也以活生生的凡夫之躯为我们示现了生老病死的过程,我们又怎能暗自期待着仅仅依靠虔诚的力量就可以帮助我们摆脱无常的阴影呢?
我们逃避无常是因为心怀恐惧,不敢面对真实的人生,但是不论我们愿意与否,无常在我们的人生中无处不在。
无常粉碎了我们一直以来的安全感,本来以为可以终生相依的人却无法白头到老,本来一帆风顺的事业会快速崩塌。一旦我们落入水中,本能的反应就是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如果我们发现手中的稻草根本承受不了自己的重量,痛苦和恐惧就随之而来,但是我们越拼命挣扎,危险越大……
接受无常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为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了用自己的方式去看待人生。人们在事事顺心的情况下,往往就会忘记了无常的存在,尽管这种情况本身就是无常,因为只要是变化的,就是无常。正是从这个角度来看,无常也带给我们希望。所以,我们才会有从贫穷变富裕的希望,有离苦得乐的希望,这也都是无常。
无常是我们修行人的一个亲密朋友,时刻提醒我们不要贪恋无益的俗事,藉由常期观想无常,我们会对脱离苦海生起无限的勇气和希望。
在藏区,很多修行人在头一天晚上临睡的时候,都会把自己每天使用的碗扣起来,由于平时佛法的熏陶,他们习惯了平静地面对无常,知道无常可能会随时带走自己的生命,第二天能不能醒来都无法确定,所以时刻做好了准备。这样面对无常的心态让我们不禁由衷地感叹。
万事万物,在各种因缘的作用下,无时不刻在发生着变化,有生必有死,有聚就有散,冬去春来,花谢花开,这就是无常,原本就是生命的实相。
盛极一时的那兰陀佛学院,当初是多么的显赫灿烂,学者云集,是印度乃至整个亚洲的佛学中心,是很多学者向往的圣地,在外道的铁骑下,如今也只剩下一片建筑的废墟;
即使是佛陀的法教,也要经历不可避免的成、住、坏、空,终有一天,这些给众生带来解脱希望的法教,会消逝于漫漫时空,到那时,这个娑婆世界上,石头上所刻的经文和咒语都将飞灰湮灭,我们即使连出家人的一片袈裟也不会见到。
除了这些外在的事物,还有我们的内心世界。如果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就会发现我们的心态时刻在发生着变化,念头起起落落,如万马奔腾,没有一刻静止。昨天还如胶似漆的一对恋人,今天可能就分道扬镳了……这,都是无常。
我们活着的时候,什么都想紧紧抓在自己的手里,认为这座房子是我的、那个珍贵的首饰是我的、自己所爱的人是我的、孩子是我的、存在银行里的钱也是我的……我们每天被自己所贪着的人、事、物紧紧围绕,像个旋转的陀螺一样在世间忙碌着。
你可曾想过,有一天终将要撒手人寰的时候,再好的药物也救不了我们的命,即使你想以毕生的积蓄换取多一分钟的生命,也不可能做到。在那样的时刻,有什么东西是能够跟随我们前去的?你当初在意的事物没有一样可以在那个孤独的时刻带给我们安慰,你爱的人也没有办法和你永远在一起,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我们只能是孤零零的一个人。能够对我们有所助益的,唯有我们之前所造作的善业和对佛法的修持。
生命不是一件衣服,破了可以缝缝补补,更不是一场赌局,输了可以再来,当积存的善业耗尽,我们还拿什么去赌?
勇敢地面对生命中的种种不确定因素,会让我们更知道珍惜,更容易生起对闻思修的渴求,激发我们生起勇猛的精进心。我们终于不会再浪费宝贵的时间,不再为了升迁处心积虑,对得失耿耿于怀。
藉由观修无常,我们学会了如何把珍贵的时间用在最该用的地方,把握这个难得的机…
《奥义之钥匙--远离四种执著文字(衮钦果让巴大师·释论 堪布泽仁扎西·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